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姓氏世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下徐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11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姓氏世系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16-19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东汉至1994年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芝英镇下徐店村姓氏世系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姓氏 世系 下徐店村

内容

在中国,姓氏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宗谱即是一个姓氏家族明世系、叙人伦、辨亲疏、纪生卒婚娶及墓地、志传、嘉言善行的史书。姓氏产生于上古,周朝时差不多的姓都已出现。完备的宗谱则开始于宋代。当时凡世家巨族莫不有谱,谱风盛甚。现在人们看到的诸多宗谱都是从那时开始编撰,以后续修重修的本子。下徐店现居住着徐、杜、陈、骆、应、金、朱、吕八个姓,根据宗谱记载,他们分别来自十个不同的家族。
  徐姓
  下徐店徐姓属于华溪截角徐氏这一支派。自东汉以来,历有世系记略,至宋纂编成宗谱,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十一月,兵乱永城,谱牒被焚,幸存太常寺卿琦公记集的支图一帙。成化年间,源九世孙天祥公等主持修撰,请妻舅、时都谏北轩赵公艮旁搜远览,稽古质今,上溯其流之所自始,下浚其源之所由衍,撰成源流序,然后与琦公的支图(旧绪)合二为一编成新的本子。嘉靖丁未(1547年)九月十一及壬戍(1652年)三月,球川、在城两地相继失火,徐氏谱牒再次煨烬。万历间,十二世天恩公等在姻戚、文楼大京兆居左程正谊公的帮助下,重修成现在这种以源为一世祖的本子。自万历以迄民国,先后又十一次续修或重修,最后一次是民国辛巳(1941年)继修的。
  徐姓是发源于东方的一个大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都居东海郡(今山东兖州东南),故称东海徐氏。徐姓的始祖,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二十一世纪,颛顼玄孙伯益佐禹治水有功,禹封伯益子若木于徐国(今安徽泗县一带),遂以国为姓。若木生四子,长征国为徐姓,其他三子就封别地亦称别姓。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为诸候。周穆王时(约公元前995——941年)征国三十世孙名诞者,受命平乱有功,赐朱弓宝矢,封于徐(今江苏泗洪一带)号偃王,显于一时。至东汉,庐陵太守、金紫光禄大夫本之子琪仕吴兴太守,游江浙上流,从钱塘江逆水而上,过七里泷至邑城许码头,悦永康山溪秀丽,乃就居古丽隅东(今三眼井桥西端桃花居民区一带),为华溪截角徐氏之始祖。东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析乌伤县南界上浦乡为永康县,造县衙基址欠方,琪之曾孙绰公仗义刈己址以成其方,上重其义,表其庐曰“截角世家”,遂成为永康城内一大望族,有“徐半县”之称。其后越千年,至元至元间,征国一百〇七世孙兵备副使琨(内纪为四世,以下均为内纪纪世)由汴梁致政还邑城截角,逮徙居球川(今上徐店)。琨弟、太常寺卿琦仍居隅东。华溪截角徐氏遂分为球川、在城两大支派,琨为球川派祖,琦为在城派祖。
  球川派至明中叶,人口有较大发展,琨之五世孙祥被誉为球川上下二宅发族祖。万历间,琨之九世孙,祥之曾孙荣(即全山公),富甲于乡,择石门桥上一片平坦之地创建新屋五十多间,名曰新屋,即现在的下徐店。自此球川徐氏又析为上下二宅(天地两房)两个支派。荣尊祖父、十一世赐溢(泰十二公)为下徐店派祖。赐溢哥赐慧(泰七公)即为上徐店派祖。
