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东的盐妇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唯一号: 112335020220000279
作品名称: 庵东的盐妇
文件路径: 1123/01/object/PDF/112310020220000024/001
起始页: 0959.pdf
责任者: 叶甦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6
主题词: 散文-中国-现代

作品简介

一、浙东的宝藏 要是你是一个当家的主妇,要是你平常是一个关心“开门七件事”的人的话,那么对于这个人生不可或缺的“盐”应该有一种亲切的感觉的吧! 具有晶莹的体质,洁白的外貌,,强烈的咸性的盐,在锦衣玉食者的心目中,是平凡的粗物,然而在菜根萝卜中少不了它,在数千元一席的佳肴中也少不了它,在医学上,它更是人类莫大的恩物,它增强了人们的肌肉组合,它抢救了人们的疾患,它帮助了人们的食品贮藏。 然而它是汇集了无数艰辛的人力所制成的,正像农人种植五谷一样,盐是由数百万只鯬黑的手,流着血汗所得的成绩。在这里,井盐和烧盐且不说吧!单是我国的沿海一带,就有着很多的晒盐场,其中两个规模很大的是长芦和庵东。在那儿,数百万个苦工正逐日把东海的水,慢慢地制成卤,晒成盐。他们终年靠着海水过活,他们是大海的儿女。 庵东,也许不是一个陌生的地名,它是浙江余姚管辖的一个僻北的小镇。滨海“白地”四百余里,盐民们在那儿疏疏落落的构筑着茅舍或简陋的瓦房,东海的咸味的风,整年在那儿吹刮着,土壤是黄色的,因为含有极富的咸质的缘故,在太阳蒸晒下,整天泛着白色,一个陌生人到这儿来,会疑心是隔晚未溶化的严霜或积雪,在广漠的“白地”上,呈现在我们眼帘的遍是一个一个小小的滤卤的土阜,认不出方向和路,没有鸡犬的吠声,没有树木,没有青青的荠麦,有的是暮鸦的哀鸣和海风的怒号。 这荒凉广大的区域,无疑的,即是浙东的宝藏,不,是中国海岸线上的一个大宝库。战前,它供给了长江流域数省的食盐,它增添了数千万元国库的收入。在庵东这小小的市集上,曾聚集了大群大群到这儿来寻觅利润的官僚和市侩,大群大群靠盐吃饭的搬运汉和绍兴船夫,曾设立过巨大的盐厂,曾设立过江汉关的分卡,曾轰鸣着负重十余吨的卡车,曾挤满了上百艘的大乌篷船,要是你关心所谓国计民生的话,那么你该怎样重视这个浙东滨海的小镇哟! 二、盐场浮雕 当我们闯入“白地”跨进盐场的时候,在我们的脑海里,便立刻会想起三国志里诸葛孔明在鱼腹浦所摆,的八阵图来,放眼一望,远近左右,差不多都是距离相等形式相似的土阜,入其中真有黄沙漠漠,海风凄凄,不辨东西南北的茫然感觉。泛着白花的黄色土壤是松软的,在阳光的蒸发下,发散着浓烈的咸味。 土阜是滤卤用的,在土阜的下面,有着小小的地穴,安放着一只缸,通着毛竹管子,以备盛卤。每离一个土阜不远处,矗立着一间或两间破败的茅棚,每一个茅棚都是构筑在离地四五尺高的长方土墩子上的,茅棚前留着一大方空地,放着数十张或数百张的盐板,是四周镶着凸出寸余的方框,约二尺阔,一丈二三尺长,跟门板相似的东西,在方框的容积里面,注满着从上阜下面地穴的缸里取来的盐母——卤。在太阳下蒸晒成一粒一粒晶莹的盐。 土阜,这白地上的肉瘤,在日子的积累下,愈堆愈高起来,堆土阜的泥坯是白地上的低洼处畚来的——这工作通常是女孩或少妇们作的——把泥坯堆在土阜上后,便把海水浇上去,让它经过吸收和溶解的作用,慢慢的滤到地穴下面通着竹管子的瓦缸里去,变成浓浓的卤。 盐场上除了几种宜于咸性的植物,像芦之外,是不能生长其他植物的,所以此四百余里的白地上,充满了灰黄干燥的空气。