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手工产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405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手工产品
分类号:
F769.1
页数:
7
页码:
177-183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康县手工产品,五金制品、工艺制品、加工专业村的情况。
关键词:
永康县
手工业
手工产品
内容
第一节 五金制品
五金制品,据粗略统计有上千个。按其用途划分,有农用、民用、泥木工用、工业用等;按金属类型划分,有铁制品、铝制品、铜制品、锡制品、不锈钢制品等。主要产品有:
永康菜刀 选料考究,品种多样。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刀口掺钢技术和泥浆熟火工艺,吸取现代制刀工艺之精华。从嵌钢、锻打、铲口、淬火到抛光,道道工序,严格把关,具有刀板厚薄均匀、式样美观、不夹口、不断口、不软口等特点,除民间铁匠打制外,全县有刀具厂10多家。其中以永康县刀厂生产的永上牌各式菜刀和快口硬度不锈钢菜刀质量最佳,仅上海市场,就年销15万把,南京路上有个“剁肉大王”慕名买了一把永康菜刀,对准肉墩上的骨头连砍三刀,结果骨头的切面平整,毫无砸碎痕迹,连声赞绝。
古山锉刀 继承传统制锉工艺,采用优质碳素工具钢为原料,经过制坯、刻齿、热处理、淬火等2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造型美观、锉齿锋利、齿纹均匀、硬度适中、切削力强、经久耐用等特点。年产各种规格锉刀530余万支。主要产地在古山镇。产品行销全国,并进入老牌锉刀生产国——美、英、德、加拿大等国及东南亚、中近东地区。
方岩刨刀 继承方岩山下20名铁匠经验,在一锤定钢,三十六锤定型,四十四锤定量的传统制刀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近几年来又先后试制成功化学镶钢、连片制坯、冲压制型的新工艺,刨刀质量继续提高。年产量由原来的2000片,增到150万片,产品畅销25个省市。1980年以来,白兔牌木工推刨刀还打入国际市场,远销美国、西德、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浙江省刨刀出口填补了一项空白。
裁缝剪 古山东风综合厂生产,在上海市场同类产品质量评比中,总分名列前茅。近几年还生产嫩枝剪,产品销往非洲各国。
太平宝剑 太平宝剑厂生产。继承传统独特工艺,采用特殊钢材制作。剑板厚薄均匀,剑锋锐利,美观大方,古朴高雅。产品有三类十三种。一类为开锋硬剑,能将一厘米厚的铜板一剑刺穿,而不损剑锋;一类是软剑,能绕腰间360度,称腰带软剑;还有一类是武术剑,前半把剑身能弯90度,弹回原位,不变形。式样有长剑、短剑、佩剑、手杖剑等。1987年4月天国牌宝剑在全国首届武龙杯武术器械评比中获单剑金杯奖,双剑银杯奖。
铁锅 有糖锅、食锅。糖锅形体较大,专供榨糖作坊煎糖用。食锅,分大中小,专供家庭灶头烧煮食品。主要产地在芝英。
