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733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文物
分类号: G269.27
页数: 11
页码: 621-631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康县的几个文物保护单位的简介,包括刘英烈士墓、中共永康县委成立会址——练结小学、张贵卿烈士墓、张鼎祥等25位烈士墓、老胡爷山嘴遗存、瑶坛窑址、陈亮墓和五峰书院等。这些文物保护单位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反映了永康地区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和人民斗争。
关键词: 永康县 文物

内容

第一节 文物保护单位
  刘英烈士墓 位于方岩镇马头山麓,建于1953年。左侧有张贵卿烈士墓,右侧有刘英、张贵卿烈士殉难处和刘英烈士纪念亭等建筑物。粟裕为烈士墓碑题词。墓基与祭坛之间,踏跺相连,周设条石栏杆。划出边缘山地41.66亩,作为文保范围,基周松柏苍翠成行,风景优美。1981年4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英(1903~1942),江西瑞金人,民国16年(1927)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三军团团政委、师政委,第七军团政治部主任,北上抗日先遣队领导人之一,后任新四军参谋长、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等职。31年2月8日被叛徒出卖,在温州被捕,押送浙江省政府临时省会方岩,于同年5月18日被害于马头山麓。
  中共永康县委成立会址——练结小学 坐落油川乡练结村内。原为祠堂,晚清建筑。整个建筑呈长方形。内分三进两天井,两侧为厢房。民国16年10月,中共永康县代表会在此召开,会议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要求尽快建立党的武装,用革命的武装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会上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永康县委员会。1985年8月,由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贵卿烈士墓 始建于1953年,重建于1982年。1985年8月,由永康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贵卿(1908~1942),原名高一飞,别名征夫,北京市顺义县人,民国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浙江省委巡视员、处属特委组织部长兼丽水中心县委书记、台属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衢属特委书记等职。31年3月27日,由于叛徒出卖,在龙游会泽里村被捕。5月18日,与刘英同时就义。
  张鼎祥等25位烈士墓 坐落前仓乡世彰村麦磨山上。始建于1966年3月。墓室呈圆形。墓基为台基式,周设花孔栏杆和垂带式踏跺9级。墓前为平坛,呈长方形。《烈士碑词》载有烈士翔实事迹。1982年,由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鼎祥等25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一军三十四师一〇〇团二营六连的指战员。1949年5月8日为追击南逃的国民党一〇二师残部,在莲花井一带遭到敌人伏击。英勇献身。
