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县境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29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县境变迁
分类号: K295.55
页数: 2
页码: 2-3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康县的政区的县境变迁,县境范围,唐以前无文字可稽。唐武后天授二年(691),析县西部设置武义县。万岁登封元年(696),又析县之东部、南部地,设置缙云县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康县 政区 变迁

内容

县境范围,唐以前无文字可稽。
  唐武后天授二年(691),析县西部设置武义县。万岁登封元年(696),又析县之东部、南部地,设置缙云县。
  明代县境,据明正德《永康县志》载,当时县境东西宽265里,南北长100里。其四至:“东至台州府仙居县240里,以马鬃岭为界,自界至仙居县40里;西至武义县界25里,以桐琴西堠为界,自界至武义县30里;南至处州府缙云县界45里,以黄碧街堠为界,自界至缙云县35里;北至义乌县界55里,以杳岭为界,自界至义乌县97里;东南到缙云县界40里,以南岗岭为界,自界至缙云县35里;东北到东阳县界60里,以尚书塘东堠为界。自界至东阳县70里;西南到武义县界40里,以小界岭为界,自界至武义县40里;西北到武义县界30里,以内白东堠为界,至武义县35里。”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春,知县沈藻奉令会勘县境,四至为:“东至仙居县治280里,抵马鬃岭交界240里,抵洪茂岭缙云县界60里;西至武义县治50里,抵杨公桥交界30里;南至缙云县治80里,抵黄碧街堠交界45里;北至义乌县治152里,抵杳岭及长坞坑交界50里有奇;东南到缙云县界40里,地名南岗岭;西南到武义县界25里,地名桐琴;西北到武义县界30里,地名驮塘;东北到东阳县界60里,地名四路口。”此县境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民国17年(1928),全县面积清丈实测为2124323亩。
  民国28年2月,县东北翠峰、五美、盘峰三乡,划归大盘山区(磐安县前身)管辖。3月勘定永康县与磐安县以八盘岭头为界。全县总面积为151.74万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永康与武义、东阳两县的相邻部分地域,在行政区划上有几次变动:1956年1月,桐琴和平、桐三、桐联、上宅、孙宅、姚产6个村划入武义县,计耕地4330亩;10月,东阳县西坞村划归永康。计耕地573亩。
  1958年10月,撤销武义县建制,将原武义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并入永康,全县总面积为384.51万亩。
  1961年10月,又析出原武义县地。重置武义县。同年11月,永康董村生产大队划入武义县,计耕地1630亩。此后县境未变。其四至为:东起棠溪乡后岗头村,西至八字墙陈弄坑村白云岩洞,东西长约45公里;南起新店乡扫帚坑乌岩洞,北至中山乡下位村枫坑岭,南北宽约38公里。总面积1049平方公里。自县城始,东至磐安县界32.5公里,以棠溪乡后岗头村将山为界,自界距磐安县城12.5公里。东南至缙云县界20公里,以舟山乡马关村为界,自界距缙云县城18.5公里。南至缙云县界16公里,以新店乡扫帚坑村乌岩洞岗为界,自界距缙云县城13公里。西南至武义县界14公里,以永祥乡大兰村为界,自界距武义县城15公里。西至武义63.5公里,以大屋乡杨公村为界,自界距武义县城10公里。西北至武义县界19公里,以八字墙乡陈弄坑村为界,自界距武义县城17公里。北至义乌县界23公里,以中山乡下位村枫坑岭为界,自界距义乌县城22.5公里。东北至东阳县界26公里,以中山乡长川村为界,自界距东阳县城19.5公里。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