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低丘红壤和荒地荒滩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市土地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874
颗粒名称:
低丘红壤和荒地荒滩开发
分类号:
F301.24
页数:
4
页码:
143-14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永康县黄土丘陵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文章从民国23年(1934)开始,分析了不同时期开发荒地、荒山、溪滩等低丘红壤的情况和成效。文章指出,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永康县通过多种方式和措施,扩大了耕地面积,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文章认为,永康县黄土丘陵开发经历了粮食型开发、多种经营开发、综合型开发三个阶段,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永康市
土地开发
荒滩开发
内容
民国23年(1934),全县有荒地2.16万亩,其中官荒9720亩、公荒1080亩、私荒1.08万亩。这些荒地宜种松、竹、玉米等。
民国33年(1944)下半年至翌年上半年,县政府奉颁督导垦荒4200亩。
民国36年(1947)督导垦荒2300亩。是年县政府令饬县农推所督促桐安乡农民开垦李店沙滩100亩,双麓乡农民开垦铜山荒山555亩,邑东乡农民开垦十里牌荒山20亩,并分别种上杂粮。
民国37年(1948)7月,浙江省制定《浙江战时开垦荒地暂行办法》,民国29年(1940)11月修正暂行办法后,规定乡公所造屋及小学筹募基金均得申请开垦公有荒地,并详细制订垦地范围、种类、垦户资格、垦竣年限、垦户利益,以鼓励垦荒、垦户取得永佃权和请免5年粮赋,免缴地租。
民国38年(1949)《浙江省荒地普查统计表》载:永康荒地1154亩、荒山3070亩,合计4224亩,可耕地488亩。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开垦荒山、荒地、荒滩,增加耕地面积,以缓解人多地少矛盾,全县陆续开发低丘红壤、低山、溪滩13万多亩。尚待开发的还有9万多亩。纵观全县黄土丘陵开发的历史,大体可分粮食型开发、多种经营开发、综合型开发3个阶段。
解放当年,全县垦荒2703.3亩,其中开垦生荒2527.6亩,熟荒175.7亩,全部种上粮食等作物。1950年开荒1206.93亩。
1959年县委决定以环城公社为治山的重点,大搞“八万”(茶叶、油茶、油桐、杏子、桑叶、果园、毛竹、薪炭林各1万亩)运动。12月17日组织72人,查明环城可绿化荒丘陵8.4万余亩、溪滩荒地2200亩,决心大干一冬,绿化全部荒丘陵。20日,抽调198名干部、15000个社员与支援的劳动力共1.9万余人,组织绿化大军,并建立指挥部。至翌年1月23日止,苦战34天,“消灭”250个山头,开发荒地8.3万亩,种上茶叶1万亩、油茶1.5万亩、油桐1万亩、桔子0.86万亩、其他水果1.09万亩、毛竹0.9万多亩、桑园0.95万多亩、薪炭林0.95万亩。
1973年9月2日,永康县开发黄土丘陵指挥部领导小组成立,县委副书记吴海松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开发事宜。是月8日,县委召开开发黄土丘陵工作会议,组织与会代表参观古山公社劈山造田、苏溪公社黄土丘陵开发、长城公社高镇大队溪滩造田、清溪公社官川大队劈山造地,总结交流开发经验。会后掀起开发热潮,全县动工的729处,最多日出勤人数达2.7455万人,当年累计投工60万工日,改田(地)1590亩。1975年冬及次年春,开发黄土丘陵、造田造地达1.05万亩,当年种植收益的有8300多亩。建国后至1976年止,全县共开发黄土丘陵、改溪造田、劈山造田6.5798万亩。其中:环城区1.1431万亩、石柱区8617亩、芝英区1.2698万亩、龙山区1.3083万亩、象珠区1.2832万亩、倪宅区7137亩、其他999亩,扩大了耕地面积。
1977年,城关、长城、石柱、方岩、古山、西溪、清溪、花街等28个公社,开发利用低丘红壤,创办29个公社农场,土地总面积4025亩。当年种上农作物的有3239亩,占80.47%,到1979年初步发挥效益,总产值达52.4万元,盈利1.9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发红壤土地,种经济作物的比过去多了,从而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据县土地管理局对宜农荒地、闲散地、废弃地的调查,1988年末止,全县已陆续开发低丘红壤、低山、溪滩9.475万亩,其中耕地3.495万亩、园地5.98万亩。据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在扩大的3万多亩耕地中,黄土丘陵造田占2770亩、溪滩改田占1594亩、因平整土地而增加的占958亩、其他原因增加的占6864亩。
从1990年起,永康农业综合开发已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实行农业的综合开发,深度利用,提高效益。1989~1992年造田造地投入开发资金700万元,造田7000亩(含园地1785亩)。其中1991年完成土地开发3000亩,全部验收合格。据市土地管理局统计,1991~1995年,全市开发低丘红壤增加耕地面积5865亩。
市农业局《小流域治理开发计划》被列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红壤开发项目,1994年5月开始实施,落实资金1600万美元,单是1995年就从世界银行争取到资金273万元。石溪小流域位于永康西南部,是典型的黄土丘陵,从1994年实施以来,至1995年末,在石溪、上皇渡、西徐、栗园、青塘等5个村,新开垦土地1459.5亩,新建果园1299亩、杉木基地160亩,其中上皇渡、石溪600亩连成一片,并全部种上日本大仙桃。
在石溪村高标准、高质量建设300亩示范园区,项目总投资104.9万元,至1995年末,完成开发土地300亩、机耕路8条、防护林600亩、流动浇灌99亩、平整土地300亩,开挖环山沟850米、路边沟3338米、修筑田埂5865米、内壁沟5865米,建蓄水塔1个、渠道三面光1200米,安装50千伏变压器1个,自动喷灌201亩,养猪场1所,新建村级公路400米。示范区建设土地开发被省人民政府评为优质工程。
1989年以来,永康坚持“用一造二”的原则,实行“鼓励造田造地多,奖励用地指标也多”的办法,激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
在农业综合开发低丘红壤的同时,永康还利用黄土丘陵发展乡镇工业和商业贸易。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芝英、古山、堰头、花川、胡库等乡镇,就在黄土丘陵上建房办厂,以节省耕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987年9月,县经济研究中心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首先提出在黄土丘陵上创建乡镇工业的具体设想,认为利用黄土丘陵办厂,有利于保护现有耕地,有利于综合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开发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追求规模经营和聚集效应、有利于防治环境污染、有利于以工补农、有利于转移部分农村剩余劳力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次年3月,县计委、乡镇企业局、长城乡政府联合撰写了《关于开发长城工业区调查报告》。是月,县人民政府向上级作了关于利用黄土丘陵建设乡镇工业小区要求增加非农业用地指标的报告。至1995年末,全市乡镇工业用地2.0538万亩。其中70%利用了黄土丘陵。全市500亩以上连片的黄土丘陵工业小区有古丽镇的长城山背、城北山背、城西山背、汤店山背、苏溪山背;芝英镇的堰头炉头山背;花街镇的花川山背、花街山背;古山镇的西炉山背;胡库镇的胡库山背;烈桥乡的烈桥山背等。
知识出处
《永康市土地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系统地记叙了永康设县1700多年土地资源、土地制度、土地开发利用和土地管理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举措、发展和取得的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