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下徐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19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传略
分类号: K820.855
页数: 11
页码: 96-106
摘要: 本章收录了自古代至1994年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下徐店村历史人物并介绍其生平传略。
关键词: 人物 列传 下徐店村

内容

第一节 先贤传略
  伯益
  伯益(约公元前二十二世纪末至前二十一世纪初),佐舜调训鸟兽,赐姓赢。尔后佐禹治水有功,禹以天下授益。益辟居箕山之阳。伯益是帝颛顼的玄孙,益擅长畜牧和狩猎,被舜任为虞,管理山泽。到禹时,伯益是大禹治水的一名主要助手,名重一时,仅次于禹,甚至与禹齐名。在禹去世以前被部落首领推举为禹的继承人,禹有私心,虽同意部落首领的推举,但只给伯益以继承人的空名,而把处理国政的实权授给自己的儿子启。禹逝世以后,伯益以继承人的身份主持了禹的丧事,就避居到箕山南麓(今河南登封县东南),表示要把王位让给启。此时,固有接位野心的启经过几年掌握政权,势力急剧强大,力量对比已越来越不利于伯益,结果在随后爆发的王位继承权的冲突中,伯益被启击败,死在乱军之中。伯益跟姚女生下两个儿子,大儿子大廉的后裔造父、非子分别是赵姓、秦姓的祖先,小儿子若木即是徐姓的祖先。
  偃王
  偃王名诞(约公元前1015——950年间),字子孺,周昭王三十六年正月十二癸酉生。生而神灵,长而聪哲,才气过人。时周穆王元年(约公元前995年),徐夷率九夷以乱宗周,西至河上。穆王乃命子孺征之,其乱遂定,封于徐国(今淮河中下游,以泗洪为中心,有地五百里),号偃王,赐朱弓宝矢。偃王聪明仁爱,颇得百姓拥护,天下闻之来朝者三十六国(诸候)。穆王又疑其强,率队伍伐徐。偃王不忍与斗,以残其民,乃激流勇退,弃国出走,辟居薄里山下(彭城一带深山),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后薨葬明州(今宁波)象山县海岛村盖屿山。偃王僻居的这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见偃王在当地很得民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公元前512年,徐国为吴国所灭。
  徐琨
  琨(1271——1352)字世宝,号环川,少颖异,好读书,精文才兼武略。至元甲午(1294年)举乡贡进士,初授知许州,导民以德,齐民以礼,省刑薄敛,民怀其德。历升巩昌府守时,境内山崩,压死民物莫计,琨唯唯自责,戚然流涕。其忠君爱民,声闻于朝,升中宪大夫,任汴梁兵备副使。至正十一年(1351年)春正月,诏为左辅将,翼左丞孛罗帖木儿讨方国珍。琨以81岁高龄,老当益壮,毅然与子偕往,至摆阵势,器械鲜明,队伍严整,坐作进退,俱各有法。左丞凝视良久,乃叹曰:文才武略若此何患不宁!岂料此时天啬其成,琨回馆于驿,闻黄州徐寿辉僭号称帝,琨疑同姓有害,又忆及元统二年(1334年)正月朔日雨血汴梁,著衣皆赤,至朝夕忧惧,遂致政还乡,自邑城截角,徙居球川。第二年三月十六已时考终正寝,享年82岁。甲午年(1354年)十月朔日同夫人太康郡君李氏葬县西中市婺宿宫后山泽明坊。华奚儒学教授汝南何仁为之撰墓志铭,铭曰:臣国以功,享寿而终。有文有武,惟孝惟忠。千载斯铭,视仰高风。
  徐琦
  琦(1274——1341)字世珍,号古川。自幼有慧质,与兄琨同笔砚。后兄琨举仕于朝,琦用例入国学,以优异成绩受右丞相答剌罕哈剌哈孙青睐,被推择为监修国史的佐局,一时京城达官巨儒咸知琦之博识鸿才,争相与之为布衣交。右丞相尤爱之,以学行荐于朝,授将仕佐郎,太常主薄。大德乙巳(1305年)冬十一月,成宗完泽笃皇帝祀,帝于南郊以右丞相答喇哈孙、左丞相阿忽台、御史大夫铁古迭儿为三献官,琦为参酌仪注,定文深合帝意,受帝嘉奖。翌年帝崩,琦告安西王阿难哈,左丞阿忽台等潜有异谋,启答剌罕公诛其党。丁未年(1307年)五月武宗皇帝御极,诏颁恩例进阶一级。后太常寺公议,诏赠内外官三品以上许请谥下,事与当事者不合,加上阿忽台余党乘间馋言,琦为德兴主薄,未上任即以父母丧去官,家居十多年。泰定甲子(1324年)复起为太常主薄,改秘书丞,不久又升太常礼仪院副同修。元统二年(1334年)升少卿掌院事。琦以国事渐非,而年力亦迈连疏乞休。三年(1335年)春以本职兼秘书监致仕。又六年(1341年)卒,享年68年。琦性孝友,治家有法,仪矩峻整。其材练而不矫,居官莅政不务为苟同,尚义好施。平素爱吟咏,高怀雅兴一发于诗,著有《太常集》、《古川吟》等数卷,今已失传。
