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人口迁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7029
颗粒名称:
二、人口迁移
分类号:
C924.25
页数:
2
页码:
86-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60年至1987年慈溪县人口迁移的情况。
关键词:
慈溪县
人口变迁
人口迁移
内容
有组织的成批迁徙 1960年前后,逍林、浒山、庵东等区1100多农民先后移居宁海三门湾北岸,开发海涂,种植棉花。1959年、1960年先后组织青年1285人、510人支援宁夏,因水土不服、风俗、习惯的差异,于1962年后大都陆续返回。1961年,组织退伍军人45人及家属19人,移居海南岛建设胶园。
1969年,动员待业青年538入“支边”,去内蒙古、黑龙江农村插队,1972年又动员400名青年去吉林省插队,1980年前后,多数陆续返乡。移入方面,1967年3月,上虞县南汇公社盐民170多户、800人左右迁入庵东区西三公社从事盐业生产。“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从外地迁入“插队”的知识青年约3500人,后陆续招工、入学抽回约1500人。
随海涂开发的人口迁移 早期,县人多聚居沿山一带,11世纪以后,随着海塘修筑,山南及沿山居民渐次北迁,沿塘出现大批村落。大古塘及周塘两侧尤为密集。解放前后,有部分西部居民东迁。人口的北移东迁,是慈溪境内移居主流。其中亦有自境外迁入的,主要来自绍兴一带,迁至庵东盐区从事盐业生产。
军士戍守定居 明洪武二十年(1387),为防倭患,筑观海卫城,曾调福建福宁卫军士500余人戍守,这批兵士大部留居当地,至今观城镇民间还留传福建地方话“燕语”。
经常性人口迁移因升学、分配、参军、转业、婚嫁、投亲及工作调动,经常有人口变动。1977~1987年间,年均迁入17380人,迁出17893人,迁入比迁出少513人。
知识出处
《慈溪县志:简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为《慈溪县志》简编本,其中包括了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成陆伪涂与水利、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民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