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盐场巡礼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唯一号: 112335020220000280
作品名称: 余姚盐场巡礼
文件路径: 1123/01/object/PDF/112310020220000024/001
起始页: 0970.pdf
责任者: 周玉辉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6
主题词: 散文-中国-现代

作品简介

当访问专车驰过了余姚广大的棉田以后,那一望无际的盐场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这里就是全国五大盐场之一的庵东,这里就是称十万盐民生活的地方。它就是杭州湾南岸一块扇形的泥滩,在余姚城北七十华里。海水冲咸了这一大块土地,使它成了东南最大的盐场。 走出庵东镇南的街道放眼向前面望过去,那一片白茫茫的盐场一直伸展到碧天的那一方,无数矮小的瓦房茅屋,像是成千成万的火柴盒子,星星点点地散布在那辽阔的盐场上。人走到这里,仿佛是置身在一个海岛上。据盐场公署汪场长的报告,盐场的面积,是东西七十华里,南北十华里,产盐地共有九千九百亩,属于六个乡镇,盐民共有五千八百零二户,有一万九千多人参加产盐工作,有七万多人专赖产盐而生活。这里在旺产期每天可产盐一万担,去年总的产量是两百万担,今年标准生产量两百十万担。这里的盐,供应本省三十一县一市,每年约七十万担,供应江苏每年约六十万担,供应赣东每年二十万担,供应皖南每年十二万担。 我国用海水制盐的方法因地而异,采滤方法有刮泥和摊灰两种,制盐方法有煎晒两种,晒盐方法又有板晒和坦晒两种。余姚盐场所用的方法是:采滤用刮泥法,制盐用晒法,晒盐用木板晒法,它的基本设备是盐田的一角,筑一座土堆,上面挖一个穴,名为漏碗,“碗”底铺草,下面连着竹管通到旁边的木桶。制盐的过程是先把含着盐质的泥土刮起来,挑运到土堆上再倾到“碗”里去,再灌下海水。二小时之中,泥土中的咸质和卤水直溶就变成卤水,从“碗”底的竹管滴进木桶。第二步再把卤水运到晒场上去,倒进盐板去曝晒,晒板为长方形,长约六七尺,阔约三尺,四周围以高约二寸的木条,使卤水不至外流。如太阳光强,经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卤水中的一部分就凝结成盐。在旺产期每天可晒三次至四次,所谓旺产期与淡产期是决定于季节的。春冬两季,盐场上的泥土多潮湿,吸收盐水的成分不多,阳光力也不强,因之产量减少,那就是淡产期。夏秋两季除雨天外,盐场上的泥比较干燥,易于多量吸收海水,阳光也比较强,所以产量增加,那就是旺产期。每块盐板在淡产期每天平均只能晒盐一市斤,在旺产期每天平均可晒五市斤,从全年计算每块盐板平均可晒盐三百市斤。战前,这里共有盐板六十万块(内官板五十五万块,私板五万块),沦陷期中受敌伪的摧残,盐板大减。胜利后,共有盐板五十三万九千六百八十块。盐民曾要求继续添板数,但盐务当局不予照准,理由是产量太多无法运销。据他们报告,去年已滞销一百万担,所以今年不许盐民再添板,免得生产过剩。这是一件可叹的事,在别的国家里只求扩大生产,特别是盐,它在工业和国防原料上都占着极重要的地位。如造冰厂的减低温度,染色厂的定色,制药厂的水离剂,硝皮、制干电池、配药、漂染布匹等等,没有一样不需要大量的盐。在目前的我国,因为工业落后,很少用得到它。一般人都认定盐只是供作食料用的,所以发生滞销,因而非但不能扩大生产,反而自动来缩小生产,与他国相比,我们实在万分惭愧。 盐民的资产以盐板的多少为计算标准,比如他有一块盐地,这块盐地可供一百块盐板来制盐,那么他的资产就是一百“板”。这里普遍没有一块盐板资产的大部盐民都是无产者,他们的盐地和盐板是向地主领制的,这种盐民等于佃农,他们每年必须向地主缴纳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盐租,一块盐板每年以生产三百斤计算,租额是每板每年七十到八十斤不等。拥有大量的盐地和盐板的人和寻常的地主一样,是用不着亲自去制盐的。他们不住在盐场里面,而在城市里专靠收租过活。据说这里最大地主拥有盐板一万块以上,如以每块盐板七十斤的租额计算,他一年就可收得盐租七十万斤以上,无疑已是一个大富翁。“佃农”式的盐民的生活就要困苦得多了。普通一份五口之家的盐民,领板五十块,依照每板每年产盐三百斤计算,每年可产盐一万五千斤,如照每板七十斤的租额,必须缴盐租三千五百斤,剩下一万一千五百斤。照目下盐务局给他们规定的盐价是每担(百斤)二万九千元,那么一年所得是四百三十五万元(尚有百分之二的盐民福利捐未曾除去),平均每月所得是三十余万元,一家五口只能苦苦维持,如果领制的盐板不足五十块,那生活就更困难了。他们之中生活较宽裕的是少数“自耕农”式的盐民,那就是说他自己拥有盐地和盐板而自己制盐,每年生产所得都是自己的,无须缴租给他人。所以就整个来说,盐民的生活是和封建经济制度下的农民生活一样的,他们同样受着地主的剥削和压迫。 盐民产下的盐价有所谓的“千盐石米”的原则,那就是说他们希望以一千斤盐能换一石米。目下场公署所定的价格是每担二万九千元,即每千斤二十九万元,据场公署当局表示,目下庵东米价是每石二十四万,已超过千盐石米的标准,盐民的生活已较前改善了。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庵东镇志 下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人物

周玉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