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诗文辑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头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033
颗粒名称: 第十四章 诗文辑存
分类号: I217.12
页数: 23
页码: 225-2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河头村诗文辑存的情况。
关键词: 河头村 诗文 辑存

内容

一、诗 词
  二 遗诗 唐·陆龟蒙
  二遗诗者何?石枕材、琴荐也。石者何?松之所化也。永康之地多名山,中饶古松,往往化而为石。……太山羊振文得枕材,赵郡李中秀得琴荐,皆兹石也,咸遗予。以二遗之奇,聊赋诗以谢。
  谁从毫末见苍天, 又到苍苍化石年。
  万石清风吹作籁, 一条寒溜涤成川。
  闲追金带徒劳恨, 静格朱丝更可怜。
  幸与野人俱散诞, 不烦良匠更雕镌。
  华溪钓隐
  明·永康人童燧
  翰林院庶吉
  钓隐华溪诚自豪, 齐门鼓瑟非吾曹。
  纶竿百尺水云渺, 铁笛一声山月高。
  放鹤引寻紫芝洞, 得鱼醉卧沧江涛。
  黄尘满地不归去, 万里天风吹布袍。
  桃溪锦浪 清·永康人徐友范
  桃花洞口泛澄波, 水底花开古洞多。
  澜心红衣浮石出, 竿移锦树钓霞过。
  月明恍入秦源路, 春涨疑临瓠子河。
  渔父当年曾到否? 浪华深处有云窝。
  松石招云 民国·吕公望
  白云峰住白云堆, 奇石招云隔岸回。
  出岫未从龙化去, 思山可共鹤归来。
  灵根久证三生约, 气核遥从万古栽。
  为雨为霖犹有待, 桃溪风月且追陪。
  采桑子 神龙腾飞 楼明统
  传说昔有地理家者云:“括苍落龙在河东,他日必署州邑。”改革浪涛,汹涌澎湃,万千变化。今河东成为永康政治、经济、交通中枢,征斯言匪妄。
  几百里括苍落脉,双溪逶迤,芳草茵洲,丽州明珠我河头。
  喜看今朝高楼立,华灯辉煌,车流人潮,神龙腾飞啸长风!
  二、史志文选
  永康农民两次进城请愿斗争
  中共永康临时县委的成立,标志着永康革命斗争进入新的阶段。县委把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开展“二五”减租,列为工作重点。先派党员分赴各地组织农协,召集全县农协指导员会议,交流工作经验,指导农运的发展。永康农民惨遭豪绅地主压迫,一经发动,被压抑的革命热情很快迸发出来,农协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9月,全县有农协组织270多个,农协会员达15000多人,占全省41800人的36%。而且,“农民运动已使豪绅地主有些忌惮。永康的豪绅地主,时常要解散我们所组织的农民协会,而存在如故,县长的三令五申均等于毫毛”。
  1927年8月间,省清党委员楼廷韶到永康改组国民党县党部,排斥左派人士,扶持反动头目林景卿、应汝墨等粉墨登场,把持国民
  党永康县党部。他们一上台就声言要解散农民协会,废除“二五”减租。对此,农民部长黄大馨、共产党员吕丹发表反对国民党县党部的宣言,揭露林、应等勾结地主豪绅,反对农民运动的罪行。林、应恼羞成怒,勾结县政府下了毒手,逮捕了吕丹。乡间的地主豪绅有恃无恐,气焰嚣张,妄图迫害农运积极分子,解散农协,强退被减的租谷。
  在此情势下,临时县委决定发动农民进城请愿斗争,反击反动派的猖狂反扑。9月初的某夜,黄大馨、应业芳在柿后大宗祠召集农协积极分子会议,决定发动农民进城请愿,向国民党永康县政府提出改组国民党永康县党部,把反动头目林景卿、应汝墨清除出去;保护农民协会,实行“二五”减租;释放吕丹等严正要求。并要求与会人员连夜回村发动群众,天亮带队伍到荆山夏集中。黄大馨召集会议的消息被柿后地主陈安心获悉,即连夜派人向县政府告密,警察星夜赶到柿后抓捕了黄大馨。柿后农协得知后,即派人通知溪岸、芝英、黄店等地的农协,组织农民拦截。当警察押解黄大馨至马坊时,被农民包围。结果打伤警察9人,缴枪11支,夺回了黄大馨。取得拒捕斗争胜利后,农民群众乘胜去荆山夏集中。接着800余人的请愿队伍手举标语旗,在应业芳带领下浩浩荡荡地从山川坛进入县城,在运动场集合,要求县长接见并答复农民的要求。县长楼兆达慑于群众声威,只得出来接见,表示欢迎,答应把提出的要求向上级报告。
  过了20多天,县长的诺言一句也没有兑现,农民被激怒了。临时县委决定再次发动农民进城请愿。这次参加请愿斗争的农民来自全县主要乡村,达2000多人。当队伍到河头坟山时,不料县政府早有准备,县长楼兆达、省防军连长楼宪单带领军警阻拦队伍进城。经交涉决定派应业芳、章正广等12名代表同县政府谈判。经斗争迫使县长承认农协合法地位,继续实行“二五”减租,释放吕丹,请愿代表也答应归还缴获的枪支。
  永康农民两次进城请愿斗争,是革命力量同反动势力的第一次公开较量。斗争的胜利,使农民群众看到组织起来的强大力量,扩大
  了党在农民中的影响,为党组织的发展和巩固创造了条件。
  (选自中共永康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印的《中共永康党史大事简介》)
  河头村 应宝容 潘振体
  河头行政村,座落永康市区之东南部。一面临街,三面环水,旧名河东坊,俗称河头。清代属义丰乡一都泰一图,1935年属下丽镇,1939年随下丽镇与中丽镇合并,入华溪镇,1949年改属古丽镇,1950年划属民主镇,1956年县城3镇合并,称城关镇,1992年河头村又随城关镇并入新置之古丽镇。村东是中共永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村南是刚刚开业的永康五金城,村北是正在兴建即将开业的丽州商城。九铃东路两侧有市电信大楼、市邮政大楼和农业大厦、交通大厦。村内还有上规模的民主小学和机关幼儿园。
  水陆交通枢纽