  徐赐溢
  赐溢(1463——1515)字邦和,为下徐店派祖。曾大父隆,大公祥,父正皆有儒言儒行,足以光昭其先。赐溢自幼聪敏,读书强记,至长夺于干蛊,弗终于学,惟务克家建业,为人礼貌简质,不事边幅,与人笑语诙谐,意气豁达,性度容俗,平生无疾言遽色。子四俱能克继箕裘,拓充事业。孙十三人,兴、龙、荣、凤,皆有振扬大志。鸾、明、启、郁、彤、时、文皆聪敏好学。嘉靖庚寅赐进士出身廉使程圭为之铭曰:处心符天,制行希贤,惟孝惟友,且方且圆,隐德弗耀,斯名永传。
  徐满
  满(1484——1564)字一中,下徐店派祖赐溢之大儿子,创居下宅全山公之父。生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谱载“全山富甲于乡”,其富首先是满打下基础的,满“善以积家益以裕,尚气节不同于流俗,训义方鼎新厅事宏远之昭矣”,“翁以勤俭累家,全山又能席先人余赀而益充拓之,是其富也非崛起矣”。所以满是下徐店的一位重要奠基人。满“自幼克以勤俭干蛊,及长历诸艰险,备尝世味,遂裕兴家业,里闾有不平事以理直喻,皆取其所,而退无怨言”。“乙已(1545年)岁饥出粟二三百以赠贷”。“与人交必推诚率真,人以金玉君子誉之,诸子皆英俊过人,家声并振。寿八十乃耳聪目明,步履强健,抱膝鼓腹,夷犹堂室。八十一寿终,荣膺冠带,誉孚郡邑。
  徐荣
  荣(1511——1595)字时达,号全山。截角徐氏球川连行十三公,是创居下徐店的始祖。他生而聪颖淳朴,长而魁梧丰姿。胸怀拓业大志,谋略唯仁宏远。生平勤俭累家,积资聚财,至获“田连阡陌,富甲于乡”。万历初年始选基址,创拓宏业。先在球川岸西南山搭西侧,建造住房五间,接着在南山搭正中建造宏雄壮观的四幢大厅及华丽的台门一座,厢屋数十间,名为百廿间头。竣工时,金华府尹兼吏部主事阮公送《德孚胶庠》之匾额,誉满邑乡里闾。荣公性情刚直,重义疏才,与众分忧不辞艰辛。凡遇灾年,能慷慨开仓借济,累计万斛。其德昭然,深得八方赞佩。朝庭赐以冠带荣身。荣公四世一堂,享寿八十有五。
  徐性
  性(1539——1582)字希明,俗称廿九公,荣公之第三子。谱志载“公才德出众,好友性诚。”他醇厚自守,唯理处事,举德诚行,敬宗孝祖。明万历丁丑(1577)年六月间,厝于在城琨公祖墓旁的树木,被大风揠摧,楼姓人竟然掠木占地,性公挺身向先,力与角亢,成讼申理,获胜结案。深得族人赞佩。性治家方鼎,一门五子皆循祖风,光耀门闾。年至四十四岁,不幸无病身亡。
  徐继星
  继星(1601—1672)字叔安,奎璧祖。自幼聪颖雅志,好学勤修,不思家业宏裕,惟求仁德益民。年及弱冠,欲登仕途,因亲闻目睹官吏贪脏枉法,沉沉民冤难伸,故而失望哀叹,返途还乡,隐德林泉。他一生不求个人名利,正直处事,功宏德广。清顺治十六(1654)年,显祖琨公墓地屡遭他姓霸占。时值兵火刚静,常帑均虚,在族人忧叹之际,公慷慨舍私资成讼伸理,终得胜诉。公享年六十四岁。
  徐继康
  继康(1617—1684)字叔能,震行良智公之第五子,月房祖。其史传在宗谱中查无详叙。然而,继康公的生平轶事,在民间却历传不泯,犹若生见。他为人刚直,守诺自饬,明智仁德。贩运粮米,俭朴聚财,遂达家业丰饶。某年春,酷雨连绵,商粮巨数霉腐而大亏其本。继而又遭连年大旱,家产几乎卖尽。宗谱载其孙绍翼等“席祖父之业”,“商于苏杭,运筹货物”“复创宏业”。历史上月房嗣孙多人迁居外地,与其经商不无关系。
  徐承相
  承相(1629—1692)字达卿,裕行继星公之长子,敦房祖。承相为人忠诚刚直,处事明智,言举守诺,常以人之灾难,量已之心,慷慨施助。清朝初,叛朝乱军祸及本境,他罹身被掳囚禁随行。然而,胸怀不屈,沿途暗护百姓,以示抗暴拒残。后乘敌疏管之机,巧妙脱归。虽经寇乱伤财,而其创业豪志益坚。历经岁月艰辛,父子奋力兴家,达富列乡里之先。清康熙二十七(1668)年,大旱成灾,承相公赈粮数十石广济饥民。寿六十四岁。
