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灾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322
颗粒名称: 第六章 灾异
分类号: X43
页数: 12
页码: 51-62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康县的自然地理的灾异,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低温、冰冻,暴雨洪涝、台风、冰雹、龙卷风等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康县 自然地理 灾异 自然灾害

内容

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低温、冰冻,暴雨洪涝、台风、冰雹、龙卷风等。
  干旱 旱情的特点是:低丘地区比平原和低山区严重;以伏旱为多,频率达61.5%。平均每2~3年一遇;伏秋连旱次之,占23.1%,为5年一遇。
  低温冷害 主要是倒春寒和秋季低温。
  倒春寒 3月下旬到4月底,受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急骤下降引起,连续3天以上的平均气温低于12℃,最低气温低于4℃,往往与阴雨相伴,平均2年一遇。致使早稻烂秧,大小麦湿害。
  秋季低温 9月上中旬,正值晚稻孕穗扬花期,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南撤,北方冷空气加强南侵,引起气温骤降,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少于20℃,平均每2年一遇。影响晚稻扬花结实,造成秕谷翘穗。
  冰冻 冬季严寒冰冻,据历年记载,-10℃的3年,-8℃以下5年,平均4年一小冻,6年一大冻。1983年,长城山背151.5亩桔园以及游溪塘、胡堰街、长恬等地桔园,因冻害濒于毁灭。
  暴雨洪涝 按中央气象台统一规定,凡日降水量大于50毫米为暴,大于100毫米为大暴雨,大于200毫米为特大暴雨。从1952~1985年34年中,永康共出现暴雨70多次,平均每年2次,暴雨多的年份达10次,一般不少于1次,四季均有出现可能。县境每年5、6月梅雨期间常降暴雨,造成第一次洪涝(夏涝);9月的秋雨,遇强台风影响时下暴雨,日降雨量多在100毫米以上,造成第二次洪涝(秋涝)。在34年中,共发生洪涝42次,其中夏涝30次,秋涝12次。夏涝年平均一次,秋涝平均三年一遇。
  台风 由于西太平洋台风生消时间、移动路径和强弱各年不同,受台风影响造成的灾害程度也各年有异。1952~1985年,侵入县境台风32次,平均每年1次。发生时间,在7~10月。发生最早的一次为1960年7月12日,最晚一次为1961年10月3日。以7月受台风影响最多,约占台风总次数的50%。受台风影响时,一般伴有暴雨、冰雹。雨量多数在100毫米以上,风速大于12米/秒(6级以上)。
  冰雹、龙卷风 降雹时常伴有雷阵雨、大风,个别的还有龙卷风。冰雹的出现时间在3~9月,其中以4月、6月、7月、8月最多;地域上,以舟山、前仓、新店、唐先、大塘、珠山、雅吕、花街、花川、大屋等乡镇出现最多,受害也最重。龙卷风,范围很小,但破坏力极大。所到之处,刮翻房屋,拔起大树,毁伤人畜和庄稼。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