  永康江支流华溪在市区地段,几乎都流经河头村。清到民国时期,雨季水深,平稳时可通船筏。通过水运可直达金华、兰溪到杭州。环村溪沿原有好几个船埠头。其中卢埠在卢埠塘沿一带,河东埠在河头溪沿。当时代为商旅办理转运业务的场所有3家过塘行。一是河头吕式如经营的“吕中和行”,开设河头溪沿吕氏宗祠;二是章店李兰庭经营的“协和行”,开设山川坛龙山胡氏总祠;三是芝英应起富经营的“广裕行”,开设永宁街黄开一公祠。三行经磋商制订收费标准及服务公约,共同遵守。抗战初期,浙江省政府迁徙方岩后,金、永一带难民云集,人口剧增,耗用庞大。布匹、白糖、洋广杂货、汽油、火油等日常用品,因杭、宁、绍、浙西相继沦陷,浙赣铁路和钱塘江水道中断,都改道温州进口,搁置在温州到丽水之间;而内地出产和外汇攸关的茶叶、桐油、青油、皮油、方纸、瓷器等货物,则堆积在金、兰、永等地,也只能经丽水、温州运出去;加之县际之间的调运和刻不容缓的军用
  品运送,致使运输越来越紧张,永康很快成为货物运销、采购、贸易的中心集散地,河头村则成为这一中心集散地的中心。境内转运行大兴。这些转运行,全揽了水陆托运、军运业务,并且兼运了民间货物。50年代末,由于多种原因,河水流量发生变化,逐渐不宜船筏航行。到1962年,水运渐趋消失。,
  民国22年(1933)4月,永缙公路和金武永公路建成,浙江省公路管理局派车营运。河头村始有了公路交通。9月,金武永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购客车4辆,货车1辆(后增至13辆),经营金武永地区的客货运。河头村东出现了永康有史以来第一个汽车站——金武永汽车股份有限运输公司汽车站。国道寿温与省道杭温两条公路通过村境,并在村边交会。1985年3月,永康新的客运汽车站在河头村南落成,通过永康客运站的班车以及通过330国道过往的客货运输车辆无不通过河头村的主街道,河头村又成了永康市辐射四方的交通枢纽。
  老菜农经商办厂
  河头村,1992年有420多户,1200多人。原有耕地560多亩。由于国家建设需要,土地多次被征用。全村耕地由土改时人均1亩,锐减到3分。过去70%的村民依靠种植蔬菜过日子。年种黄瓜上百担、种菜上万斤的户为数不少。过去,市区半数以上居民就靠河头村菜农供菜。如今土地减少,产业结构调整,仍有近百户种菜专业户。80年代开始,村里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创办27个村办企业,120户经商办厂,60%以上成年村民务工经商。钻石工具厂、通用电器厂、南方工具厂、绣品厂等企业年产值超百万元。钻石工具厂生产的“拳头牌”人造金刚石锯片、磨盘、磨条、磨头,1989年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浙江省科技进步奖,1990年荣获全国冶金博览会二等奖,并批准为国家级新产品。全村工业产值,1984年150万元,1991年800万元,1992年1500多万元。1992年村集体综合收入达
  50多万元。近几年平均年上交税收80多万元。1985年以来,河头村连续被评为镇、县(市)工副业先进单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旅馆业、饮食业应运而生,经商店家布满永富北路(丽州中路)、花园路、九铃东路和市客运汽车站一带。村里与市工商部门合建的49间高档摊位,分别承包给个体户经商。1990年还投资320多万元,引资300多万元,兴建了九层高楼河头大厦。占地124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1990年2月动工,主大楼于1991年11月竣工。装潢考究,设施齐全。1992年10月承包给商业部门经营使用。第一层百货商场,第二层超级商场,第三层餐厅,第四层以上是高、中档宾馆。
  近几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千元以上,95%农户造了新楼房,家家户户有现代高档电器用品,全村没有贫困户。为使全村老人安度晚年,村里每月发放养老补助金。男满60岁、女满55岁,每月补助15元;男满70岁、女满65岁,每月补助20元。1992年,村里还投资20万元,动工兴建文化娱乐场。三层主楼建筑面积670多平方米,整个活动场所占地3000多平方米。场内建有乒乓球场、篮球场和各种娱乐活动室,用以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
  革命村里人才辈出
  解放以前,村西的吕相小学是解放以前革命活动的根据地。全村有不少村民参加了各个时期的革命活动,有的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1927年,中共党员吕丹(又名吕宝丹)在永康临时县委的领导下,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同年9月配合全县各农协组织开展“二五”减租斗争。吕丹因发表宣言,痛斥国民党反动派反对农民运动的罪恶而被捕。临时县委决定发动群众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经过两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进城“请愿”斗争,迫使国民党县长楼兆达在河头坟山召开群众大会,接受农民提出的条件:承认农协合法地位,实行“二五”减租,释放吕丹。
  解放后,河头村人民发扬了祖辈的革命传统,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无私的奉献。高级经济师吕岩文,1951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银行系,分配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计划司工作,长期负责编制年度国家信贷计划和中长期信贷规划,按年、季、月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意见,供领导决策。为促进改革开放,为总行起草了《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差额控制办法》、《综合信贷计划办法》等许多制度和办法,撰写了《控制信贷投放组织货币回笼》、《关于黄金价款情况的调查》、《香港利率情况的调查报告》等许多专题调查报告和论文。担任国务院清理固定资产工作组中央(机关)组组长时,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压缩了许多不合理的基建规模,调整了产业结构,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作出了贡献。