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泥螺养殖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唯一号: 112334020220000051
专题名称: 慈溪市泥螺养殖情况
其他名称: 俗名:“吐铁”;又称:“麦螺”;“梅螺”;“黄泥螺”
文件路径: 1123/01/object/PDF/1123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360.pdf
专题类型: 渔业资源

专题描述

泥螺 俗名“吐铁”又称“麦螺”、“梅螺”、“黄泥螺”,为西太平洋沿海半咸水贝类,贝壳卵圆形,薄而脆。体肥大,灰黄或红,黄色。慈溪海涂广有分布,近海群众有捕食习惯。泥螺可鲜食、盐渍。三北黄泥螺肉质鲜美,蛋白质丰富,其盐渍产品尤为宁波、上海一带市民所青睐。相传为明代贡品。1993年始养泥螺1公顷,产量6吨。1995年小面积示范养殖。随着养殖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养殖面积扩大,产量不断提高。1997年养殖840公顷,产量1456吨。2000年增至2157公顷,产量3807吨,成为滩涂养殖的重要品种。2008年养殖1054公顷,产量3955吨。主要养殖在四灶浦以东海涂。 泥螺采用平涂养殖或蓄水养殖。选择表层“油泥”丰富的泥涂,用毛竹或松树打桩,聚乙烯网片或尼龙细网入泥20厘米,留高1米左右围栏防逃逸。2—3月放养每千克1万~3万粒的苗种,平涂养殖每平方米15~30粒,蓄水塘养殖每平方米50~100粒。干涂放苗,螺体潜入表泥后蓄水。达到商品规格后分批起捕,并补放苗种,一年养殖2~3茬。含有“泥筋”的泥螺,按每平方米30~50粒(壳高约1.5厘米)移养至涂质细软、“油泥”丰富的滩涂10~30天,去除体内“泥筋”。3月开始移养,一年6~7茬。 养殖期间控制水位,防干露时间过长,大潮汛时适当露干。防海鸟、沙蟹、青蟹等危害泥螺。生长旺季,每半个月每公顷施3004500千克发酵的鸡粪或30~45千克化学氮磷肥,氮磷比例为4∶1。养殖45~90天,泥螺每千克达300~400粒时起捕。春季起捕的称“麦黄泥螺”(桃花泥螺),秋季起捕的称“桂花泥螺”,质量口味以“麦黄泥螺”为好。采用手捉或专用网迁捕,品质以手捉为佳。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