  老胡爷山嘴遗存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长城乡河南村南。总面积4200平方米,深约1~3米。1982年试掘结果出土遗物有打制的刮削器、磨制的石斧、石〓、石球等石器,今保存基本完整。1985年8月,由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瑶坛窑址 北宋龙窑。在童宅乡赵店村的瑶坛山。产品以青瓷的壶、杯、盘、碗等器物为主,造型精致庄重,纹饰美观多样。遗址面积较广,堆积层厚。长约44米,宽约17米,高约1~18米。瓷片、窑具保存丰富。1982年5月,由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亮墓 南宋墓葬,后经重修。在桥下乡桥下村马铺山南麓。原墓制规模较大,占地约2亩。虽几经沧桑,遗迹犹存。为土堆墓。墓前两侧原有八字型翼墙,石质。右刻“光昭日月”,左刻“书上中兴”各四字,墓前和墓后各有石碑一块。墓前石碑长1.3米,宽0.67米,厚0.14米,上刻“状元龙川陈公之墓,明万历壬寅年冬月重立”字样。今存。1985年8月由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亮事迹详见《人物》编。
  五峰书院 明正德年间古建筑。位于方岩风景区寿山固厚峰下。原为单体建筑,现习惯上把重楼、丽泽祠、五峰书院、学易斋等建筑物统称为五峰书院,总建筑面积为943.48平方米。
  重楼,原为寿山寺,胡公家庙故址。是南宋陈亮、朱熹、吕祖谦讲学处。民国时曾称“春帆楼”。重楼依石为梁,即洞支木,建筑在天然大石洞之中,不施椽瓦。洞宽35.7米,进深28米。总面积为550平方米。现存建筑物系民国28年改建。楼分上中下三层,中下层各五间,下层宽19.75米,上层峭壁上尚存朱熹亲书“兜率台”三擘窠大字。抗日战争期间,浙江省政府曾驻跸于此。
  丽泽祠,位于五峰书院与学易斋之间,五开间两层楼,通面宽16.04米,通进深13.3米,总面积为218.12平方米。依石为梁,即洞支木,构筑在天然石洞中。系明代学者应典于正德年间创建,原祀朱熹、陈亮、吕祖谦三位学者。俗呼三贤堂。
  五峰书院,位于丽泽祠东侧。继丽泽祠竣工不久,婺郡太守姚文炤檄永康县令洪垣负责营建,至继任县令甘翔鹏完成。五峰书院三开间,通面宽12.75米,通进深11.3米,总面积为175.36平方米,两楼。屋内设柱18根,内柱周长1.15米;柱础鼓形,周长1.40米。高0.26米;柱础造型为明代风格,有覆盆。梁架,穿斗式;横梁不加装饰,梁下有丁头拱,楼上明间正面有“五峰书院”木匾一块,此院虽经改建,但梁架结构未改变,明代建筑遗制犹存。
  学易斋,位于瀑布峰下丽泽祠西侧。建于明代,永康学者周佑德为纪念婺郡学者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和章懋而建。三楹两楼,即洞支木为之。
  1982年5月,五峰书院由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津桥 位于县城西南,跨永康江。初为浮桥,曰下浮桥。久废。明弘治间知县王秩造舟及签夫以济,曰西津渡。康熙间陈畴助田为修办渡船之资,康熙五十七年(1718)僧知和募建木桥,寻圯,雍正初曹元明倡议捐建石桥,为屋覆之。此后屡毁屡修。嘉庆五年(1800)再毁于水,徐宗常遂置办渡船,以济往来者达十年。嗣后王儒璋、徐召棠、王宗裕、王凤东、徐启璋、楼煜等人率众重新营造。一年后,改建成坚固的石桥墩木结构廊桥。“长70丈,宽1丈5尺,覆屋65间”。此后直至民国又作多次修复。1950年曾对西津桥进行过较大修缮。西津桥原长203.5米,16孔,系石桥墩木结构重檐廊桥。现存全桥14墩13孔,最大孔净跨11.95米,最小孔净跨7.15米,全长163米,宽4米,桥面建屋55间。鉴于年久失修,1984年成立永康县修建西津桥筹募委员会,1987年10月又成立修桥领导小组,1988年9月开工,耗资80万元,至1989年9月竣工。今桥长166.4米,桥屋58间。