现任永康市文化馆副馆长的吕德胜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名列《中国当代美术家名录》。他的国画、年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展览。1985年《三恭喜》年画送京展出,深得中宣部贺敬之副部长好评。1991年中国画《堂唱》参加中国民族画文化博览书画大展后,送往国外展出,曾由中央电视台播放。村党支部书记李梅珍,是德胜的爱人,自1980年任职以来,带领村民勤劳致富,业绩卓著。1984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5年被评为省女能人。连续13次被评为县镇先进个人。河头村党支部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选自《浙江省名村志》)
  三、报刊文章
  中国五金城简介
  浙江省永康市中国五金城位于浙江中部,紧挨永康市区东侧,处金(华)温(州)国道线与杭(州)温(州)省道线的交叉点——“双股金
  钗”。地势平坦,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西连市区主街道“九铃路”,北临兴建中(年内通车)金(华)温(州)铁路,与浙赣线相接。离浙东名胜——方岩风景区20公里,是内陆通往浙江沿海的交通枢纽,经商贸易的“金钗”宝地,也是商余旅游之胜地。
  永康市素称“百工之乡”,五金手工业源远流长。历史上,曾有成千上万的金银铜铁锡匠,挑着担子,走南闯北,过街穿巷,藉以谋生,故有“五金工匠走四方,全国县县不离康”之说。近十几年来,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永康注入了新的活力,永康人民的传统优势和聪明才智得到了很大发挥,全市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五金机械工业,实现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成为永康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从事五金机械行业的企业60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约占全市劳动力人口的一半左右,年创产值达40多亿元,产品品种2000多个,60多种产品出口创汇。传统五金产品日益精致,新兴五金产品代出不穷,拥有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五金工具、五金电器、农用五金等系列,大至轿车、农用车、手扶拖拉机,小至汤匙饭勺系列餐具一应俱全,并以质优、价廉、美观、实用为特色。批发全国各地,行销国际市场,深受用户宠爱。特别是铸铝合金、铜材压延、包装钢桶、电动工具、电热炊具、衡器及配件、铜火锅、“永康四刀(锉刀、刨刀、菜刀、剪刀)”等等都已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享有盛誉。
  中国五金城规划占地50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将建成全国规模一流、档次一流、功能齐全、辐射强劲的五金机械产品集散中心。五金城首期市场街开发工程于1992年底竣工并投入试营业,营业用房1.76万平方米,店(摊)位780个。试营业以来,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客商,1993年成交额达3亿元。第二期市场街等开发工程,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其中营业用房2.5万平方米,正在日夜兼程建设之中,将从今年八月开始陆续竣工开业。包括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3000个摊位,总投资4800万元的
  室内大市场,和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21层高的多功能金城大厦等项目在内的第三期开发工程,即将动工兴建。
  为了广泛吸引中外客商前来“中国五金城”投资开发、洽谈贸易,市政府在致力於创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优化政策环境,实行比沿海和其它开放地区更为优惠的政策,本着“特区特办”的原则,实行“一元化”的管理体制,“一站式”工作方法和“一条龙”的配套服务。
  中国五金城由浙江省永康市五金城管理委员会代表市政府管理开发,浙江永康五金城实业开发总公司实施。
  中国五金城放眼天下,拥抱世界,荟萃金银铜铁锡百工于一城,诚招东南西北中商贾在永康。发财致富,在此一举。
  (选自台北1994年6月13日《中央日报》,中国五金城供稿)
  丽州商城
  去年的10月1日,永康市场建设史上一个辉煌的日子,永康市,拥有了一个高规格、多功能的现代化市场——丽州商城。
  商城——一道美丽的风景
  座落在永康九铃路旁、华溪江畔的丽州商城,占地32亩,总建筑面积(包括地下室)4万平方米。丽州商城建筑气势恢宏,是永康最大的建筑群。
  站在市区高处,远眺丽州商城,乳白色的面砖将所有的建筑群装点成素淡柔和的一片。高低错落,富于动感和韵律的各式建筑,就像翻腾于蔚蓝海洋上的巨大白鸥。
  走进丽州商城,只见北靠农机公司和南靠电信大楼的两排单间地方日用工业品为主的营业用房,犹如巨轮的两舷,整齐划一地护卫着商城的主体。面朝九铃路,蓝色玻璃上嵌有“丽州商城”四个大字的大楼是商城的主体。这幢三层建筑的一楼是服装营业厅,白色钢丝网
  架整齐地将各个摊位隔开,多姿多彩的服装,如怒放的鲜花,煞是好看。踏上宽敞的楼梯,映入眼帘的是各类轻纺布匹、鞋帽、绣品、小百货等。三楼是放满高档家具的家私城。紧邻华溪沿的大楼一层是果菜品交易区,二楼是办公用房和副食品百货等营业厅。丽州商城有摊位和营业用房共2000多个。这里有永康第一个生态厕所和地下大停车场,有94套住宅、储蓄所、娱乐厅、餐厅等。整个商城集吃、住、娱乐、购物等于一体。
