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社会治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60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社会治安
分类号:
D035.3
页数:
5
页码:
463-46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公安部门的社会治安工作,镇反运动、取缔反动会道门、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对四类分子的教育改造、社会治安管理情况的简介。
关键词:
永康县
公安局
社会治安
内容
一、镇反运动
为了巩固革命秩序,保卫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遵照政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和《惩治反革命条例》,从1950年10月至1953年10月,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县里成立清理积案委员会,贯彻“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方针和“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立功赎罪”的政策,将那些罪大恶极、怙恶不悛,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土匪头子、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分子、一贯道头子等,实行严厉镇压。对一般的反革命分子给予应得处理,对胁从者教育后释放,有功者给予奖励。由此,震慑了敌人,鼓舞了群众,破获了一些重大的反革命案件,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经过这一运动,有效地保护了人民利益,巩固了人民政权。
二、取缔反动会道门
全县列入取缔的反动会道门有8种,其中以同善社、一贯道两个组织机构最庞大。
同善社,民国9年冬,徐理夫从绍兴传入永康,社址在下园朱,号称永康同善社先觉总祠,下分下里溪、光瑶、棠溪、芝英、胡库、桐琴、(现属武义)、上加坞(现属磐安)7个先觉分祠,分祠下设静坐室。全县共有坛堂52处,道徒3615人。
一贯道,民国6年创办于山东,曾两次传入永康。一次由出嫁上海的后宅朱村朱宝芳回娘家时带道首张时宗(前人)、王生泉等八九人来永康,时间为38年1月。以后宅朱村为主点,扩展到渔父里、太平等地。设总坛14个,分坛118个,有道首49人,道徒(道亲)650余人。另一次由在上海打铁的胡库拱树头村人吕林昌传入,时间为1949年6月,以下溪池村为中心,将一贯道改称为老母娘会,设立玄光佛坛,自任点传师、前人,直属上海一贯道博光组领导。随后扩展到芝英、古山、象瑚里、独松等地,有总坛主8人,点传师2人,分坛主31人,私坛主51人,道徒680余人。
1953年2月,取缔反动会道门,对道首、道徒全面进行登记。到4月5日,全县有6118名道徒签名退道,626名道首向公安机关进行登记。查封有活动坛堂219处,逮捕道首12名,没收道产田(地)10亩,房屋66间以及金银财物。
1954年,已取缔的一贯道死灰复燃,继续在方岩一带进行秘密活动。6月,县里采取统一行动,逮捕道首6名,判管制11名,登记道徒68名,查封坛堂44处,并处决了首犯吕林昌。
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解放后,对刑事犯罪活动开展了几次大的斗争。
1955年,重点打击惯盗、惯窃、赌头、赌棍及一贯侮辱妇女的流氓恶棍,主要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刑事犯罪分子。1958年,组织侦破战役,破获一批政治案件和刑事案件。开展打击新生的反革命和刑事犯罪分子的斗争。社会治安比较稳定。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社会治安一度出现流氓滋扰,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猖獗、好人怕坏人的非正常状况。1983年8月,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贯彻依法从重从快打击的精神,重点打击流氓团伙和杀人、强奸、抢劫、爆炸、重大盗窃等刑事犯罪分子。这场斗争为期3年,先后组织了9次集中收捕行动,社会治安有明显好转。
四、对四类分子的教育改造
解放后,除对少数罪行严重的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刑事犯罪分子依法惩处外,对绝大多数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实行依靠人民群众就地监督管制,劳动改造。土改后,城乡普遍建立治安保卫组织。全县受管制者3134名。1951年9月始,贯彻上级指示,对照政策,纠正偏差。10月5日统计,全县共管制1937名。
