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筑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头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02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建筑物
分类号: K928.704.13
页数: 8
页码: 141-1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河头村建筑物先祖吕相在河东定居之后,营建东西两厅的情况。
关键词: 河头村 文物古迹 建筑物

内容

上下台门 先祖吕相在河东定居之后,营建东西两厅,各3进,旁翼以室。厅前均建有雕梁画栋台门,台门前置石鼓、石座。东厅叫上台门,分给长子吕演;西厅称下台门,分给次子吕荣。两厅均毁于战火(1860年左右)。原厅基石尚存。现存下台门为民国7年(1918)重建,上台门重建于民国20年(1931年),均已失旧时壮观。
  上台门前有半圆形“月池塘”。下台门前有方形“雅轩塘”。台门坐北朝南。南方属火,塘中有水,月属阴,方为地亦属阴,台门前建两塘,取水火既济之义。上、下台门与月池塘、雅轩塘,今貌如故。
  上下台门均呈八字形,三开间。明间为通道、次间为楼房,两侧建厢楼房各3间,占地面积各168.9平方米。明间施3柱6檩,正门横梁与前檐柱马腿上雕刻云头花卉图案,工艺精细。次间用木板隔壁,开格子窗。
  附近有双眼塘、前花园塘、上坟塘,各塘在80年代前均与下河沟通,可灌可排,水清见底,游鱼可数。
  新屋里
  位于梅福公祠南面,今河头溪沿四弄17号。坐北朝南,系东云公的四个儿子所建。四兄弟皆事农商,善理财,时为河东首富。与城里郎姓富户乃同窗好友,并列钜绅,颇著声望。两家于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同兴土木,营造同规模的宅院各一座。其宅,东西相对各9间,中进大圆石柱,木雕大花厅,水磨青石天井,磨砖墙,瓦当滴水。瓦下砌有蔽砖,一工只能磨3块,工艺精湛。
  新屋里建筑雄伟宏敞。竣工之后,郎宅称为“郎家”,吕宅称为“新屋里”。大厅五开间,可摆几十桌筵席。厅悬“思鲁堂”匾。郎宅在1941年5月13日被日机炸毁,同日,思鲁堂也被不明火苗起火遭毁。新屋里只留断壁残墙。同时起,同时毁,邑人无不叹息和称奇。至今,新屋里西侧边门尚存,石门楣中刻有八卦、如意、葫芦等图案。
  卢氏台门 在胜利街永宁桥(小花桥)东头,二层木结构,下门上楼。西侧跨下河,在永宁桥旁,有二层木结构卢祠店2间。均已多次修建,现存。
  祠堂
  吕五宗祠 座落河头溪沿。占地面积1.78亩(1185平方米)。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河东、太平、青山、雅吕、派溪吕五宗吕姓联宗共建。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间五族捐资重建。民国时期曾办过茂昌袜厂、万通转运行。解放以后曾设卖布场。现已拆建为法院宿舍(今河头溪沿12号)。
  吕氏宗祠 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春。是城内著名的古建筑之一。祠堂坐北朝南,大3进,5开间,两天井,东西12间厢房。天井中有4株梧桐巍然屹立。中进悬挂历世祖先功名匾额。前中两厅解放前吕中和过塘行作堆栈租用,中厅东边厢房租与汪体仁作染布作坊,中厅西边厢房租给裕丰布店为砑布车间。后进,曾为河东初级小学校舍。后天井左植金桂,右植银桂,枝繁叶茂,每当秋季花香扑鼻。
  祠堂前为广场,场地空旷,昔是村人游乐中心。元宵灯会,迎案、打罗汉、剧团演戏等文体活动均在此举行。解放后吕氏宗祠作为常产归公,拨给小木工会,后为县木雕厂厂址。1958年,祠堂前广场被盖成厂房。现祠堂和广场均为市塑料厂厂房。
  吕棋五公祠 位于雅轩塘西,坐西朝东。建于清中叶。建筑平面呈中长方形,总面积为54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厅。前厅系牌坊式双层门楼,正脊有鳌鱼吻兽。两侧为三花山墙,厅为三开间,两侧为厢房。明间抬梁式,次间边缝穿斗式。曲梁爪柱下有平盘斗,爪柱四周饰蝴蝶木。前后檐柱均有马腿、雕刻故事人物、动物,造型生动,技艺精湛。中、后厅梁架结构同前厅。
  吕棋五公祠现为村属房产。
  梅福公祠 座落于后殿潭西,坐北朝南,共9间。三下福房子孙建,祀金行祖吕潮。解放后分给村民居住。
  宝中公祠 座落于棋五公祠西侧,坐东朝西,共9间。祀泰行祖吕士珠(字宝中)。解放后分给村民居住。