  琳琅满目的商品和齐全配套的服务设施,使丽州商城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犹如永康又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不得不去。
  商城——市场建设的丰碑
  丽州商城是永康市政府1992年要做的10件实事之一。规模之大,投资之巨,在永康市场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在去年试营业新闻发布会上说:“丽州商城的投入使用,体现了我市第三产业的新水平,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市场建设”。
  确实,我们可以看到:昔日散落在街头巷尾的百货摊不见了,江滨北路那晴天一身灰,雨天泥水溅,嘈杂拥挤的小商品市场消失了。永康市的脏、乱、差、挤等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丽州商城以一流的服务配套设施和宽敞的营业厅为经营者和顾客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和购物环境,摊位从原来的395个增加到2000多个,从业人数大大增加,从而大大推动了永康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丽州商城的建设,为永康市“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了建设丽州商城,永康市工商局在市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艰苦创业,勇于开拓,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要建就建一个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的市场”。工商局领导经过对全市市场的深入调查,并多次派人考察了省内外义乌、绍兴、黄岩、萧山等地的市场,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形成这样一个共识。
  1990年,建丽州商城的规划和具体方案上报市府,市领导很重
  视,经过多次讨论,1991年批准把河头村后溪滩这块紧靠九铃路的土地作为市场的征用土地。
  有了土地,可难题还是接踵而来,首要问题是资金。
  从筹建到1992年第一批征地农转非的落实,工商局化了两年时间,化去了200多万元的积累,丽州商城在财政无分文拨款的情况下,以工商局现有的财力,要一下子解决2300万元资金,真是谈何容易。为此,市工商局未雨绸缪,自力更生,压缩开支,不等、不靠,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除了自筹和向银行贷款一部分外,从商城自找筹资的路。首先将经营场所与商品化住宅办公楼、娱乐场所等综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第二,市场设施实行有偿使用,预租店摊,预售商品房;第三,以投标方式出租大面积营业场所或娱乐场所。
  资金问题总算一点点解决了,工商局面临着又一个难题:如果按常规,一般工程要先进行全套图纸设计,并经审核后再施工。但作为永康市1992年10件实事之一的丽州商城,必须在1992年初动工。市府决定打破常规,特事特办,采取边施工边设计的方法,使商城工程时间大大提前。1992年3月15日,孕育多年的丽州商城终于破土动工。
  然而如此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又是边设计边施工,意料不到的困难时常会发生。可以想象,这项工程的建设该有何等难度。为了保质保时间完成丽州商城的建设,永康市工商局专门成立了丽州商城筹建办公室。
  在商城基建工程施工的500个日日夜夜,商城筹建办公室的同志,怀着对工程负责,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按图纸的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认真监督,像浇捣混凝土封顶,工程量很大,工艺上要求不分昼夜连续施工。筹建办公室的同志也就通宵达旦坚持在现场,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正是筹建人员这种对工程质量高度负责的态度,从而及时发现了商城某幢楼的基础混凝土所存在的质量问题。
  如果说,在商城建设过程中,筹建办公室成员把战高温,抗严寒
  作为一场战斗的话,那么反腐倡廉则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另一场战斗。
  许多人都以为搞基建是美差,许多人也都瞪大眼睛看着偌大的一个工程是否会有受贿之事发生。工商局领导早在开工之前就为办公室人员举办反腐倡廉学习班,强调这是关系到工商系统的名誉,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大事。筹建人员把局长高启琢讲的“只有公开才能公正,只有公正才能进行监督”的讲话精神贯彻于基建工作始终。他们对建筑队所送的各种物品礼金,或当场拒绝,或全部上交,并做好完整的记录。在商城建设期间,他们共上交礼品价值2万元。……
  如今走进商城,回想昔日的后溪滩,回顾永康市工商部门的同志艰苦创业的历程,谁能不为他们的开拓精神和艰苦的劳动所感动呢?在这里,我们还可以记下许许多多的艰难与曲折,支持和鼓励,可以这样说,丽州商城是工商局同志和永康许多领导及有关部门以不懈的精神铸就的,是他们为永康的市场建设创立了一块永恒的丰碑。
  商城——尽显魅力
  试营业一年以后的丽州商城,马上将转入正式营业。丽州商城正在向人们展现自己无穷的魅力。
  古丽市场管理所所长程松生高兴地宣布:一年来,商城营业超过亿元大关,日最高营业额达94万元,商城每天的人流量有2.3万人次。
  为了更好地管理好商城,工商局在丽州商城分设了一个隶属古丽市场管理所的丽州商城市场管理处。一年来,他们积极做好管理、治安等工作,为经营者和顾客排忧解难。