1956年,依照《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对“四类分子”分批规划入社。对确有悔改表现的1336人,评为正式社员,让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享有社员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对基本守法表现较好的2996人,评为候补社员;对表现不好的659人,则继续监督劳动;对有违法破坏活动的257人则实行依法管制。
1958年公社化后,各地建立监改小组,对被改造对象负责“三包”(包教育改造、包监督劳动、包防止破坏)。每月由乡、村治保组织对其进行思想、劳动、守法考查;每季(或半年)由干部和社员代表对其表现进行评审;年终对其从政治立场、守法改造、劳动生产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评审。根据表现好坏,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有的摘掉“四类分子”帽子,有的继续监督劳动,有的予以依法管制处理。在监改工作中,注意把他们和他们的家属子女区别开来,促使绝大多数四类分子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除历年摘除一部分四类分子帽子外,1979年进行了一次全面评审,摘帽2396人,至1983年底,未摘帽的120人全部摘去帽子。
五、社会治安管理
户籍 民国27年9月,县政府设户籍专室,各乡镇设户籍员。28年,户籍专室并入民政科。35年1月,民政科设户政股。解放后,户籍工作归县公安局管理。具体业务由派出所和县公安局治安股(科)承办。1951年12月,城内居民发给居民户口簿。1953年7月1日24时为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登记。1956年9月,农村正式建立户口管理机构和户口管理制度。1958年1月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后,户口管理和人口统计逐步走上正规化。1964年7月1日,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登记。1982年7月1日,进行第三次全县人口普查登记。
特种行业 解放初,对旅店、刻字、照相等行业进行登记、发证,建立管理制度。城区列为特种行业管理的有:旅店客栈29家、公共娱乐场所9家、铸造10家、旧货2家、照相6家、理发32家、运输14家、医务17家。1983年,有特种行业384户,其中旅馆业93户,修理业243户,刻字业23户,旧货寄售业25户。1984年随着经济政策的放宽,特种行业管理范围缩为旅馆、刻字二种。1986年列为特种行业管理的194户,其中旅馆业173户,刻字21户。1987年又将印刷业恢复为特种行业管理。
交通安全 1985年建立县公安局交通民警队。交通民警日夜执勤,在县城街道及车站码头等交通复杂地段检查纠正各种车辆违章驾驶、清除道路障碍和街道违章设摊、堆物;在县城街道狭窄、人挤车多的情况下,保障街道畅通和各类贸易市场的正常秩序。1986年,交通民警队处罚违章驾驶的汽车驾驶员892人次,手扶拖拉机驾驶员1177人次,自行车违章带人的1530人次;处罚违章设摊经商927人次,处理违章堆物27处,配合交通部门清除路障27处;处理大小交通事故156起,协助车辆监理部门处理重大交通事故18起。1987年11月5日,原县交通局车辆监理站撤销,人员编入警察序列,成立县公安局交通警察队。交通民警队改为交通警察队城关分队。
方岩风景区安全 方岩游客流量逐年增加,最多时一天达2万余人。为加强安全管理,1982年建立方岩派出所,配备警察3人。1985年9月27日天门头发生游客重大伤亡事件后,方岩派出所警察增加到13人。在山顶还增设了民警值勤点2处。重要节日县公安局增派干警。
群众治安 土改完成后,乡有武装治安委员会,城内有治安保卫委员会,各村(居民委员会)普遍建立治保小组,共有治安保卫人员1261人。1956年,农业合作社分别建立治安保卫委员会或治安保卫小组,共有治保人员3863人。1958年公社化后,治保组织和调解组织合并,公社建立治安调解委员会,管理区建立分会,大队建立小组。由于“大办钢铁”,治保骨干调动多,治保组织处于被动局面。1959年通过整顿,农村有治安调解委员会(小组)1662个,人员11634人。1962年农村实行队为基础,治安调解又分开。“文化大革命”期间,基层治保组织陷于瘫痪。1973年8月成立城关联防队,恢复基层治保组织维护社会治安。到1984年,全县有治保组织745个,治保人员2721人。
1985年12月开展治安承包责任制试点。由一人承包或数人联合承包负责一个村的治保工作。承包人与村民委员会签订承包合同,规定承包的各项具体工作指标,按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以百分制考核计分,凭分数计算经济报酬,并实行浮动奖、扣、罚。经费由村集体经济开支,年终兑现。至1986年夏,全县713个行政村已有90%以上落实了治调承包责任制。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徐理夫
相关人物
王生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永康县清理积案委员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