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一章 文物古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头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019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文物古迹
分类号:
K928.704.13
页数:
12
页码:
141-1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河头村文物古迹、建筑物的情况。
关键词:
河头村
文物
古迹
内容
第一节 建筑物
上下台门 先祖吕相在河东定居之后,营建东西两厅,各3进,旁翼以室。厅前均建有雕梁画栋台门,台门前置石鼓、石座。东厅叫上台门,分给长子吕演;西厅称下台门,分给次子吕荣。两厅均毁于战火(1860年左右)。原厅基石尚存。现存下台门为民国7年(1918)重建,上台门重建于民国20年(1931年),均已失旧时壮观。
上台门前有半圆形“月池塘”。下台门前有方形“雅轩塘”。台门坐北朝南。南方属火,塘中有水,月属阴,方为地亦属阴,台门前建两塘,取水火既济之义。上、下台门与月池塘、雅轩塘,今貌如故。
上下台门均呈八字形,三开间。明间为通道、次间为楼房,两侧建厢楼房各3间,占地面积各168.9平方米。明间施3柱6檩,正门横梁与前檐柱马腿上雕刻云头花卉图案,工艺精细。次间用木板隔壁,开格子窗。
附近有双眼塘、前花园塘、上坟塘,各塘在80年代前均与下河沟通,可灌可排,水清见底,游鱼可数。
新屋里
位于梅福公祠南面,今河头溪沿四弄17号。坐北朝南,系东云公的四个儿子所建。四兄弟皆事农商,善理财,时为河东首富。与城里郎姓富户乃同窗好友,并列钜绅,颇著声望。两家于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同兴土木,营造同规模的宅院各一座。其宅,东西相对各9间,中进大圆石柱,木雕大花厅,水磨青石天井,磨砖墙,瓦当滴水。瓦下砌有蔽砖,一工只能磨3块,工艺精湛。
新屋里建筑雄伟宏敞。竣工之后,郎宅称为“郎家”,吕宅称为“新屋里”。大厅五开间,可摆几十桌筵席。厅悬“思鲁堂”匾。郎宅在1941年5月13日被日机炸毁,同日,思鲁堂也被不明火苗起火遭毁。新屋里只留断壁残墙。同时起,同时毁,邑人无不叹息和称奇。至今,新屋里西侧边门尚存,石门楣中刻有八卦、如意、葫芦等图案。
卢氏台门 在胜利街永宁桥(小花桥)东头,二层木结构,下门上楼。西侧跨下河,在永宁桥旁,有二层木结构卢祠店2间。均已多次修建,现存。
祠堂
吕五宗祠 座落河头溪沿。占地面积1.78亩(1185平方米)。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河东、太平、青山、雅吕、派溪吕五宗吕姓联宗共建。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间五族捐资重建。民国时期曾办过茂昌袜厂、万通转运行。解放以后曾设卖布场。现已拆建为法院宿舍(今河头溪沿12号)。
吕氏宗祠 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春。是城内著名的古建筑之一。祠堂坐北朝南,大3进,5开间,两天井,东西12间厢房。天井中有4株梧桐巍然屹立。中进悬挂历世祖先功名匾额。前中两厅解放前吕中和过塘行作堆栈租用,中厅东边厢房租与汪体仁作染布作坊,中厅西边厢房租给裕丰布店为砑布车间。后进,曾为河东初级小学校舍。后天井左植金桂,右植银桂,枝繁叶茂,每当秋季花香扑鼻。
祠堂前为广场,场地空旷,昔是村人游乐中心。元宵灯会,迎案、打罗汉、剧团演戏等文体活动均在此举行。解放后吕氏宗祠作为常产归公,拨给小木工会,后为县木雕厂厂址。1958年,祠堂前广场被盖成厂房。现祠堂和广场均为市塑料厂厂房。
吕棋五公祠 位于雅轩塘西,坐西朝东。建于清中叶。建筑平
面呈中长方形,总面积为54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厅。前厅系牌坊式双层门楼,正脊有鳌鱼吻兽。两侧为三花山墙,厅为三开间,两侧为厢房。明间抬梁式,次间边缝穿斗式。曲梁爪柱下有平盘斗,爪柱四周饰蝴蝶木。前后檐柱均有马腿、雕刻故事人物、动物,造型生动,技艺精湛。中、后厅梁架结构同前厅。
吕棋五公祠现为村属房产。
梅福公祠 座落于后殿潭西,坐北朝南,共9间。三下福房子孙建,祀金行祖吕潮。解放后分给村民居住。
宝中公祠 座落于棋五公祠西侧,坐东朝西,共9间。祀泰行祖吕士珠(字宝中)。解放后分给村民居住。
