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节 作物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363
颗粒名称:
第六节 作物保护
分类号:
F326.1
页数:
2
页码:
105-10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主要病虫害、植保措施等作物保护情况
关键词:
永康县
粮油生产
作物保护
内容
一、主要病虫害
作物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玉米大小斑病、大小麦赤霉病、锈病、黑穗病等。主要虫害有螟虫、稻虱、稻象虫、蝗虫、卷叶虫、斑蟊等。
清咸丰三年(1854)七月,稻将熟,稻虱危害,一霎时稻立槁。谷实多耗。民国19年(1930),全县发生稻瘟病,稻谷仅收折半。24年发生稻虱,稻秆如灰,谷实如粉。1951年2655亩水稻受螟虫、稻象虫之害,减产7.75万公斤。1949~1959年,黑穗病连年发生。1954、1958、1973、1975、1977年赤霉病危害颇大。1968~1972年玉米、早晚稻均发生矮缩病。1955、1956、1965、1968年稻虱暴发。1972~1978年,晚稻后期连年受稻虱危害。1980年以来,稻瘟病成为山区低湿田的主要病害。1985年起,杂交稻连年发生纹枯病、小球菌核病,影响增产。
二、植保措施
民国16年(1927),省建设厅通令各县掘毁稻根,预防螟害。永康因防治螟患处置得宜,曾获省政府嘉许。
民国23年7月,县里曾设置植物病虫害陈列室,宣传防治病虫害。全年治虫分三期:3~6月春耕灌水,点诱蛾灯,采卵块,禁捕有益动物;7~10月,齐泥割稻,提倡翻耕,种春花;11月至次年2月掘毁稻根,芟除杂草。1950年5月成立县治虫指挥部,动员干部群众采摘螟卵、点灯诱蛾、防治螟虫。摘螟卵块549.97万块,诱杀螟蛾24万只,捕虫66万条。1953年冬季挖稻根6.80万亩,玉米根17.89万亩,铲田岸草19.91万亩,冬耕6700亩。60年代植保工作转入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使用有机氯、有机汞、有机磷、有机氮等四大类20多种药物防治病虫。1959年建立县病虫观测站,掌握病虫预报,及时指导病虫防治。1971年各公社配备植保员,形成县、区、社三级植保网。1974年县病虫测报站在7个村建立病虫测报点,推广综合防治,落实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技术措施,提高防治效果。1982年,各乡创办植保公司和配药站,开展防治技术咨询和农药供应服务。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