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于慈北东山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锦堂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842
颗粒名称: 二、生于慈北东山头
分类号: K828.8
页数: 3
页码: 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的吴锦堂于公历1855年11月14日①出生在慈溪北部的东山头,南面紧贴着浙东海防重镇观海卫城,山的东北面有通海大浦祝家浦(现名徐家浦)缓缓流过。南宋时山麓建有水军寨和土军寨,观海卫建成初又设有向头巡检司。
关键词: 慈溪市 吴锦堂 传略

内容

吴锦堂于公历1855年11月14日①出生在慈溪北部的东山头,这是一个濒海的小村,但自古以来又是海防要地。南面紧贴着浙东海防重镇观海卫城,城里的居民,是福建籍驻军的后裔。蛟门浦②自观海卫北来,穿村而过流入杭州湾。村域内有小丘数座:村东瓜誓山即东山头,又称瓜蛎山,山的东北面有通海大浦祝家浦(现名徐家浦)缓缓流过。村北有营房山,因戚继光曾驻此抗倭而得名。村西北有向头山,与镇北地区的龙山遥遥相对,又称西龙尾,南宋时山麓建有水军寨和土军寨,观海卫建成初又设有向头巡检司。明代倭寇七次进犯三北,其中1554年10月和1556年4月两次,就是由此登岸。
  东山头境内,明初才出现村居。据编成于明嘉靖的《观海卫志》记载,观海卫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城时这里还是一片涂地,产权属①关于吴锦堂的生年,日本方面有生于1854年的说法,主要根据是吴锦堂于1914年举行了60岁寿庆。但是,中国人有虚龄做寿的习惯,1914年刚好虚龄60岁。到1915年,吴锦堂足龄60岁,中国人称60周岁。鸣鹤乡定水寺。到170余年以后的嘉靖年间,大海和卫城之间才有居民定居,其时观海卫距海约3公里(现在离海约9公里),海岸线在东山头瓜蛎山、向头山一线。说这时有居民定居,根据是《观海卫志》所记的牺牲于1555年的抗倭勇士吴德六、吴德四的事迹:“吴德六、德四兄弟二人,海滨农夫。寇上平石,经其庐,驱其豢豕。德四持锄自田归,遇寇于路,挥锄,中其寇之额,仆地而死。德六取贼刀,追杀一魁。遂以壮勇有声。”文中所说的“平石”,在东山头向头山附近“山之西有石,名平石,倭奴登岸为寇,率由此。”而倭寇登录后骚扰的“其庐”,应当在平石附近,这正是现在的东山头一带。①另据吴氏族人的介绍,说东山头吴氏,系明初从江西迁来。元末明初,江西、安徽一带战乱频仍,长江中游一带居民纷纷南迁,吴氏先人大约于此时迁来杭州湾南岸,开垦新涨涂地为生。传到清末吴锦堂的父亲吴麟初时,已是第12代。这份口传家谱,还保留着12代中10代祖先的名字,而吴麟初正是吴德四的第七代孙。据此口传史料,吴氏迁入慈北的时间大约就在明洪武以后,可与前述的文献记载相印证。
  外地迁来海滨涂地的居民,大都是十分贫困的。因此,东山头吴氏在吴麟初以前12代的情况,除了以“壮勇”闻名的德四兄弟外,基本一无所知。到吴锦堂的祖父那一代,家境显然有所好转,他父亲辈幼时都受过些教育,吴锦堂的一位伯父名叫吴东耀,就曾当过私塾教师。可见到他祖父一代,已有了一点经济条件,试图通过对子女的教育,摆脱世代务农的现实。其父吴麟初,共生育五子三女,吴作镆是他的长子。上有一个姐姐名月秀,下有四个弟弟,依次为作培、作贤、作勳、作宰,两个妹妹,依次为月明、月静。吴麟初当年的住屋,现在还保留着(不是现在称为“吴锦堂故居”的那一幢),那祖居是一幢二层木结构楼房,坐落于东山头西房村,因吴麟初排行第二,称“昂二房”,有镂雕的门窗。吴作镆就出生在一楼靠西边的正房里。
  清代采用都图制,乡下分都,都下设图,吴家所在的村,当时属鸣鹤乡三十都三图。属这图的,有沙浦翁、上泽山翁冯、下泽山方唐、东山头、吴林徐王、河东方5个村庄,吴家在东山头村。现在人口繁衍,东山头又分成数村。1929年,慈北分建为数乡,观城、东山头一带属永又乡。因此,吴锦堂在世时,一般都称他为东山头人,或慈溪北乡人,或永又乡人。
  吴锦堂常说他是“慈北的一分子”,他一生的活动也始终与他的故乡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的人生理想、人格和品性的形成,也与三北特殊的地理、历史、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附注

①关于吴锦堂的生年,日本方面有生于1854年的说法,主要根据是吴锦堂于1914年举行了60岁寿庆。但是,中国人有虚龄做寿的习惯,1914年刚好虚龄60岁。到1915年,吴锦堂足龄60岁,中国人称60周岁。 ②三北地区的人们习惯,称东西向的不直接入海的河道为江或河,称南北向流入杭州湾的河道为浦,下同。 ①明嘉靖:《观海卫志》,《慈溪文献集成》第一辑,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

知识出处

吴锦堂研究

《吴锦堂研究》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吴锦堂是海外“宁波帮”的杰出代表。本书共分三篇,内容包括:生平事略、文苑撷汇、史海经纬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吴锦堂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