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丘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30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丘陵
分类号: P941.76
页数: 2
页码: 35-3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的自然地理的地貌的丘陵,丘陵,地势较低而起伏较小。绝对高度一般200~500米.为小于200米的微弱切割。相对高度为100~300米,沟谷较宽阔。占全县总面积的44.3%。分布于永康盆地边缘,为永康第二级地势。在成因上可分为两种地貌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康县 自然地理 地貌 丘陵

内容

丘陵,地势较低而起伏较小。绝对高度一般200~500米.为小于200米的微弱切割。相对高度为100~300米,沟谷较宽阔。占全县总面积的44.3%。分布于永康盆地边缘,为永康第二级地势。在成因上可分为两种地貌。
  一、构造~剥蚀地貌
  主要由磨石山群凝灰岩、熔结凝灰岩组成的丘陵。
  另由朝川组、方岩组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丘陵,坡度较缓,一般为15°~20°,分布于盆地东部方岩~石柱一带。绝对高度一般200~300米,切割深度一般小于100米,风化剥蚀强烈,风化层较厚,河谷相对较开阔。
  还有由馆头组和朝川组凝灰质砂页岩等沉积岩组成的残余波状低丘,分布于盆地的西北部,绝对高度一般低于15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50米。呈波状起伏。基岩风化强烈,风化裂隙发育,河谷坡度平缓,地表水系不发育。
  丘陵按其形态可分为三种:
  圆顶状丘陵 分布在四路~象珠~倪宅一线西北,由磨石山群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流纹岩和新第三纪玄武岩组成。
  单斜状丘陵 分布于大山、黄甫山、横山、白云山一带。前三者为朝川组砂岩、砂砾岩组成;后者为凝灰岩、熔结凝灰岩组成。大山、黄甫山是由地层呈单斜产状形成的单斜丘陵,白云山是由白云山单斜低山延伸的单斜丘陵。
  向斜山形成的丹霞地貌 分布于方岩~石柱一带,由方岩组砾岩夹砂岩组成。由于岩层产状平缓,岩性坚硬,垂直节理发育,因而形成平缓山顶,悬岩峭壁和季节性瀑布,夹层砂岩含钙质较多,质地较软,易风化侵蚀,形成假喀斯特洞穴。新构造运动不断上升,使之呈水平层状分布于不同高程。以方岩五峰书院为代表。
  二、火山~剥蚀地貌
  玄武岩波状残丘及火山锥。残丘零星分布于金豚山、下谢、金古泉等地,为新第三纪火山作用形成。残积层呈红色。火山锥分布于塔山、黄鱼山、尖山。以塔山保存最佳,尖山及黄鱼山由于侵蚀、剥蚀已成为圆顶状火山锥。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