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宣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头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014
颗粒名称: 文艺宣传
分类号: G807.4
页数: 3
页码: 118-1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河头村解放以后,村民对群众性的文艺宣传演出十分爱好文艺宣传的情况。
关键词: 河头村 文化 文艺宣传

内容

解放以后,村民对群众性的文艺宣传演出十分爱好。1950年以来,一批又一批青年组成的文艺宣传队,多次参加镇、县文艺会演,屡屡获奖。
  50年代,以河头村民为主的民主剧团,以卢埠塘的收入为活动经费,多次组台演出了宣传戏《李兰珠翻身》、越剧《刘海砍樵》《庵堂认母》《拾玉镯》和一些曲艺专场。参加演出的有应振松、朱月宵、朱月荷、吕华文、吕根基、徐献昌、王梅芬、李春芬等。
  源自40年代高镇的民间舞蹈《十八蝴蝶》,1956年在县文化馆的指导下,首先由河头推陈出新,组队演出。1958年在宣传“总路线”的热潮中再次组队参加永康县和金华地区文艺会演,1959年赴杭州汇报演出,前后演出50多场,极获好评。先后参加演出的有徐兰芬、徐笑眉(花心)、朱月荷、徐正阳、吕美英、蒋彩娥、周惠董、应连娇、施绍兰、吕玉卿、吕淑红、朱云兰、童永丹、应淑菲、胡笑林等;导演、乐队有吕银蟾、陈福火、胡春美、楼学芬、吕天叙、吕振庭等。1963年,李梅珍、应梅斋,朱月宵、吕肖仁、吕松喜、吕世寅、吕子扬等十余人演出的现代婺剧《三月三》,在村里及山后卢白云水库工地为河头及外地民工专场演出,引起轰动。
  1966~1975年,由共青团支部主办的村业余文艺宣传队十分活跃,经常排练婺剧小戏,现代革命京剧片段,曲艺、歌舞等节目,为村内外群众演出80余场。曾晚上步行到苏川,皇渡桥,傅店等地巡回演出。文宣队主要负责人(兼演职员)有吕德胜、朱月宵、贾建强、应永忠、赵康明等人。参加演出较多的还有吕华、倪淑姬、倪淑娟、吕肖仁、吕璧华、童伟江、林同哈、朱月荷、林梅仙、吕德虎、李加尧、陈晓星、樊式宏、楼美君、陈巧园、吕维云、柯子爱、柯子惠、程秀央、赵月眉、王妙忠、李关洪、芦淑仁、卢淑芬、吕锦屏等人。
  后台乐队有:应楚琴、应广始、吕松喜、吕品森、李章龙、赵朝洪、吕寿福、张家土等。在外工作的吕天军、吕天叙、徐鸿华、吕文炎等也常在节假日回村参加伴奏。
  文宣队在村里演出时,往往不搭台,村民们就在场子周围自带凳椅围坐观看,演员、观众情景交融,场面动人。
  文宣队演出的节目,有引进的《半篮花生》、《三搬石门槛》、《审椅子》、《一壶水》《夜修》、《男女都一样》、《张思德》、《老俩口学毛选》、《逃生》、《两代招婿》、《老生分子》及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茶馆》(吕肖仁饰阿庆嫂,童伟江饰刁德一,林同哈饰胡司令)和《智取威虎山》(吕璧华饰少剑波、李加尧饰杨子荣、陈晓星饰孙达得,林同哈饰小炉匠,吕德虎饰座山雕,倪淑姬饰小常宝,樊式宏饰常宝父)等。由於演员角色搭配得当,演出肖似,获得观众一致赞扬。自编自导的节目,有《拔敌旗》(婺剧),《追马草》(婺剧),《欢呼中国氢弹试验成功》(活报舞),《养猪姑娘》(歌曲)、《菜农心向党》(歌舞)、《治理永康江》(歌舞,演员30人),《一心为革命》(小婺剧),《大红枣儿甜又甜》(大型游行舞蹈,50人参加)等,主要编导有吕居清、吕品森、楼美君、柯子惠等人。
  当时,河头村文宣队是全县重点文宣队之一,县文化馆经常派员驻队辅导。每年参加镇、县会演,均获好评。
  1980年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河头村文宣队自动解体。
  群众文化活动,还有放电影。除村委会、老人协会常在节庆日包场放映外,新居新路落成,考上大学,常有个人筹资包场。尤其是1990年以来,儿女为高龄老人如胡斯娇(百岁贺寿)、卢梅姿(70岁)、吕天伦母(90岁)、吕品芳(70岁)、卢高(50岁)祝寿和吕城喜获麟孙都曾包场放电影。

知识出处

河头村志

《河头村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记载了河头村八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和历史沿革,以及山川地理地貌的演变,翔实地记录了该村的政治、经济、人文等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河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