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已故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头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03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已故人物
分类号:
K825.423
页数:
11
页码:
169-1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河头村已故人物的情况。
关键词:
河头村
人物
已故人物
内容
吕相(1340~?)字元钦,永康居邑河东吕氏一世祖。吕相原居太平村。据《吕氏宗谱》载:“元至正乙未(十五年)迄丁酉(十七年),处寇吴英七等陷永康”,太平用明、元明、兼明、国明、季文等曾集豪勇数万抗御,吕相随叔、兄征战,转战南北,曾立战功。朱元璋攻下婺州后,吕军立即响应,归附明军。明太祖平定天下之后,永康县署之官多半为太平人。吕相无意为官,就于城邑丛桂坊经纪其家,卜宅于华溪之东,建东西两座大厅大院。两院规制各为三进,旁翼以室,院前各筑台门,台门前各列石鼓,左右列石座,使长老旦夕休息其间。吕相勤劳俭朴,家教严谨,令子孙渔樵耕读并举。辟荒滩,砌河堤,造摆坝,垦田园,为开发河东历尽艰辛。殁后,与妻合葬于仓岩山下。1993年冬,其后裔已将吕相公墓茔转建于后力坑蒙前山。
吕演(1367~?),字孟和,吕相长子。演公与弟孟华生当元明鼎革之际,险阻艰难,幸有成立。稍长,随父自太平迁邑河东。厥后公居东厅,绍先业而益光大之。有子三人:庆、忠、宁。时先得孙男五:长宗、次安、次欢、次道富、次自然。兄弟议析家,交相推让,乃上承先志,下教诸孙,竟不以三子等分,循五孙作五股均分。亦足征其一堂雍睦而慈孝传家,由来盖已久矣。卒后与妻合葬于河头后坟。
吕荣(1368~1408),字孟华。吕相幼子。荣公兄弟奉父母至孝,相得甚欢。循雁序列屋以居,兄居东厅,公居西厅。家中近城市,第虞染嚣尘气习,竞竞以守先世厚德为训,故颜其堂曰:“世德”。
吕聪(1447~?),字伯敏。由邑庠廪生贡礼部,授湖广安陆州吏目,历升广西永安州知州。
吕钦(1501~?),字德舆,号北川,邑庠廪生,例贡南雍,中嘉靖二十二年乡试,二十九年铨试,授山东昌乐知县,升南京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考绩升广西思恩府知府,中顺大夫。父吕瓒,字廷仪,号贞庵。以子贵赠南京员外郎,中议大夫。
吕鉴(1511~?),字德立,号北源。吕钦弟。由布政司史输粟冠带听选,授贵州布政司司狱。
吕端性(1513~?),字舜衷,号云池。邑庠廪生,乾隆十五年选贡,初授萧山训导,历升台州、太平教谕,山东平度州学正致仕,著有《云池吟稿》。
吕坦(1530~?),字舜道,号栗斋。邑庠生,例贡国子生,授广东按察司知事,升湖广常德府桃源县知县。
吕斌(1532~?),字舜佐,号槐林。邑庠生例贡太学。明万历十
八年(1590)仁政桥屋毁,知县戴启凤特檄吕斌及唐先施孟安裔孙重修。
吕师征(1568~?),字子久,又名从龙。例授府从事,乐平县典史。
吕师敏(1573~?),字子恭,号渭滨。任征东把总。
吕学夔,字宜一,号真吾。雍正八年岁贡,授宁波府奉化县教谕。
吕埙,字舜和,号春阳。邑庠生,例贡太学,授广东韶州府知事。
吕思齐,字舜武,号少川。由布政司知印输粟冠带听选,授广东水安府吏目,升南京万寿巡检司。
吕鸣凤(1846~1942),为人憨厚自强,乐善好施,一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清咸丰八年(1858),太平军攻占永康县城后,曾为太平军牧马四年。还家后仍操旧业。有一官宦卸任还家,乘船经永康,然后步行回台州,而行李多不便行路,就将两只笨重箬笼寄存鸣凤家。数月后,客人来索取,查核箬笼衣物和钱财丝纹不少。客人感激不尽,遂赠“敦厚堂”三字匾额,以昭恩德。有油花塘人破坏祖茔坟山,鸣凤状诉县衙,得牧师帮助,开庭判决,赔偿损失费五百元大洋。而鸣凤竟将这笔赔款捐献官办小学建造校舍。又带头出资兴建江城桥、后曹畈凉亭。每逢天灾人祸,鸣凤必尽力赈济。而自己生活艰苦朴素,一生未穿过棉衣。卒葬烈桥,后迁石宕下。
吕墨香,字昌龄。榜名熙鹤,清光绪十二年(1887)考入金华府学,读书四年。毕业后,又考入临安府学。毕业后,中了秀才。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任临安府余杭县教谕。回乡后任河东小学校长,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享年80岁。
