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达蓬山摩崖石刻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地理名称: 慈溪市达蓬山摩崖石刻
唯一号: 112333020220000117
文件路径: 1123/01/object/PDF/1123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982.pdf
地名类型: 经济文化区
层级分类: 遗址

参考方位

位于龙山镇达蓬山。

介绍

位于龙山镇达蓬山,由佛迹洞摩崖题刻和秦渡庵画像石刻组成。 佛迹洞摩崖题刻位于佛迹洞东壁,共3处,189字,分别由南宋隆兴二年(1164)武林钱竽、锦屏陈邦彦,淳熙九年(1182)县宰唐仲温,清康熙丙子年(1696)赐进士翰林院修撰秦宗游所题刻。洞下部石壁上有痕似一硕大左足印,相传为唐代僧人达慧在洞中结庐修行时发现并认为是佛迹,故名“佛迹洞”。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曾至佛迹洞探访。 秦渡庵画像石刻位于佛迹洞东南侧百米远的崖壁上。石刻朝东,纵高1.20米,横宽3.50米,由石刻画像方形神龛组成。画像有人物、波涛、航船、神兽等,为元代所刻。神龛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所凿,两侧刻有“南无圣林塔”和“康熙庚子春”字样。崖壁东端有一独立山岩,依其自然形状,雕成狮子造型,与画像石刻浑然一体。 1986年8月,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