  徐承模
  承模(1653—1721)字规卿,号岐山,裕行继星之幼子,睦房祖。乡钦宾。为人敦厚,严慎治家,谨崇信义,慷慨济贫。系本族荣受诸尊奖赐匾额最多者。郡尊唐公赠给《恩昭宾筵》匾额;学府汪公送匾《清时人杰》;府教授顾公赠《积德垂裕》之额。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本地水患成灾,他以数十石粮米赈济七天,邑候姬公给匾《功宏普济》以资励德。
  岁逾花甲之年,竭诚倡议建造徐氏宗祠,让先祖神灵有所栖。他辞岁翌年,即康熙六十一年如前大旱,其妻循夫行德,献粮济贫五天。布政使傅公赠额《贤淑好施》,邑候韩公旌其行赠《乐善好输》之额。
  徐绍圣
  绍圣(1654—?)字君时,敦行承相公之长子,貌房祖。公少年时,因家境贫困随父事农,而失求学之机。清朝初年,兵乱本境,家父被掳,久日勿归。绍圣公昼负家事重责,夜来愁云缠身。常以婉言劝母,力解其忧,并携弟辈鼎力持家。其淳诚德行,艰辛例范,闻睹者俱为赞叹。迨父侥幸适机脱囚,安然返家后,父子竭力重整家业,生活日趋丰饶。他一生克勤克俭,辛劳田间,惟仁达理,辄守诺行。由于辛劳积疾,未及知命与世长辞。宗谱中公之忌日记载有误,准确日期今已无法考证。
  徐绍璇
  绍璇(1672—1747),字君衡,敦行承相公之四子,听房祖。为人忠诚守诺,纯朴以居。弱冠之年,罹失怙恃。虽家业不裕,然以朝勤夕俭,辛劳田间。家常费用日益充饶。时岁月安泰,安人竭力内助,终达积资聚财,拓业致富。他以严慎治家诲子,力树耕读家风,以诚仁待人,与众解难,助桥建庙,率先捐资,深得邻里敬赞。年逾古稀,子孙纯纯振振。邑候何公赠额《齿德兼优》旌其福德。其安人胡氏、长媳张氏均寿越九旬,两氏皆五世同堂,誉满乡里,炫耀一方。
  徐绍位
  绍位(1683—1760),字君素,号南山,义房祖。公遵承父志,严慈治家,尊师敬长,敦宗睦族,富有创业大志。雍正丁未年间,率众捐资建造祠堂。乾隆庚申年间又设筵论议,重修宗谱,为族人志立历史文献。他助人排难解纷,辄处诚仁公直,并为公益捐资,慷慨解囊。年未四旬,屡获府邑尊之赠额《德义宏敷》等旌奖,冠带荣身。七十寿辰时,金衢严按察司副使郑公,特赠《仁寿并隆》之匾。其子飞能,介虞,瑞鸣均勤于书业,品学兼优。寿达七十四岁。
  徐绍倬
  绍倬(1690——1764),字汉昭。贡生。公自幼努力儒业,有志青云。乾隆庚申(1740),时年51岁,由俊秀入太学,嗣后援例授明经。生平慷慨好义,乐善好施,其大者,捐资建祠,造易安亭三架桥东。乾隆十六年(1751年)岁荒,捐金数十两以赈饥。平时与人排难解纷,接济贫困,名闻遐迩。其子孙亭亭竹竹,绰有乃祖遗风。家业有成,廓阡陌,启奂轮,建造仰槐堂前后二所。邑宰张公、邑尊黄公表其才学,赠棹楔一曰“怀珍遗泽”,一曰“才优经学”。后邑尊杨公、太史路公嘉其义,给匾一曰“厚德载福”,一曰“德佐黎仁”,享年七十有五。
  徐觐光
  觐光(1744——1825),字继承,号劼斋。五岁丧母,六七岁即由父训解四书五经,十二三岁就能作文,二十三岁府取第一,院取第五。三十七岁中乾隆庚子科举人,己酉(1789年),过堂就知县职在籍候选。居京前后八年,以后又遭继母、父丧,仕途一无进展。六十二岁仍抖擞辞乡里,六十五岁授杭州府新城县儒学正堂(教谕),次年上任,七十五岁休致。在任十年,殷勤课工,不较辎铢,至八十二岁寿终。觐光一生淡泊明志,潜心学问,作文有较深造谐。嘉庆年间,两次参与修订截角徐氏宗谱,留下他撰写的多篇谱序、传记。
  第二节 民主革命时期人物小传
  徐英湖
  徐英湖(1902——1930),谱名寿梅,化名落鹰,出生下徐店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勤劳好学,追求进步。1927年由李立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村党支部书记。是年秋,组织和带领下徐店农民协会会员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帮助前陈、柿后、溪岸等村贫苦农民建立农民协会,惩处土豪劣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1928年秋,参加永(康)武(义)联合暴动,担任永康农民革命军溪岸中队中队长。暴动受挫后进入三十四坑、四十四坑一带活动,发展了王振康、楼其团等一批党员,帮助组建了新楼、外木坦、舟山、前陈、古竹畈和上丁等一批党支部。同时,创建红军游击队,开辟四十四坑游击根据地。1929年1月,在下徐店后力坑召开的县委会议上,被选为县委委员。嗣后,徐英湖与吕思堂工农武装建立联系,把游击队的活动范围扩大到象珠一带,狠狠打击了清渭、莲塘等地土豪的嚣张气焰。
