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六编 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562
颗粒名称:
第十六编 群众团体
分类号:
D638
页数:
18
页码:
411-428
摘要:
本编记述了永康县的工农组织、工商业者组织、青少年组织、妇女组织、科技和文艺组织、归侨和台属组织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永康县
群众团体
内容
第一章 工农组织
第一节 农会
民国16年(1927),全县乡村组织农会275个,有会员1.7万余人。组织较健全的有游仙、义和、合德等区。当时农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发动农民开展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贯彻执行国民政府提出的《“二五”减租条例》。17年10月,永武联合暴动失败后,大部农会被迫停止活动。18年8月,中共永康中心县委成立后,恢复农会活动。19年9月壶镇战斗失利后,省保安七团来永康“清剿”,农会再次被迫停止活动。
民国29年5月,芝英、方岩、梅山等乡镇农会恢复活动,发展会员,组织农民开展农作物防护和改良研究农业生产技术等会务工作。32年6月,先后组建双桃、仙义、渠溪、达川等16个乡农会,至33年上半年,各乡农会相继成立,7月召开首届农会会员代表大会,成立永康县农会、全县有会员12474人。县农会成立后,曾推行过“二五减租”,但由于受到封建势力阻挠,难以普遍展开。35年,各乡农会大量印发浙江省《佃农减租法令》和实行“二五减租”《告全省人民书》,广为宣传张贴。36年11月县农会召开第二届代表大会,推行“二五减租”。此后,从县至乡成立佃业仲裁委员会,裁判租佃纠纷。据芝英镇农会调查“二五减租”实施成果,农民得到一定利益。
第二节 农民协会
1950年3月普遍建立区、乡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发展会员42143人。是年夏,整顿机构、纯洁组织,改选、充实领导成员。根据政务院《农民协会组织通则》规定,凡雇农、贫农、中农、手工业者和贫苦的知识分子,概可入会。农协组织得到迅速发展,会员达86143人。农协组织成为农村开展大生产运动、反霸斗争、减租减息、实行土地改革的主要依靠力量。
1950年12月,成立了永康县农民协会,张瑞甫任主任。
1951年完成土地改革任务后,农村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农会职能由农业合作社取代。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
1965年2月份,全县41个公社和389个大队普遍成立贫下中农协会,在此基础上,成立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同年5月底6月初召开全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永康县贫下中农协会,江革担任主席。
1966年11月,在“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农代会”取代永康县贫下中农协会。
1977年6月底7月初召开第二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选举第二届贫下中农协会委员会,邵金鸿任主任。会后在全县范围开展普及“大寨县”运动。至1979年11月,停止活动。
第四节 工会
一、民国时期工会
民国16年(1927)2月,在县城耶稣堂设永康工人农民运动办事处,开展农工运动。先后组建起木业、泥水、裁缝、铁业、篾业和店员等7个产业工会,并在傅店、桐琴、八字墙、前仓、舟山等地设立分会,开展“增资(工资)斗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各产业工会活动停顿,后木业、裁缝、泥水、篾业和铁业5个工会恢复活动,并新建起针织、桶业和漆业3个工会。
民国24年5月,筹建成立县总工会,同时组建了瓦窑工会,将漆业和桶业并入木业工会,改铁业工会为铜铁锡业工会。26年建立黄包车业工会,28年建立印刷业工会,29年建立石匠业工会。
永康县总工会和各基层工会均采用理、监事会制。各产业工会在农村几个主要乡镇设有分会支部,支部下分若干小组。
工会曾举办时事讲座,促进工人团结,增强抗战信心,提高民族意识;开办工会会员书报社、图书馆、识字班等,提高工人文化水平;组织技术培训,提高工人技术水平;调处工会会员与资方矛盾;筹集股金,设立会员合作社;创办工会会员食堂等。
民国31年,日军窜犯永康,除木业、泥水、石匠、裁缝、铜铁锡业和瓦窑业等6个工会坚持活动外,其余均处停顿状态。
32年2月,县政府委派童伟芳任县总工会书记,为了控制工人运动,规定工会必须在政府法令允许的范围内活动。11月改选理事会,并对6个尚在坚持活动的基层产业工会作了整顿改选。强制工人入会,入会后不得随便退会;店员不准入会。组织工会必须向县政府办理登记,此后,发展的工会有度量衡、人力车、手车、理发和民船5个工会。37年5月,石匠、篾业和手车业工会理事会又作了改选。1949年永康解放时,这些工会均自然解体。
二、解放后工会
组织机构 1949年8月,成立永康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11、12月建立店员、交通业、金武永汽车运输、染业、理发业、裁缝、木业等7个基层工会,有会员432人。是年12月举行永康县工人代表会议。会议要求全县工人树立主人翁感,认识劳资两利政策及工会组织方针、任务。会上选举充实了县总工会筹委会。