  在球川派析为上下两宅前,明洪武年间,琨之孙昶,仕广西桂林府义宁县知县,以后他这一支迁居金华古城龙口(今金华市区通济桥北侧菜市场一带),昶为龙口派祖。
  自明万历全山公创居下徐店,迄今已历四百多年,从第十一世赐溢公算起至今天第三十世凝字辈,整整生息繁衍了二十代,这中间新的支系的生发和迁徙是十分频繁的。
  下徐店建村不久地房分为福、禄、寿三房(十三世)。赐溢的孙兴为福房祖,荣为禄房(后代也称为大常)祖、寿房祖谁巳不可考。谱上记载十七世孙六荣这支是“福禄寿三上派”,六荣是赐溢孙彤的后裔,也是除兴、荣、启以外赐溢另十个孙子中留下的唯一后代。从六荣以后,这一支迁居柿后,到第五代就失传了。寿房后裔不复存在。福房这支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权三代失传;三儿子治的长子惟和这一支迁居河南开封府陈州新店,以后就失去联系。其他几个儿子也三代失传;二儿子助有两支后裔,现在一支居白麻塘,一支居金古泉。
  禄房祖荣生六个儿子,其中四子应豪,六子魁名传到二、三代无后;其他四个儿子人丁兴旺,各自成立新派,称荣、华、富、贵四房。大儿子鳌为荣房祖,次子禄为华房祖,三子性为富房祖,五子魁纲为贵房祖。荣房祖鳌有五个儿子,大儿、次儿、三儿、四儿传到二、三代都绝了,剩下五子良宪这一支,传到第三代,子孙也都相继迁居外地:承韬、承熏这二支迁居缙云周村;承绣、承书这二支迁居缙云大路畈;承维这一支迁居武义西六新屋桥头(今武义陶宅乡梁宅新屋桥头);承彩这一支迁居到塔石(早已无后)。荣房的子孙都外迁了,贵房这一派传到四、五代也相继无后。留在下徐店的就全是华房、富房的后代。
  华房、富房二个支系,又以富房为最发。华房以下分为书、商两房(第十五世)。大儿子良珙,次儿良臣分别为两房房祖。此后这两房再未派生新派。人丁最盛的富房到孙子辈,分为日、月两房(第十六世)。富房祖性第四子良智的次子继星为日房祖,四子继康为月房祖。据传,继康是经商的,以后破了产。可能是由于职业习惯或谋生需要,这一支中的许多人后来相继外迁。继康生二个儿子,次子承圭传一代无后。大儿子承介有五个儿子,长子绍翼下有一支迁居到武义张宅;次子绍悦举家迁居缙云周扎(后其中一部分又迁居枝树下);五子绍恂下佳红一支在道光末年迁居寿昌,佳福一支迁居武义下王宅马府下。因为外迁的子孙多,月房下也就未出现新的支派。
  日房又称奎璧常,人口不断旺发,接二连三产生新的支系。清初,首先分为敦、睦两房(第十七世),承相为敦房祖,承谟为睦房祖。接着承相的五个儿子和承谟的五个儿子又各自成立新房,敦房的称貌、言、视、听、思;睦房的称肃、义、哲、谟、圣(均属第十八世)。现在人们习惯称自己的房号时叫的就是这十个房。此后,貌、听、谟三房人丁多,它们的儿孙辈又纷纷自己起了新号,貌房的五个儿子,称福、禄、寿、三、星;听房的四个儿子称元、亨、利、贞;谟房的四个儿子,称忠、孝、节、义(均属第十九世)。还有貌禄下五个儿子称恭、宽、信、敏、惠(属二十世);惠下五个儿子称宫、商、角、徵、羽(属二十一世)。此时,风气变了,房派观念逐渐淡化,这些新的“房”“分”,往往只存在于谱上和族长等少数人的脑子里,一般群众知道不多,所以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不大。
  敦、睦以后,继续有徐姓居民外迁。已成支系的,有道光年间思房这支迁居丽水大路边(今丽水市皂树乡滴水岩冯弄和太平乡潘村)。光绪十七年(1891),肃房下通索,顽疾缠身,家境回禄,在内兄应文龙的帮助下,约同宗兄伟贤(睦房下),到二十八都前阳村附近的应庄(芝英人的坟庵)给人看山。二家和睦团结,辛勤劳作,遂于民国十年(1921)在前阳村共建一幢十八间头,定居于该地。清末,睦房下一支迁居兰溪诸葛镇等。其他单家独户外迁的有义房下迁居练结,貌房下寿分迁居张岭口、角分迁黄家,睦房下忠分迁居白水圳,听房下贞分迁居柿后,睦房下节分迁居象珠,睦房下孝分迁居岩后、善儿干,书房下迁居芝英、栋陇、下王等,还有商房下迁居武义陶村,肃房下迁居临安锦城镇,于潜凌口乡英功村,睦房下孝分迁居长兴里塘,月房下迁居安徽宁国云梯等等。他们侨居各地迄今或五代或三代或二代,大多与下徐店保持着联系。
