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传说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下徐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202
颗粒名称: 第四章 传说故事
分类号: I277.3
页数: 6
页码: 128-133
摘要: 本章收录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下徐店村传说故事十七篇。
关键词: 传说 故事 下徐店村

内容

第一节 传说
  南山搭的传说
  南山搭,位于邑东球溪中游的南山北麓下,咸称“三龙降吉,七岳迎风,八川集水,环峰拱瑞”的风水宝地,原为芝英人的产业。某日,芝英人请青田刘元泰先生到南山搭卜选厝祖墓穴。刘先生举目环视,黯然惜叹:“球溪岸西南山搭,群峰围泽景幽雅,惟宜发族造住宅,忌作厝祖建坟穴。”陪同者傺而懵,踌躇难决。然而,急为厝祖务必续访灵地,遂沿球溪逆水而上来到蜈蚣山下。刘元泰说“此乃乌龙舒鳞,瑞气恒蕴的好地穴。”可这山是球川徐氏的产业,何以得到?刘元泰说:“事在人为嘛。”刚巧,球川徐姓人正需析居建宅之地。经双方协议,立下调换产权契约。从此,南山搭属球川截角徐氏产业。明万历年间,徐荣公在此创建宏基巍宇,聚居发族。
  徐荣创业析居的传说
  徐荣历经岁月艰辛,拓途积资聚财,迨明朝万历初年,已“富甲于乡”。为遂其开创宏业的夙愿,欲选基址,建宅析居。然而,本境基原弗裕,即有遂意之处,又非球川徐姓产业。初选今下时村村境之原为基,经详思细虑觉得地势偏高,原野不旷,近山遐水,逵途不畅。故弃而复选华溪西畔(现世雅村境)为基。刚破土动工,恰闻芝英人与球川徐姓人签订了将蜈蚣山与南山搭互换产权的文契。经本族尊长纠议,将南山搭付予徐荣建宅。此后,徐荣在其父徐满的鼎力辅助下,先在南山搭西侧建造住房五间(现上阶沿),继而筹划兴建宏基巍宇,在南山搭正中建成华丽的大厅四进一台门,后又续建厢屋数十间。
  小山的来历
  小山,位于村西母雷塘北,三眼塘的西南角。原域系一丘念把田和五厘地搭。康熙年间钟行绍圣公(貌常祖)偕安人胡氏合厝于念把田里壁。后来,坟穴卜吉者认为“穴低益财损寿”,故而历年添土增高,育木成林,形似山丘。后来则以“小山”称之。1973年移坟上山改田,嗣孙徐龙兴、徐火银等人在该穴地挖至近丈深,方见绍圣夫妇之遗骸,乃裹骸移葬上胡村北后染岭路下处。现在“小山”地域已成为建造民房基地。
  第二节 故事
  还金井
  明正统十四年,城里兵荒马乱,人心惶惶。管钱粮的衙吏徐宝,生怕公家钱财遭受损失,就把数千两钱银连夜偷偷运出,埋藏于离家不远的一口古井里。待时势平静,官议再征,徐宝就说钱还在,接着就把这批金钱取出,分文不少地归还公家。消息传开,人人称赞。从此以后,人们就称宝为还金公,称埋过金的井为还金井。现该井还在县第一粮站内。
  赵艮六岁中秀才
  明成化五年进士赵艮,与截角徐姓二代姻戚。赵艮四岁上私塾,一教就懂,一学就知。六岁,其父怀着好奇心,背他去金华府参加童试。至三十里坑,坐着歇气,父装着高兴的样子试探说:“真快,金华府就到了。”赵艮环视身前后群山溪涧,摇摇头说:“爹,不要骗我,山未束,水未收,不是府,不是州,金华还远哩。”父听了很高兴,脚步也轻快了,一直背到金华府城郊。父亲叹了口气,装着忧愁的样子说:“天快黑了,金华府还没有到,如何是好!”赵艮早已把远处的丛山,近处的婺江看在眼里,心中有数,听了此话,笑着说:“爹,你又来骗我了,山已束,水已收,不是府,就是州,金华府到了。”
