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冯天源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慈溪戏剧述略》
唯一号:
112330020220000136
人物姓名:
冯天源
文件路径:
1123/01/object/PDF/112310020220000020/001
起始页:
0124.pdf
性别:
男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45年9月
籍贯:
慈溪市姚北段头湾村(今慈溪周巷镇长胜市村)
亲属:
杨思思;冯嫣姬
非亲属:
钱王斌斌;俞淇淇;王振芳;钱慧韵;孙小梅;丁少琴
传略
冯天源,1945年9月出生于姚北段头湾村(今慈溪周巷镇长胜市村)。他的爷爷、父亲及儿子、孙女五代都爱绍剧。初中毕业后,冯天源白天做五金学徒,晚上随长胜业余绍剧团四处演出,既吹笛子又拉二胡。偶尔因演员生病或有事请假,也做替演救场的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绍剧现代戏《血泪荡》一剧中,他演过“舍牛”、“王桂堂”等六七个角色。慈溪市撤县设市前夕,还独资举办过慈溪县业余绍剧大奖赛。近几年,每年都要举办一些大型文艺活动,其中于1998年出资支持宁波市剧协举办的“宁波市天源杯戏曲大奖赛”和2001年绍兴黄酒节受绍兴电视台邀请组织的“慈溪市农民绍剧进越城”活动,反响良好。 冯天源的爷爷,也是一个戏迷。他会打击乐器,尤其敲锣鼓敲得特别好,自成一套,粗犷、朴实,具有浙东地方特色。还会吹唢呐内,边吹边走3公里不用换气,当时姚北一带的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向他拜师学艺。冯天源的父亲,同样是戏迷。是农村集镇商店里的一名店员,他的锣鼓敲得比冯天源的爷爷还好,吹唢呐也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地步。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冯天源和他的3个兄弟、4个妹妹,从小就对绍剧着迷。他七八岁时便爱好吹笛,后来边做五金学徒边为戏班伴奏,一直是戏剧文化活动的热心参与者和组织者。长胜市村周围几十里的人都知道,他们这个大家庭,人人会弄丝竹管弦,个个能唱名段名曲。冯家人走拢来就是一个“戏班”,再加上各自的妻室夫家,儿孙子女,周末聚在一起,你拉我唱,锣鼓开场,好不热闹。现在,凡正规绍剧戏班里所有的乐器,冯天源都备齐了,宝贝一样放在专门的房间。夏天的傍晚,往院子里泼几桶井水。然后搬出来锣、鼓、铙、钹..轻轻敲几下锣,再拉开板胡,高亢的绍腔一经吼起,对周围的亲朋好友、隔壁邻居便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尤其是粗犷豪放、声调高亢激昂的绍剧,特别为群众所喜爱。 冯天源的爱人,也是绍剧爱好者。有趣的是,冯天源与她的认识,也是以绍剧为媒促成的。有一次,剧团坐着大乌篷船去宗汉马家路演出。船里人不多,冯天源看见有个姑娘独自对着潺潺的流水发愣,便走过去,跟她攀谈起来。闲谈中,知道她父亲是一位粮食局下放干部,她正为身世问题而略有感伤。当天晚上,她出演绍剧《红灯记》里的李铁梅,演到把辫子甩过去、用嘴巴去咬的动作时,因用力太猛,假辫子飞了出去,正好飞到了冯天源的身上。到现在冯天源都不知道,那天她到底是故意还是无意把辫子甩到他身上的。在他把辫子交还给她时,他才发现这姑娘的眼睛特别清澈明丽.后来这位姑娘就成了冯天源的妻子。 冯天源才高中毕业,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在剧团中也算得上是一个秀才了,有些动作设计、台词改动,一般都要请他操劳,他除了会吹笛子、拉二胡外,还是剧团的导演和编剧。 在冯姓家族中,冯天源的侄女杨思思也是一位重要角色。当年,她以唱腔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浙江省艺术学校绍兴分校录取,毕业后,分配在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已成为剧团的一朵团花,她的唱段,曾多次在绍兴电视台的《兰花艺苑》栏目中播出。 然而最让冯家引为自豪的是冯天源的大孙女冯嫣姬,她从小就练唱、吊嗓子,3岁时就能唱一些越剧名段,7岁开始唱绍剧,受过绍剧名角十三龄童、沈筱梅等名师的指导。 2004年5月,12岁的冯嫣姬作为宁波市唯一的选手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浙江赛区选拔赛,从来自全省各地的23名业余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业余A组一等奖。当年8月下旬,她又代表浙江省队参加中国剧协在江苏省昆山市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以演唱绍剧《穆桂英挂帅·辕门外三声炮响》选段,从4000多人中脱颖而出,荣获了全国小梅花称号。与天元的越剧小梅花钱王斌斌、长河的越剧小梅花俞淇淇一起,成为慈溪戏剧史上成绩最骄人的小小艺术家。 冯天源笑称自己不是普通的戏迷,而是“戏痴”。那年冯天源应邀参加省绍剧大奖赛的汇报演出,省里戏曲界的名角们和他坐在一起。当时一位金奖获得者唱跑调了,尽管是很小的出入,可还是没能瞒过专家们的耳朵。但冯天源却说,不是演出者出错,而是拉二胡的师傅把其中一根弦调低了。经过仔细辨认,果然如此!这令当时在场做评委的“十三龄童”王振芳老师惊讶不已,即呼他为“戏痴”。从那以后,“戏痴”这个称呼就被冠在这位爱戏的企业家身上。 2005年9月,浙江省著名戏曲理论家谢涌涛先生通过王振芳老师的介绍,陪同日本学者矶部佑子教授,专程到冯天源府上采风拜访。事后谢老专门以书信形式致意冯天源,赞他为“一位奇特的人物”,“根植”在戏曲这方土地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儒商”。 冯天源不仅热心于对新人的培养,而且热心于慈溪绍剧活动的开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有一天,浙江绍剧团的一批离退休演员王振芳(十三龄童)、钱慧韵、孙小梅、丁少琴等十三人到冯天源家做客,席间谈到要组建一个剧团。冯天源当即捐资3万元,还免费提供了一些乐器,又定剧团名称为“浙江绍剧第一舞台”,王振芳、丁少琴为团长,冯天源任名誉团长。全团40多人,在民间演出,大受欢迎。这既为退下来闲置在家的老一代绍剧艺术家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发挥了老有所为的作用,同时也为社会增添了绍剧人才资源。当时,全国所有剧团在电视的冲击下,逐渐萎缩,几乎都亏损,而“浙江绍剧第一舞台”却是赢利的。冯天源为“浙江绍剧第一舞台”奔走联系,在义四、精忠、周巷、相公殿等地多次演出。虽然“浙江绍剧第一舞台”仅维持了7年,但冯天源对“浙江绍剧第一舞台’的最大满意是:在戏剧青黄不接的艰难7年中,培养了一大批慈溪的绍剧观众,为绍剧的传承、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冯天源现为慈溪市政协委员、慈溪市剧协名誉主席。
知识出处
《慈溪戏剧述略》
出版者:中国戏剧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关于戏剧的历史发展以及各个剧种以及形式的发展。
阅读
相关专题
委员
职位
名誉主席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