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下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31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地下水
分类号: P641.13
页数: 3
页码: 46-4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的自然地理的水文的地下水,永康县境大部位于永康盆地中。盆地两侧为低山丘陵,由于新构造运动使两侧山区不断上升,刚性火山岩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康县 自然地理 水文 地下水

内容

永康县境大部位于永康盆地中。盆地两侧为低山丘陵,由于新构造运动使两侧山区不断上升,刚性火山岩断裂、节理、裂隙发育。接受了丰富的大气降水,形成了非常发育的水文网。山区地表径流及基岩裂隙水向盆地排泄,成为盆地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其次盆地地下水补给还依靠大气降水。
  由于新构造运动较强烈,上升幅度较大。第四系沉积物厚度小,致使地下水迅速排泄,因此无论山区或河谷平原基本上均为地下水的交替循环带。只在盆地内红层层间孔隙裂隙水。由于产状平缓,同时埋藏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故地下水的交替循环较缓慢,水化学性质亦较复杂。下白垩统馆头、朝川组以钙质、钙泥质为主的粉砂岩,地貌上为波状起状台地,其岩层钙质胶结物易溶蚀。且发育风化裂隙,常形成浅部产状风化溶蚀孔隙裂隙水,馆头组与朝川组之间的间断面常发育层间孔隙裂隙水,且具有承压性。
  一、基岩裂隙水
  上侏罗统磨石山群火山岩构造裂隙水 在低山丘陵,存在北北东、北西、近东西、南北四组断裂,在断裂带裂隙发育构造带中的泉水涌水量在0.01~1升/秒左右,单井涌水量在10~100吨/日左右,水质良好。水化学类型多为HCO?—Na型。
  上侏罗统磨石山群风化带网状裂隙水 主要为火山岩的浅部风化裂隙,最大风化深度可达10米。此类型地下水多半埋藏于各级夷平面上,单井涌水量多为10~100吨/日,水化学类型为HCo?Na.Ca型,水质好,宜于饮用。
  安山玄武岩孔隙裂隙水 安山玄武岩常贯入于馆头组和朝川组,因而增大了岩层的裂隙系统。此类岩石柱状节理和风化裂隙很发育,岩石风化后似松散砂状,在其分布区有大量泉水出露。金古泉、下谢等地泉流量在1~3升/秒,水化学类型为HCo?Ca-Mg型。顺层贯入的安山玄武岩出露地表处风化很深,成为深部贯入的安山玄武岩的地下水补给源,是县内重要含水层之一。
  二、红层孔隙裂隙水、层间水
  下白垩统馆头、朝川组、粉砂岩、砂岩、砾岩、凝灰岩中孔隙裂隙、层间含水岩系,大部分布于新店~东湖一线以东地区。
  红层孔隙裂隙水 含水层位于风化壳发育的低丘台地。紫色粉砂岩风化裂隙发育。其胶结物钙质常易受溶蚀而产生孔隙,有较好的透水性,在富水性好的部位单井涌水量可达100~400吨/日,水质好。水化学类型常为HCO?—Ca·Na型。城南一带永康江河谷,上复第四系孔隙潜水下渗补给。因此,富水性更好。
  红层构造孔隙裂隙水 永康盆地发育有北北东、近东西、北西、南北向四组构造,裂隙沿断裂构造密集展布,地下水受构造裂隙控制,如与第四系孔隙水连通则水量更大,有些断裂如充填萤石矿时则常出现高氟水。通常水化学类型为HCo?—Ca·Na型,由于构造裂隙水连通性极好,故其动态不甚稳定,如附近水井较多,常互相影响。红层构造孔隙裂隙水是盆地内主要的地下水类型。如永康县丝厂水文钻孔涌水量1200吨/日,酒厂为1200~1600吨/日。
  红层层间孔隙裂隙水 馆头组与朝川组之间的间断面,孔隙裂隙发育。在盆地的向斜构造中,此类型地下水往往为承压水。水头可高出地表0.5~5米。自流水量0.01~0.1升/秒,水质微碱性,矿化度在1克/升左右,水化学类型为HCo?—So4—Na型,其含水层之潜水不宜于饮用。
  三、第四系孔隙水
  上更新统洪积—冲积砂砾石层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永康江两岸二级基座阶地,高出当地河床10~20米,含水层呈透镜状,涌水量不均匀,民井涌水量在0.01~0.1升/秒,宜于饮用,水化学类型为HCO?—Na型。
  现代冲积层孔隙水 广泛分布于永康江及其较大支流两侧,构成一级阶地及河漫滩。高出当地河床3~5米。岩性为砂砾石,砾石层,厚度一般3~5米。据民井抽水资料,涌水量为0.1~1升/秒,属淡水,宜于饮用,水化学类型以HCO?—Ca型为主。
  现代河流冲积,洪水沉积层孔隙水 分布于盆地中的沟谷两侧及盆地边缘山麓地带的洪积~冲积扇,岩性为粘土夹角砾,据民井资料,涌水量在0.01~0.2升/秒,属淡水,宜于饮用,水化学类型以HCO?—Ca型为主。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