  第二天,赵艮进考场,主考官见他是个黄毛小孩,就轻蔑地递给他一张白纸条说:“你能够写出三千字,就算你考中!”赵艮脑子一动,在小纸条上写了“化三千七十士”六个字,主考官一看,见是孔子的典故,暗暗称奇。
  赵艮交了卷,父亲怕他累了,就上前蹲下身子,要背他出考场,赵艮刚扑上父背,主考官就厉声斥责:“子将父当马骑,成何体统!”赵艮从容回答:“父望子早成龙,天经地义。”主考官听了这话,心悦诚服,高兴的说:“赵艮年幼才博,应中秀才。”
  虹霓巷的由来
  明朝时,王崇、徐昭的府第都建造在永康县城,并且隔壁相依,向来十分亲近。后来,由于家臣恃强凌弱,彼此发生纠葛,进而涉及房屋,两家均不许靠墙,子侄们受家臣怂恿,都向京中父母投书。王崇派王亮回永康,徐昭叫家人带回一封书信。当两家儿子见面时,徐家交给王家一封信。王亮拆开一看,只见“千里寄书为堵墙,让人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仍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王亮读后自知理亏,也后退三尺,两家让出的地基,就是现在的虹霓巷。从此两家依然礼让往来,和睦如初。
  布政公相亲
  文楼布政公程正谊,是截角徐姓的姻亲。相传正谊家和后塘弄吴员外是亲戚,吴员外听说正谊人才出众,就对正谊的父亲说:“我家花房有24个聪明美丽的姑娘,结拜姊妹,正谊儿如愿意,可以随他挑一个”。程父将此事告诉正谊,正谊听后欣然前往。这天,23个姑娘都穿红着绿,着意打扮,唯有吴小梅姑娘自知癞头,不会入选,只戴一顶绣花圆帽,文静地坐着织锦。正谊来到吴家,悄悄拿了一把扫帚横在花房门口。吃饭时,花房姑娘想看看自己的姑爷,相继走出花房,一个个从横着的扫帚上跨了过去,只有最后的小梅出来时,才把扫帚扶起斜靠到墙角去,下谊一一看在眼里,回到客厅对员外说:“我要这最后一个。”吴员外听了大吃一惊,正谊则说:“人品好,癞头也胜过如花似玉。”双方就这样定了亲。才知吴小梅过门那天,癞头意外结痂脱落,露出一头乌黑的青发。因为她是第24绣女,当地人常称她为“廿四姑婆”。
  “风水”宝地
  古时,有个“风水”先生,从远方追寻“山龙地脉”,来到下徐店石门桥头。他见周围山水灵秀,不禁开口赞叹:“狮象守隘口,虎牛相遥观,南山围瑞水,北峰擎天罡。好风水呀,好地穴,定将皇侯辈出。”继而,兴致勃勃地爬上廓伦山顶,近观远眺,又赞道:“球溪大塘相映,蜈蚣长蛇对峙,山峦起伏碧翠,林间隐道通衢。”下山时,骤见马鞍岗取石宕不由得愕然叹惜:“啊!鞍破惊龙驹,皇候离坐骑,宝地遭破损,瑞气难蕴储。本可出皇侯的山龙,却变成平常的地脉。他又循球溪逆水追源,漫步登上大济潭边,顿足叹曰:“唉!龙潭高居,群山俯拜,奇特的好风水竞遭异应。可惜呵,可惜!”故而,近千年来,在下徐店甚至球川一带,没有出过皇侯。
  陶甫尔迁居
  从前,在下徐店村西的大山坑里,住着母子俩。儿子名陶甫尔,是一个忠实俭朴的泥水匠。由于家道清贫,岁逾三十还未娶妻。
  某年中秋夜,陶甫尔从寮前方向做泥水收工回家,途中见一位姑娘坐在下徐店村南的石门桥头哭泣,说是为“逃婚”而从远方流落于此的。陶甫尔心存怜悯,准备帮她到石门桥村(小坟)借宿。然而,那姑娘硬要跟到陶甫尔家去。“姑娘这可使不得,我家很穷,没有地方住的,对不起。”陶甫尔急忙谢绝,拔腿就走。一个跑得快,一个跟得紧。陶甫尔跑得上气接勿下气地回到家中,正欲关门,那姑娘“唰”地冲进门来,“扑”地跪在陶母面前:“妈妈,求求你收留我吧!”。陶母莫名奇妙,慌慌扶起姑娘,问明详情,原来她是远方溪洞庄人,名叫陆水花。