  据有关记载的数字资料表明:商城内经营者之间的纠纷5起,全部解决;敲诈勒索案7起,其中追回结案5起;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纠纷27起,全部得到解决;查获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外地经营户2名;有记载的偷盗、抢劫案21起,其中抓获追查结案18起。管理人员
  还帮助追回遗失的自行车9辆,查获购买自行车的赃车4辆……这一个个数字,虽枯燥却不乏味,其中体现了工商部门同志为维护商城的名誉和治安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在管好商城的同时,他们还尽量为经营者提供一系列服务。提供两年内免税、费的优惠政策,免费提供网架、柜台,昼夜巡逻值班,为经营者管理财物,有时有的经营者晚上深夜或凌晨1点钟进货回永,值班人员也都一一帮助收好。工商部门还为经营者办理摊位转让手续,以方便经营者,也大大增强了商城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每个月,工商部门还要为经营者提供近万元的水电资金。
  正因为丽州商城有如此完善的管理机构和措施,有如此优惠的政策和优良的服务,所以吸引了来自义乌、江西、福建、黑龙江、云南、温岭等20多个省市地区的商人来到这里经营。苏州的姚鑫君慕名来到商城,包下了商城主楼的三楼3000多平方米的营业厅,投资250余万,办起了浙江数一数二的家私城。丽州商城汇集了全国有名的义乌、温州、广州、杭州、石狮等大市场的商品,种类有几千种。另外,商城地方工业品的经营者,他们零售、批发一起干,把永康最有名气的小五金产品推向全国各地。
  丽州商城已充分发挥了他的吸纳和辐射功能。
  现在,商城的最后一幢七层建筑,也是商城最高的建筑已完工投入使用。10月1日以后,这幢楼一二层的食品自选商场,金银首饰和高中档服装等都将陆续开业;还有舞厅和有旱冰、桌球、录像、茶座等服务项目的地下娱乐城也将开放……
  一个综合性、高规格、高档次、多功能的现代化商城已经英姿勃发耸立在永康九铃路旁,她正以不尽的魅力微笑着,吸引和招唤着一批又一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选自1994年6月《金华市政协工商经济》)
  丽州处处车如潮
  ——我县自行车摩托车发展史
  中国有句成语,叫安步当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经地义。多少年来,人们企望摆脱双腿重负,使地球变得小些,更小些。
  这是一个悠长而久远的梦。
  如今,放眼永康城乡,无论是纵横交错的公路乡道,还是九曲回肠的里弄陋巷,到处是滚滚不息的自行车流,一派自行车“王国”的热闹景象。
  往事如烟。1912年,当满清的臣民刚刚剪去发辫不久,城关镇河头村的吕方仁便破天荒地从杭州骑回一辆德国造的脚踏车,让许多人开了“洋荤”。每每他骑车上街,车后总追逐着一群露出腚子的顽童,从此,他写下了永康自行车的发祥史。
  然而,这位曾造过抽水机、打稻机,毕业于北师大的教师毕竟太“超前”了。在此后的六十多年里,拥有自行车仍是大多数人的奢望。他们有能力用一年的积蓄去牵回这“钢铁之躯”吗?到了1970年,我县仅有自行车3099辆,平均每百人才有一辆。
  1979年,滚滚的改革大潮席卷永康大地,商品生产使人们获得了生机和财富。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不再把自行车视为相亲的宠物。1980年,全县自行车发展到22800辆,十年以后的今天,全县拥有自行车约19万辆,是十年前的八倍多,每3人就有一辆多自行车,数万个一户多车、一人一车的家庭竞相涌现。
  在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上,摩托车在家庭里出现比自行车晚了72年。出身于县城的人大多有这样的记忆:孩提时代,他们曾经和同伴一起,在当时公安、邮电部门仅有的几辆摩托车旁围观过,也许还有人爬上去神气过几回。然而,这仅仅是一种游戏和憧憬而已。
  十年以前,一辆摩托车的价值相当于一幢小楼房,私人买摩托车简直可以和吉尼斯世界纪录等量齐观。1983年4月,河头村的应忠
  金化了3000元从广州买回一辆“雅马哈”,着实兴高采烈了一阵。但他没有料到,做牌证的事,却使交通监理部门大伤脑筋,最后还是当时的地委书记拍了板,这辆私人摩托车才不至于打入“冷宫”。
  不过,这则“内部新闻”很快失去了它的价值。继自行车后,摩托车频频穿梭于永康104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1989年底,全县已拥有摩托车2693辆。
  摩托车使它的主人赢得时间,而时间又给人带来财富。人们还在迅速丰富摩托车史的内容:闻名县内外的大园东废钢铁市场旋即可以驶出由二三十辆摩托车组成的车队;古山镇后塘弄村今年八月一日,就有七辆新车同时加入庞大的铁骑队伍。
  自行车的始祖吕方仁倘若九泉有知,定会欣慰不已。现在,他的外孙樊式伟也拥有了自己的“铁骑”。他与外祖父的遭遇不同的是,那群随车追逐的光腚顽童已不再露面。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永康滚滚不息的车流中,还有数十辆私人小汽车鹤立鸡群。不远的将来,私人汽车将跨步进入寻常百姓的家中。
  (选自《永康报》1990年10月4日版。记者:潘洪)
  好当家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永康县河头大队党支部书记李梅珍
  在我们这块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条令人鼓舞的传闻。这些传闻有发生在天上地下、城市农村的,也有发生在妇女姐妹中间的。永康县城关镇河头大队男女老少中关于女支书李梅珍两年治好了一个大队的传说,便是无数新鲜事中的一个。
  永康县城关镇河头大队原来是一个脏、乱、差的老缺粮队。两年前,38岁的李梅珍被党员们选为支部书记。就在李梅珍满腔热忱、执意挑起重担的时候,村子里出现各种议论。有人瞧不起李梅珍,说:
  “八尺大汉都当不好家,一个女人家能治得了?’“看我们河头的热闹吧!”
