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肥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36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肥料
分类号: F326.1
页数: 2
页码: 102-10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民国时期至50年代,农家肥料是农作物主要肥料。民国17年(1928),始有少数农户购用德国产肥田粉(硫酸铵),但长期未能推广。解放后,化学肥料施用量逐年上升。
关键词: 永康县 粮油生产 肥料

内容

一、农家肥料
  民国时期至50年代,农家肥料是农作物主要肥料。它包括人粪尿、猪栏肥、牛栏肥、焦泥灰、塘泥、绿肥、地脚泥、垃圾等。
  猪栏肥、牛栏肥多作基肥,也常用作水稻面肥、冬作物腊肥,也用于稻板麦盖子,以防杂草。
  焦泥灰,多用于种麦、种玉米、种菜、扦番薯和水稻育秧。
  塘泥,在冬季趁车水捕鱼时挖掘。分放麦行间冻酥,作腊肥,或晒燥后碾细作水稻育秧肥。
  绿肥,除田间种植紫云英外,还有大麦、蚕豆、佛豆“压青”,割嫩树叶、青草头“摁田”。1961年推行紫云英增施磷肥。每亩产量从5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成为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1962年开始稻田养萍,以萍肥田。1973年达5万余亩。1980年后停养,近年来普遍采用早稻“青稻草还田”作晚稻基肥。
  二、化学肥料
  民国17年(1928),始有少数农户购用德国产肥田粉(硫酸铵),但长期未能推广。解放后,化学肥料施用量逐年上升。种类有氮素化肥、磷素化肥、钾素化肥、复合化肥、微量元素肥料、生长刺激素、腐植酸铵等大类,100多个品种。1987年施用化肥37430吨(折合标准量)。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