1950年5月,举行永康县首届工人代表大会,到会代表65人,列席代表18人。选举县总工会执行委员27人,正式成立永康县总工会。至1952年全县有基层工会30个,会员1467人。
1954年12月举行永康县第二届工人代表大会,到会代表68人,列席代表16人。大会动员全县工人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选举产生第二届工会执委会。
1955年11月举行永康县第三届工人代表大会,到会代表54人,列席代表9人。大会动员全县工人为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开展劳动竞赛;推行班组经济核算;监督和教育资本家遵守国家政策法令,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工会执委会。
1956年11月举行永康县第四届工人代表大会,到会代表84人,列席代表14人。大会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动员进一步开展劳动竞赛。大会选举产生第四届工会执委会。1958年有基层工会115个,有会员4183人。
1961年1月举行永康县第五届工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五届工会执委会。
1963年4月举行永康县第六届工人代表大会,到会代表90人,列席代表7人,邀请代表11人。大会贯彻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动员开展劳动竞赛,鼓干劲,赶先进。大会选举产生第六届工会执委会。
1966年底至1977年3月,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工代会”组织取代县工会。
1977年3月,成立永康县总工会筹委会。6月,举行永康县工会第八届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12人。大会动员学习马克思列宁著作、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深入揭批“四人帮”,掀起“工业学大庆”的新高潮,大会选举工会第八届委员会。1981年基层工会发展到158个,有会员12102人。
1982年11月举行永康县工会第九届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34人。大会贯彻学习党的十二大精神,动员开展“两个文明”建设,大会选举工会第九届委员会。
从1984年起,开始在各大系统建立工委和产业工会。
1985年11月举行永康县工会第十届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39人,列席代表13人。大会选举第十届工会委员会。1986年县党政机关和区镇乡机关建立工会。1987年部分乡镇企业建立工会。
1987年,全县有基层工会206个,会员20602人。
工会工作 1950年6月建立救济失业工人委员会。1980年开始,陆续建立“职工之家”140个,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1982年开始,在138个企业中建立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干部,促进企业民主管理。1986年成立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和各行业的技术协作队,开展与政府的对话活动,针对分配、劳动制度、住房、社会保险,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为提高职工的素质,工会多次举办职工业余政治训练班,进行系统的革命理论教育;表彰和宣传从事科学发明和技术革新的先进人物,推动技术进步;组织职工学习文化,进行扫盲、文化补习和中、高等教育。1950年11月筹办县职工业余学校,入学学员从1952年的335人,增至1956年的835人,1964年的1074人。“文化大革命”时期被迫停办。1980年1月复办,设电工、机械制图、英语、数学等学科,学员510人;1984年,除举办文化补习班外,开设钳工、车工、商业会计等10门学科,学员864人。1985年新建职工业余学校教学楼1017平方米,开设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外语等18个班级,学员1009人。1986年职校扩大至38个班,学员1800余人。从1980~1987年,已有初中结业生1560人,高中结业生952人,中技结业生1015人,其中415人考入电大、业余大学以及党政干部进修学校学习,经职校培养而成为企业、车间领导干部的有百余人。
第二章 工商业者组织
第一节 商会
清宣统三年(1911),商人应汝发发起组织商民团体(简称商团),民国元年(1912),县民事长应贻诰支持商团,商人纷纷加入商团组织,应汝发、章献廷、应慎初、徐理夫、应心昌、王同双、周献廷相继担任总董。在周献廷任内,商团改称商会,总董改称会长。民国18年7月成立永康县商会,王同潮任主席。
