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果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37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果瓜
分类号:
F326.2
页数:
3
页码:
125-12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土特产,柑桔、桃、柿、梨、葡萄、李、苹果的种植产量情况。
关键词:
永康县
土特产
果瓜
内容
柑桔 南宋文献中已有方岩桔记载。方岩桔品种为朱红,果型较小,色鲜红,初摘酸味较强,贮后味转甜,是树势强,适应性广的土种。民国4年(1915)春连续大雪,冻害达一个月之久,桔树冻死所剩无几。民国22年,永康产桔5000担,产量在省内仅次于黄岩和衢县,民国26年“白蚰”(即吹绵蚧)危害,产量锐减。1949年全县桔园200亩,产量72吨。此后,年有恢复。1958年产量285吨,国家收购234吨,但随后刮来“五风”,桔树无代价归集体所有,生产下降,国家收购中断达11年之久。1968年引进温州蜜柑、宫川椪柑等品种,先后在独松、先盆、葩陌、桐坑等桔区种植,随后不断扩大种植面。1975年达2197亩,产量增至463吨。1977年1~2月连续降雪、严寒冰冻,全县60%桔树被冻伤或冻死,当年收购量降至32吨。1978年产量恢复到498吨。1982年后落实承包责任制,政府对发展柑桔实行补贴。全县形成种桔热潮,主要分布方岩、古山、芝英、溪岸、唐先、永祥、珠山、舟山等乡镇。1983年桔园面积12878亩,产量3000吨。1987年柑桔面积达32289亩,总产达7776吨。
桃 民国时期,永康常年产桃300吨。李店乡杨官村民国25年从奉化引入的白洋桃,具有皮薄肉厚、白里透红、汁多味甜、耐贮运等特点,单果重150~200克,6月下旬成熟,50年代中期,曾发展到5000多株,总产达50多吨,畅销于县内,并运销金华、武义、杭州、上海、福建等地。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桃园盲目发展,全县41个乡(镇)有310个大队建有桃园。1972年面积达2700亩,总产达2026吨。品种有端午桃、白花桃、苋菜桃、白凤、一点红、玉露等,一时产量过盛又难贮运,到1980年面积缩减到716亩,总产538吨。1981年杨官桃仅剩30亩。此后,引进发展加工品种黄桃,其他桃也得到发展。1985年桃园面积3757亩,其中黄桃面积达500亩,杨官桃70亩。1987年全县桃园面积8873亩。
柿 主要产于新楼乡方山口、凌宅、上丁、下丁等村,称方山柿。方山柿有牛奶柿、大柿、小柿(丁香柿),毛狸曲四个品种,以大柿和小柿最著名,色泽橙黄、鲜艳,果浆丰满甘醇。大柿,皮薄如纸,软而无渣,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柿饼。小柿,果小如枣,无核,宜加工柿花,常年供应。柿花肉色透明,香甜可口,是一种补血、活血的营养品。柿树寿命长,采摘周期长的可达120年,最高株产可达400公斤,建国后仍沿袭过去习惯,仅限老区裁培,1973年最高年产87吨。1985年总面积47亩,1640株,总产48吨。1987年总面积扩大到263亩。
杨梅 主要产地在永祥乡拱瑞下村,宋代已很出名,品种分白梅、红梅、紫梅三种,紫梅是梅中珍品,最高年产曾达200多吨,但长期来仅限于老区内自然更新,1984年正式列入生产发展规划。1985年已发展到476亩,总产达10吨。1987年扩大到1440亩。
枇杷 主要产于珠山乡峡源坑一带,峡源枇杷果皮金黄、皮薄肉厚、汁多、酸甜可口,特别是箬青坑、岩洞前的枇杷果型大、单核、核小、果肉占总重量的40%。历史上曾兴旺过一时,最高年产曾达250吨。当时主要销售婺、温两地。民国时期,常年产枇杷180吨,销往义乌、东阳等县达50吨。省内产量位于黄岩、杭县之后,居第三位。60年代曾收购30多吨运销温州。其后由于放任自流缺乏更新而衰败。落实承包责任制后,县内各地有新的发展。1985年全县总面积619亩。1987年扩大到1653亩。
梨 历史上柘坑肖梨曾名噪一时。全县各地有零星栽培,管理粗放。1949年总产量为44吨。1961年原“金华专署桐琴果园苗圃”的一部分,划归永康管辖,建立“永康县果园”。当时有梨园1060亩,品种以菊水、黄蜜为主,菊水皮薄肉细,汁多味甜,石细胞少,品质上等,颇受港胞欢迎。从1961年开始发展,1963年总产511吨,1980年高达2053吨,分布全县39个乡(镇)。1985年总面积3973亩,总产1204吨。
葡萄 一直作庭院零星栽培。品种均系土种。1982年从上虞、杭州引进北醇、甲州三尺及金皇后三个品种,在童宅乡建园试种。1983年唐先乡组织专业户从上虞县庙前大队引进新品种2.1万株,种植120亩。1984年,八字墙、城关等乡(镇)又有发展。品种有巨峰、红富士、先锋、黑沃林,唐先镇面积、质量都居全县首位。1987年全县总面积317亩,产量18吨。
李 俗称麦李。后塘弄村李树满山遍野,植李已有300多年历史。品种为朱李。皮红艳、肉嫩黄、味甜,多用根蘖作无性繁殖,以保持品种特性。民国时期,永康常年产李2250吨,省内仅次于诸暨而居第二位,合作化时,李树归社,管理不当,损失了一批,后又毁果种粮,砍去一批,年产量一度只剩几十吨。近年来,引进红心李、桃李等品种。1985年恢复发展到1832亩,共91600株。1986年产量60吨。
枣 主要产地在清溪乡官川村,石柱镇下里溪村和云山乡白垤里村。相传,官川村的牛背陇大枣,东汉时已有栽培。这种枣果大、色白、皮薄、肉厚、汁少,质松脆,味鲜甜,并以核中有双个枣仁而驰名。1956年尚存丰产枣树1万多株,以后由于强调“以粮为纲”,大枣生产受到影响。1961年全县产量只有12吨。1966年石柱乡下里溪村,从山东引进金丝小枣12000株。国家在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1977年开始结果。当年产枣7.5吨。1983年枣园划片承包到户。1985年全县有枣园96亩。其中金丝小枣6000株。
苹果 1974年从山东引进国光、金帅、红玉等品种,苹果苗45000株。在八字墙、花川、花街等乡种植。1980年收获63吨。但因气候不适,结成的苹果质硬味酸。1987年面积129亩。产量18吨。
西瓜 花川乡寺口方村一带由于壤土、沙壤土磷钾含量高,通透性好,所产西瓜果型美观、果表光洁淡绿、果皮薄、果肉玫瑰红、汁多味甜、籽少品质佳,60年代就曾远销杭州、丽水、温州等地,成为市场上畅销货。全村110户均种西瓜,久种不衰。1985年全村种植150亩,总产量550吨。近年来,引进浙蜜一号、蜜宝、新澄一号等西瓜良种,全县种植面积扩大。1985年达2700亩,1987年扩大到3996亩。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