铜火锅 俗名暖罐。用黄铜或紫铜制作,多数用铜条或铜块锻打成铜片后加工,少部分用铜皮打制,只勾缝,不焊接。工艺设计精美。分炉膛、菜盘、底盘三个部分。炉膛燃炭加热,菜盘盛放菜肴,底盘接留炭灰,各部合为一体。摆于桌中,炊煮珍肴,边炊边吃,别具风味。旧时,富裕人家必备。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来杭时,杭州饭店急需50套暖罐,均由仙陵村铜匠制作供应。80年代开始,铜火锅除个体生产外,转入办厂成批生产。主要厂家分布于方岩、芝英、金川、新楼等乡镇。传统铜火锅采用优质紫铜为原料,继承传统工艺精制而成。从剪、焊、嵌到磨条几十道工序,都有明确技术指标。产品炉膛火温高,一锅水不到几分钟就能烧开。锅脚镂花型,既牢固又美观。在底盘与菜盘之间放置油盘,还可炭油(酒精)两用。方岩炊具五金厂新近还推出了不锈钢火锅和不锈钢快餐盘。
水箱灶 俗名汤肠,又名锅肚肠。用紫铜打制。由铜环管、铜汤罐和水龙头三个部分构成。式样有大有小,管状有圆有方,以圆者为多。用户可根据需要选购或定制。在砌灶时,把锅肚肠环置于炉膛上壁。从铜汤罐口灌上水,煮饭烧菜时,则可利用余热炊汤。边烧饭菜,边煮汤,省柴省时,十分方便。
冰模 主要产地芝英、溪岸、寺下胡、金川。产品从单一的雪糕模发展到梅花模、鸳鸯模、熊猫模、香蕉模、米老鼠模、济公模和飞机头模等10多个花色品种。规格从每支50克增加到125克。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花刀 桥下乡古陇生产花边切刀。刀刃锋利,产品畅销全国。
粉干铁 岩后乡井头村有80%农户加工,世代相传,畅销不衰。
此外还有珠山油壶、高压气筒,城关农机厂的磨刀棍,墁塘的两用绞肉机等。
第二节 工艺制品
木杆秤 产品有钩秤、盘秤和戥秤三大类。秤杆采用坚硬、干燥、吸潮性小,又不易弯曲的木料为杆,分度用铜丝、铅丝钻钉,星点均匀,醒目清晰,定量铊造型美观,表面光洁;秤量重至几百斤,轻则几钱。规格齐全。由于称量准确倍受各族人民欢迎。主要产地胡库、方岩、金川、芝英等乡镇,尤以金江龙、墁塘、两头门等3村为盛。
木雕 永康木雕,俗称凿花,是东阳木雕之一支。民间艺人以雕凿家具、用具的装饰为主,县木雕厂以制作成品外销产品为主。有樟木箱、挂屏、写字台、书橱、台灯、咖啡台、火炉灯等五六十种产品。图案采用中国民间故事或传说造型,画面深浅相切,层次分明,人物栩栩如生。雕刻工艺多用传统浅浮雕手法,加之现代工艺美术的再创造。图案格调委婉清丽,意境隽永,古朴古色。1978年,全雕樟木箱在扬州全国木雕行业评比会上获一等奖。1979年,《桃花扇》挂屏参加法国工艺美展,受到国外客商赞赏。产品经上海进出口公司及浙江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销往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方岩玩具 方岩附近村民家庭生产。种类繁多,取材于竹木的有:竹箫、喇叭哨、节节龙等。竹箫,有5孔,木簧、直吹,三岁儿童亦能吹出音来。喇叭哨,竹口、箬簧、木身,声音粗犷。节节龙,由一节一节半寸及至一寸长的小竹节串成,造型美观,活动灵活,摇头摆尾,栩栩如生。泥制的有:声响微妙的皮老虎,会啼会叫的小雄鸡,会跳会鸣的田鸡、山麻雀、会走会吼的狮子、老虎,会爬又可吹出声音的小乌龟等等。五金制的有维妙维肖的雄鸡相啄、小铜锣、小钗钹、小响铃、白铁哨、小刀等。木制的有:轻巧雅观的小腰鼓、小宝剑、小脸盆、小葫芦等。碎布做的有会敲锣打鼓、表演杂技的布娃娃。近年来又增加了一些塑料玩具,如塑料大刀、宝剑、洋娃、响铃、小动物等。这些玩具灵巧生趣,逗人喜爱,价格便宜,携带方便,富有乡土气息。小孩一拿上手,就玩不释手。因此,凡上方岩的香客、游客必购几件,携带回家,分赠自家和亲邻小孩。