  1982年5月,由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震二公祠 位于县城武义巷,创建于清初,整个建筑占地1512平方米。建筑物坐南朝北,单檐硬山顶,平面纵长方形。通面阔31.4米,通面深52.4米。中轴线上建有前后四进。均五开间,七架前后廊。两侧有厢房34间。一进正门五楼牌坊式结构。每进檩与马腿均有人物、禽兽、花卉为题材的高、浅浮雕。现保存基本完整。1985年8月,由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绍常祠堂 位于方岩镇岩上村南端。坐北朝南,单檐硬山顶。平面纵长方形。通面阔23.8米,通面深36.8米。中轴线上建有前、中、后三进,均三开间、五架前后廊。两侧为厢房,柱头彩绘。檩与马腿均浅浮雕或高浮雕彩绘油漆。三进前檐柱间有24面六抹头槅扇。约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前。现保存基本完整。1985年8月,由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节 重要文物史迹
  据文物普查,县内文物,除文保单位外,尚发现各类重要文物史迹157处。
  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有:
  方山口祠堂 在新楼乡方山口村,民国19年(1930)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团在此成立。同年9月3日红军领导人楼其团等在此制定攻打缙云壶镇计划。次日夜,1500多名指战员从这里出发战斗,34名指战员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李立倚烈士墓 位于古山镇前黄村后。墓室坐北朝南,呈圆形。建立于1949年11月。李立倚事迹见《人物》编。
  李文华烈士墓 位于雅湖乡雅庄村南。墓室坐北朝南,混凝土构筑,青石碑。李文华事迹见《人物》编。
  李立卓烈士墓 位于古山镇前黄村西。墓室坐北朝南,墓碑青石刻制。
  李立卓事迹见《人物》编。
  沈荣卿墓 在县城南郊黄务山。沈荣卿事迹见《人物》编。
  吕思堂烈士墓 在清溪乡派溪吕村安山。吕思堂事迹见《人物》编。
  应均墓 在县城西北郊五里亭附近。应均事迹见《人物》编。
  胡也衲墓 在今烈桥乡岭张山背。胡也衲事迹见《人物》编。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在寿山坑鸡鸣峰前。建于民国35年7月。碑身系梯形方柱式样,上勒“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九个嵌金大字,下端刻有人物浮雕,碑基四周有石阶数级。原碑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坏,正拟复建中。
  抗日伤亡荣军公墓 在留金岭和尚山脚。民国26年10月,浙江第一辅助医院由省垣迁来下李溪村,陆续收容从前线退下的抗日负伤官兵。除北方部队外,还有当时杭嘉湖一带从事救亡的学生和少许新四军官兵。伤员送到后,则由医院安置于村内几个祠堂内疗伤。因药物供应奇缺,常有死亡,事后均以一人一墓安葬。墓前各立石碑,丛葬于留金岭右侧楼园山一带。计200余座。抗日战争胜利后,村人拟将抗日死亡荣军骨骸集中一处。事先在浙、沪各报登载启事,通知死者家属限期前来认领。至期尚有150余冢无人招领,乃醵资雇工将所有骨骸拾移到留金岭左侧和尚山脚,仍按原来一行一行顺序排列,各立石碣一方,上刻姓名,以俟他日指名认领。墓冢高阜有“抗日伤亡荣军公墓”大石碑,今此碑已毁,但每穴之碑,半数尚存。
  古建筑存有:
  文楼厅堂 在方岩乡文楼村,坐北朝南,单檐硬山顶,平面纵长方形,通面阔24.8米,通进深70米。中轴线上建有前后五厅,今仅一厅保存完整,余均经改建。一厅正门为五楼牌坊式,正脊吻兽,翼角起翘,瓦当滴水。正楼内外檐下各设四组木质斗拱,内外砖石额枋,均有高浅浮雕。正面额枋刻“大京兆第”及“钦差提督军务巡抚浙江等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元霖为顺天府尹程正谊立万历廿八年五月吉”题记。程正谊事迹见《人物》编。
  松柏祠 位于金川乡坑里村口,系明代建筑。总面积为547平方米。坐西朝东,单檐硬山顶,平面纵长方形。通面阔18.7米,通进深29.25米。中轴线上建有头门。前进、后进均五开间、七架前后廊。圆木柱,柱有卷杀,鼓形柱础。梁柱彩绘断白。头门三楼牌坊式结构。正楼檐下有砖雕丁头拱装饰,保存基本完整。
