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文教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渭马店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258
颗粒名称: 第八节 文教卫生
分类号: G127.55;G527.55
页数: 2
页码: 38-3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市清渭马店的文化教育以及卫生工作情况。
关键词: 教育 卫生 清渭马店

内容

群众文化 民国8年(1919),应思魁、应德福曾创办“缙东舞台”(后改新金舞台),请鲤川夏老三当教师,婺剧名角李朝梭、胡岩林、小金水都曾在此舞台演出,从此发迹,解放时解散。1950年利用原“新金舞台”戏班服装导具,村创办清渭剧团,主要演婺剧,演传统剧目,有《前后玉麒麟》、《珍珠串》、《下河东》、《武松大破蜈蚣岭》等30多个节目,也演现代戏《红灯记》等节目,剧团还创作了《雨夜斗敌》、《女将大战葫芦谷》、《喜事》等几本现代戏,曾在全市中享有声誉,曾获区、县会演奖,1965年参加金华地区会演。因人员变更,以及多种原因,剧团数起数落,于1966年停演,服装导具尚存。
  50年代末,象珠公社在村东建有大会堂一座,至70年代改为影剧院。该影剧院,曾红火一时。1994年因危房拆修,停止放映。清溪镇人民政府正拟复建。
  1996年村级投资20多万元在原市基建成了一个全市第一流的舞台,并把整个场地浇上水泥地面。每年农历五月初七、十月初七会市邀请剧团演出。
  元旦是清渭街的戏剧节,农历正月十三日是清渭街的灯节。还有二月二为清渭花灯节。
  学校教育 万历十五年(1587),马店马怀石延师教子弟,村自此开始有私塾。民国9年始办清渭初小,校舍在马氏孝份祠堂和马店祠堂,村民子弟读高小要到派溪吕就读,行路吃饭极为不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上街殿为校舍,办起小学,结束了到外地就读局面。1986年新建了三层教学楼,教育走上了正轨。1956年在村北(荷沅村)办有永康第四初级中学(今荷园中学前身),清渭街村民都就近到这些学校读书。70年代荷园初中增办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
  1975年清渭村无偿捐赠了坐落于寺后山土地15亩,并资助资金和人力物力创办了清溪初中,经不断扩建,现已成为全市公办重点初中,有力地促进了清渭村民文化素质提高,培养了一大批中大专生。现有14个班级,学生800多人,教职员工49人,其中中学一级教师11人。
  卫生机构 清渭街的卫生机构,除清溪中心卫生院外,另有四爿中药店、一间村卫生所、几间牙科诊所。
  中药店 村内中药店有:应树德堂、李树德堂、应树生堂、老六药店和胡祛病妇科等。始办于明洪武间的应树德堂,医、药合一经营。以妇科著称,尤精胎前产后,饮誉金华、温州、处州各县市、乃至外省。
  清溪中心卫生院 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象珠联合诊所清渭街分所。有西医2名。1958年初,扩大为象珠区中西医联合诊所。同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后,改称象珠公社卫生院,有西医2名、中医中药3名。1972年11月又改为象珠区卫生院。为象珠地区三个镇的中心医院。院内设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骨伤科、牙科、耳鼻咽喉科、痔科、肠道科、X光室、B超、心电图、心功能、血液检验室等,有医职员240多名,其中主治医师3名。
  在文化大革命中,1965年村里曾设赤脚医生,1969年实行合作医疗制度,村设有医疗站,有赤脚医生、接生员。利用中草药为社员治病,一段时间实行治病不要钱。文化大革命后,合作医疗制度未能坚持,现村医疗室是由私人兴办的。

知识出处

清渭马店志

《清渭马店志》

本书分记事和人口两篇。记事篇中分马店马氏、马氏居址清渭街、人物、历代诗文、风俗语言5章。人口篇分马氏世系和马氏直传两部分。充分保存了旧谱中具有存史价值的史料,尽力发掘了马氏居址清渭街的民情、村情以及清渭一带的地情。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清渭马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