由于无休止的工作和贫乏的物质生活,使盐民的体质陷于极度瘦瘠和枯弱的状态。老翁和老妇们的生活信念,只是服从天意和安命;而年轻的一群则焦躁地忧郁地度着这漫长的灰暗的日子。 海滨的气候是无常的,有时,刮着无休止的大风;有时,太阳光暴烈地蒸逼着一切;有时,气压低得喘不过气来;有时则狂泻着淫雨。在这里,盐民们所求祷的是终年的“晴天白日头”那么可以从数十百张盐板上多刮些白花花的盐来。 踏遍白地四百里,,鸡犬牛羊等的家畜是难得看见的,因为白地区域广大的缘故,那些破旧的草棚和低矮的土墩是显得那么疏落可怜,而人们仿佛是被上帝放逐到这儿来受罪似的,异常阴沉、暴戾和刚愎,老年人大都是非常绝望、非常衰颓的。他们得不到渴望的旱烟和较可口的蔬菜,他们时常呆呆地望着凄清的盐场,用憎恨的颜色觑着他们的子女和老伴,壮年男女们老是默默地工作着,碰着一些细小的事故,便会互相斗殴起来。而孩子们却只有成群地光着身子在数白地上的足印子玩,他们的眼珠子是无神的,他们的脸蛋是枯瘦的苍白的,我们一见到这些无邪的小孩,便会怜悯着想起一个严重的问题来——软骨病、脚气病,因缺乏维他命A而造成的眼病。 弥漫在白地上的是愁苦凄惨的灰色的雾,听着海的悲啸,瞧着茅舍上无力的炊烟,不禁令人起一种人间地狱的感想。三、白地上的虫——盐妇 终年钻在白地上追求生活资料的盐民,仿佛是天生来从事盐场劳作的,他们除了填饱肚子以外,没有更奢侈的希望,他们的一生除了制造盐以外,没有更适宜的工作。而这儿的妇女们更是在苦作和家务之下压得透不过气来,她们在双重的压迫下,在盐堆里默默地生活着,这一大群白地上的可怜虫,终年钻在黄烟漠漠的浙东海滨,无声无息地出生、长大和死亡。 她们是被社会忘却了的一群,她们的一生是一张凄惨的白纸,自然,起始她们也有过原始的美丽的幻想,她们模拟着将来有一个壮健漂亮的丈夫,有一个美满的小家庭,有较好的享用,甚至也曾想过离开这荒瘠的白地,到遥远的场合见见世面去。可是白地上的虫是爬不远的,离开盐场也许会饿死,也许会过得更坏,于是沉默地心里这样喃喃着。 “命苦的人是注定了要吃苦到底的,如果八字好,干么还会投胎到这儿来呢!” 乡村妇女在痛苦怨愤之余,最终的结论,便是怨命。盐妇自然不会例外,她们虽已厌倦了这累世的祖业,虽已知道这捞什子的勾当永远不会发迹——枵腹自然是不免的——但无法跳出这个圈子。日子一久,便习惯于忍耐和安命了,“吃苦”,在她们已成为天经地义的事了。 盐妇是人,然而过的却不是人的生活,食物是贫乏得可怜,连新鲜的蔬菜类也是难得尝到的,最佳的衣服是条子粗布,然而新的却绝无仅有,即使有,能穿的也只有一些新嫁娘之类而已,住的不用说是简陋的草棚,在刮风下雨的日子,是很凄惨的,在20世纪40年代的今日,日常用品如肥皂之类也是难得见到的,其他胭脂花粉等的化妆品自然更不用说了,至于娱乐吧,那是除了哼哼在新年里从邻乡听来的几句俚俗的歌谣外,看戏等的闲福是梦想不到的。于是,在这儿仅有的娱乐,只有在夏夜的白地上,满天的星光下,听着海水呜咽,用生涩的嗓子哼出古老的充满了传奇情味的俚歌了。 盐妇是白地上的虫,她们咬着牙在吮吸着自己的血液,在这个社会上,她们只有贡献,没有享乐,只有服务,没有权利。现在,我们且仔细瞧一瞧她们的一生凄凉的过程吧! 四、盐妇的童年 一个人的童年往往是美丽的,因为在这个时期,是纯粹的寄生时期,衣食住一切官能上的需要都不必自己去操劳的,所以有人说童年时期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 但盐妇们的童年,却是充满了痛苦和悲愁的,如果说盐妇的一生是一幅惨淡的图画,那么她们的童年便是起始勾勒就的一个明晰的轮廓。 