  在城派至明嘉靖、万历间,有的迁金华嵩溪下王和林江楼家、仙居七都溪头遂能、松阳,还有本县毛山。明末清初,又先后有迁本县里溪、田桥、西竹园和武义杳瞿。后来,里溪的又迁池宅。田桥有的迁前塘,前塘有的又迁兰溪厚仁。民国时期,田桥一部分迁到金塘园。解放后仍居在城的已寥寥无几,唯位于胡店巷口的祠堂尚存(电动工具厂仓库)。
  华溪截角徐氏世系排列字母如下:
  谦让恭敬通 福宜洪永康泰泽(在城派为:贤徽阜宏洪巨浩) 连(以下四字一句) 乾震裕敦 钟秀毓奇 俊伟英彦 翼赞逢时 凝丞辅弼 隆盛宁熙 笃棐忠靖 美誉荣施 发祥衍庆
  杜姓
  杜姓原藉下庵(叶园山),咸丰同治年间,杜开飞即在下徐店外太婆处学艺做裁缝,生活在下徐店。后下庵房子被太平天国部队烧毁,整个村子的人四散逃难,下庵一时不复存在,杜开飞即定居下徐店,并在下徐店娶妻生子,遂成为下徐店一姓村民。
  陈姓
  下徐店的陈姓有两支。陈祖洪原藉柿后,同治年间祖洪娶下徐店新定的女儿阿香为妻,因为下徐店有传统抽粉干副业,易于谋生,即定居在下徐店。
  陈汝琴一支原藉石湖坑。汝琴是个篾匠,娶下徐店英粜的女儿内家为妻。因石湖坑生活条件不好,妻子不愿去那里居住,陈汝琴就在下徐店租房定居,土改时分了房屋,分了田,成了堂堂正正的下徐店人。
  骆姓
  骆章祖原藉寮前。寮前骆姓是从义乌李塘迁徙过来的,始祖是唐初“四杰”、太子师傅骆宾王,堂号“四杰名家”。章祖父骆某某娶下徐店徐学灵的幼女彩头为妻,没过几年,长年在外不归,彩头生活无着,遂带儿子章祖回父亲家生活,后定居在下徐店。
  应姓
  下徐店应姓有三支,分属于芝英、黄泥坎二个家族。应文云原藉芝英,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其父应阿青娶下徐店女为妻,接着又开店于下徐店后堂屋,举家住在下徐店。解放初,应阿青夫妇带大儿子迁回芝英老家,二儿子应文云定居在下徐店。
  应庆水原藉芝英,解放初父死后,1953年二岁时生母卢香园转嫁到下徐店,一并把他带到下徐店,仍以应姓抚养长大成人,遂成为下徐店村一员。
  应贤岭原藉黄泥坎,下徐店是外婆处,因家庭生活困难,1925年四岁时由外婆带回下徐店抚养,长大后就在下徐店成家立业。
  金姓
  金姓原藉前渡金,金天洪的养父金金昌是镶牙的,娶下徐店宝银为妻,经常在下徐店生活,徐宝银没有生育,天洪是领养的。日寇占领永康时,金金昌神经不正常,在杜山头被日寇抓走死的不明不白。金昌死后,宝银没带天洪去前渡金,嗣后自己改嫁,让天洪以金姓定居于下徐店。
  朱姓、吕姓
  这两支原藉太平,五十年代修建太平水库,太平整个村子外迁,朱金佐先迁桥下,后于1969年迁居下徐店。吕志平亦在1969年同批迁来。

知识出处

下徐店村志

《下徐店村志》

本志分区域与村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人物、艺文、民情风俗、世系图共8编,凡28章、68节。概述、大事记不列入章节之中。 二、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10月底。 三、本志只记事实,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四、本志资料来源:档案、宗谱及其他有关史料,调查访问、群众申报。 五、本志中的大中专生及工作职务、职称、功绩等记载,解放前以宗谱为准,解放后以本人申报为准,未申报者未列入。 六、本志一律以简化字取代原繁体字。 七、纪年,1949年以前一般用历史纪年,夹注公元,解放后用公元纪年。志内所称“解放”,系指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县城。“解放后”“建国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 八、村政更迭均用当时名称。地名一般用现行名称,个别没有对应的现行名称的,则沿用旧谱地名。

阅读

相关地名

下徐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