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疫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373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疫病防治
分类号: F326.3
页数: 2
页码: 123-12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畜禽疫病防治、鱼类疫病防治工作。
关键词: 永康县 养殖业 疫病防治

内容

一、畜禽疫病防治
  建国前,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牛炭疽等烈性传染病危害严重。建国后,重视防疫注射,畜禽疫病逐步得到控制,但仍有发生。1951~1987年间有6年发生猪瘟,发病1794头。1952年猪丹毒流行,死猪1500头。1953年发生猪肺炎,死猪1000头。1967年发生感染性胃肠炎,发病73头。1971年发生猪钩端螺体病120头,死猪10头。1979~1981年连年发生猪瘟,涉及3个区9个公社,扑杀深埋病猪741头,到1984年基本得到控制。1955~1957年连续发生牛炭疽,死牛7头。1959、1976两年发生水牛恶几个年份鱼产量
  性卡他热病,死牛2头。1967年发生牛大叶性肺炎,发病6头,死亡2头。1981年,发生耕牛狂犬病,死亡1头。1985年发生兔瘟,死亡80只。鸡新成疫、鸭瘟、鹅瘟、禽出败,历年均有发生,1985年尤为严重,死亡率占饲养量的30%以上。
  1953年,设立县畜牧兽医站。1960年建立公社兽医站14个,兽医保健室147个。1964年,6个区均建立畜牧兽医站。1971年41个公社也都建立畜牧兽医站。1975年,实行畜牧合作医疗制度,每个大队设兽医防治员,共87人。
  1952年以来,每年春、秋两季开展普防。至1987年,平均预防密度达95%。1975年,41个公社相继开办兽药厂和剂药室,推广中草药防治畜禽疫病。1976年,用中草药防治病猪2.4万头。病牛700头,降低药费3.5万元。1979年,中兽医经验交流会整理出畜禽病例46个,155个验方,其中中草药单方26个,1985年后,中兽医的技术应用取其精华,向中西结合的方向发展。
  1985年8月,建立县家畜家禽防疫检疫站,实行收购检疫、宰前检验、出境检验、市场交易检疫。1987年,检验肉猪10.7万头。肉牛132头,把好食品卫生关。
  二、鱼类疫病防治
  危害鱼类养殖的疫病,除侵袭性(寄生虫)鱼病外,主要是传染性鱼病。
  1965年,在黄坟水库发现指环虫,因水面较大,未采取防治措施。1968年,前仓乡宅树下村发现草鱼肠炎。经县水产场采用大蒜、十滴水、食盐等药物治疗,基本痊愈。1971年,随着草鱼人工精养的开展,烈桥、李店、油川、桥下、石柱、清溪等乡普遍发现草鱼肠炎、烂鳃、赤皮等传染性鱼病,分别用磺胺胍、地锦草、十滴水、大蒜头、漂白粉等药物防治,控制病情蔓延。1982年县水产场东库分场发现草鱼出血病,除继续使用上述药物外,又用生石灰、四合剂等防治。虽能控制病情,但无法治愈。1985年后,县水电局采用草鱼灭活疫苗预防注射,才有效控制发病。至今,草鱼出血病和“三炎”仍是水产养殖的严重病害。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