吕方山(1879~1961),读过三年私塾,从小跟随父亲学做裁缝,手艺精巧。后来在大桥背开了一爿“吕华记衣着店”。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去上海,见到衣车(缝纫机),顿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相当的代价,买回了一架德国产的胜家牌衣车。该车系长梭结构,操作较为困难。听到兰溪有人会使用,就亲自坐船去求教。吕华记衣着店买来衣车的消息轰动了全城。衣车就摆在店堂门口操作,比手工效率提高几十倍,围观群众,里三层外三层,热闹了好一些时日。店里雇用了八九个裁缝师傅,“癞头管带”手下几十号人的四季衣着,均由该店独家承做。师傅们日夜缝制,生意颇为繁忙。衣车的零配件都是进口的,要到上海去购买,价格十分昂贵,连一枚衣针(洋车针)也价值大米10多斤。那时永康到上海大都走水路,单程大约需15天左右,购买衣车零配件实在不易。1910年以后,使用衣车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吕方山即在衣着店内兼营衣车零配件。
民国初,吕方山先后被选为永康缝纫业工会主席,县总工会常务理事。1944年4月,当选为永康县第一届参议会参议员。
吕式如(1879~1952),又名德金,清末秀才。少年时,苦读诗书,文墨颇佳,曾在河东小学坐馆多年。吕民贵等都是他的学生。民国初年,经营“吕中和”过塘行,当年蚀本后,定下立信宗旨:“中正待人,诚实为贵;和平处世,近悦远来。”当时,交通不方便,南北杂货,百货,全揽水上运输。由于经营有方,适逢机遇,吕中和行成为永康县货物运销,采购加工、贸易的集散场所。抗日战争时期,由长子吕天麒接管经营,盛极一时,在浙中浙南等地颇负声誉。
卢士希(1883~1945),字旌贤,晚号六柳居士。城内卢埠人。曾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历任浙江讲武堂少校经理教官,孝丰县知县,浙江省议会议员。年届五十才返里,任永康县纂修县志委员会主任委员。家有藏书万余卷,甚多善本。其藏书楼屋名曰“小抱经堂”,系取余姚先贤卢文弨“抱经堂”之意。
吕岩英(1888~1961),字俊康。出身贫苦,在亲友的资助下毕业于金华法政学校,成绩名列第一。1923~1942年由吕公望推荐,担任永康县田赋粮食征收处主任。一生慈善为怀,乐于施舍,为人排忧解难,在县城传为美谈。约1932年,芝英、古山、四路一带夏秋干旱,粮食歉收,吕岩英多次请示县长批准,予以减负田赋,三地民众感激不已,送给他书有“体察民情”四个大字的一块大匾。1930年,吕岩英与阿余烂头等人在县前合伙开设协太饭店。从此,他在每年除夕,都把分得的部分红利(约30块银元)换成铜板(约一万个铜板),每人30个,连续施舍乞丐达10年之久。1935年,西溪吕新好参加红军,被国民党逮捕,准备处决。吕新好的老母携媳孙来岩英家求救,岩英连夜向县长求情,并愿具结担保。结果只关押一年多就获释放。
吕民贵(1888~1972),字东萌。年少时,家境清贫,而天赋聪慧,学习成绩优异,获得亲友支持,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陆军步兵连、营长,中央军校教官,河南巩县兵工厂厂长,安徽皖南缉私局局长等职;国民革命军中将衔少将。北伐战争时期,因唐生智反蒋失败,巩县兵工厂设备遭破坏,工人星散,民贵辞职,脱离军戎。
民贵在异乡做官,却惦念乡梓父老疾苦,曾委托吕良进济困扶贫,对鳏寡孤独、困难户发救济金,每户四块银元。独资兴建华溪小二百上首摆头(永培公纪念摆)一座,使后畈一片良田免遭洪涝之患。并资助吕相小学风琴一架。
吕和平(1890~1973),河东吕氏三下福房儒家人,父金钱。三代家传武术、伤科,武功名扬邻近数县。和平幼承家教,底子扎实。民国时期,吕大宗祠理事吕际虞、吕朝秋邀请吕和平、吕绍昆兄弟及父亲来河头教罗汉班,后移居河头开设和平伤科诊所。医术高超,求医者甚众。50年代初金华地区武术比赛,吕和平赤膊上场,一圈走场,即赢得满堂喝彩,代表永康得奖而回。其剑术较突出。每到农历八月,各地罗汉班来请他教拳,真要有分身术才行。永康著名外科医师柯凤元,常与和平切磋武艺和医术。
吕方仁(1895~1952),从少广阅书籍,接受新思想,敢于与封建束缚作斗争。清宣统元年(1909)戊戌维新失败,清王朝垂死挣扎,疯狂镇压革命党人之际,方仁在永康首先剪去辫子,剃了光头,招摇过市,当时年长者为之惊忧。民国元年(1912),方仁17岁,在杭州宗文中学读书,假期买了自行车从杭州骑回永康(是永康有自行车之始)。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大学,毕业时(是两名选送留学的优秀生之一),放弃出洋机会,留校教书。后又到天津南开大学、永康中学任教。在永康时当选为下丽镇首届镇长。他欲改变笨重的车水劳动,独资置办抽水机(这是永康有抽水机之始)。1936年后,他离任去广东、广西、贵州、重庆等地兵工厂工作。为人随和,极重乡谊,引介了10多名永康人入厂工作。在贵州时曾给地方上做了水库和三潭印月,至今犹存。1952年于重庆沙坪坝逝世。