  1929年8月,卓兰芳来永指导工作,9月调整县委班子,徐英湖任县委常委、特派员,负责指导东阳、义乌工作。在东阳南马地区,深入后山马山脚、陈宅、白塔、路西、官桥等活动,发展了张小苟等一批党员,创建和整顿了多个党的基层组织。是年11月,徐英湖随卓兰芳一起回永组织年关斗争。1930年1月11日,武平、游仙二区400多名农协会员,在卓兰芳、徐英湖率领下,在古竹桥会师。武装示威游行队伍从古竹出发,经下邵、可投应、可投胡、灵岩寺前、岩后、井头、西村、岩下街,直到派溪堂慈,沿途张贴标语,烧毁土地陈报,打开常会和地主粮仓,赈粮给贫苦农民以度荒年。这次浩大武装游行遭到当局清剿,36人被捕,7人被杀。徐英湖摆脱追捕,于1930年1月20日,与楼其团随卓兰芳到上海,进党中央举办的训练班受训。
  1930年5月,徐英湖返回永康。永康中心县委在四十四坑建立永康苏维埃政权,徐英湖任苏维埃主席。同年7月,根据《中央致浙南的信》和特委决定,把永康的第一、三两个游击中队改编为红军13军团第三团,徐英湖受命致力于“红三团”活动,活跃于游仙、武平、合德一带山区,为游击队筹款,搞武器,并派人与缙云、仙居二地的红军游击队取得联系,扩建红军,把根据地扩大到永、缙、仙三县交界山区。农历五月廿三,徐英湖与中心县委执委章思赞在新楼上丁执行任务时,被凌万丁、凌万新带路的国民党保安队和舟山保卫团围捕。农历六月十三,在永康城内河头坟山慷慨就义。建国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徐阿宝
  徐阿宝(1902——1935),谱名安荠,又名徐金宝,徐珍宝,化名徐同江。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以做篾为业.大革命时期积极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由徐英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1月至1930年7月任县委常委,积极参加卓兰芳、徐英湖领导的年关斗争。1930年夏,参加组建“红三团”的活动。9月5日“红三团”强攻壶镇战斗失利后,赴上海党中央训练班受训。1931年春返永,受命整顿红军和恢复党的组织。8月成立永康工委,任县工委书记。同年冬,徐阿宝去峡源坑与金丁亥一起领导声势浩大的斗士豪分粮食运动。1932年去金华、汤溪、东阳进行革命活动,同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徐阿宝在执行任务时脚部受伤,由应爱莲通过关系转移到金华福音医院治疗。国民党当局二次发出通辑令悬尝捉拿,徐阿宝不畏艰险,从金华返回永康,继续以做篾为掩护,进行党的工作。1933年3月,徐阿宝从东阳回永,配合胡岩岁重建永康县工委,徐阿宝任工委书记。4月在金华岭下朱建立革命活动据点。不久,徐阿宝第二次去上海受训。8月回永,参加东阳中心县委在五官塘召开的会议,组建东(阳)永(康)缙(云)汤(溪)四个县工委,徐阿宝任中心县委副书记兼永康工委书记。10月,徐阿宝联络永、缙边境的红三军余部,组成一支几十人的游击队,继续开展武装斗争。同年12月,徐阿宝深入到汤溪,罗埠一带活动,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回永后在桥下尚镇亭执行任务时与国民党队伍遭遇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1934年7月12日夜,趁监狱附近失火,越狱成功,去金城坑一带活动。在一次战斗中,徐阿宝率领游击队击毙前来清剿的国民党浙东肃反委员会的二名特务,不久又率部打垮柿后保卫团。1935年8月,徐阿宝在金华岭下朱一带执行任务,因曹世泽出卖,在岭下朱再次被捕。是年农历九月廿九日,在永城南门外刑场光荣献身。建国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徐积福