民国19年10月,县商会改组为永康县商人组织统一委员会,郁茂春任主席。次年1月,分别成立纸商业、南北货商业、饭业商业、山货商业、屠宰商业、丝绸呢绒纱布商业、百货商业、桂圆商业、酒商业、国药商业和染商业同业公会。3月,县商人组织统一委员会恢复为永康县商会,由吕汉周继任主席。22年,程士毅任主席。28年12月,成立鞋商业、铜铁锡器商业和木商业同业公会。30年12月,程士毅辞职,由周献禄任主席。34年7月,执、监委员会改组为理监事会,周献禄任理事长。10月,成立粮食商业同业公会。35年,成立承揽运送商业、汽车商业、棉纺织业商业和针织商业同业公会。37年10月,理监事改选,由应慕友任理事长。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1949年12月成立永康县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奉命接管商会及其所属旧同业公会。先后成立土产、南货、棉织、棉布、酱酒、医药、成衣、理发、船业、旅宿、油漆、木作、转运、车料等30个同业公会及古山、芝英、四路、西溪、唐先、象珠、清渭、石柱等乡镇工商联分会(或小组)。1955年7月召开县第一次工商界代表大会,成立县工商业联合会,童友虞任主任委员。1957年9月召开工商联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童友虞连任主任委员。1961年12月召开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1964年5月召开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楼林炎相继担任主任委员。
县工商联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方针。团结、教育工商业者遵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政策法令。发动工商业者积极参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接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并协助完成国家税收、认买公债、捐献飞机、大炮等方面工作,对于国家建设资金的积累和支援抗美援朝斗争起了一定作用。1956年遵循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宪法》规定的和平改造道路,团结广大工商业者,实现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以后,工商联在推动工商界加强自我改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开展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思想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绩,工商联还创办过工商剧团,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娱生活。
“文化大革命”中,工商业者深受其害,工商联被迫停止活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纠正了工商业者冤假错案,做好原工商业者的“三小”(小商、小贩、小手工业等劳动者)区别。落实他们的私房政策、下放政策、工资政策和受株连配偶子女政策,补发了被扣发减发的工资。
为适应改革和建设的新形势,正在筹备召开永康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恢复县工商联。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永康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于1984年12月,是个体劳动者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凡经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发给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业户,承认协会章程,均可申请入会。如以后经核准歇业,即自动退会。协会设委员会,由应广表任主任。城关镇、方岩镇和6个区分别建有个体劳动者协会,1987年底全县有会员10916户,15619人。其中,手工业235户,建筑队2户,商业5182户,交通运输业126户,饮食业841户,服务业642户,修理业30户,其他行业953户,自有资金1461万元,1987年度营业额7752万元,占社会零售额的24.76%。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组织沿革民国16年(1927)7月,池长根任中共永康临时县委青年部长,开始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共青团员,10月,丁保良任中共永康县委青年部长,负责共青团工作,次年4月,着手团的组织建设。5月初,丁保良被捕,团的活动停止。11月,中共永康县委任命朱德梓为团委书记。18年6月,全县约有团员4百人,在游仙、昇太两区成立区委,在武平、义和两区成立特支,但尚未成立团县委。8月,共青团浙江省委曾调朱鸿儒来永康,负责团的工作。19年7月,县委确定徐岩福负责共青团,21年10月,中心县委指定胡化鹏负责团的工作,直到23年1月。
