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吴锦堂先生哀思录·序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锦堂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907
颗粒名称: (四)吴锦堂先生哀思录·序言
分类号: K206
页数: 6
页码: 233-2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吴锦堂先生弃世之二十有四日,神户大阪华侨三十六团体,以公旅居日本四十余年,生前事迹,嘉惠侨胞,功德卓著,拟发起公开追悼大会,以为崇德报功之举。设会筹备,属余总其事。余继谫陋,力恐弗胜,窃念我华侨远离国门、谋生异域,其中出身微寒而著名海外者,大不乏人,惟既拥巨资而念念不忘祖国,为桑梓兴利除害如公者,洵旅域中不可多观也。
关键词: 慈溪市 历史 史料 资料 选辑

内容

吴锦堂先生弃世之二十有四日,神户大阪华侨三十六团体,以公旅居日本四十余年,生前事迹,嘉惠侨胞,功德卓著,拟发起公开追悼大会,以为崇德报功之举。设会筹备,属余总其事。余继谫陋,力恐弗胜,窃念我华侨远离国门、谋生异域,其中出身微寒而著名海外者,大不乏人,惟既拥巨资而念念不忘祖国,为桑梓兴利除害如公者,洵旅域中不可多观也。余以后辈,同客神江,得与公为忘年交,时相过从,夙荷面命耳提之益,故公生前事迹,略知一二,谨述所知,以为我同胞告。
  公名作镆,锦堂其字也。浙江慈溪县人。父麟初先生,生子五,世业农。丁洪杨之变,辍读而耕,岁值不登,乃改而习贾于苏沪间。公为人勤慎温厚,尤笃志于学,执业之暇,辄手一编,见同事悉秉虚心求教。公尝曰:“我年少获识之无时,随先大夫东耀公于耕牧余闲,亲自课读之恩,今我虽困难而学未敢辍,窃欲善承先志也。”人益重之。
  当前清甲申中法战后,公慨念祖国商业衰败,行将为外人垄断,不可不谋从外方发展,于是航海东渡,与辛、李二公合资千两,贸易于长崎、神户间,不及数年而获赢数万。甲午之役,大战告终,业益张,足证公之善居积而勤敏,有兼人之精力。每确算营谋,函电纷沓,时屡屡彻宵达旦,目不交睫,二十余年如一日。乙已日俄战役,公慨然曰:暴俄豺虎也,日胜而俄败,则中日唇齿相依,犹有可为,反是则祖国必殃及眉睫,不可救药。由是,公倡恤兵之会,应募国债,捐助军饷,为数不赀,日人至今称道勿衰。其眼光远瞩,岂常人所能及哉?
  至论神户中华义庄,为旅日华侨寄榇之所。庄居小丘上,回周均属官有道,雨淋丘圮,势将倾陷,且地址狭隘,屋宇零落,无礼堂以行祭礼。幸公详之日本当道,得购回官道,筑石壁以固基础,建祭堂以肃观瞻,设庑廊以寄榇柩,四周并筑砖墙围绕,庄南设病院一所,如是者,监工三年,勤劳备至。至今登诹访大仓诸山者,遥望义庄,松林耸翠,绿瓦红墙,气势宏伟,华侨百年逝世丧葬尽礼,皆感公德也。
  前辈创建中华会馆,规模虽广而地址尚欠裁划,公又百计运动,得以购回官地与余地相抵,得互成四方堂正。捐巨资增筑客厅后座,使我华侨,春秋佳日,欢宴裕如,匪藉公之苦心,曷克臻此?近又以正堂客厅天井之玻璃蓬,年久失修,公又独捐资重建,以铁代木,得资久远。会馆向无恒产,公以物价腾贵,经费浩繁,不可无一定收入以补岁出,乃倡议捐款,将前李公经方认捐平房二栋,改建房屋十所,收租出息,以厚公积。此皆公当中华会馆理事长任内所办之公益事也。
  戊戍政变以后,新学扩张,旅神华侨前辈麦公少彭有倡同文学校之议,公助之尤力。迨后华强、中华两校相继创立,公皆慷慨捐助,不遗余力,合底于成。今之数百学子得以弦歌诵读,他日养育成材,均拜德也。最近又主张合并三校,俾节省经费,统一教育,自认捐助万金以资提倡。其热公益,有足令人观感者。