  后宅厅 位于新店乡厚仁村中部。建筑物坐北朝南,单檐硬山顶,平面纵长方形。通面阔33.7米,通进深48.6米。中轴线上建有头门、前厅、茶亭、中厅、后厅、三开间,九架前后廊。两侧为厢房,今存西厢房12间。头门三楼牌坊式。正楼有正脊吻兽。檐下有8组砖雕斗拱。前厅与茶亭之间及后厅前檐柱之间均设六抹头槅扇。建于明嘉靖年间。现已严重破坏。
  大厅 位于大屋乡大屋村口。建筑物坐东北朝西南,单檐硬山顶,平面纵长方形。通面阔9.6米,通进深33.4米。中轴线上建有台门、前厅、里厅、堂门。均五开间,九架前后廊。台门为三楼牌坊式。前厅外檐有三踩斗拱16组,内柱柱头卷杀,曲梁下连用两个丁头拱。明代万历年间建,现已严重破坏。
  陈大宗祠 位于溪岸乡下柏石村西端。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分前、中、后三厅,内有戏台、钟鼓亭、石碑等。梁架彩绘。断白鲜明,布局合理,风格独特。总面积为929.7平方米。前厅和中厅均五开间。明、次间均五架梁抬梁式,梢间边缝穿斗式,前厅前檐柱上有斗,前檐柱与内柱间施蝼蝈椽。檩上有雕刻,板壁有壁画,有较高艺术价值。后厅五开间,梁架穿斗式,圆形梁柱均画有简单线条图案。断白未剥落。
  紫霄观 位于芝英镇八村东南隅。创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建筑物坐北朝南,单檐硬山顶,平面纵长方形,通面阔20.8米,通进深46.38米。中轴线上建有头门及前、中、后三进,两侧为厢房,今改建。后进尚完整。五开间,七架前后廊,梁架刻有线条。南宋状元陈亮读书于此,观内存有陈亮撰之《重建紫霄观记》石碑一方。
  广慈寺、屏风阁 位于方岩山上。广慈寺,始建于唐大中四年。原名大悲寺,宋治平二年改为今名。原有前中后三殿,历代续修。前中两殿于“文化大革命”中拆毁。后殿亦名“屏风阁”,为石洞建筑。依山起势,支木为柱,不施椽瓦。三开间。进深10.75米,阔宽18.7米。随梁枋上刻回字形图案。檐柱上有马腿,刻镂空双龙,东西次间与厢房合缝之梁架上,各有三根长短不等的垂莲柱装饰,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较高,为方岩现存建筑群中历史最早的建筑物。
  步云亭 位于方岩山腰。进深3.5米,阔3.3米。内立四柱,两侧筑八字墙,柱间穿枋。有雀替并马腿,天花彩绘。楹联、匾额均为名家手迹。歇山顶,正脊吻兽,翼角起翘。此亭虽经后人多次重修,但梁架结构不变。
  福善禅寺后殿 即地藏殿,位于灵岩山腰,与伏虎峰隔谷相望。坐北朝南,单檐硬山顶,通面阔9米,通进深5.3米,三开间,九架前后廊。檩条雀替、马腿等构件均有高、浅浮雕。脊檩上有清道光廿三年(1843)重建题记。后墙嵌有刻石一块,上刻“别有天地”四字,吴廷康手书。始建于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重建于清道光廿三年。现保存完整。
  衍庆桥 位于金川乡坑口村内,系单孔平面石板桥。全长3.8米,通阔2米,全高3.8米,孔净跨9.10米。拱圈八字形,条石分节并列砌置,拱顶石刻桥名及明弘治四年(1491)建造年月题记,现保存完整。
  万古桥 又名古竹桥。位于岩后乡古竹畈村。据传始建于北宋。桥头原有石碑一方,今毁。后重修。系21墩22孔平面石板桥,全长128.5米,通阔1.37米,通高3.44米。桥墩条石错缝砌叠,孔净跨3.6米。桥面纵铺石板。现轻微破坏。
  荆川桥 位于新店乡大陈村口,俗呼红大桥,系石桥墩木结构廊桥。全长19.5米,通阔3.8米,全高5.7米。1墩2孔,桥墩条石错缝砌叠,孔净跨8米。桥面建屋6间(原7间),两侧有双层桥壁。据传明嘉靖年间建造,现保存完整。
  永安桥 位于前仓乡溪坦村。单孔石桥墩木结构廊桥。全长10.6米,通阔4.5米,通高8.2米,孔净跨8.4米。拱圈半圆形,条石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面建屋3间。桥门三花山墙式。拱顶石刻桥名及清嘉庆丙子年(1816)建造年月,现保存完整。
  回龙桥 位于大后村东南约300米处。系单孔平面石拱桥。全长10米,通阔2米,全高4.7米,孔净跨10米,拱圈半圆形,条石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面长石板横铺。拱顶石刻桥名及建造年月题记。清乾隆甲午年(1774)建造,现保存完整。
