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孤寡老人供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62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孤寡老人供养
分类号:
D632.1
页数:
1
页码:
493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解放初至1985年县孤寡老人供养情况,包括发放救济粮款,给予“五保”照顾,由政府拿钱向保险公司投保等。
关键词:
永康县
民政工作
老人供养
内容
解放初,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的生活困难,主要靠亲友邻居帮助解决。1955年前,土地由互助组无偿包工代耕。同时,由政府对生活无保障的贫困户发放救济粮款,给予重点救济。
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对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社员,由集体给予“五保”照顾,即做到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保教(儿童和少年)、保葬,使他们生养死葬有所指靠。但各地对五保户的供养,因生产和生活条件不同,标准有高有低。农业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后,为使五保户的生活能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民政部门于1982~1984年对全县五保户进行普查登记,逐户逐人落实供给制度。查明全县已实行五保的有369户,401人。其中男145人,女256人。集体供养金额5.2万元,每人平均129.7元。除落实集体供给外,1983年开始,政府每月给五保户每人发1元零用钱。1984年开始,所有五保户的家庭财产,由政府拿钱向保险公司投保。1985年还给五保户发了新棉被、棉衣、棉帽。
从1985年开始,芝英、中山、城关、桥下等乡镇自筹资金建造房舍,政府拨款帮助,有关部门赠送物品,相继创办敬老院,现已入院29户,32人。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