  徐积福(1910——1946),原名徐岩福,化名徐步云、余慎。他少年时读过三年私塾,因家贫被迫缀学,后得李立卓帮助,继入溪岸培文小学读书,在此期间,受地下党的教育培养,自觉秘密站岗放哨送情报。1929年秋,参加“少共”。
  1930年秋,由李立卓、李立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在县党代会上被选为团委书记。1931年8月,中央上海局派胡岩岁回永康工作,建立中共永康县工委,徐任县工委委员、组织部长。县工委书记徐阿宝在惩处地霸时脚受伤,他和徐老驮把徐背到时阳隐蔽,并请医生治疗,不幸被当局发觉,于农历12月8日,他和徐老驮以杀人嫌疑犯被捕,关押在永康监狱,后又转押到杭州陆军监狱,屡遭酷刑不屈,最后,因缺乏证据被作刑事犯罪判处5年徒刑,直到1936年出狱。出狱后,积极参加“永康抗敌后援会”工作。
  1938年5月,上级先后派汪光焕、林一心来永康整顿和恢复党组织,重建永康县委,徐任县委宣传部长兼永康抗日政工队党支部书记。他利用政工队的合法身份,积极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发展党的组织,同破坏抗日的顽固势力作坚决斗争。
  1939年下半年,担任手车队运输队分队长,手推小车,肩负重担,往返于丽水、永康、安徽岩寺新四军兵站之间,担负着为党传递机要文件和组织联络工作。
  1940年下半年,蒋介石反共狰狞面目日益暴露,根据组织决定,徐积福撤出永康调往皖南新四军军部东南局驻地丁家山党训班学习。11月,组织决定派他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
  1941年,他任中共武南县委书记,1942年4月,任中共金坛县委书记。在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动员群众参军,支援主力部队,征粮征税,保障部队供给等方面,都作出较大的成绩。
  1944年至1945年间,他带领武工队频频出击,狠狠打击敌人,于1945年8月19日,配合主力部队一举解放金坛县城。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奉命北撤。组织决定他留守江南,坚持斗争,任茅山工委委员、代理书记兼金坛县留守工作。
  1946年12月24日晚,他率领留守人员和武工队,开展游击战争,次日(农历十二月三日)因奸细告密,武工队被十几倍于己的敌人包围。面对强敌,徐积福临危不惧,在烧毁文件、印信及地下党员、交通站名单后,指挥战友英勇抵抗。在只身掩护同志突围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是革命烈士。
  徐老驮
  徐老驮(1904——1948),谱名金芝,又名志均。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9月参加攻击壶镇战斗。1931年8月,任永康县工委委员、宣传部长。1932年1月,徐老驮跟随徐阿宝积极开展反霸斗争,在下徐店的一次行动中,徐阿宝脚部受伤,徐老驮同徐积福背着徐阿宝隐蔽在时阳蒋岩录家养伤。不幸被当局发觉,农历12月8日徐老驮与徐积福以杀人嫌疑犯被捕,关押在永康监狱,后又转押到杭州陆军监狱,屡遭酷刑,威武不屈,最后当局无奈,以缺乏证据被作“刑事犯罪”判刑,抗战爆发后获释。抗日战争时期,徐老驮为芝英区委委员兼任下徐店党支部书记。这期间,徐老驮同颜金元跟应爱莲去金衢特委举办的学习班受训。回永后在1942年6月组织下徐店抗日巡逻队,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下徐店村民活捉并处死了一名前来掠掳的日寇。解放战争时期,徐老驮任浙东游击总队6支队8大队武工队长(一说暗杀队队长),与徐彦莲一起负责搜集传递情报,为游击队筹粮搞枪,安置伤员,掩护领导等工作。1948年农历八月二十日早上,被国民党浙江省第八专区保安副司令陈昴林带领的便衣捕去。被捕后,威武不屈,无半个字招供。同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夜,被秘密刺杀于毛塘秋后山。建国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徐彦莲
