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佛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77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佛教
分类号:
B94
页数:
2
页码:
707-708
摘要:
本章介绍永康县佛教组织和寺院的文章。文章分为两节,第一节讲述了永康县佛教会、分会、支会和协会的成立、发展和变化,第二节介绍了永康县历史上和现存的主要寺院,如广慈寺、九华寺等。文章引用了《永康县志》等资料,并提到了一些佛教名僧和居士。
关键词:
佛教
组织
永康县
内容
第一节 佛教组织
民国30年(1941)4月成立中国佛教会浙江省永康县分会,推举法轮寺和尚观心为理事长,卢士希为监事长。会员139人,分僧众与信众两种。僧众会员基本上为出家和尚、尼姑;信众会员即在家信奉佛教之男女居士,31年,日军侵扰永康,分会人员星散,组织无形解体。
民国35年1月,成立永康县佛教分会筹备委员会,僧志诚为筹备会主任。6月,“分会”改名为“支会”,址设上封寺。12月,筹备会改组,选僧悟拔为筹备主任。36年3月,永康县佛教支会再次成立。选举僧悟拔为理事长,洪超为常务监事,时有僧尼和居士会员107人,信徒遍布全县城乡。37年后,支会停止活动。
1953年,建立永康县佛教协会筹备委员会,福善寺和尚玄松任主任。1957年2月成立永康县佛教协会,玄松为主任。会址设县城九华寺。时有僧尼58人。至1985年,登记在册僧尼共24人,居士500余人。
第二节 寺院
据光绪《永康县志》记载,齐永明二年(484),县境已有佛教寺院。自南北朝至清光绪十七年(1891),全县先后建造寺庵50多座。较著者有寿山寺、大通寺、普明寺、洪福寺、广慈寺、清泉寺、精修寺、定慧寺、福善寺、上封寺、化成寺、法莲寺、法轮寺、延福寺、普利寺等。寺院时有兴废。到民国36年(1947),全县有寺庙23座。
1957年尚存寺庵21座。“文化大革命”中,寺庵遭受严重破坏。后经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恢复宗教活动。1987年尚存寺庵有方岩广慈寺,县城九华
寺、极乐庵、法云庵、崇道法轮寺、大后正觉寺、吕南宅永庆庵、西坞雪云庵、朝川圆觉庵等。
法轮寺 位于今崇道乡,与永祥交界处,后晋开运元年建,今存遗址。
广慈寺 浙东名刹之一,址设方岩山顶。建于唐大中四年(850),原名大悲,属天台国清寺系。宋治平二年(1065)改今名。现在的庙宇系利用观音阁旧基扩建。分三进,前殿供奉弥勒和韦陀,中殿供奉观音。后殿高踞山巅,为大雄宝殿。寺额“广慈寺”三大字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沙孟海丹书。
九华寺 址设县城后塘滩沿,民国14年建。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