  岁次甲子,关东震灾,京滨侨胞,惨罹浩劫,时公方养病舞滨,闻耗,即电促余发起组织救灾团,从速救援,并认助巨款,以为之倡。团既成立,而灾侨且陆续到神,公每日必以电话垂询状况,且扶病亲到会馆慰问,其关心桑梓之情如此!其他,如万国病院、孤儿养育院、盲哑院、赤十字社、同仁会、掖济会等外人慈善团,无不一视同仁,受公巨额之捐助。此公在神户所办慈善事业,又如是者。
  至在祖国所办公益之事甚多,尤以慈北水利、兴学二事为最钜。
  慈北一隅,负山面海,水利至艰,又与余姚接壤,地形姚高而慈卑,雨少则旱,雨多成灾,昔人病之。于是浚杜白两湖,浚四浦、开漾塘、潴蓄堤防,始具民田利之。惜为豪势占断,旧制益坏,民间为水利酿争讦讼,倾命圮族者比比,五百年来,案如山积。
  洎光绪三十二年秋,公归国省墓,时霪霖为灾,全乡数百顷花稻,悉巨浸中。公目击心伤,誓竭一己之血资,为故乡水利图永久,筑漾塘、建淹、古、竺诸浦闸及杜白两湖诸塘岸堤闸、减水坝、石桥等,创建修治潴蓄之制,始全复旧。湖浦附近,诸田亩植禾棉者,岁入陡增数百万。且立水利局而及订水利善后章程,以垂久远;钉湖田界及测绘湖图,立案以绝争端。并知公于兴复水利时,每赤足驰数十里,昼夜督工。有日,在杜湖堤监工,会大雨,高浪激堤,公几及溺,然公神色自若,绝不畏避。日本工程师岛总彦氏见之,深为感动。事后摄影赠序以志端末。翌年,公为故乡水利,接电遄归,适爱女病笃,家人力阻其行,公慨然曰:“水利关系全乡命脉,何可因私废公?”竟割爱就道,万里归乡,力任劳苦。计先后工事几阅四年,共出资七万余金,始得蒇事。呜呼,公之眼光、毅力、胆量无尽,其高远诚不可及哉!公自湖堤遇险危而复安,乃益达观生死,因预筑寿城于湖畔,以为纪念。并撰联自挽,其联曰:“为爱湖山堪埋骨,不论风水只凭心”。仅此寥寥十数字,足见公之为人。
  公又以慈北风俗朴陋,民多不知学,为国家计,非兴学育材不为功。故在慈北独力设立学校,辟基五十余亩,开河若干里,建洋房、平房七十余间,及蚕桑巢丝等室四十余所,置桑园农场,种种设施完备。办理数年后,因学徒程度关系,改办高等小学制。仪器、书籍咸备无缺,优待学生:异姓者免学费,同宗者更给午膳并发奖金诱进。助棉田千五百数十亩,公债券三万余元、路股二万余元、汉冶萍公司股六万余元,以为养学基金,用垂永久。乡人感其义,志公之德,因名斯校曰锦堂学校。计水利、教育两事共为故乡捐资三十五万金有奇。
  后值民国反正,武昌起义,诸省响应,时慈邑患海啸,花稻悉没。诸暨及温州一带亦遭水灾,数百万居民嗷嗷待哺,而各地军书旁午,赈贷俱绝,莠民潜煽,巨变将发。时各省闭粜,公闻警即电致上海虞公洽卿,设法购米,一面请诸绅赈平兼办,计捐金数万元,各地赖安。
  壬戌之岁,五遭飓风、霪霖,禾棉籽粒无收,民不聊生。慈姚北乡,顽民扰攘,几酿巨祸。官绅函电告急,即慨然捐资数万赈饥,又约陈公邦瑞、虞公洽卿在上海组织三北赈灾会募款助赈。
  余事如禁止乡人赌博,毁灭淫词,保护要塘,或白有司,不避嫌怨,或大声疾呼,极力赴救,其为乡党兴利除害勇往直前,必达功成而后已。此种功德又岂常人所能及哉?乡人崇德报功,为公铸铜像于慈北,并立福乡碑于崇寿宫,以纪公德,永受万民瞻仰。
  此外,如庚子之乱,清宫西巡,公慨念国难,报效二万两。民国肇造之后,内国公债,历年应募之额为数至巨。自前清光绪二十八年至今,凡关于海内凶歉、天灾,公助赈之额,实更仆难数,故积功累德,历邀大总统优奖之典,晋至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并先后赏给“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热心公益”、“惠敷桑梓”等匾额,慈北民又赠“博施济众”及“口天”两匾额。公笃念宗邦侨地之意,历变不渝,于此见之,故上之政府褒荣,下之舆论推颂,固所宜也。此以视古之毁家输难,倾财助边者殆犹过之。