由于食料的缺乏,由于做父母者的整日不得空暇,她们从还需要喂抱到自己能行走的那一个过程,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孤独者了,她们从小就被寒冷和饥饿威胁着,本能的求生欲时常驱使这批幼弱的生灵,爬行到草棚的每一个角落,去寻找填肚子的东西,她们起始往往整日价地哭着、哭着,往后,便被大人们的白眼和拳头吓怕了,于是开始用怯弱的眼光偷望着一切,偷望着这凄惨无情的世界。大人们的性情,在恶劣的环境下,变得异常焦躁和郁怒的了,在这个时期的小孩——尤其是女孩——成为他们生活上的累赘,因为无论怎样用尽她们最后的力量,也不能获得更多一些的生活资料啊! 在大人们的憎厌和喝骂之下长大起来的孩子,脑子里充满了畏缩和顺从的奴性观念。自然,在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最合于条件的盐场苦工了,于是在开始能用怯弱的步伐行走的时候起,她们便被呼叱着驱使着做一切勉强能够胜任的工作:如帮忙抓土、勺卤和刮盐板等,把她们当作一个成人来利用了,不,把她们当作一具简单的机器,或一只豢养的家畜来利用了。 童年的幻想,童年的本能的欲求,被剥夺净尽了,玩耍和吃闲食,在她们成为陌生的名词,从懂得大人说话的时候起,在幼弱的心灵上,便烙上了痛苦阴郁的烙印,当她们端起白米饭的时候,她们才有一丝的笑靥,然而那是暂时的呵! 在层层压抑下生长起来的小草,往往是畸形的。于是盐场的少女们,除了容貌难看之外,有大部分是跟白痴相差无几的低能儿。她们没有受过普通教育,她们没有离开过盐场跑得更远些,她们除了盐板、茅棚、土阜、海水外,没有看见过什么东西。她们除了无休止的工作外,没有自由去领略人间味,没有福气去接触所谓20世纪的物质文明。说起来令人不相信,她们大部分都没有瞧见过火车、轮船、电灯,甚至在都市里最普通的黄包车哩! 所以,我们严格地说来,盐妇们是没有童年的,她们一下地就是一个盐场的苦工! 五、盐妇的恋爱和婚嫁 终年在白地上劳作的盐场姑娘,由于海风的吹刮,由于太阳的酷逼,由于食料的缺乏脂肪,所以她们的面貌是干燥而黧黑的。她们穿得最好的时候,自然也只是布裙荆钗,当她们在这个所谓妙龄的时候,由于生理上的发展,使她们也感到种种爱美的欲望,然而在这滨海的白地上,在这贫瘠的村落里,是连一盒最起码的鹅蛋粉也买不到的。她们终年没有看见过牙刷牙膏什么的,自然,对于刷牙齿这一种“文明人”的卫生勾当,是终生不曾梦想过的呵! 然而她们在劳作之余,也没有轻视过自己的青春,她们时时怀着一种腼腆的心情,偷觑自己心里所喜爱的壮健的青年伙子。她们是人,她们也需要异性的安慰,但她们不懂各种偷偷摸摸的恋爱方式,她们没有虚荣,她们找对象的动机,纯粹是以性的要求为出发点的。但她们并不浪漫,没有虚伪,更不是时下的拜金主义,她们的对象并不是钱,而是诚朴、耐劳和牛马样的工作精神。她们有时在僻处抓土的时候,时常用粗俗的歌谣来回答情人的调笑,她们低低地哼着: “六月盐花白如霜,郎想奴奴奴想郎,奴心好比缸底卤,郎呀!你是三伏炎天的太阳光。” 但她们的爱慕似乎互相都非常畏缩的,旧礼教的铁链,在这里还没有发锈,所以她们只好用种种暗示来表示互相的心意,青年男子们大都也是非常忠厚的,过度的生产工作已减低了彼此之间的热情,而这里缺少春风秋月和鸟啼花放的美丽环境,似乎也是促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在黄沙漠漠的土丘上,在苦芦丛生的海塘边,是产生不出美的罗曼史的哪!何况紧跟在她们背后的是旧礼教和生活的铁鞭。 于是她们的婚嫁,自然是以古老的封建的方式来举行的了。