1949年11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永康县工作委员会,同时成立各区团工委。1950年有支部53个,团员963人。1952年10月,召开全县首届团代表大会,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永康县委员会。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至1965年,有共青团支部778个,团员10004人。“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团组织活动被迫停止,1970年恢复活动。是年底,全县恢复和建立基层团委41个,支部718个,团员12116人。1971年6月,召开县第九次代表大会,恢复共青团永康县委。至1987年底,全县有基层团委67个,支部1168个,团员26182人。
主要活动 团组织围绕党的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根据青年特点,经常开展各项活动。50年代初,动员团员青年积极参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952年有207名团员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5年3月与7月,分别召开了县互助合作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和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是年,有2900余名团员加入农业社和互助组,其中,担任生产队长以上职务的有2025名,组织青年生产队45个,青年突击队266个,共2663人。1957年10月,召开青年优秀社员代表会。方岩首建社青年妇女生产队11.7亩水稻夺高产,受到团省委表彰。1979~1982年,在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双争当”(争当新长征突击队、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1983年,开展以振兴中华为主题的读书读报活动。1983~1984年开展“学科学、用科学”和“千名百业状元”竞赛活动。1984年开展“热爱党、为四化奋斗;紧跟党、做改革先锋”活动。1985年城乡企业团组织发动团员青年开展“我为企业立志建功”和“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设计、小改造、小建议)活动,城关镇共青团工作拍成录像片《小荷已露尖尖角》在全国性会议上播放、交流。永康拖拉机厂青年林广平的小发明——S195柴油机油量校正器,获团中央等三个部门颁发的科技成果三等奖。1986年组织成立永康县青年科技协会。至1987年底,已为18个乡镇的4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为他们的生产和经营开展机械咨询、培训企业骨干、承接老设备改造、机器维修和市场预测,年增税利约60万余元。1987年,团县委还组织文明中学生演讲团,下乡巡回演讲,听众达万余人次。自建团至1987年,全县有21个先进集体和97名个人受到团中央与团省(市)委的表彰。其中,县种子公司杂交稻制种技术青年辅导员王妙媛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学科学用科学标兵”称号,寮湖公社团委书记胡联章、永康拖拉机厂金一车间团支部书记何勇、县林场工人吕德昌、大塘公社夏杜曹大队社员曹建宁和八字墙供销社营业员丁立本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团组织不断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革命人生观、民主和法制教育,认真组织青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雷锋、蔡永祥、张海迪、郦秋蚕(古山小学学生,为抢救落水儿童而牺牲),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60年代,办各种学习小组1994个,民校374所,参加学习5.08万余人。1981年,后吴大队团支部创建农民文化宫。之后,有312个团支部办起“青年之家”,随后发展成为“青年民兵之家”。1982~1983年,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动员90934人次,组成1633个“为您服务队”和648个尊老敬贤小组,到街头、车站等公共场所和农村五保户、困难户中进行服务,做好事5.86万件。1984年后,组织团员和青年“学英雄、比贡献”、“学雷锋、树新风”、“我为社会风气好转作贡献”等活动,开展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教育,提高青年思想觉悟;举办青春舞会、美学讲座、青老年九九接力赛、“振兴杯”篮球赛、“祖国颂”歌咏比赛和“五四”文艺联欢等文体活动,丰富青年的文化生活。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
1949年底,开始在城关、芝英等地各小学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组织。到1953年1月,全县有18所小学、3所中学建起大队14个,中队48个,小队143个,有队员1457名,辅导员120余名。1953年9月,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被“红小兵”所取代。1978年恢复少先队组织。至1987年,全县有327所小学、61所中学建有少先队组织,队员总数达50212人,占少年儿童总数的78.71%,辅导员增至1415名。