  李梅珍听了没有明辩,只是对刚满三十的副支书应永忠说:“我们‘一班人’团结紧,按党的政策办,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她连续召开了支委会、党员会和群众大会,党内制订了党员“四不准”、“六带头”的规定;队里制订了乡规民约和建设文明村的实施方案。说一不二,干净麻利地处理了几个“老大难”问题。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全村街间巷尾布满仰天粪缸,有的甚至在道路旁边排起长龙,严重地影响城镇卫生。一到热天,粪便挥发,臭气薰天,行人不得不掩鼻而过。过去光打雷,不下雨,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这一次,支部决定,移风易俗,党员带头搬迁粪缸。李梅珍和应永忠冒着雨,首先将自己家的仰天粪缸移到村外规定的地点。正、副书记一带头,党员、干部紧紧跟,一个接一个搬迁自家的粪缸。党员干部的行动就象无声的命令,全村家家户户闻风而动,挖的挖,抬的抬,仅用了四天时间,597口仰天粪缸全部搬迁到村外。李梅珍还发动群众,清扫了全村街道,处理了积年垃圾,治理了村内3口脏池塘,变死水为活水,铺设了9条长达300米的水泥路,使村容院貌焕然一新。接着,李梅珍和党支部“一班人”针对本村实际,狠抓国策教育,对28户违章建房户分别作了拆除、罚款处理。她自己带头实行绝育手术,带动了25对育龄夫妇做了结扎手术,17对育龄夫妇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纠正了乱占耕地建房和无计划生育的现象。群众高兴地说:“新班子工作既打雷又下雨,办起事来果断!”原来瞧不起她的人也服气了。李梅珍和支部“一班人”趁热打铁,把党员、群众的精力引到勤劳致富上。
  李梅珍和支部“一班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富民政策,大胆改革,农工副各业全面推行联产承包制,粮食生产连续两年喜获丰收,甩掉了“老缺粮队”帽子,实现自给有余。四个队办企业都实行了厂长承包制,去年工业产值、实际利润都比上一年增长2倍多,上缴国家税收增长了3倍。她还引导群众发挥本村地处县城的地理优势,开辟了
  360多个家庭商品菜园,鼓励社员在自留地、边角地上种植蔬菜,上市出售。大批家庭商品菜园的建立,不仅为市场增加了各种新鲜蔬菜,也为社员家庭增加大笔经济收入。全大队仅蔬菜一项每户平均增收400余元。同时,全大队还发展了一批个体工商户,从事各种服务业和农副产品的购销贩运。现在,全村有证摊贩30多户,有小五金,小百贷、小副食、小饮食、瓜子摊、染布、车葫芦、机织机绣、小铁铺等十多个经营项目。一条条生财之道,容纳了大批剩余劳力,家家开财源,人人有事干,全大队的经济一下子活起来了。
  河头大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双丰收,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表彰和群众的称赞,李梅珍也因此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选自浙江省妇联《她们在五星红旗下前进》)
  四、其他
  增修族谱序
  (《太平吕氏宗谱》旧序)
  天生蒸民,有氏族焉。子孙众多,至累千百,而生生无穷者,其初一人之身,一气之分也。分是气者既繁,虽不能无亲疏厚薄之别,然本其初观之,同是气,则均子孙也,奚以异哉?偶然冲和之气在此一枝,则富且贵者安得不恤其贫与贱,而贤能者又安得视其愚不肖而忍弃之乎?於是世系纪焉,谱牒作焉,所以统之而同其休戚也。故处一族如一家,视同气犹一体,莫不致其亲亲之意焉。此族之所由睦,而谱之不为无补于族也。然世衰俗靡,同气秦越,至相矛盾多矣,何有于族,又何有于谱哉!