  杨公桥 位于大屋乡杨公村北。系1墩2孔平面石拱桥。全长12.2米,通阔2.9米,全高5米,孔净跨5米。拱圈半圆形,条石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拱顶石刻有桥名及建造年月题记。清嘉庆六年建造,现保存完整。清知县张吉安有诗。
  童信石牌坊 位于童宅村内。四柱三楼,抹角柱,双层柱础(上鼓形,下方形)。正楼翼角升起,檐下用重丁头拱。额坊刻“良二千石”字,坊身雕刻,高浅并施。明景泰年间漳州知府童信建造。现严重破坏。
  龙虎塔 又名上塔,位于城西龙虎山上。有徐光时碑记。塔高七级,占地约150~180平方米。清康熙十九年,都民陈子一捐置果字号民田6亩分零,助入塔庵施茶,永为利济。山下大路上造有凉亭,亭右侧岩壁刻有清道光间县丞吴廷康篆书的“龙虎山”三个窠臼大字。今塔、庵、字均废,尚留塔基遗址。
  凤凰塔 又名下塔,七级,建于城南凤凰山上,今溪口村附近。塔内有石蹬盘旋而上,拾级可登。每层四面,开着约1米高的窗龛,外砌以围栏,便于凭栏远眺,此塔原为“普高庵”和尚所建。道光元年,原庵改名宝严寺,僧元美,设方丈说戒。暮春三月,乡村姑娘常来春游揽胜,民间有“三月三、四月八,乡下姑娘嬉下塔”的歌谣流传至今。城内居民则习惯在“端午节”这天嬉下塔。游人如织,盛况空前。塔于民国16年倾圮,今尚留塔基遗址。
  此外,尚有城关镇河头的吕棋五公祠。西街村的吴绛雪烈妇祠、胡库乡金江龙村的金江龙戏台、永祥乡鹫岭里的精修寺等50余处。
  古文化遗址有:
  夏溪遗存 位于苏川乡夏溪村石溪头,临山靠水。现存面积约150平方米,深约5米。1976年曾出土石戈、石〓等石器3件。石质坚硬,磨制精细,但未发现文化层和其他遗物,当为新石器晚期。
  上寺下胡遗存 位于胡库乡上寺下胡村太婆山上,俗称三十六畦。面积约500平方米,深约2.3米。1980年曾出土石斧等石器3件。石质坚硬,磨工精细,但未发现文化层和其他遗物,当为新石器时期。
  岙山遗存 位于崇道乡上皇渡村枫树山上。现存面积约500平方米。1983年出土石镰、石刀和石器残片多件。石质坚硬,但磨制粗糙,未发现文化层及其他遗物,当为新石器中晚期。
  古窑址有:
  瓦窑山窑址 位于新店乡姚塘村瓦窑山。宋代龙窑。遗物散布面积约3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1~2米,1985年经实地调查发现,系陶瓷合烧窑。产品:瓷器有碗、罐等,胎质细密,呈灰白色,釉多淡酱色,少量淡黄色。陶器有壶、漏斗等,胎质坚密,呈灰白色,通体施陶衣、素面。窑具有烛台形垫座。现已破坏。
  福来山窑址 位于童宅乡下田村坡罗山。宋代龙窑。遗物散布面积约26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1~2米。1985年经调查发现,产品有碗、盘、杯等,胎质细密,呈灰白色,釉多青色,少褐黄色,通体施满釉,部分圈足露胎,器物均为葵形口。窑具有垫圈、盂形垫座。现已破坏。
  碗金堆窑址 位于苏川乡颜库村碗金堆。宋代龙窑。遗物散布面积约为14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1~3米。1985年经调查发现,产品以碗为主,胎质细密呈灰白色,施青色釉,圈足露胎,素面。窑具有匣钵、垫饼、垫圈。现轻微破坏。
  碗坑塘窑址 位于苏川乡颜库村碗坑塘。龙窑。遗物散布面积约18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1~5米。1985年经调查发现,产品以碗为主,另有盘、杯、盒、壶等,胎质细密呈白灰色,釉多青色,部分淡酱色,通体施满釉,器物均为葵形口,素面,窑具有匣钵、垫饼、垫圈。现已破坏。
  大坟山窑址 位于长田乡藻塘坑村大坟山。宋代龙窑。遗物散布面积约5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1~4米。1985年经调查发现,产品有碗、盘、杯等,胎质细密呈灰白色,釉多青黄,通体施满釉,部分圈足露胎,盘口葵形,碗内底饰弦纹。窑具有垫圈、盂形垫座。现已破坏。