  熙二公祠 座落于上台门内,5间,坐北朝南。祀熙行吕安。解放后分给村民居住。
  熙四公祠 座落于上下台门中间,坐西朝东,5间。道富。解放后分给村民居住。
  慎八公祠 座落于吕氏宗祠东边,坐东朝西,正门对面是广场。共9间,北有3间伙房。祀慎常八房先祖。该祠土地改革时归公,由县房管部门作住宅出租。祠内现存一副对联:“分八房共建特祠灵爽式凭毋忘宗功祖德,萃一堂丕承先志箕裘克绍是谓子孝孙贤。”
  李氏总祠 永康李姓总祠,三进。为民主小学所在地,(1988~1989)年拆建新教室。
  卢氏祠堂 在河头有3所。卢氏宗祠(大祠堂)在卢埠塘北靠东,又叫卢埠祠堂。土改后作为住宅,1953年,失火烧毁,改建为中西药公司宿舍。乐善公祠(小祠堂),在卢埠塘北靠西,三进,基础高约2~3米,土改后作为住宅。见南公祠,三进,在李氏总祠南端,1951年与李氏总祠同时划拨民主小学。1982~1983年拆除,改建新教室。另在见南公祠南北侧有卢小抱经堂及书室。
  培园座落河头村东北,今中共永康市委大院内。为村民吕民贵建造的花园式住宅。因其父名永培,故称培园。培园占地约15亩。内建有四层西式楼房1座,两层楼房1座,平屋数座,还有长廊、花园、鱼池、亭阁、水榭等。园内花木葱茏,曲径通幽,环境典雅,是永康解放前规模最大的花园式住宅。
  培园约于1932年兴建,土地向吕氏祠堂常主和私人购得。初言建造学校,创办公益事业,后变为建造私人住宅,故村民颇有微词。1934年培园基本建成,耗资巨大。四根杉木栋柱,购自龙泉。每根栋柱用两辆双轮人力车拖运,用了6天才到永康。
  主楼四层,坐北朝南,按西式办公楼设计。楼道宽畅,房间轩敞,顶楼为一大间,四边有窗,可向外了望。身居其中,舒适怡神。主楼东南边建有长廊,长约12公尺,镶有栏杆和靠背长凳,全部深红油漆。廊柱和栏杆上雕刻着各种花卉和飞禽,维妙维肖。
  主楼西面为3间两层楼房,横联平屋6间。楼上置有书橱,陈列各种线装古本和西式精装书籍。墙上挂着名家书画,琳琅满目。楼下房内摆设着樟木、红木雕刻的十八罗汉和各种飞禽走兽。罗汉身高1米左右,形态各异;大象、狮子、老虎、花豹、白鹤、雄鹰等,大小近似动物体型,造型逼真。全部雕刻特请东阳、温州著名木雕师傅刻凿,工艺精湛。
  主楼北临筻里塘,前面即是花园,通道用卵石间以石板砌成;墙脚边种有麦冬。花园内种有各种名贵花木,如腊梅、牡丹、金桂、芙蓉、玫瑰、菊花、茶花等等。四季花开,常年不辍。
  花园南面,有弯弯曲曲、造型别致的水池。水面有数对鸳鸯,相依戏水。池中各种金鱼,成群游嬉。一座拱型小石桥,横跨池上。石桥北端,有古典式八角亭,临池而起,飞檐流角。亭的上方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八仙过海等人物。
  长廊的东面建有一座西洋结构的别墅式平房,里面装潢考究,摆设着红木家具和沙发,是专为招待贵宾的客房。
  培园在抗战期间(1938年起),供永康县政府城区办事处办公。日本侵略者飞机曾数次轰炸,四枚炸弹落入筻里塘内,但主楼安然无损。日军侵扰永康县城期间,曾在培园短期驻扎。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永康县政府从方岩迁回县城(当时县长是叶家龙),又暂驻培园办公。同年秋,因勤杂人员失职,主楼毁于火(据说四楼当时在烧饭,勤杂人员下楼到池内抓鱼,柴火由灶门脱落到楼板而蔓延失火)。后未复建。
  解放后,培园由县人民政府接管,从1949年6月开始,即为中共永康县委办公驻地。60年代,原主楼废基上新建二层楼房。现底层为中型会议室,二楼为市委领导办公室。
  永培纪念厅 座落下台门内,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吕民贵为纪念其父吕永培而建造。纪念厅建于民国22年(1933),正厅朝南3间,单层,整座建筑高出天井地面1米,房屋内空高5米,右有厢房1间(门为圆形)。厅前有阶沿、栏杆,下临小天井,前有围墙。天井左面(东向)为大门。厅内梁柱雕刻有各种花鸟,工艺精细,造型独特。南面围墙上有企鹅浮雕。
  正厅上方有用圆形樟木板雕刻的“永培纪念厅吕民贵独资建造”字样。外墙角有界碑,碑上刻有“吕民贵墙界余基三尺”字样。
  永培纪念厅,解放后没收归公,由县房管部门作住房出租。

知识出处

河头村志

《河头村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记载了河头村八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和历史沿革,以及山川地理地貌的演变,翔实地记录了该村的政治、经济、人文等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河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