熙二公祠 座落于上台门内,5间,坐北朝南。祀熙行吕安。解放后分给村民居住。
熙四公祠 座落于上下台门中间,坐西朝东,5间。祀熙行吕吕五宗祠(清同治间重建)平面图(谱载)
道富。解放后分给村民居住。
慎八公祠 座落于吕氏宗祠东边,坐东朝西,正门对面是广场。共9间,北有3间伙房。祀慎常八房先祖。该祠土地改革时归公,由县房管部门作住宅出租。祠内现存一副对联:“分八房共建特祠灵爽式凭毋忘宗功祖德,萃一堂丕承先志箕裘克绍是谓子孝孙贤。”
李氏总祠 永康李姓总祠,三进。为民主小学所在地,(1988~1989)年拆建新教室。
卢氏祠堂 在河头有3所。卢氏宗祠(大祠堂)在卢埠塘北靠东,又叫卢埠祠堂。土改后作为住宅,1953年,失火烧毁,改建为中西
吕棋五公祠
药公司宿舍。乐善公祠(小祠堂),在卢埠塘北靠西,三进,基础高约2~3米,土改后作为住宅。见南公祠,三进,在李氏总祠南端,1951年与李氏总祠同时划拨民主小学。1982~1983年拆除,改建新教室。另在见南公祠南北侧有卢小抱经堂及书室。
培园座落河头村东北,今中共永康市委大院内。为村民吕民贵建造的花园式住宅。因其父名永培,故称培园。培园占地约15亩。内建有四层西式楼房1座,两层楼房1座,平屋数座,还有长廊、花园、鱼池、亭阁、水榭等。园内花木葱茏,曲径通幽,环境典雅,是永康解放前规模最大的花园式住宅。
培园约于1932年兴建,土地向吕氏祠堂常主和私人购得。初言建造学校,创办公益事业,后变为建造私人住宅,故村民颇有微词。1934年培园基本建成,耗资巨大。四根杉木栋柱,购自龙泉。每根栋柱用两辆双轮人力车拖运,用了6天才到永康。
主楼四层,坐北朝南,按西式办公楼设计。楼道宽畅,房间轩敞,
卢氏祠堂
顶楼为一大间,四边有窗,可向外了望。身居其中,舒适怡神。主楼东南边建有长廊,长约12公尺,镶有栏杆和靠背长凳,全部深红油漆。廊柱和栏杆上雕刻着各种花卉和飞禽,维妙维肖。
主楼西面为3间两层楼房,横联平屋6间。楼上置有书橱,陈列各种线装古本和西式精装书籍。墙上挂着名家书画,琳琅满目。楼下房内摆设着樟木、红木雕刻的十八罗汉和各种飞禽走兽。罗汉身高1米左右,形态各异;大象、狮子、老虎、花豹、白鹤、雄鹰等,大小近似动物体型,造型逼真。全部雕刻特请东阳、温州著名木雕师傅刻凿,工艺精湛。
主楼北临筻里塘,前面即是花园,通道用卵石间以石板砌成;墙脚边种有麦冬。花园内种有各种名贵花木,如腊梅、牡丹、金桂、芙蓉、玫瑰、菊花、茶花等等。四季花开,常年不辍。
培园平面图(回忆)
花园南面,有弯弯曲曲、造型别致的水池。水面有数对鸳鸯,相依戏水。池中各种金鱼,成群游嬉。一座拱型小石桥,横跨池上。石桥北端,有古典式八角亭,临池而起,飞檐流角。亭的上方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八仙过海等人物。
长廊的东面建有一座西洋结构的别墅式平房,里面装潢考究,摆设着红木家具和沙发,是专为招待贵宾的客房。
培园在抗战期间(1938年起),供永康县政府城区办事处办公。日本侵略者飞机曾数次轰炸,四枚炸弹落入筻里塘内,但主楼安然无损。日军侵扰永康县城期间,曾在培园短期驻扎。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永康县政府从方岩迁回县城(当时县长是叶家龙),又暂驻培园办公。同年秋,因勤杂人员失职,主楼毁于火(据说四楼当时在烧饭,勤杂人员下楼到池内抓鱼,柴火由灶门脱落到楼板而蔓延失火)。后未复建。
解放后,培园由县人民政府接管,从1949年6月开始,即为中共永康县委办公驻地。60年代,原主楼废基上新建二层楼房。现底层为中型会议室,二楼为市委领导办公室。
永培纪念厅 座落下台门内,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吕民贵为纪念其父吕永培而建造。纪念厅建于民国22年(1933),正厅朝南3间,单层,整座建筑高出天井地面1米,房屋内空高5米,右有厢房1间(门为圆形)。厅前有阶沿、栏杆,下临小天井,前有围墙。天井左面(东向)为大门。厅内梁柱雕刻有各种花鸟,工艺精细,造型独特。南面围墙上有企鹅浮雕。
正厅上方有用圆形樟木板雕刻的“永培纪念厅吕民贵独资建造”字样。外墙角有界碑,碑上刻有“吕民贵墙界余基三尺”字样。
永培纪念厅,解放后没收归公,由县房管部门作住房出租。
第二节 古遗址
水运码头 位于河头溪沿,有大小两个码头,为明、清时期吕氏宗祠兴建,此处水深,可以停泊船筏。现存。
澹宁居 座落上台门北侧,共4进,两翼厢房,3天井。大门前有旗杆墩,附近有贞节石牌坊。澹宁居毁于清咸丰年间战火(约1860年)。
