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定员定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63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定员定额
分类号: F249.275.5
页数: 1
页码: 50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工业劳动管理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解放初期,实行定员定额制度,提高劳动生产率。1958年“大跃进”后,定员定额中断,劳动力浪费严重。1979年以后,重新确立定员定额制度,并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永康工业以五金制品为特色优势,注重科技创新和市场竞争。
关键词: 永康县 职工 定员定额

内容

解放初,工业企业实行劳动工资与劳动定额相结合的劳动管理。1956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工业企业相应建立定员制度,加强定额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1958年“大跃进”,工业定员定额中断,造成劳动力严重浪费。60年代初,工业企业经过整顿精简,重建定员定额制度。
  “文化大革命”开始,劳动定额和编制定员被当作对工人的“管、卡、压”加以批判和否定。至1976年,全民工业劳动生产率再次下降。1979年以后,定员定额重新确立。永康拖拉机厂通过对逐道工序逐个零件的测定,制定了新的劳动工时定额,并付诸实行。随后又作了四次调整,使工时管理水平达到接近全国同行业统一定额水平。1983、1984年,县里先后举办了定员定额专职干部培训班,配合企业整顿,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较好地调动了职工积极性。1984年全民工业总产值完成年计划118.3%,劳动生产率从1976年的6321元提高到16040元。1987年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全民工业劳动生产率达20966元。县以上集体工业劳动生产率,1976年4692元,1985年12856元,1987年达14767元。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