少先队组织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按照少年儿童的特点与爱好,采用参观访问、大检阅、祭扫烈士墓、游览风景区、植树种草以及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学英雄,争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人人争戴小红花”等竞赛活动。从建队到1987年,有67个先进集体,505名先进队员和195名先进辅导员受到团县委表彰。徐伟雄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少年儿童先进工作者称号。
第三节 五峰学会
五峰学会,即永康县大专学生同学会,民国34年(1945)7月成立于县城松石镇小学。会员逐年增加,至1949年1月共有会员207人。学会以“联络乡谊,砥砺学行,促进乡梓文化建设”为宗旨。每年暑假在城内徐震二公祠召开会员大会一次,听取理事会工作报告,讨论会员提案,选举产生下届理事会。总会会务由轮值分会负责,由大会就轮值分会会员中选出常务理事一人、理事四人组成理事会(内分总务、联谊、学艺、社会服务等股),任期一年。自成立之后,历届常务理事是:胡修本(北洋工学院分会)、黄有种(浙江大学分会)、潘钧(英士大学分会)、徐克明(上海分会)。
学会的主要活动有:(一)举办五峰暑期补习班,每年一期,共3期;学生多时达200余人,教师由会员义务担任;除给予文化补习外,还举办时事报告会,教唱进步歌曲和秧歌舞等。(二)创办《五峰通讯》和《永康评论》,由于《评论》多次议论时政,触怒当局,于1947年冬浙江省政府饬令查禁。
学会于1949年7月在永中召开最后一届年会,并举行应戈飞(即烈士应万民)追悼会,大会由徐克明主持。中共永康县委派宣传部长耿立尊代表出席。大会通过决议,宣告结束学会的历史使命。
第四章妇女组织
第一节 民国时期妇女组织
永康县妇女协会 民国15年(1926)成立。参加者有永康女子师范徐宝莹、应爱莲等50多人。协会创办妇女夜校,出版《妇女解放周刊》,号召妇女反对包办婚姻,反对蓄婢、纳妾、典妻、童养媳、守寡、缠足等压迫妇女的封建制度,在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家庭诸方面,妇女应同男子享有平等待遇。妇女协会还为妇女调解婚姻、家庭纠纷,为受虐待的妇女说话撑腰。16年7月,中共永康临时县委成立时,徐宝莹任妇女部长,在练结、芝英、游溪塘、前山杨、胡库、前黄等村相继成立妇女协会。12月永康派代表参加了在杭州召开的十七县妇女代表大会。大革命失败后,妇女协会停止活动。
妇女会 民国20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派王少娃为永康县改组指导,21年6月成立永康县妇女会,主席徐棉德,有会员57人,解放前夕瓦解。
妇女抗日救亡委员会 民国28年初为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而成立,高若兰任主席,共产党员唐秋明任副主席。主要活动:发动妇女上街游行,演唱抗日歌曲,劝募寒衣,做军鞋慰劳抗日将士,并组织妇女上民众夜校学习。4月,唐秋明以县妇女抗日救亡委员会负责人的身份,出席中共在金华召开的浙东各界妇女工作会议。唐回县后,根据会议精神,部署妇女参政,竞选乡、保长等工作,共产党员应爱莲在芝英当选为保长。29年,国民党县党部提出“取消异党活动”,排挤共产党员,妇女抗日救亡委员会随之解体。
第二节妇女联合会
1950年12月,成立永康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2年11月召开永康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成立县民主妇女联合会,各区设立分会。1957年11月,改名为永康县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1973年3月,重建筹备小组,6月召开县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恢复县妇联机构。至1987年底共召开10次代表大会。
妇联的基层组织,称妇女会,实行委员制。1952年后,乡、村设妇代会。1954年开始,乡(镇)建立妇女联合会,定期召开代表大会行使职权。人民公社化后,公社设妇女联合会,大队设妇女代表会。1980年后,社队企业发展,女工数量增多,一批社队企业里建立妇女代表会(简称妇代会)。1987年,全县有42个乡(镇)妇女联合会,731个农村基层妇代会,140个乡镇企业(街道)妇代会。
解放初,妇女组织发动妇女参加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征粮、土改、抗美援朝等运动。土地改革运动中,有3528名妇女当选为土改代表,6257名妇女参加民兵。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有688名妇女送夫、送子参军,1625名妇女组织换工组、变工组、互助组198个,帮助烈军工属解决生产困难。