  徐彦莲(1888——1948),出身贫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徐英湖、徐阿宝、徐积福领导的革命活动。解放战争时期,任浙东游击总队6支队通讯员,以小猪牙郎为掩护,利用古山、县城集市进行秘密活动。与徐老驮一起先后多次掩护应飞、李立倚、李文华等领导为他们在下徐店、大塘、前俞的石仓岩等地开辟安全宿营地。几个东阳、金华伤病员长时间在他家养伤。1948年夏,徐义康打死后,应飞指示徐老驮、徐彦莲请出徐小岩接任仙义乡乡长,以保存徐义康在村存放的枪枝,伺机转为游击队使用。1948年农历八月廿日早上与徐老驮等一起被陈昴林带便衣队捕去。被捕后,徐彦莲大义凛然,坚持气节。农历九月十五日夜与徐老驮等一起被秘密刺杀于毛塘秋后山。建国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徐有堆
  徐有堆(1920——1948),家境贫苦,兄弟几个因交不起每个月一百二十斤(廿两秤)的壮丁谷,不能忍受国民党乡公所的严刑拷打,于1948年春同哥徐有强、弟徐有惠一起去岩后投奔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三大队。不久,调入李文华部,积极参加收缴象珠王三江家的机枪,并在机枪班当战士。在短短几个月中,跟随李文华参加多次战斗,特别是农历八月十二日,在芝英与国民党部队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同年农历九月十四日清晨,七大队武装分队驻大塘下被国民党浙江第八专区保安副司令陈昴林部队500余人的包围袭击,在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建国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第三节 国民党时代人物
  徐彦汉
  徐彦汉(1911—?),永康中学毕业,浙江省警官学校正科毕业。委浙江鄞县训练教练官、鄞县公安局局员,委后方勤务部第二办事处中尉科员、转升上尉书记、调上尉参谋、升少校粮务科长。1949年去台湾,晋升至上校,后在台湾亡故。
  徐义康
  徐义康(1913—1948),杭州警官学校毕业。后在天目山任少尉排长一个月,回家后好赌,常带枪出入赌场。某夜上徐店彦橙家遭强盗抢劫,徐义康闻讯后,单枪匹马前去驱逐。1946年任仙义乡乡长后,千方百计购买枪枝,组织武装,任中队长。1947年任永康县戡乱建国委员会第三分会委员、县联防总队副总队长兼第二中队中队长(少校级)。1948年6月6日(农历四月廿九日),在俞溪头附近九里与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遭遇,发生激烈战斗,徐义康在枪战中中弹身亡。
  第四节 建国以来人物简介
  徐德进
  徐德进(1932——1959),小学毕业,解放后在村里积极参加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土改结束后调到土改检查工作队去胡库乡工作,1951年10月入伍,在黄店乡担任文书,同年11月提为副乡长,1954年12月,任油川乡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1958年6月,任溪岸乡党委书记,1958年7月,担任超美(芝英)大公社党委副书记。徐德进工作积极,作风泼辣,在油川组织和带领群众修建了几个较大水库,改善了全乡农业生产条件。在芝英大公社分管工业,五八年大办钢铁的势头过后,以芝英地区原有的基础,着手抓小商品生产,对缓解当时群众生活困难,复苏被破坏了的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不幸突发急病,英年早逝,年仅28岁。在追悼会上县委第一书记马蕴生亲自致了悼词。徐德进是县第一次党代大会代表。1957年被评为县一等先进工作者。
