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船筏 竹轿 人力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53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船筏 竹轿 人力车
分类号:
U692.3+2
页数:
2
页码:
357-358
摘要:
这段文字介绍了明、清、民国时期在永康县境内使用的主要运输工具,包括木船、竹筏、竹轿、人力手车、黄包车和脚踏车。文字描述了这些工具的特点、用途和发展变化,反映了当地交通运输业的历史沿革和社会经济情况。
关键词:
船筏
竹轿
永康县
内容
明、清时期,主要运输工具有木船、竹筏、竹轿、木轮手推车等。民国期间开始有橡胶人力车。
木船 有帆者,也叫木帆船。杉木制造,有尖头、平头之分。船之大小以舱数论。有四、五、六、七舱船,分别载三、四、五、六吨货,适用于深水溪流,载运体积小的货物。
竹筏 又称竹排,用十几支大毛竹去青后横串而成,适用于浅水溪流,装运体积较大的货物。竹筏以对为单位,每对可载重4吨。
木帆船、竹筏,顺流靠水流、风力,逆流则要靠撑篙、摇桨、背纤。
竹轿 考究的叫花轿。轿,又名斗。似竹椅,座部四周以竹篾编织成方
形“轿箱”,后有靠背,前垂竹帘,下有四足,上披床单或篾席以挡烈日风雨,腰贯两根竹杆,供人扛抬。旧时,官绅外出,姑娘出嫁皆坐轿。城内曾设有轿行,专供租用代步,以王廷康记轿行为最著,乡间有人以此为业。民国25年(1936)后,黄包车引进永康并逐渐代替竹轿。1966年后,竹轿当作“四旧”被破除。
人力手车 分单轮、双轮两种,以人推、拉为动力。单轮车可载货二三百公斤,双轮车可装载五百公斤。境内双轮手车始见于民国26年。抗战初期,方岩成为浙江省会后,金、永一带难民云集,人口剧增,耗用庞大。布匹、白糖、洋广杂货、汽油、火油等日常用品,因杭、宁、绍、浙西相继沦陷、浙赣铁路和钱塘江水道中断,都改道温州进口,搁置在温州~丽水之间;而内地出产与外汇攸关的茶叶、桐油、青油、皮油、方纸、瓷器等货物,则堆积在金华、永康、兰溪等地,也只能经丽水、温州运出去;加之县际之间的调运和刻不容缓的军用品的运送,致使运输越来越紧张、运费飞涨。基于永康民有手车曾完成省政府文档器具的搬迁任务,民国27年1月12日,省交通处在永康征编起一支拥有256辆手车的运输队。接着省公路局成立“难民车队”,永康赈济会成立“永康赈济会难民车队”。至12月,境内先后有7700辆手车参加了各种车队。据是年2~10月统计,通过手车从永康运到丽水的出口货,就有油类2954294公斤,纸类2865712公斤,茶叶5010696公斤,火腿及牛皮363203公斤,药材108968公斤,其他1224212公斤,合计12211106公斤。35年,手车业同业工会成立,有会员8500人。37年7月,全县有手车8464辆。1952年,成立了金温长途手车永康分处,有手车1700辆。1954年6月,成立了永康县高级运输生产合作社(手车社),有手车2714辆。1956年,组成了永康手车队,有手车3285辆。70年代后,手车运输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般只作为农家替代钩担的一种短途运输工具,往来于田园、晒场,运送肥料、粮食。
黄包车 民国25年前后出现,专供运送客商。27年,全县有黄包车128辆;37年,有300辆。50年代起发展成为脚蹬三轮车。
脚踏车(自行车) 民国27年全县有自行车148辆。以后逐年发展。1970年,全县有自行车3099辆。1980年有2.28万辆。1987年底,全县有自行车15.68万辆。有加重型与轻型、男式与女式之分。加重型可以负载杂物。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