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监督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47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监督管理
分类号: F729
页数: 2
页码: 273-274
摘要: 这是一篇介绍解放初,市场管理的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这一政策的文章。文章概述了从1950年到1978年后,市场管理工作的变化和发展,包括对私营工商业的扶助、转业、整顿、清理等措施,对国家统购统销和计划收购的实施和调整,对集市贸易的限制和恢复,以及对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的维护等。文章反映了不同时期市场管理工作与国家政策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关键词: 监督 管理 永康县

内容

解放初,市场管理的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当时,全县有私营工商业2510户(工业手工业1083户,商业1427户)。为充分发挥其恢复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政府扶助他们克服困难,恢复和发展生产。1950年对不利于国计民生的迷信品等业动员转业;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各业,通过行业组合,实行联购分销;对困难户采取发放贷款、收购商品、加工订货、调整税收等措施予以支持。与此同时,对主要物资,如粮食、土布、土纸、火腿、猪肉、桐油等,通过协商评价,把收购价格和分配调拨权置于政府的控制和监督之下,并实行批准采购,集中交易,制止盲目争购竞销。禁止场外交易,买空卖空,抬价压价。
  1953年始,国家先后对粮食、油料、棉花等物资实行统购统销和计划收购,市场管理工作着重维护国家统购、派购政策的实施。在各行各业中,开展爱国守法教育,整顿经营作风。在市场上,禁止粮、棉等物资的自由买卖和贩运。开展对粮、棉、油、土布行业的清理整顿。对其中违法户进行了处理。其间,曾一度出现管理过严的现象,如对农民自产自销的三类农副产品也多加干涉等。1955年7月,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市场领导,改造私营商业,改进农村购销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实“统筹兼顾”政策,并对农民经商适当放宽,自产自销予以维护。
  1956年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形成后,市场管理工作以维护统一市场、管理集市贸易、活跃物资交流、保护合法经营、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为主要任务。1957年1月,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开放自由市场的通知》,集市贸易开始活跃,促进了农民商品生产的积极性。1958年“人民公社化”期间,限制农村家庭副业生产,在流通体制上搞国营独家经营,农副产品和地方工业生产的商品基本上由国营商业收购包销,连社员家庭饲养的禽蛋也禁止上市,须全部卖给国家。同年10月,关闭集市贸易市场。流通渠道被堵塞,商品匮乏,市场冷落,供应紧张,价格上涨。1959年7月,贯彻执行工农商并举方针和“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管理要求,恢复和组织农村集市贸易,规定凡属国家统一派购的农副产品,必须在完成交售任务后才能上市,不属统一派购的三类产品,可以自由交易。全县集市又日趋活跃,商品价格回落。同时,相继建立
  15个集镇市场管理委员会,加强市场监督管理。1963年7月26日开始使用全省统一农副产品自产自销证和三类农副产品自产远销证。允许农民在完成国家统购、派购任务后凭证参加集市,从事运销,保护正当交易。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集市贸易被视为“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严加限制。对允许上市的农副产品,只准在就地集市交易,不准长途贩运;对农民的家庭工副业,带徒学艺,小买小卖等也加以强行干预;未经当地主管部门许可,任何单位一律不准到集市和农村社队自行采购物品。造成集市萧条,供应紧张,黑市抬头。
  1978年12月后,纠正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市场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集市贸易方面的各项管理政策、规定随之放宽,取消了有碍于扩大贸易的各种禁令,适应了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流通体制,并把市场管理寓于市场服务之中。如提供政策咨询,开展信息服务,代办小件寄存,兑换零钞等,有的市场还备有红汞、碘酒、十滴水等急救药品,仔猪市场建立“保六日”制度,即一集市周期内发现仔猪不正常或死亡,由市场负责协商解决,从多方面为上市交易的群众服务。同时,对迷信品、文物、金、银、珠宝、青蛙、荒诞淫秽的书刊和录音录像带、腐烂变质和有毒食品等禁止上市。对缺尺少秤,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走私贩私等不法行为进行检查处理。1985年12月17日在县城南溪桥头当众烧毁进口旧服装374件(套)。并销毁冒牌卷烟及伪劣药品等多次,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