但因为这里只有大穷和小穷之别,因此通常用作婚嫁的铁则的门户之见,在这里也不成立;有之也不过问一下对方是否诚实耐劳,对方的盐板有多少而已。至于聘金和妆奁等的问题,是互相都不大计较的,这自然是大家一样是穷光蛋,嫁过去是为的家里可以省一个人吃饭,讨进来是仿佛买进一条牛罢了!所以她们的婚礼仪式之简单了当,将使十里洋场的少男少女们喷饭的。她们没有乐队或鼓吹手,没有证婚人介绍人和男女傧相,没有挂灯扎彩的排场;不拍结婚照(根本没有照相馆,她们从来不曾梦想到这个玩意儿)。不坐汽车或彩舆……只有一副香烛,六种净酒,三个炮仗,敬敬神道,而新娘坐的是比“里山”的“爬山虎”较好的土舆而已。当天,男女家便各邀几个亲戚朋友,喝一顿粗肴淡酒,以表示了此一件“大事”罢了。 六、生活的重荷 结了婚的她们,身上更加上了一层桎梏,在公婆的严厉督责下,在小姑的唆掇下,一天到晚仿佛牛马似的劳作着——抓土、滤卤、刮板,以及洗衣烧饭等种种家务——起始,丈夫似乎是爱着的,但那纯粹是一种需要,日子一久,为了生活的煎熬,对于这个所谓妻,便渐渐憎厌起来。等到一有了孩子,日子一多,开支一大,做丈夫的往往更变得火气旺盛的了,时时为了细故,便辱骂和殴打起来,于是她们除了暗暗淌泪和悲叹自己的命苦以外,便只有锁紧了眉头苦挨。 社会不景气的浪潮,自然会冲到这滨海的小村落去的。米价狂涨了,而盐却为了交通不便和其他种种特殊关系,不能畅运。在当地不能跟着米价同样上涨。过去,盐民的痛苦,是受了廒商和市侩的层层剥削,而眼前却是天灾人祸双重的袭击了。 三年前尚能用粗米饭填饱肚子的人家,现在即使每天吃三顿薄粥,也难挨过。这在大群盐妇的菜色的瘦脸上可以推测到的,于是壮男们漂泊到异乡碰运气去了,遗下的是大批的老弱和妇女。妇女们的极度的贫血症使下一代的小孩异常孱弱,死亡率自然也随着增大。但她们却依旧咬着牙关驯顺地工作着。没有了丈夫的盐妇们,是不会感到工作上的不便的,她们照样能生产,照样要活下去的,她们大都有着一个卓绝的信念,那是“靠天”。她们时常互相这么说:“天是公道的,只要刻苦地忍受下去,总有转好的一天。” 在生活重压下的盐妇们,在眼前是负着“仰事俯蓄”的神圣责任的。但她们艰苦的劳作,并没有得到社会丝毫的同情,人们在煮菜放盐下锅的时候,根本不会想起在浙东的海滨,有这么一大群动物在苦作着,贡献着她们的汗血。她们仿佛是被人类忘记了的,她们是人类的渣滓,她们时常生病,经常在和死神挣扎。她们没福享受20世纪的物质文明,她们连医生这名词也是陌生的。 在这荒凉广漠的浙东海滨,这大批盐场的可怜虫,仿佛和没有主子的狗一样,那么无声无息地出生、长大和死亡。 结语 在一个月前,浙江一区行政专员沈尔乔巡视庵东盐场,有这么一首感怀诗,发表在各大报上: 平沙萧瑟江村暮,冷灶千家绝晚烟。茅屋无灯人喑泣,百盐难换一餐钱。 我们看了这一首诗,可以知道庵东的盐民,在目前是濒于怎样可悲的命运,他们除了盐板和东海的咸水以外,什么都没有。他们的食粮是要用盐去调换的,但是米贵得像珍珠,盐却在那儿卖不起钱。于是少壮的飘流四方,或铤而走险,老弱和妇女便只有奄奄待毙的了。 在历史上,女子的命运似乎大半是悲苦的,而庵东的盐妇,却是妇女中最痛苦最可怜的一群。我们眼前所看见的都市妇女,大都是娇生惯养锦衣玉食的寄生虫,但庵东的盐妇却是直接参加生产工作的神圣的劳工,然而她们现在却在死神的手里挣扎着啊!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庵东镇志 下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

相关人物

叶甦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