  公秉性孝友,年十二侍母罗太夫人疾,躬侍汤药,衣不解带,年十六,罗太夫人弃养,诸弟皆幼,王父母在堂,公恐伤重,闱心强节哀思,友爱诸弟。事继母唐太夫人,一如所生,以是乡族器之。当公出就贾时,以亲在不忍言别,麟初先生晓之曰:“丈夫当志在显扬,耕与商何择焉?方今天下大局,关系半在通商,尔他日能发展商业,藉以上报君国,下济乡族是吾志也。”公果能力承庭训,克符初志,然先德已不及见矣。麟初先生弃养时,公正经商海外,闻讣星奔,痛悼罔极,嗣家资富有,每念欲成亲志而亲不及见,以之为憾。言及辄泫然涕下。及知公之忠祖国,惠乡里、仁同胞,均由孝思之纯笃而出也。
  公于诸昆季友爱尤挚,各犹子或肆业上海,或游学欧美,多受公培植成材。又能推友于之心,广诸社会。锦堂学校高才生,公亦招致东瀛,令受实业,专门教育,以备国家之用。刻下子侄、学生人才经济济,造就者夥矣。
  公与人交,坦坦示肝胆,不设城府,尤能急友难,内外商界诸友,受公融通扶持者亦众,又善于排难解纷,其笃于友谊有如此者。公元配徐夫人,生子一女二,子启藩,长女适徐氏早卒。次女尚幼,在故乡受书。民国二年,启藩娶镇海虞氏,迄今连举六子一女,公续娶丁夫人,又以兼祧两宗,故续娶魏夫人,偕居日本舞子别墅。公夙兴夜寐,持家以朴俭为主,一门之内,大小佣伙仆役,皆恪守其职。人第见公以赤贫至巨富,必垄断倍贷而致者,而不知其积铢累寸,均由停辛停苦而得之;人第见公爱国、卫乡、慷慨乐输,必喜近功名而然,而不知其用图业之始,赴庭之训,即举报国济众而助之;人第见公爱友急难,必性喜謀任侠而然,而不知悉本其内行肫笃锡类推仁之心而行之。盖公享厚资而膺美名,非术致色取己也。
  公年逾古稀,隐居舞子之滨,门对高松,楼瞰大海,一门以内,上和下睦,子孝孙贤,雍雍如也。壬戌之春,公病笃危而复安,可征天眷之隆,由大德感召所致。公每念及国家于兴利、劝学、企业诸大计,犹若意皇然未足,心怵然不宁。是又见公之精神意量,远出常人万万。方谓天锡纯嘏克享期颐。何期噩耗传来,哲人其萎!
  呜呼痛哉,犹忆今春元旦之翌日,余访公于上筒井别邸,见其精神焕发,议论风生,殷殷以三校合并及义庄新建等计划垂询,并励余以含苦茹辛,勉为其难,勿萌退念。别未旬日,忽接其家人电话,谓公病笃,余为之愕然,即驰至其家,方知公患急性肺炎,已于新历正月六日发病。初起寒热往来,即延主治医佐野誉医师及京都前医科大学校长中西龟太郎博士,并兵库县县立病院长西广吉博士诊治,日渐沉重,到十一日几濒于危。乃用食盐注射,略复知觉,延至十四日午后五时二十五分,溘然长逝。呜呼痛哉,然犹有憾者,公于弥留时,余以格于医者绝对使病人安静之命,不得一见颜色。回念壬戌之岁,公病极危时,公命其家人以电话召余到舞子别墅,日侍病榻侧,执余手言别殷殷,以家事为虑,瞩余休沐之余,常至其家。幸而天佑,善人转危而安。抚今追昔,言犹在耳,今乃故人易箦,咫尺重帏,未克为最后之一诀。伤哉!
  余不敏,谨以平日见闻,公之行事,叙其大概,兼福乡碑文并公之遗墨诗文数首,又以追悼会当日各亲友之祭文、诔文、挽联等,文藻璀璨,哀戚动人,盖以知公之功德及人同声感慨,爰辑成册,以志哀思,是为序。

知识出处

吴锦堂研究

《吴锦堂研究》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吴锦堂是海外“宁波帮”的杰出代表。本书共分三篇,内容包括:生平事略、文苑撷汇、史海经纬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寿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