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人口变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32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人口变动
分类号:
C913.31
页数:
2
页码:
63-64
摘要:
永康户籍记载,始于宋代。本节记述了永康县自宋代至1982年人口变动情况.
关键词:
永康县
居民
人口变动
内容
永康户籍记载,始于宋代。
宋 户分主户和客户。主户为“占有一定土地缴纳赋税者”;客户为“不占田之民,借人之牛,受人之土,佣而耕者”,即佃户、佃客。为便于征收身丁税,人口统计只计男不计女,男20岁为丁。据明正德《永康县志》载,宋有主客户21352,主客丁44766。
元 户分南户、北户。丁分南丁、北丁。据明正德《永康县志》载,元有南户11063,北户229,共11292;有南丁54060,北丁662,共54722。
明 男为丁,女为口。“十六岁曰成丁,丁成而役,六十岁免役”。明正德间(1506~1521)有民户16351。各色人匠192,军户129,捕户6,窑灶户2,医户1,马站户25,共16706户;有口(疑丁口)77479。明隆庆六年(1572),有户16841,丁41986,口21925。至明万历六年(1578),有户19055,丁44252,口19715。
宋、元、明,增丁增赋。人民为逃避过重的丁口税,有匿丁不报,或迁移流寓,旧日户籍册不改,载难翔实。明末清初,连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人口大减。
清 康熙二十年(1681),户口人丁共计25468,丁口内市民520口。康熙五十年以后,把丁税并入田赋。增加人口,永不加赋,使长期因逃税而隐瞒人口逐步报实。康熙六十年有丁口26909,雍正四年(1726)有丁口27157,雍正九年有丁口27334,同治十三年(1874),有丁口57776,内男丁34624,口23152。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全县人口170799人。27年,增至291374人。
民国28年划出县东北三乡,归属磐安县,人口相应减少。31年,日军侵占永康,烧杀掳掠,人民颠沛流离,人口减少。34年,全县人口为263286人。36年,274472人。37年,生产凋蔽,灾害频繁,人口减至267468人。其中男136908人,女130560人。一年内,人口减少7004人。
解放后 1949年,全县75600户,277400人。嗣后,由于人民安居乐业,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得以正常增长,至1956年,为301700人。7年共增24300人,平均每年增3471人,年平均增长率1.21%。
1960年前后,由于自然灾害严重,加上工作失误,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疾病增多。1961年,死亡4482人,死亡率为15.3%‰;出生4164人,出生率为14.21‰。全县人口减至291600人。1963年生产恢复,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出生率高达44.69‰,加上外地精简回乡迁入,全县总人口增到307200人。
1965~1975年,全县增88900人,平均每年增8890人,年平均增长率2.41%。至1987年底,全县为12.90万户,48.55万人。建国38年,增20.81万人,平均年增0.55万人,年递增率1.48%,高于全国和全省。
解放以来,分别于1953、1964、1982年进行过三次人口普查。以当年7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登记统计人口。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为79100户,291566人,比1949年增加14166人,4年增长5.1%,年平均递增率为1.25%。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为82796户,313171人,比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增加21571人,增长7.4%,年平均增长率为0.65%。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为116753户,455705人,比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增加142534人,增长45.51%,年平均增长率为2.11%。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