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俞溪头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047
颗粒名称:
页数: 2

内容

俞姓宗族兴起甚早,远在史前,得姓之由莫可稽考。自黄帝纪元以降,渐有信史可徵,相传有俞跗者,为轩辕黄帝时臣,并为良医。轩辕曾与岐伯及跗相与参论奇经,辨察药性,以济群生。其后子孙繁衍,千支万派遍布四方,隐者显者代不乏人,散见方册。周朝末年有俞伯牙与鍾子期所谓知音之感人故事,流传千古,祗以年代久远,自宋朝以前谱牒无存,世系宗支,已难细考。
  俞溪头(旧名洪洲)一支源出中原河间,宗谱所载始自北宋中叶,十一世祖讳天锡,锡生渊叟,叟生松,柏,㮚,㮚为景德丁未进士,官御史中丞,曾扈驾高宗南渡,后家于仙居,其孙苍老初迁永康邑北横山殿前,再迁合德乡高厚,经三世,至盘(号竹溪),始迁居于俞溪头。其地受绝尘山之灵气,纳翠屏山之风光,四围皆山,中间平如为城廓之环绕,形势天成,诚一鍾灵毓秀之福地也。
  俞盘四子俞敏。敏公才良行修,以诗书传家,以礼法自守,广兴事业,大树宏观,乃一代伟人,配宋室赵氏为郡马。祖上累世行善积德,至敏公为尤著。植根深厚则枝繁叶茂,既缘地灵,亦由人杰。俞溪头自此发荣昌盛,子孙兴旺,财富绵延,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浸寻蔚为邑东一大望族矣!数百年间,时有博学之士以诗文鸣世,科第蝉联历朝不辍。自宋元及至明清皆有进士及第。尤难能者,元代以蒙古人入主中国,废止科举制度,汉人南人备受鄙视压抑,难登仕版,及其末年恢复以科举取仕制为时甚为短暂,致有元一代近邑各大宗族殆无仕进者,独有本村端朝公(俞拱)登至正戊子进士,官至翰林修撰,洵非易事。至今俞氏各村子孙仍念念不忘俞氏宗祠内,高悬“历朝科甲”之匾额,非仅表示自得自满之情,实亦寓有激励子孙,效法先辈,奋发继起之至意也。
  敏公不辞劳瘁,仿苏明允、欧阳修二家宗谱体例,亲撰第一部洪洲俞氏宗谱,后因腐毁莫究,其子俞旭继承父志,谱成于元朝元贞元年。由其岳父陈安可作序。历经元、明、清及民国各代,共续修十五次。最近一次为民国26年,距今已六十年之久。其间人事变迁甚剧,亟待补续,实因上次续修后,时局不静,战事屡起,动乱频仍,人民未遑宁处,无力顾及此事。幸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日趋富强,人民安乐,社会繁荣,百废俱举,为保存并发扬传统优良文化,修辑地方志书宜为当务之急。族人有鉴及此,爰经议定推请俞兴邦、俞德江、俞培德、俞世培等负责,积极进行依史,谱,志结合方式修辑俞溪头志。正着手搜集资料间,孰知即遭极大困难,因上次新修十二部,每部二十八册,分送十二个同宗村庄保存之宗谱,经查已于文革浩劫时多被焚毁,偶有火余断简残篇,已无法补续完整,恐有中断之虞,众皆一筹莫展,嗣经编委会人员走访丽水大路边村俞官恩宗亲,得知彼遵照先人遗训,谓宗谱乃传家宝典,无比珍贵,切须妥慎保存不得有失。民国年间其家惨遭回禄之灾,财物烧毁殆尽,仍冒险冲入火场抢出宗谱。后逢文革浩劫来家搜抄时,即诿称火灾时家中什物均已付之一炬为之搪塞,实则已埋藏于地下,终于保存此部硕果仅存且相当完整之宗谱。此次《俞溪头志》得以顺利修辑完成,除应感谢诸位执事宗亲之热心辛劳外,俞永宗、俞官恩、李金香、俞同归宗亲之舍身护谱,尤功不可没,值得族人同深感念。
  余弱冠离乡,栖迟海外四十余年,对自身根源茫无所知,深引为憾,此番怀抱寻根心情,率子返乡探亲祭祖,欣逢盛事,披阅一过,视野骤增。可以上溯八百余年列祖列宗,世代传承,人物行谊,民俗乡情,昭昭可考,喜何可言,谨就所知略叙梗概,至修谱之重要意义,在历次谱序中,已详加论到,不复赘述。
  方志告成,俾我族人咸知本支宗胤,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由来有自可究,尤盼后代子孙,缅怀祖德,益思奋励,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一九九六年清明
  二十四世孙俞玄军拟撰

知识出处

俞溪头志

《俞溪头志》

本志记述以俞溪头村为主体,同时也记叙由俞溪头析居的有关村落。全志共分十五章,前设概述、大事记、后设后记、世系图录。世系图录中以俞姓为主,其他姓氏按进村先后顺序排列,包括俞、胡、陈、范、应、周、李、杜、郑、王、吕、郎、吴、富、程、杨、徐、梅、芦、楼、林、朱、黄、汪、陆、郭等26姓氏,男、女同样入编。

阅读

相关人物

俞玄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