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61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
分类号:
D632.3
页数:
3
页码:
483-48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军人复退安置、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情况。
关键词:
永康县
民政工作
军人安置
内容
一、复退安置
1950年9月,成立永康县复员委员会,开始办理复员安置工作。当年接待安置复员军人93名,其中提拔乡干部1人,介绍工厂3人、企事业单位7人,安置农村82人。对安置到农村的,按照其军龄长短发给生产补助粮,并分别帮助他们解决土地、住房和生产工具等问题。1952年10月,复员委员会改为县转业建设委员会,区、乡均设相应机构,层层负责复员军人的安置工作。是年共接收391人。其中介绍任小学教师31人,企事业单位2人,复学3人,其余安置农村。1956年接收复员军人297名,129名介绍参加甘肃铁路局、新安江水电站建设。从1950~1957年共接收复员军人2346名。其中11人成为国家工作人员,38人复工复学,268人调钢铁工业和其他建设部门工作,不少人在农业社任社委、社长、书记。
1958年实行义务兵退伍制度。按照国务院《关于处理义务兵退伍暂行规定》,坚持做到从农村参军的,回农村安置;从城镇参军的,仍回城镇安置;原从工厂、学校入伍的,分别予以复工、复职、复学,做到“妥善安置,各得其所”。是年,接收复退军人870名(复员101名),其中:复工复职13名,安排工作18名,其余均安置在农村。对回农村安置的退伍军人,凡有困难者国家给予贷粮、贷款的优先权;对患有慢性病者,生活、医治疾病发生困难的,除国家给予补助款外,合作社在安排农活时尽量给予轻活,或采用优待劳动日、公益金补助等办法予以照顾;对无家可归者,由政府统一规划,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用具,其住房本着自力更生、集体帮助、国家补助的办法新盖,或以公房调剂的办法给予解决。1982~1985年,拨专款4.05万元,木材68立方米,由群众帮工,给98名复退军人建房、修房100多间。
至1987年,全县接收复退军人12655人,其中复员军人2626人,退伍军人10029人。经组织介绍工作2233人,回乡安置10422人。据八字墙乡统计,全乡有复退军人290名。其中10人任乡镇企业和中小学负责人,9人担任村党支部正副书记,21人担任村党支部委员,53人任村管委会委员,24人任村民兵连正副连长,36人在乡镇企业工作。
二、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
1983年11月,开始进行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工作。1985年7月,建立军地两用人才介绍所。凡退伍军人一来报到就进行登记,写明基本情况、部队专长(含熟练程度)、地方技术专长、经过何种专业训练(含时间长短、有无证件)、本人有何要求等。再把退伍军人的各种专业人才按技术分类,登记造册。然后分别到国营企事业单位及乡(镇)村企业进行用人情况的调查,根据单位的需要和退伍军人的技术特长,为用人单位牵线搭桥,提供人才信息。对家住农村,在城镇被录用的,本着离土不离乡,进城不转粮的原则办理。他们被招聘录用后,同用人单位签订3~5年的合同;炊事员、驾驶员、机械修理工等技术人员,还签订了长期合同。聘用期间,用人单位根据退伍军人的表现,可以提出辞退,也可延长合同期。从1983年冬至1987年共推荐录用325人。其中县企事业单位录用的各类人员202人。乡(镇)村企业录用的97人,到乡下第三产业、经济集体工作的26人。
三、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1981年省民政厅下达永康第一批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任务9人(离休干部4人,退休干部5人)。1982年开始为他们新建住房9套。1983年接收营职以下退休干部3人。1984年接收军队团职离休干部3人。团职退休干部1人。1985年建立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站,办起活动室。建立了学习制度,成立了党支部。并积极地与有关部门联系,让军队离、退休干部生活上的照顾,同地方上的离退休干部一样。这些干部的离、退休金均由民政部门按月发给;全部实行公费医疗;离、退休干部的福利、卫生费、粮价补贴、残废金等,均按规定发放。随离、退休军官调县的配偶和子女的落户、工作、入学、就业等问题,均获妥善解决。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