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52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水路
分类号: F550.3
页数: 2
页码: 346-347
摘要: 文章介绍了永康市水运的历史和现状,从清代到民国时期,永康江是重要的水运通道,运输了大量的土特产和外埠货物。文章还描述了当时的船只类型、数量、载重和管理方式。文章指出,由于山林砍伐、水土流失、水库建设等原因,永康江逐渐不适合船筏航行,至1962年水运消失。文章最后提到了杨溪水库建成后配备的机动水泥船。
关键词: 水路 建设 永康县

内容

清代至民国时期,虽然水路只有永康江,雨季水深平稳时可通木帆船,平时只能勉强通竹筏,但货运量相当大。凡是山乡及邻县土特产,大宗的如火腿、木材、桐油、茶叶、柿花(柿干)、棉花、卫生纸等,还有龙泉出产的大量白笋,都靠脚夫挑运入境,再装上木船或竹筏,转运金华、兰溪。其中大的七、八舱木船,有时即乘水急势猛,顺流而下直驶省城(杭州)。从杭、嘉、湖上运转销的,则有石灰、草籽、桐饼、豆饼、猪鬃、桕油、煤油、矿烛、百货、布匹、绸缎等。
  民国35年5月,有船工150人,民船51只,载运量达76.5吨。
  民国36年,有木帆船123只,船工270人。大水载重518吨,次水载重359吨,小水载重15.6吨。另有竹筏173对,每对载重2.5吨,共432.5吨。装运货物由运输业工会通知派船,视货物多少分组轮流装运。外埠转运货物与金华江南公司、利生公司、浙赣公司等转运业均有联系,经常洽商转运货物事宜。1953年全县有木帆船94只(556吨),竹筏30对(120吨)。50年代末,由于“大办钢铁”,山林被砍伐过多,水土流失,河床增高,加上永康江上
  游修建水库,河水流量发生变化,逐渐不宜船筏航行。至1962年,县内水运渐趋消失。当时县航管企业已没有竹筏,剩下的32只木船(203吨)也都在金华、兰溪等地活动。
  杨溪水库建成后,配备8只机动水泥船渡运过往行人。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