  时过月余,陶母见水花聪颖贤俭,欲娶其为媳,特地跑到石门桥村请陈财主为媒。陈财主见陆水花貌如花月,就垂涎三尺,淫心骤起,要陆水花给他当小老婆。陶氏母子犹闻惊雷,哑言呆立。水花对陈财主说:“嫁给你可以。不过,你要替陶家娶个媳妇,给他们几间房子居住”。陈财主一一答应,并写下文书,喜滋滋地走了。陆水花婉言劝慰陶氏母子:“你们不要难过,我是逃婚之女,迟早要离开你们的……”。
  陈财主挑了个丑丫环给陶甫尔当老婆,腾出三间破牛房让陶家人住。从此,陶氏母子三人搬迁到石门桥村居住。不久,石门桥村陆续发生火灾,继而出现瘟疫,石门桥村的人病的病、死的死、逃的逃、迁的迁,陆水花亦去向无踪,唯独陶家安然无恙。有些人猜疑陆水花是石门桥头那条水蛇精变的。陈财主家破人亡,流漓失所后,常到陶家纠缠,陶氏一家只得迁居他乡。昔日兴旺豪强的石门桥村成了一片废墟。
  陈廿五弃猎
  在下徐店东北边的溪东山嘴上,有座陈廿五相公庙。传说,陈相公本是将门之子,父亲被奸臣陷害,满门抄斩。他侥悻死里逃生,加入绿林好汉行列,排行廿五。后来,绿林军被官兵打散,陈相公则隐居林泉,以猎为生。某日,一群猴子见他荷枪持弓进山,顿时惊恐逃避,只有孕猴慢行于后,并常回身摇手拍腹,频频求饶。陈相公误解为“你打吧,朝我肚子上打吧”。在气愤中张弓放箭,射死那猴子。走近一看,原来是只孕猴,一箭伤两命,懊悔莫及。当即砸弓折箭,弃猎改行,专攻兽医。他终年累月,不辞艰辛,上山采药尝百草,挨门比户医六畜,深得农户爱戴。由于辛劳积疾,不幸身逝。人们为纪念他的功德而建庙塑像。每当家畜得病,就要进庙焚香祈祷,求保康祥。凡杀猪宰羊后,首先拿“三腑”去敬谢他。村里请戏班子演戏时,也要敲锣打鼓,秉烛焚香接他到台前来观赏。
  断尾龙探母
  传说,鹿麒麟吐火显威风,断尾龙喷水灭火焰,因此,两者结下难解之冤。断尾龙是条孝顺龙,她虽身寓四海,遨游江河,但每年都要回华斧山龙潭看望娘亲一次。鹿麒麟常欲报冤,然而机遇难逢。清道光年间,断尾龙又从七里泷起飞回永康华斧山探母。途中,恰被鹿麒麟看见,就猛吐烈火,紧追不放。断尾龙被烧得灼热难忍,往三十里坑的十八埠头塘里一浸,龙甲一开,立即腾飞,溪头桥一带落下鱼雨。又是一团团烈火,烧得断尾龙鳞甲焦痛。断尾龙本想回身喷水格斗,唯恐误了探母时机,只得弃战而走。她飞到下徐店大塘上空,见塘大水深,慌忙潜水舒鳞取凉,许多鱼虾被卡在龙甲里。合甲起飞时,鹿麒麟已赶到怒吐烈火。断尾龙一声惊吼,开鳞飞窜,大塘下畈,台门口以及其他屋顶上纷纷散落鱼虾。有几条被火点烫伤尾侧部的白鱼,侥幸掉到后山坤漏斗塘里。现在,从漏斗塘捕上来的许多白鱼中,在鱼尾侧部还留着指头大的“伤疤”。
  老媪量大塘
  下徐店的大塘,究竟有多大?从前,某婆媳俩曾好奇地作过探测。一天早晨,婆媳商商量量地磨好十斤(廿两秤)豆的豆腐浆之后,婆婆出门量大塘,媳妇烧火煮豆浆。婆婆沿大塘边走一圈回家时,媳妇已做好一灶豆腐摆在堂前。这就是“绕大塘走一圈,做好一灶大豆腐”传说的由来。
  白鹤大王庙
  古时,在大塘岸北端的岩塔背上,有座矮小的白鹤大王庙。传说,白鹤是水鸟之王,有它在此看管,各类水鸟就不敢到大塘来捕啄鱼虾。因此,村民在每次下塘捕鱼之前,先要焚香祈祷,求保安泰,否则,就会祸事横生。鱼捕好以后,要挑一条最大、最肥的鱼敬谢白鹤大王,祈求白鹤王保佑明年大塘鱼更多、更大、更肥。清代咸丰年间以后才以碑代庙。
  喜捕大塘鱼
  俗话说:“打仗须用兵器,食饭需配腥气”。永康一些吃鱼“行家”说:“下徐店大塘的鱼肉特别肥嫩可口,滋味尤为鲜美”。真的,大塘鱼拿到集市上出售,价格明然比其他塘鱼贵上一、二成,仍然十分俏销。因此,只要大塘捕鱼的消息一传开,各地爱捕鱼虾的人,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塘周围人山人海,多达数千人。这些人中多数来自方圆十里之内,也有的从远道而来。传说某年秋天,有几个花街方向的人,为捕捞大塘鱼,带了干粮与点心在大塘岸上等了几天几夜。