  缸窑山窑址 位于石柱乡妙端村缸窑山,宋代龙窑。遗物散布面积约8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0.5~2米。1985年,经调查发现,产品以碗为主,另有罐、盘、壶、漏斗等。胎质细密呈灰白色,釉多青色,部分淡酱、淡黄色,通体施满釉,小量圈足露胎,碗口外沿饰弦纹。窑具有烛台形垫座。现已破坏。
  此外尚有厚孙、后宅、吕南宅等古窑址20余处。
  古墓葬有:
  应孟明墓 南宋,灵岩山南麓。“文化大革命”中破坏,墓室保存完整。应孟明事迹详见《人物》编。
  应材墓 南宋,在灵岩山北。应材事迹见《人物》编。
  吕皓(云溪)墓 宋,在中山乡密浦山。吕皓事迹见《人物》编。
  程文德墓 明,在清渭街寺后山。1959年被破坏。程文德事迹见《人物》编。
  程正谊墓 明,在方岩乡文楼山,已重修。程正谊事迹见《人物》编。
  胡凤丹墓 清,在云山乡东村附近。胡凤丹事迹见《人物》编。
  应宝时墓 清,在新店乡丽宅后山。应宝时事迹见《人物》编。
  矿山遗址有:铜山铜矿遗址,在新楼乡铜山一带。据《钱氏宗谱》载:“吴越有国时,曾于永之铜山开采……”。又据旧志载,“铜山,……山故产铜。宋元祐中置场钱王,窠心两坑,课铜12.8万斤。宣和中,以课铜不及额,废。绍兴中复置,课铜2355斤。又以苗脉微渺,采亦无获,废。”今炉后村南尚存炉基遗址,到处可见矿碴,有时还可找到原铜块。在铜孔坪尚留矿井遗址。在山麓溪流泥砂中或有原铜砂粒外露。
  摩崖题刻有:
  圣岩寺摩崖题刻 位于舟山乡洪茂村滴水岩圣岩寺。原寺毁,后人重修。摩崖石刻系篆书,面积为3.5米×3米,大字篆额分上下两行,上行为“圣岩寺”,下行为“天栈云横”,旁刻诗两首。一首是“圣水无源本不凡,天留尘壁室可岩;壮观胜景新开辟,法界争传吕氏岩。”另一首是“岂是前身有夙缘,攀萝绝巘访灵泉;从今韵书成佳会,风雨名山镌选石”。末署吴廷康,字体严密,行笔遒劲。吴廷康(1799~1873),字赞甫,一字康甫,安徽桐城人。为清中叶书法家、篆刻家、画家,作品为世所珍。著有《摹陶轩古砖录》等。道光十九年官永康县丞。
  尖山摩崖石刻 坐落珠山乡尖山西北侧山崖上。楷书阳文。高约3米,阔约1米,中间有“南屏胜览”四个大字,旁有嘉靖癸丑纪年落款,无名氏。
  第三节 库藏文物
  县内文物历代以私人收藏的较多,尤以善本书为最。解放后已散失无存。随着文物事业的发展,收藏的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与日俱增,至1987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藏品已达1000余件。
  革命文物有:红军印玺一方,内容为“中国共产党浙南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之印”。农民协会钤记一方,内容为:“永康县第七区铜坑村农民协会之钤记”。
  历史文物较多。
  石器 有石戈、石〓、石斧、石刀、石镰、石球、石箭镞等。
  陶瓷器 有西东汉时期的陶罍、陶锅、陶壶、陶钵、陶碗、陶盂。三国两晋时期的双系陶罐、青瓷盆口壶、青瓷鸡头壶、青瓷虎子、青瓷龟盂、青瓷罐、瓷洗、网纹碗、弦纹碗。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碗、青瓷羊头壶、执壶,隋唐时期的青瓷多足砚、青瓷多角瓶。宋至清代的青瓷堆纹瓶、青瓷瓜棱壶、青瓷刻花粉盒、青瓷莲蓬碗、蟠龙瓶、三彩三足炉、青花高足杯、葵形九合盘、五彩瓷瓶等。其中青瓷盆口壶、虎子、羊头壶、多足砚、堆纹瓶、粉盒、蟠龙瓶等件于1986年参加北京故宫展出。
  铁器 有汉至清代的铁剑、铁刀、坐磬、铁铳等。
  铜器 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铜箭镞;汉代的铜弩机、铜釜、铜鼎、铜熨斗、铜香炉、铜勺、铜碗、日光镜、规矩镜;三国两晋时期的铜洗、龙虎镜、神兽镜;唐代的海棠雀蝶镜、海马葡萄镜、交枝四花镜、朱雀凤凰镜和宋至清代的铜钟、铜权、铜香炉、铜壶、铜杯、铜碟、铜瓢等。
  另外还有叶子介化石,鱼化石、螺丝化石、蚌壳化石、松化石等。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