  吾吕氏居婺永康之太平也,今不知其几世几年矣。旧传派自河南。力农务本,世修儒业,尚俭素,为乡著姓。盖宋宣和方寇之乱,谱失莫传。至六世从祖云溪公始刻石本支图,自高祖五十渭璜府君始,
  余皆莫可考矣。浦间尝别览云溪公遗文,而知府君之前有讳渊,字希颜,学于欧阳氏,其同门友徐公无党铭其墓,曰“东平吕君先生”者也。又有寿卿、彦质二公者,府君之族孙。寿卿,故称乡先生;彦质,郡尝以其名,贡礼部。斯三君子者,则皆吾族上世,其名、字别见,而图所不及者也。厥后,从祖南岳公始因图而为之谱,至从伯父觉斋公始续修之,其子从兄宗鲁公又增述之,今二十年未有嗣修之者。浦慨念前辈老成日就刊落,先代遗事无所叩问,况今宗派日蔓,惧夫愈分愈散,愈久愈忘,而遂莫之考也。不揣固陋,续而新之。始自五十府君渭璜公,至于今十有三世,三百余年,同气而生者,仅八百人。凡先世嘉言懿行,辄考辑附于讳字之下;近世有善亦识之。然于前谱不能无沿革损益。既列续修凡例于前,次条公议规范于后,固知僭逾,无所逃罪。然凡我族人之览斯谱也,或恻然念其气之本同视均一体,贫则富者恤之,愚不肖则贤者淑之,勿忍坐视颠连,罔知礼义;又或慨然视先世言行之善,以为劝守,公议规范以为式母;或犯苏公六行乱俗之议,为前人羞。则斯谱之续,庶几不为无补。不然,则我自我,族自族,谱自谱,果何补哉?虽旷而勿修可也。
  呜呼!族老希矣,族谊微矣,公论衰矣,无复见吾乡邻风俗之美者矣!今族所赖者,犹有水西从兄之义廪、义塾旧规在,而教养之方则未备也。或有振奋作新,卓然柱石于其后者,则不能无望于将来。故于斯谱之成也,叙其事以告之族众,且示我后之人。嗣而新之,且又有望于同吾志者。
  时至正丙戌十有一月日南至十世孙浦再拜谨书。
  按:我吕氏故居太平乡,宋中叶乱于方寇,家室扫荡,而族属一分。读从祖云溪公五服本支图序文,知有所谓东平吕先生者,墓在前山,与云溪公居不远二三里。时仅百年,而志铭为樵牧所发,碑残碣断,竟不知为谁之嫡祖。此外又有寿卿,彦质二公者,故有名于时,於公为伯叔祖行,乃以文献无征,不能别异统同联为一体。则我河东先
  世虽同居太平,其别自为族而不能复合也盖久矣。宋至元明,屡经乱离,世系益复难谱。洪武初,我始祖咏十二公卜筑河东,已乃发祥其间。系千钧于一发,唯赖我本支先灵呵护于冥冥之中也。兹录从祖云溪、竹溪二公序文附诸卷首,非敢干冒管城,亦以志吾宗分合大略,俾后之嗣修宗谱者得以推而览焉。
  乾隆五十有九年岁次甲寅春三月,裔孙东生新之谨识。
  (选自《居邑河东吕氏宗谱》)
  重建吕五宗祠序
  河滨之有吕五宗祠,始于清嘉庆辛未。其后毁于匪,荡焉无存。同治间捐资重建,迨今四十余年,栋折榱崩,几无以妥先灵,因于上年廓而新之。阅时五月,费金六千有奇。兹议印订祠志分给五宗,使知所自甚盛举也。吕生凤鸣,熙鹤、廷取、瑞璜、周璜等以序为请。予自从政后,久疏笔砚,曷足以纪盛举?惟生请之诚,弗可以不文辞。考吕氏之在永康,有太平、雅吕、派溪、青山、河东各派别。其先自太平开国男吕抚助建启圣宫于圣庙之后,自明万历以迄有清数百年间,凡所谓启圣宫改称崇圣祠之破败颓毁,其黝垩修葺之工,无不由吕氏五派子孙协力担认。其始,岁修之费随时捐助。雍正间乃有文会之设。至乾隆壬子,五吕始各奉其祖会食于邑之古丽坊。及嘉庆辛未,乃进而建五祖之祠于河滨。是兹祠之设,固非独示亲亲,辨等仪,实所以继志尊圣,兼尊尊而敬祖也。丽志载永民急公好义,有朴茂之美意,以吕氏之事征之尤信。予既嘉其意,复喜永民能长保其善良风俗,于是乎言。
  时民国13年10月 知永康县事江宁涂景瑜撰
  (选自《吕五宗祠记》)
  先祖蒙难记
  二十世裔孙 吕城
  年青时,我读父亲《杂稿》手写本,中有一篇《吕纪恩命名记》。可惜原稿已失,追忆如下:
  先祖出外经商,一日途经白枫岭,忽有强梁剪径,钱财尽劫,并将我祖捆绑于岭顶的一棵大树上。白枫岭行人稀少,公以为无救,听天由命了。俄而有一班梨园子弟路过。公呼“救命”!戏班中有一老者闻声赶至,见公捆于树上,上前问道:
  “客家何方人氏?被何人绑于树上?”、
  公答:“我乃永康河头人,从商途经此岭,被一伙强人抢劫,并把我绑于树上。”
  老者又问:“客既是河头人,敢问某某你可认识?”