方岩纸花 方岩附近村民家庭生产,品种繁多,有茶花、牡丹、菊花、紫罗兰等。五颜六色,色泽鲜艳,光彩夺目,脆生生,水淋淋。凡上方岩之香客、游客,往往要买他数株。妇女插于头上,男人握在手中。畲族同胞特别喜爱。从方岩山下来的畲族妇女。几乎个个满头是花。近年来,旅游者兴骑自行车,都将纸花插在把手之上,以示到过方岩。
唐先饭篮 用细竹篾编织,由篮体、篮脚、篮盖、篮环四个部分组成。篮体似碗,篮盖呈瓜皮帽式样,合之状似莲子。上系篮环,下系篮脚。有大、小两个规格。大饭篮,制作较粗糙。不施油漆,是单层结构。因通气性好,凌空高挂,放置食物不易变质发馊。小饭篮,小巧玲珑,编织精巧,篮脚的篮边饰有花纹图案,篮体和篮盖由内壁和外壳双层组合而成。经过油漆加工,光彩夺目,盛水不漏,是嫁囡不可缺少的奁品。永康毛竹产地都有编织饭篮之业,以唐先一带尤盛。近年来唐先镇搞这项编织的就有800多人。年产达10万只。畅销杭州、上海,远销东欧等地。
双龙剑杖 大后乡长塘头俞世德创办家庭旅游手杖工场,研制“双龙”剑杖。产品由上海城隍庙“万里”手杖店推销、中国旅游开发总公司经销,畅销上海、北京、重庆、兰州等大中城市。
椅子 分木椅、藤椅、竹椅三类。木椅,唐先镇桐溪村农民家庭传统生产。用幼松截桠去皮,熏烧造型制作。藤椅,石桥头村和荷沅村农民家庭生产。竹椅,主要产地是棠溪乡和永祥乡。棠溪乡义门,家家户户以加工竹制品为副业,其中以躺椅最闻名。做工精巧、用料考究、形式美观,畅销于东阳、义乌、杭州、上海。
丝线 永康制作丝线属“宁国帮”。有50个品种。丝线光泽好、均匀、沾度适宜、不会打结,适用于加工成衣、头髻网、绣花、胡弦等。民国21年(1932)产丝线300公斤。
纱袜(线袜) 以棉纱、纱线为原料,染色加工成男女各种规格纱袜。民国22年,利华袜厂年产1万打,惠群袜厂年产4000打,徐懋昌袜厂年产5000打,此外还有周椿记、益兴和、傅恒丰、孔锦大、陈贤维等袜厂,年产200~500打。除县内销售外,年出口12500打。26年6月,由义巷裕记袜厂月产220打。35年,固丰袜厂月产270打。37年11月,益兴通袜厂月产170打。12月,劳牢袜厂月产牛牌各种纱袜400打。
绣品 旧时手工针刺绣品有枕头花、钱包花、鞋花、肚兜花、帽花等。近几年来发展为机绣。制作工艺精湛。在布料选择、拼色、裁剪、图案设计、彩线选配、操作技术等工序上严格把关,既继承刺绣传统,又融入现代风味,富地方特色。图案大多以花草虫鱼、飞禽走兽、星辰山水、人像、各种字体文字等为内容,画面结构合理,布局富艺术性。绣品多为枕头、手巾、帐栏、被套、窗帘、门帘、电视机罩、电风扇罩等。仅四路镇,年产170万幅,畅销各省市和港澳等地。
第三节 加工专业村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农村涌现了80多个加工产品专业村。其特征是全村大部分户从事同一项商品生产,收入占主要地位。如古山镇孙宅村,全村106户有99户从事加工锉刀、铁锯,1984年收入16.8万元,平均每人416元。胡库乡墁塘村,90%户从事加工磅秤配件,1984年产值66万元,占农工副产值90.3%,上缴国家税金2.9万元,上交集体积累2.3万元,平均每人515元。棠溪乡义门村,几乎家家户户加工躺椅、菜柜、扫帚,1984年获利11万元,平均每人200多元。古山镇黄塘坑村112户,1984年有60多户为“万元户”,他们靠生产铝勺、秤盘发财。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