1957年,全国第三次妇代会确定“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妇女工作方针后,发动妇女省吃俭用,开展养猪、养鹅、养兔、养鸡的家庭副业生产,1958年在“男保钢,女保粮”的口号下,有劳动能力的妇女全部投入生产劳动,妇女劳动出勤率在90%以上。1959年组织妇女学习农业技术,成立9060个妇女学习技术小组,有54776名妇女成为插秧能手,40340名妇女成为耕田能手,40000名妇女种早稻试验田23000亩。1960年发动妇女大办农场,搞早中稻试验田,搞丰产畈。1978年各级妇女组织为发挥妇女独特作用,开展“四自”(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妇联在发动妇女参加农业劳动同时,发动妇女广开生产门路,发展多种经营,全县有103826名妇女经营服装、刺绣、编织、种植、养殖等行业。1987年县妇联开展“我为‘七五’添光彩”竞赛活动,全县有15475名妇女参赛。
1950年婚姻法公布后,妇联与司法部门互相配合,宣传婚姻法,调处婚姻案件。1980年开展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计划生育、尊老爱幼、尊婆爱媳、家庭和睦、团结致富的五好家庭活动。随着活动深入,五好家庭户逐年增多,全县有“五好家庭”16118户,占全县总户数的12.5%,其中受全国表彰的五好家庭5户、受过省表彰的五好集体2个、五好家庭6户、五好个人3人。新的形势又赋予五好家庭新的内容,从和睦家庭型向致富型、开拓型、事业型、知识型的家庭发展。1987年,县妇联为配合家庭教育,创办家长学校56所,有学员4122人。
1956~1987年,全县妇女被评为省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出席省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会议的30人,受省妇联表彰的先进集体40个,受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单位3个,“三八”红旗手、出席全国群英会和全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代表5人。
第五章 科技和文艺组织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1956年5月建立永康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8年更名为永康县科学技术协会,设在县科研所内。1961年8月被撤。1978年9月建立永康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委员会,由胡明山任科协主席。1987年1月召开了县科协第三次代表大会,经民主选举,由许绍璋任县科协主席。下属有39个县级学会(协会、研究会)、197个区乡镇村专业技术协会。荟萃了一支有12707人的科技工作者和农民技术骨干的会员队伍。科协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科技咨询、技术培训、科技教育,并组织送技术下乡,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科普网络。
第二节 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1983年5月,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县文联”)成立,董岩宽任主席。下设县文学工作者协会、县戏曲工作者协会、县美术书法工作者协会、县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县摄影工作者协会、县电影工作者协会等6个协会为团体会员,同时成立陈亮研究会筹备小组。
1986年12月,撤销县美术书法工作者协会,分别成立县美术工作者协会和县书法工作者协会。
县文联成立时,共有会员205人,到1987年底止会员已发展到215人。第六章归侨和台属组织
第一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全县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约3000人,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波多黎各、哥斯达黎加、巴西、阿根廷、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缅甸、苏联、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奥地利、西班牙、瑞典、塞浦路斯、巴林及港澳等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美国。全县回归定居的港澳同胞、侨眷以及港澳同胞眷属有3000多人。1985年4月召开全县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成立永康县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侨联”)第一届委员会,选举盛廷庆为主席。1987年4月后,由副主席王石周主持工作。
县侨联成立后,协同县侨办加强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的接待联谊,为落实各项侨务政策,兴办侨属企业,发展永康经济服务开展活动。
第二节 台属联谊会
全县有台属2000多人。1986年12月成立永康县台属联谊会,与对台办公室合署办公,会长应之江,每年召开一次台属代表会。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