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45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
分类号: F713.31
页数: 2
页码: 246-24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的商业的生活资料购销的日用工业品,包括棉布百货、五金交电、日用杂品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康县 生活资料 工业品

内容

棉布百货 民国时期,县内有经营绸布商店23家,百货店42家,文具纸张店8家,从业人员222人。供应商品主要靠沪、杭、甬输入。民国21年(1932)输入的商品有棉布1万匹,扣布200件,棉花1000包,白纱500箱。
  解放初,棉百商品由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私营商店同时经营。货源充裕,对手表、皮鞋、棉布等商品还实行赊销。1954年9月起,棉布实行统购统销,凭票供应。随后其他棉纺织品也陆续实行凭票供应。1957年,棉百部分商品库存量大,供过于求,实行价格优待,利用旧庙会和集市,举行物资交流大会,设摊推销。是年共销售棉布208.97万米,绸缎1.09万米,卫生衫裤15100件,毛线2198公斤,胶鞋35100双,毛巾78960条,热水瓶1340只。1959年后,供应商品渐趋紧张,到1961年,凭票、凭券、凭证限量供应的品种达90余种。是年人均棉布票仅发1.8市尺,全年销售棉布48.37万米,比1957年下降76.9%;卫生衫裤4720件,下降68.7%;毛线528公斤,下降76%;胶鞋19300双,下降45%;其他工业品也因货源不足,销量大幅度减少。1963年开始,货源逐渐增多,凭证、凭券供应商品减少。至1966年,除棉布及部分棉织品凭票外,其他商品一律敞开供应。1978年后,呢绒、绸缎、毛织品及化纤品货源充裕,销量逐年上升,棉布需求量减少。1983年12月起,棉布及各种棉织品一律免收布票。1984年,停止发放购布票及絮棉票。1987年,棉百供应品种达万余种,全年销售纯棉布及棉花化纤混纺布227.86万米,呢绒26.22万米,绸缎16.08万米,棉毛衫裤18.78万件,各类服装15.95万件,皮鞋5.89万双,胶鞋43.53万双,手表20800只,缝纫机6783架,热水瓶8.95万只,其他棉百商品有较大幅度增长。
  五金交电 民国时期,县城及芝英、古山等集镇均有五金商店,经营品种限于元钉、铅丝、油漆、染料、铜铁用具及手车轮胎零件等品种。解放后,五金交电商品由县百货公司经营为主。1952年开始经营自行车,1956年收音机进入市场。是年共销售自行车97辆、收音机9架。1958年农村推行“运输车子化”,年供应元钉3.1万公斤,铅丝3.7万公斤,滚珠轴承2万余套。1973年成立专业公司,开设五金交电门市部,经营品种随之扩大。1977年后,电饭煲、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电冰箱等高档商品进入市场,五金交电品类齐全,1987年经营品种达2500多种。
  日用杂品 解放前,铁锅、草席、土纸、陶器、家具等商品均由当地出产,瓷器主要靠江西省调入。1948年,县内有陶瓷器商店11家。解放初,日用杂品仍以私商经营为主。1956年成立日用品经营业务机构,翌年供应土纸68.5吨,草席20300条,瓷碗30.39万只。铁锅、陶器及木器家具由手工业社(厂)生产销售。1960年后,日用杂货奇缺,草席、铁锅、瓷碗等商品实行凭证限量供应。1963年,供应品种、数量回升,翌年销售草席49300条,土纸79.1吨,铁锅18370只,铝锅2780只,瓷碗34.86万只,缸3330只,木器家具5000余件。70年代,日用品供应品种逐年扩大,销售量增加,1977年销售铁锅37050只,瓷碗85.63万只,土纸137.6吨。1980年后,陶器、草席及普通木器家具销量转滞,制作精细,坚固美观,款色新颖的钢木家具、塑料制品、江西瓷器较为畅销。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