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学校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75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学校体育
分类号:
G812.755
页数:
3
页码:
645-64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包括了体育课程、体操项目、田径运动、球类运动、教研活动等。
关键词:
永康县
体育事业
学校
内容
一、课程
民国元年(1912),高等小学堂开设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民国12年小学三至六年级设体育课。竞技运动也逐步开展。19年,教育部将体育课列入正式课程。后有统一的教材大纲,每周授课3课时。限于当时的条件,除中心学校体育活动较为正常外,不少学校体育课形同虚设。
建国初,小学中年级始设体育课,低年级开设唱歌游戏课。1951年起普遍推行广播体操。1952年贯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1953年根据“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要求,确立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1954年试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1956年贯彻教育部《关于改进小学体育工作的指示》。实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开展中学体育教研活动,改进课外体育活动。至1960年参加“劳卫制”锻炼的学生中,符合“劳卫制”标准的有:一级1700人,二级238人,少年级2180人。国家运动员,二级12人,三级89人,少年级26人。1961年开展眼保健操活动。1963年中小学实施《体育教学大纲》,开展游泳训练。1965年开展军事野营活动,体育课改为军体课,对学生进行投弹、射击、刺杀、防空等训练。
1976年始,全县各学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两课”(每周两节体育课)、“两操”(广播操、眼保健操)、“两活动”(晨间活动、课外活动)。先后有古山中学、大司巷小学、人民小学、解放小学、崇道初中、荷园中学、永康一中、永康二中等学校多次被评为省达标先进单位。1983年全县有6所完中、19所初中、21所小学参加省教育厅、省体委联合举办“达标”通讯赛。参赛的适龄学生17696人,达标12771人,达标率为72%。1987年全县有38所中学、76所小学的64397名学生参加“达标”通讯赛。达标43218人,达标率为67.11%。
二、体操项目
民国时期,学校的体操主要是兵式体操和器械体操。解放后,体操项目有柔软体操、单双杠、跳箱、垫上运动。随后,体操列入中、小学的体育教材中。1960年,创办少体校。优秀运动员徐惊雷,9岁被选入省体操队。1983年12月,代表中国体操队参加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可口可乐国际体操比赛,一举夺得全能、高低杠、平衡木三项冠军。1984年停办的少体校,于1985年3月重新开办。6~7岁男女运动员经3个月训练,首次参加7月在杭州举行的省少年儿童体操比赛。男运动员胡亚军、王晨分别获普通组技巧第五名、第六名。
三、田径运动
民国时期学校田径运动项目甚少,只有跑步、跳远、跳高、铅球、铁饼、手榴弹、标枪等项。解放后,田径运动发展较快,项目增多,技术水平日益提高。至1987年,已发展到30多个项目。1985年市中小学生运动会,获5枚金牌、9枚银牌、5枚铜牌。1987年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2枚金牌、7枚银牌、12枚铜牌。
四、球类运动
学校最早开展的球类运动是篮球。民国15年,学校之间就有篮球友谊赛。解放后,球类运动逐渐普及,列入运动会比赛项目。1982~1984年,古山中学女子篮球队连续三年获金华地区中学生篮球赛冠军。1983年、1985年古山小学女子篮球队获省小学生篮球赛冠军。1984年,古山小学女子排球队获省小学生排球赛亚军。1986年,古山小学男女排球队双双获市小学生排球赛冠军。龙山中学女子足球队获市一届运动会女子足球赛冠军。1979年,古山小学被评为省体育卫生先进单位,1980年、1981年又被评为省业余体校先进单位。
五、教研活动
解放初期,永中、培建、日新中学成立康乐组,进行体育、音乐、美术教研活动。1957年正式成立中小学体育教研大组,定期开展学习理论和观摩教学活动。1959年分设中、小学两教研组,同时各区亦成立体育教研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1976年恢复。
1987年,全县有体育教师96人,其中大专院校以上毕业的36人。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