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家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37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家禽
分类号:
S83
页数:
2
页码:
117-11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家禽,饲养状况、孵化情况。
关键词:
永康县
养殖业
家禽
内容
一、饲养状况
永康灰鹅 雅名舒雁。明嘉泰年间已在民间普遍饲养。至民国时,户养少则几只、几十只,多达百余只。1949年全县有灰鹅1.84万只,1955年达2.58万只。1978年后,运销广州和港澳地区,饲养量大增,1984年达65万只。1985年有饲养重点乡24个,养鹅娘大户20户,年饲养量为70万只。1987年,达85万只。
鸡 民国21年(1932)8万只。1949年52.12万只。1957年达73.41万只。1958年由于“大办牧场”和饲料紧缺、疫病流行等原因,全年饲养量仅为20万只。1960~1980年,饲养量徘徊于四五十万只之间。1982年出现一批养鸡重点户、专业户。1983年,有专业户86户,户均养鸡337只,1984年全县养鸡64.47万只。200只以上专业户有272户。1985年饲养量为100万只。1987年101万只。
种鸡,有本地鸡,属仙居鸡群体中一个类型,鸡体小型,觅食能力强,毛色分黄、花、白、黑、麻几种,以黄色为多,肉质鲜美,属肉蛋兼用型鸡种。1959年引进白克蛋鸡2000只。1962年,引进北京来航鸡2000只,1983年城关镇周塘村王新喜等7户开始专业饲养蛋肉鸡0.35万只,并陆续向外地引进红育、江—13、浙黄、罗斯、星波罗、S220、希塞斯等5万多只。1984年,县举办养鸡训练班3次,培训学员748人,并分别到松江、萧山、杭州等地引进蛋、肉良种商品鸡罗斯4.2万只、星波罗5500只、红波罗父母代种鸡2200只、新浦东父母代A、B、C、D四系配套种鸡2800只、罗斯父母代种蛋5500只。同年,县畜禽服务公司种鸡场饲养红波罗父母代种鸡2200只,1985年引进良种鸡5500只,1987年又引进依萨、黑佩科等良种鸡2.37万只。
鸭 民国21年,全县养鸭1万只,1949年为8.74万只,1950年10万只,1956年达15万只。1957年开始受左的影响,饲养量下降,至1963年仅有1.34万只。1978年后,饲养量逐年上升,1984年有专业户319户,平均养鸭383只,共计15.4万只,1985年鸭蛋价格降低,影响养户效益,饲养量下降到9.6万只。1987年回升到12万只。种鸭,以麻鸭为主,这种鸭成熟早、产蛋多、觅食强、饲料省,深受养户欢迎。1956年和1974年曾相继引进数万只北京鸭。此鸭具有适应性强,毛色洁白,肉质鲜嫩,生长快等优点,也颇受养户喜爱。
二、孵化
清光绪年间,仙居人名大通,率先在高镇创办孵坊,用缸火孵苗鸡,大得其利,曾占高镇大半土地。民国初年,大通撤返仙居,华村华德曹继办。此后,田桥、水碓头、下里溪、古塘里、下徐店、芝英等地亦相继开办孵坊。孵化时间,每年惊蛰至端阳,年孵8趟。苗禽销往武义、金华、东阳、松阳、遂昌等县。建国后,孵坊有所发展。1958年归集体经营,孵坊8个,年产苗禽42.5万只。1965年,发展到16个,年产苗禽91.12万只。1973年,孵坊达到32个,年产苗禽476.5万只。1974年,半自动式电孵坊在石柱公社建成投产,有孵化箱24只。1976年,县食品公司建成自动式电孵坊,有孵化箱4只。1982年后,公有孵坊由私人承包经营。1984年,县畜牧兽医站在农科所建办现代化全自动式电孵坊,可常年孵化苗禽,年产苗禽100万只。1985年,全县有孵坊28个,年产苗禽198万只,远销江西、杭州、上海等地。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