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良种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36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良种推广
分类号:
F326.1
页数:
3
页码:
100-10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早中稻、晚稻、小麦、番薯、蚕豆、油菜等种子推广情况。
关键词:
永康县
粮油生产
良种推广
内容
民国时期,种子以农民自选、自留、自用为主,相互串换及市场余缺调剂为辅。建国后,农作物种子不断更新。1952年,全县穗选早中稻种子44981公斤,粒选91530公斤,供5万多亩田播种。1953年,建立种子田。人民公社化后,县建立良种繁育场,公社建立农科站,生产大队建立农科队,组成三级良种繁育体系。70年代中期,全面推广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的亲本种子,由特邀基地繁种,县统一供应亲本种子给社、队制种,再由县统一供应。1983年起,杂交稻制种每亩产量稳定在150公斤以上。种子纯度99%以上,成为全省制种高产县之一。杂交种子自给有余,还调出20万公斤。
早中稻 50年代有三百粒、大叶青、细叶青等。60年代有珍珠矮、赣农3425、三九九、南京2号。70年代有广选3号,在杂交水稻种子出现后,老品种随之淘汰。
早稻 双季连作稻,1956年以南特号当家。60年代由莲塘早、陆财号、江南1224、钱丰、矮脚南特号先后取代。70年代普及矮秆品种广陆矮4号、先锋1号、珍圭51、矮珍、原丰早、二九青、桐矮28、矮南早1号等,其中广陆矮4号具有迟熟、抗病、耐肥、高产的优点,成为早稻当家品种。80年代中期,杂交稻普及后,中熟二九丰成为当家品种。
晚稻 50年代有猪毛簇、10509、晚籼9号等,60年代引进农垦58、新太湖青等,70年代引进中糯京引15、晚粳东方红、农虎6号、嘉湖4号等。80年代开始,推广杂交稻,种植面积占80%以上,其中汕优6号又占杂交稻面积80%以上。
小麦 50年代有南大2419。60年代有介吉麦、吉利、矮洛阳、矮秆红、桑帕,70年代引进908品种,因为有早熟、高产、抗病等优点,适于新三熟种植。1974年成为当家品种。1984年,全县9.6万亩小麦,其中种植908的有9.30万亩,占96.9%。
大麦 50年代有六棱,60年代推广二棱大麦矮白洋、浙农12,70年代引进早熟3号,因为有抗倒伏、耐迟栽、高产等优点成为当家品种。1984年,全县种植早熟3号4684亩,占大麦面积的95.5%。
玉米 清代始有种植,民国时期,依种植地域不同,分山玉米、地玉米、田玉米3种,山玉米生长期长,秆高大、籽粒深满,品种有瞎眼;田玉米生长期短,耐迟栽,品种有小粒黄;地玉米生长期居两者之中,品种有大粒黄。70年代推广杂交玉米浙单1号、旅曲、丹玉5号等。
番薯 民国时期有红皮白心、红皮黄心。1955年推广胜利百号,因产量高、含水份低、耐贮藏而普及全县。
豆类 有早豆、田豆、马料豆之分。早豆又称六月豆,适于旱地种植,土种有小粒豆、大粒豆、铁浆豆等。田豆与马料豆,在解放初期为县内主要秋作。1952年种植9.01万亩,随着双季稻的推广,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品种以兰溪大黄豆、百斤豆和樟籽乌为主。
蚕豆 俗称佛豆,品种有大粒与小粒之分。大粒供食用,小粒作水田绿肥。60年代后,蚕豆作绿肥逐年减少而绝迹。
豌豆 俗称蚕豆。品种有白花与紫花之分,耐瘠耐旱,宜于新垦荒地种植,亦有作水田绿肥种植。60年代种植较广,80年代大大减少,仅作蔬菜应市。
油菜 50年代有胜利油菜。60年代有东胜14号。70年代推广长秆油白菜、九二、7055、480、3063等。80年代以九二13系当家。
紫云英 俗称花草。为水稻田的主要绿肥。品种以平湖籽、大桥籽为主。60年代推广以磷增氮,用磷肥拌种,产量成倍增长。1982年引进浙子5号品种,迟熟、产量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