  徐品隆
  徐品隆(1928——1978),革命烈士徐英湖的遗孤。小学毕业,读过一点古文。解放后被选为下徐店农协主任,不久提为不脱产的溪岸乡副乡长。1953年冬,参加金华地委党校举办的第一期互助合作训练班。回村后串连18个农户创办村第一个农业互助组。以后相继担任下徐店初级社、高级社社长。因工作成绩突出,1956年被评为永康县农业劳动模范,是当时全县几个著名劳模之一。徐品隆身患肺结核,仍坚持工作,全身心致力于下徐店村的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为下徐店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6年,“四清”和文化大革命中,徐品隆受到迫害,被开除党籍。1978年,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党籍,这时品隆已经病逝。
  徐有义
  徐有义(1932年生),195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永康土产公司、省建设银行、《大公报》浙江记者站、浙江省财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工作,历任办事员、科员、记者、干事、副处级调研员、《浙江财税与会计》月刊副主编、主编、财税研究所副主任、财政厅监察处处长、浙江省财政证券公司顾问等职。先后被评为省建设银行新安江支行、省政府办公厅先进工作者。高级经济师。
  徐章龙
  徐章龙(1944年生),1966年毕业于浙江农大畜牧系本科。现为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家禽科学研究室主任,杭州勤业科技开发公司经理,中国家禽学会浙江分会理事、省家禽协会副理事长、世界家禽学会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出版论著一部,发表于国家级杂志上的科学论文21篇,计120万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农业部、省科技进步奖三项,杭州市科技进步奖九项。1992年获国家颁发“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称号,终身享受国务院规定的特殊津贴。几年来,考察过东南亚、西欧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知识出处

下徐店村志

《下徐店村志》

本志分区域与村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人物、艺文、民情风俗、世系图共8编,凡28章、68节。概述、大事记不列入章节之中。 二、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10月底。 三、本志只记事实,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四、本志资料来源:档案、宗谱及其他有关史料,调查访问、群众申报。 五、本志中的大中专生及工作职务、职称、功绩等记载,解放前以宗谱为准,解放后以本人申报为准,未申报者未列入。 六、本志一律以简化字取代原繁体字。 七、纪年,1949年以前一般用历史纪年,夹注公元,解放后用公元纪年。志内所称“解放”,系指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县城。“解放后”“建国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 八、村政更迭均用当时名称。地名一般用现行名称,个别没有对应的现行名称的,则沿用旧谱地名。

阅读

相关地名

下徐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