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系旅日侨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锦堂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853
颗粒名称: 一、情系旅日侨胞
分类号: K828.8
页数: 3
页码: 22-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吴锦堂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了宁波帮商人那种相互提携、协作共荣的传统,在创建和发展华商组织、资助华侨公益事业、维护华侨权益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自然也成了神户华侨的领袖。他在神户参与为华侨兴办的商务机构、教育机构和慈善事业,只要涉足神户华侨社会,华侨要在异邦社会立足,对华侨子弟进行文化、技术、民族语言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于1900年解囊投资创办了神户华侨同文学校。
关键词: 慈溪市 吴锦堂 传略

内容

吴锦堂是一位深谙经营之道的企业家,他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了宁波帮商人那种相互提携、协作共荣的传统,在创建和发展华商组织、资助华侨公益事业、维护华侨权益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这些活动既推动了本人事业的发展壮大,也促进了在日华商的事业,维护了华侨的正当权益,自然也成了神户华侨的领袖。
  19世纪后中国国力衰弱,国际地位每况愈下,为谋生而侨居异国的同胞,处处受到歧视、排斥,许多侮辱性的限制强加在远离祖国的炎黄子孙头上。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连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尊严都无法保护,华侨就更如没娘的孤儿,深陷在被侮辱和被迫害的深渊之中。吴锦堂亲眼目睹并亲身经受了这种种屈辱。因此,在他成为商界巨人之后,首先考虑的就是建立华商组织,为华侨社会的利益服务。他在神户参与为华侨兴办的商务机构、教育机构和慈善事业,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华侨受益之丰厚,在神户华侨史上是空前的。即使到近百年后的今天,只要涉足神户华侨社会,还处处可以领受到他的遗泽,而且言传文载,有口皆碑,历久更显其功德。
  神户中华会馆建立时,吴锦堂即捐日元300元;1904年,会馆申请注册为财团法人时,又捐款2万元作为基金。再如坐落于神户市长田区泷谷町的中华义庄,是占地8424坪的规模宏大的墓地,建立于1873年,当时只有600坪租地。后来吴锦堂将原租地买入并购地扩大,还在庄内造起祭堂、庑廊、病院,使之成为客死异邦的中华子孙寄榇之所,而且成了华侨憩息休养之地。他还出资修建楼房数间归义庄出租,以其收入用作义庄的经常性开销。
  吴锦堂认为,华侨要在异邦社会立足,不仅要有自己的商业组织,以指导经营;要有自己的慈善机关,以赈济灾民;更重要的还要办起自己的学校,对华侨子弟进行文化、技术、民族语言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为此,他协助华侨界有识之士如麦少彭等,于1900年解囊投资创办了神户华侨同文学校。后同文学校与阪神中华公学合并为神户中华同文学校,以至于今。同文学校的建立,祖国各界十分关注。光绪三十三年(1907)《东方杂志》第3期就曾以《侨民兴学》为题报道说:“神户华侨麦少彭、吴锦堂二君,前曾设立同文学校,颇著成效,近已有6名学生毕业。全校所有学生,计幼稚园50名,寻常科100名,高等科40名,内女子30名,大抵皆粤人子弟。麦君犹以名额有限,未能普及,因自今年(1907年)起扩张校务,于小学外更设中学一级,招集本国学生60名,以施新教育。更买收邻房作为校舍,由麦吴二君各捐4000元,其他华人亦各随意认捐云。”在1909年吴锦堂又捐赠1万元。自清末至民国初期,祖国政府先后颁“设教劝学”、“乐育英才”、“华国舒文”、“道久化成”等6块匾额嘉奖。吴锦堂在1905至1914年及1916年至1925年间,连任同文学校副理事长20年。该校百多年来培养了不少人才,廖承志、林丽韫等就是神户同文学校的毕业生;梁思成也曾就读于同文学校。同文学校对于旅日华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年前,《难忘锦堂》专题片摄制组采访林丽韫,她对该校还深怀感激,说同文学校还曾造福于当时已沦为殖民地的台湾同胞。她家在台湾,当时日本殖民统治者为进行奴化教育,禁止小学教中文,妄图从语言上割断台湾人民回归祖国的思念。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许多台湾同胞想方设法把子女送到日本进华侨学校学习祖国语言,她就是这样进的神户华侨同文学校。
  每当旅日同胞因天灾人祸发生困难时,吴锦堂总是寝食不安,终日不知辛劳地为同胞解难排忧。1924年,关东地区地震、海啸,众多华侨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正在舞子海滨养病的吴锦堂,即强行起身出面筹划,出资并电托杨寿彭组织救灾活动,接纳流入神户的华侨难民,并抱病前往探视,亲致慰问,侨胞们无不感激涕零。
  此外,万国病院、孤儿养育院、盲哑院、红十字会、同仁会、掖济会等都曾得到过吴锦堂的巨额捐赠。

知识出处

吴锦堂研究

《吴锦堂研究》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吴锦堂是海外“宁波帮”的杰出代表。本书共分三篇,内容包括:生平事略、文苑撷汇、史海经纬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吴锦堂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