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29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建置沿革
分类号:
K295.55
页数:
2
页码:
1-2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康县的政区的建置沿革,包括新石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汉因秦制等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康县
政区
建置沿革
内容
新石器时期,永康地域已有人类活动。
春秋时期,永康地属越国。
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06),越为楚国所败,遂为楚地。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秦王政(始皇)定江南.平百越。建乌伤县。永康地域属会稽郡乌伤县。
汉因秦制。王莽篡汉后,乌伤改名乌孝。永康地域即属乌孝县。东汉建武元年(25)乌孝复称乌伤。
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分乌伤县南界上浦乡地设置永康县。吴宝鼎元年(266),析会稽郡西部为东阳郡,永康属东阳郡。
晋沿吴制。南朝,梁绍泰二年(556),东阳郡置缙州。永康属缙州东阳郡地。陈天嘉三年(562)废缙州,旋改东阳郡为金华郡。永康属金华郡。
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金华郡,永康属吴州。同年省永康入吴宁(金华),不久复置永康县。开皇十三年,置婺州。隋大业三年(607),废婺州为东阳郡。
唐朝,永康为望县。唐武德四年(621),永康县擢升为丽州,属越州总管府,徙县治于县城之北。武德七年改越州总管府为都督府。武德八年废丽州,复称永康县,属婺州。唐天宝元年(742),改婺州为东阳郡。乾元元年(758),复改东阳郡为婺州。此后至南宋,永康均属婺州。两宋时,永康为紧县。
元代,永康为上县,属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朱元璋部攻取婺州,永康归附。婺州路改为宁越府。二十年正月,又改宁越府为金华府。永康属金华府。自明至清,永康归属如旧。
民国元年(1912),废府置道。金衢严三府地置金华道,永康属金华道。16年,废道制,永康直属浙江省。21年,在金华设第六行政督察区,24年8月,在兰溪设第四行政督察区,37年,改第四行政督察区为第八行政督察区(署治在义乌)。永康属之。
1949年5月8日,永康解放,辖区承旧,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寻改金华专区)。
1958年10月,裁撤武义县建制.将武义县行政区域全部划归永康。1961年10月,又析出原武义县地,重建武义县。
1978年以后,专区改称地区,永康属金华地区。
1985年6月,地区改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永康归金华市管辖。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