吕振金(1896~1954),为人正直、善良、乐观、朴素、节俭、艰苦。1952年积极响应号召,组织互助组,不怕困难,勤奋带头,抢挑重担,实干苦干。接受新事物,不断改进生产,获粮食高产。与群众心连心,不辞劳苦。他领导的互助组曾被评为省模范互助组,本人被评为县劳动模范。由于忘我拼搏,在一次暴风雨中开沟排水,因劳累过度晕迷跌倒水坑致亡。
胡斯娇(1897~1994),出身于商人之家,父是秀才,从事经商。10岁丧父,商店则被其余股东侵吞而关闭。12岁学织布,19岁适河头。其夫以儒生自居,不愿做事,靠卖田产度日。至斯娇购办4台袜机和1台布机,母女齐力,还雇用女工4人,开办“河东吕瑞林袜厂”。除帐务由丈夫管理外,其余漂、染、浆、烫、产、供、销均由斯娇自己一人操劳。历经10余年之苦心经营,初具规模。1945年约拥有18台袜机,4台布机,6件棉纱(每件40包),成品袜300打,白布30匹的资产。后因战争而萧条停业。1994年5月28日病逝,享年98岁。
吕金录(1898~1942),字鉴平。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1924年任永康中学校长,推行民主教育,遭保守派反对,辞职。1927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1941年携家眷回乡,恰逢浙江省府民政厅长阮毅成在柿后创办新群高中,被聘任负责教务。1942年5月,日军入侵永康县境,他不顾生命安危,潜回学校窥探情况,遭日军刺杀于柿后新群高中校门口,年仅44岁。译著有窝雷斯著的《马来群岛考察记》上下二册、专著有《中国近百年史读本》等。
吕丹(1901~1959),原名吕宝丹,字一舟。金录幼弟。毕业于金华师范学校。1949年9月任永康中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简称主委),1950年9月~1951年8月任东阳中学校委。
青年时期,即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永康早期较活跃的一名共产党员。北伐战争时,吕丹执教河东初级小学,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行革命活动。河东初级小学是当时共产党人在永康的活动据点之一。
吕丹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任国民党临时县党部执委(宣传部长),积极参加农民革命运动,并起草革命宣言《农民大纲》,被反动头目林景卿、应汝墨勾结县政府,于1927年8月逮捕,险遭枪杀。中共永康县委多次发动农民进城请愿斗争,迫使县长楼兆达承认农协,继续实行“二五减租”,于1928年1月释放吕丹。
吕锡周(1902~1976),字启岐。永康中学旧制四年毕业。曾任永康县农林场场长,永康县政府建设科科长,永康县政府(设方岩时)城区办事处主任;金华第五监狱总务科科长,苏州第一监狱作业科科长等职。担任永康县政府建设科科长时,对县城街道碎石路建设,县衙白粉墙外地皮拍卖开发商业,水攻山建造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建设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他生前一直租赁河东慎八公祠民房居住,生活俭朴,廉洁奉公,乡里称颂。城区六乡镇人民曾送给他一块“绩著乡邦”四个大字的大匾,悬挂在吕氏宗祠内。
吕炳炎(1907~1971),1953年组织临时互助组,炳炎就担任临时互助组组长,继又担任常年互助组长。1955年互助组合并创建农业初级合作社,1956年转农丰高级社,他均担任社长,并兼第二生产小队队长。后又任第六专业蔬菜生产队队长。工作一贯认真负责,以身作则,艰苦耐劳,节俭朴素,廉洁奉公。1959年在“三包’(包工、包产、包肥)责任制期间,他能妥善处理奖赔关系,既有利集体,又鼓励了社员积极性,搞好生产。是一个深受群众称赞的好干部。
吕庆南(1908~1987),1953年率先组织临时互助组与常年互助组。1955年合并初级合作社,1956年转农丰高级合作社,累任副社长兼第一生产小队队长。1957年入党,工作忠心耿耿,带头实干苦干,关心集体,关心社员,刚正不阿,不占便宜。一生两袖清风,是群众信任的干部。
童军(1920~1949),1946年在上海和表弟谢发明一起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1949年初受组织派遣到杭州做地下工作。
同年4月11日在杭州被国民党反动派拘捕。1949年4月26日晚,童军和谢发明等12人被国民党反动派用机枪杀害于杭州艮山门外大坟头。烈士忠骨现埋在杭州市革命烈士陵园。