  公答:“彼系我始祖也。”
  老者又道:“尊主有几位公子?有何记物?”
  公答:“我祖生二子。造东西二大厅,东厅前有半圆形月池塘,西厅前有方形雅轩塘,塘前植一樟。”老者点头道:“没错,是河头人。请客家暂受委屈,我去山寨求山大王放你。”原来该戏班经常路过此岭,老者与强人素有交情。强人把我祖释放,并给盘银回家。先祖怀念恩人,常把此事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
  1942年我嫂产一遗腹子,父亲给孙命名“白枫”,字“纪恩”。我妈认为“白”字不吉利,遂把字称名,名称字,以纪念恩公,表示感谢。白枫岭在何省何县?老者叫谁?今后如能查考,请后人续记之。吕公墓迁建记
  河东吕氏先祖咏十二府君,讳相,字元钦。明洪武初(约1370年)卜居永城华溪之东河头黄金垛,耕读工商,谨严家训,理道传家,
  善事经营;以慈孝世德传世六百余载,子孙蔚然成器,代有英才出焉。瓜绵瓞衍,分居永康十一村暨各省市,远及海外。
  公与安人杨氏、王氏殁后,始瘗长塘头仓岩山下,历代子孙春秋祭祀,诚敬无缺。惟因世纪变幻,庐墓圮毁。当代裔孙罪疚愧怍,乃筹资万元,卜择於后力坑龙蟠虎踞之蒙前山重建祖茔,俾裔孙祭祖有所。望我后辈奠念先祖创业维艰,弘扬祖德,昌盛我族,兴我中华,其共奋勉。(1993年11月)
  方塘记
  山无峦嶂,不足争奇,水有波澜,方称壮阔,非山与水特有其异也。一经文士之品题,遂觉别有其声价。本祠之前有方塘一,长约六十步,阔约六十五步,可记也。
  溯我本派祖,讳子安,宋进士,授德州判官。子讳深夫,为名翰林。追源穷本,出自宋封武烈侯七三公后。自是由邑之灵山迁白云山麓,复迁高川,由高川复迁在城东门。至康乾间,云嵩公创议建祠,若鲁公慨出基地,寄寰公、鲁斋公互相赞助,事遂以成。祠记尚存,斑斑可考。
  闻之父老相传,斯塘之始,规模未大。迨建筑祠宇,垣墉取於是,堤砌取於是。前之浅者,掘而深焉;前之小者,扩而大焉。其形正方,故遂以方塘名。形家者言本祠形胜,坐取其空,朝利其满,祖宗之意,其或以方塘之灵秀为我子孙之钟毓欤?夫方,地也,塘之形,不象乎天而象乎地。方又矩也,塘之义,不取于规而取于矩。地以生物,矩以接旋,是又可知命名者之微意矣。且也,春之景,垂杨夹岸,莺声和鸣;夏之时,一顷绿波,浮萍左右;秋之夜,鱼跃波心,月色映碧;冬之日,瞻乌爰止,波澜不惊。虽四时之景不同,要其为祖宗手泽所留遗,与夫成全后昆之庇荫,俾得与松山华水同其奇者,固自有在也。
  岁丁巳,冬祭既成,议修谱牒,绅衿族老公推大侄僧严主其事。福
  也不才,谬参鉴列,虽文如鸠拙,笔秃江郎,然何忍贻此残缺,略而不备。用书方塘巅末如此,后之人幸毋笑我也。至鸿词雅韵,是所望於诸公。
  时
  中华民国六年十有二月 谷旦
  宝霞 明疑贞睦旌贤(卢士希) 旌能公亮 则龢
  二十二世裔孙 明福谨识
  注:方塘即今之卢埠塘
  ——选自民国丁巳年《卢氏宗谱》
  卢士希 遗墨
  河头地景歌 集体编写丽州之中,古村河东。华溪秀水,藏鱼卧龙。黄金宝塔,金钗双凤。培园绮丽,花园玲珑。明星亮月陶人醉,半月沉江色朦胧。花银坛里花铺锦,金盘山(即前坟山)上木葱茏。后曹、高沿藏宝地,上、后溪里卧金龙。放生潭可观鱼跃,后殿潭常坐钓翁。深、筻、双眼景尤美,何(和)让方井与沙栋。浣河连塘通桃溪,杨、颜店湖多莲蓬。车船穿梭河东埠,溪沿码头货物丰。吕大宗祠吕中和,吕五宗祠有万通。后溪、江城,仁政桥古;熙、地、慎八、棋五、宝中。慈孝、世德,上、下台门;雅轩、月池,厅曰西东。吕相小学书声琅,澹宁、新屋传古风。李总、见南,民主小学;抱经、卢埠,秀毓灵鍾。古井水甜忆祖德,古樟寿高飘香浓。大小乌楼、三三0国道,高楼林立,闪闪霓虹。后灵、五百稻米熟,车马九铃响叮咚。丽州、电信、五金城,五湖四海客潮涌。大厦摩天新村美,奔迎小康乐融融。

知识出处

河头村志

《河头村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记载了河头村八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和历史沿革,以及山川地理地貌的演变,翔实地记录了该村的政治、经济、人文等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河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