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唯一号: 112335020220000267
作品名称: 包公寺
文件路径: 1123/01/object/PDF/112310020220000024/001
起始页: 0700.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寺庙-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坐落元祥村。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初称草舍庵。民国2年(1913)改建扩建瓦房5间,更名为万福庵。惠生和尚主持,后扩建大殿正式立匾,易名包公,殿(奉包拯为神灵,祈求保佑四方百姓,为民作主)。生泉和尚继位后,再建圣母殿3间。时名声鹊起,香火更盛,朝拜者络绎不绝。遂有乡人冯顺濬等募资扩建楼房5间、东西厢房6间,相继由定启、妙子和尚主持。第五代主持由本地和尚道才于民国25年接任。1966年,佛事中断。稍后,包公殿地下挖防空洞,殿基塌方,殿宇被拆。 1992年起,先后由王潮新、张志龙等倡议募捐集资,易地镇南横路298号,重建包公殿。后逐年扩建,至2005年颇具规模:占地近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总投资284.2万元。有寺房36间,分东西两区。西区为大雄宝殿、观音殿、大王殿,东区为包公殿,设位包公、释迦牟尼、观世音、地藏、弥勒、文殊、文昌、大王、普贤、关公菩萨和十八罗汉等塑像50余尊。负责人张志龙,由温州籍和尚释智富主持,常驻和尚6名。2006年4月,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定名包公寺。是年,包公诞辰1007周年,包公寺择日隆重举行开光仪式和庆典,香客爆满,盛况空前。 2016年,山门和天王殿建成,寺内布局进行调整。东区为山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西区为包公殿、观音殿和大王殿。包公寺香火不绝,佛事兴盛。

知识出处

庵东镇志 下册

《庵东镇志 下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概括地记录了庵东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反映了庵东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发展面貌,描绘了庵东从海隅盐滩到滨海新城的发展脉络,讲述了前辈先人光前裕后的史迹,展现了庵东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迈和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