接官亭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知县杜廉在村东的乌楼建接官亭,专为迎候上司官员来县之用。此亭废于清康熙年间。
金门台照 仁政桥头东北堍河头溪沿,建有一门楼,名为“金门台照”,一说为“金门待诏”。民国时期毁圯
先农坛 位于村东,俗称花银坛,今汽车客运站内。原坛高2尺1寸,东西相距2丈1尺,南北相距2丈1尺。坛北祠3间,奉先农炎帝神农氏,先农厉山氏,先农后稷氏之神,外缭以周垣,籍田在坛前(4.9亩)。清雍正六年(1728),知县邬铨奉文建造,嘉庆五年(1800)圮于水。二十三年(1818)本邑绅士捐资重建。今已废。
教场 在村东两里黄荆塔。明正德七年(1512),县衙主薄黄雅明奉部檄邀练民壮而建。中为将台,东西相距160步,南北相距90步,四周植树木围之。清光绪前废圮。
申明亭 位于仁政桥东10余步。明洪武六年(1373),县丞黄绍钦奉敕创建。悬教民榜于其中。清光绪间废圮。
旌善亭 位于申明亭东边。明洪武八年(1375),知县宋野奉敕创建。凡孝子顺孙,义夫节妇,皆书其实行,揭于其中,劝善也。清末废圮。
节孝坊 河头村旧有节孝坊3座。
萃行吕岳松妻应氏,29岁亡夫,抚9岁子行元和女成人。娶媳生子开成,媳不幸早亡,又为子继娶应氏,生子开学。行元又不幸去世。
应氏历经夫死、媳亡、子故之痛,肩负家计重担,起早摸黑,酿酒抚孤,家以小康,孙得成人,94岁寿寝。乾隆四十四年(1779)奉旨建坊旌表。坊在澹宁居旁,1941年被日机炸毁。
泰行吕光昌妻胡氏,康熙四十年(1701)28岁亡夫,艰辛抚育幼子懋池成人,乾隆五十年(1785)奉旨建坊旌表。坊址在双眼塘沿。已废。
节行吕东曙妻胡氏,21岁亡夫,守节事姑,抚养犹子尚瑞为嗣。道光十一年(1831),奉旨建坊旌表。坊在下台门前左侧,1965年文革间拆毁。
河东里 双眼塘东路口曾有“河头里”栅门。
放生潭 河东埠码头边,有一段溪流叫放生潭。吕氏宗祠前溪边竖一块高3尺,刻有“放生潭”三字的石碑。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在城许多善男信女买活鱼至此放生。
庙宇 河东村历史上曾建有前太祖殿、后太祖殿、五谷神殿和老太公庙。前太祖殿在雅轩塘东面,邻塘,计3间,祀本保老爷等。解放后拆除。后太祖殿毁于晚清。五谷神殿毁于抗日战争期间。
第三节 古墓葬
金盘山,即前坟。北高南低,山前有一长湖,叫前坟湖,湖水东进西出,堰口溪流如环。阴阳家称“半月沉江”风水宝地。河东三世祖吕庆公暨安人胡氏,吕忠公,四世祖吕安公暨安人蔡氏,四世祖吕道富公暨安人杨氏、薛氏均建冢于此。墓群巨大,土堆如山,墓前以石柱、石板砌成,祭坛三级延伸,可容百人祭拜。现已成为村工业小区。
除金盘山墓葬外,另有后坟、上坟、花银坛、杨店山、义冢地等墓葬多处,今均已废。
许多先辈墓茔均在较远的山区,如太平、石仓岩、江窑山、岭张、王光山、杨木塘、山后卢等地。
第四节 古遗存
古樟 矗立于雅轩塘南岸。相传河东吕氏一世祖在河头定居时手植许多樟树,现存的这株树龄已有600余年。树杆腰围约4米,树高3米处,5枝桠杈连接枝叶,如同一把巨伞,遮盖着半口雅轩塘。1993年永康市园林管理处已把这株古樟列为重点保护之古树名木。
松化石 学名硅化石,俗称松石,是永康之特产。多数埋藏在距今约二万年的新生代地层的矽岩层中,分布面很广。体积不一,大的高可数寻。颜色有赭黄色和灰黑色两种。惟以松石上生有皱纹的为上品。东南各省大城市中的风景区、公园内,每每都采运一些松石,用以美化园林环境,就是一些单位和个人,亦把小巧玲珑的松石作为点缀装璜,以供赏观。唐陆龟蒙有《二遗诗》。河头村的棋五公祠内就供藏着古松化石两座;吕际虞家也藏有名贵麟壳松石一座;均已有百余年收藏历史。
古樟
松化石
古井 位于下台门外西路边,俗名“前井”。是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义常贞房吕鼎翰之妻吴氏的陪嫁井(拨奁井)。井水清澈甘甜,在往昔炎热的夏季,远近做凉粉的人都到此井提水。
古茶花 植于雅轩塘东北的宅院内(今下台门40号),为吕际虞祖上1874年所栽。此茶花名为六角银红,花开时红英缤纷。
古井
古茶花
知识出处
《河头村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记载了河头村八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和历史沿革,以及山川地理地貌的演变,翔实地记录了该村的政治、经济、人文等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河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