吕惠昌(1922~1988),1939年秋考入黄埔军校第16期工科,1941年毕业后,在国民党军队历任排长,连长,608团副官。解放以后一直在家务农。信奉基督教。1957年任县“三自爱国会”副主席兼秘书长。1981年任县“三自爱国会”筹备小组组长,1984年任县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1987年任县基督教协会会长,浙江省基督教协会会员。并历任永康县政协第五届委员,第六届常委兼宗教组组长,县人大第九届人民代表、金华市人大第一届人民代表。1957年以来,吕惠昌牧师为实践基督教“三自爱国”这一目标,在全县建立35所教堂点,实行“三定”(定点、定片、定人)管理,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发动全县基督教徒为修建“西津桥”募捐。1986年2月,召开首次“基督教徒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会”,引导教徒坚持走“三自爱国”道路,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做了大量工作。
吕明扬(1923~1994),字岳康,1936年高小毕业,正值日本侵略浙江大部分地区,边工作,边学习文化。1946年在温州电信局工作时考入震旦大学,在校学习一年多,因经济困难转入浙江大学借读至1949年底,三年肄业。1959年受聘吉林省工业厅,在省机械厂任技术员、工程师。在吉林工作期间,不到一年修复范家屯糖厂的发电机及全厂变配电设备,为东北地区最先恢复出糖,受到上级嘉奖。1951~1953年试制出电流表、电压表,为省首创,解决了省内急需。主持吉林省机械厂新建轧钢分厂的整套电动力及配电设备设计,安装、投产。1954年调哈尔滨工业学校将近一年半,1955年调天津工业学校,后改天津机电学院、天津工学院、河北工学院;历任电机专业委员会主席。曾编写过《电机结构与工艺学》一书,为高校相同专业的内部交流讲义;编写过《农村电工教材》(由河北印12万册,广西印8万册)。1960年主持试制出我国第一台氧化膜铝线电机,得到部、市嘉奖表扬。1959年曾发表《电机转子使用国产铝代替进口铝研制成功》等具有较高实际价值的论文5篇。1957~1987年任天津市电机学会常务理事,1978~1987年任天津市家用电器研究会副理事长(1987年至今为常务理事),1982~1984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科协工作先进分子。1984~1985年度教学改革成绩优良,获河北工学院三等奖。
吕金奉,河头人,吕民贵长子。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七期暨空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飞行科毕业。作战英勇,抗日时曾击落敌机两架,受到嘉奖。为人重义轻财。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国防部第一厅少校参谋。
吕秀文(1930~1994),金录幼女。1950年7月参加工作。后经华东大学艺术系、山东大学艺术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深造,于1955年调入人民音乐出版社任编辑。尔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音乐家协会,并在中国电影音乐学会里担任特约理事,在人民音乐出版社担任编审。工作中重视政治文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能及时了解创作信息和作者情况,提出新的选题设想,编出了不少受到群众欢迎的音乐普及读物。她熟练掌握编辑业务,工作态度极端负责,加工稿件认真细致,得到了各生产环节的交口赞誉。退休以后,她还参与主持《音乐编辑手册》的编写,为培养新一代编辑人员,进一步提高音乐编辑水平,发挥余热。编著有《建国30年声学作品选》和《音乐通俗小丛书》。
陈振耕(1933~1951),1950年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8月抗美援朝战争中在朝鲜光荣牺牲,年仅18岁,牺牲后被部队追认为中共党员。
知识出处
《河头村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记载了河头村八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和历史沿革,以及山川地理地貌的演变,翔实地记录了该村的政治、经济、人文等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河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