  大塘捕鱼,历循祖规。青鱼、鲢鱼、鳙鱼等,谓之“真鱼”。鲫鱼、鲤鱼、乌鳢等其他鱼类,称为“野鱼”,待捕鱼队用几丈长的排撒网,捕捞三轮以后,才准许群众下塘捕捞“野鱼”。号炮一响,众人落塘。顿时,大塘成了“人海”。你捕我捞,惊鱼奔跳,岸上的围观者,喊声阵阵,热闹非凡。大约过了个把多时辰,捕鱼者陆续上岸。多的捕到近百斤,少的也有三、四斤。捕鱼本是平常的事,然而,大塘的捕鱼情景却成奇观。
  三孩夺大鳖
  据传,清代咸丰二年(1852)夏季,本地久旱无雨,大塘蓄水将尽。上、下两宅族长纠议,决定遵循祖传规例进行捕鱼。至开始捕“野鱼”时,成年人都冲入塘中抓捕鲫、、鲤、鳢等较大的鱼,小孩们仅在水边拾捉虾、鳅、螃蟹之类。有个小孩无意中踏在大鳖背上,还以为是块破缸爿,伸手一摸,原来是只脸盆大的鳖。“哇,这里一只大鳖!”在旁的两个孩童闻声凑在一块,三人共同抓起大鳖。给谁呢?你争我夺,互不相让。那大鳖伸出脖子,张开大嘴,三孩惊慌失手。结果,这只大鳖被在旁的大人抓去。这只鳖足有十多斤重。
  六贲抓乌鳢
  大塘之鱼多而大,永康各地皆闻名。大塘的乌鳢之大,更为罕见。据说,在清朝后期某年冬天,寒风刺骨浅水结冰。各地前来捕捉“野鱼”的人们,寒抖抖地陆续上岸。塘中仅留几个“硬汉”仍继续在捕捞。其中有一个人踩在潜泥中的乌鳢背上,滑足跌至水中,那条大乌鳢惊窜丈多远后,又潜于淤泥里。煞时,聚集六个人,竭力围捕,“网儿”被窜破,“渔篓”被挣散。最后,一个卡住鳢头,两人抓挖鳢腮,三人按压鳢背,才将这条大乌鳢抬上岸来。传说,大塘有条“乌鳢精”,当大塘村人的小猪在后滩水边觅食螺丝时,那条“鳢精”就窜来将小猪拖去吃掉。也许,那条“乌鳢精”,就是这条大乌鳢。
  九网捕青鱼
  民国二十三年(1934)永康大旱,大塘蓄水将尽。大常捕鱼队用“排拉网”经三轮捕捞,多数青、鲢、鳙鱼已抓捕上岸。然而,还有一个大青鱼漏网。当人群落塘捉“野鱼”时,它才惊窜露面。有人欲撒“圆网”捕捉。由于鱼大力猛,网破遁逃。另一人见状急忙撒网复盖,仍然被鱼挣破。就这样,撒盖一付破一付,围观者忧心似悬,惊喜呐喊。至撒盖第九付圆网时,由于网质牢韧,鱼力挣尽,才将这条大青鱼捕抬上岸。一过秤,足有五十三斤(廿两秤)重。

知识出处

下徐店村志

《下徐店村志》

本志分区域与村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人物、艺文、民情风俗、世系图共8编,凡28章、68节。概述、大事记不列入章节之中。 二、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10月底。 三、本志只记事实,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四、本志资料来源:档案、宗谱及其他有关史料,调查访问、群众申报。 五、本志中的大中专生及工作职务、职称、功绩等记载,解放前以宗谱为准,解放后以本人申报为准,未申报者未列入。 六、本志一律以简化字取代原繁体字。 七、纪年,1949年以前一般用历史纪年,夹注公元,解放后用公元纪年。志内所称“解放”,系指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县城。“解放后”“建国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 八、村政更迭均用当时名称。地名一般用现行名称,个别没有对应的现行名称的,则沿用旧谱地名。

阅读

相关地名

下徐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