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 武松墓与西湖博览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纪实虞洽卿》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816
颗粒名称:
三 武松墓与西湖博览会
分类号:
K825.38
页数:
8
页码:
162-1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虞洽卿等人倡导国货运动的推动下,各地举办国货展览会以及重修武松墓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虞洽卿
武松墓
西湖博览会
内容
武松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以威武高大,武艺超群又力大无穷,富有正义感,爱打抱不平而闻名。对于武松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向来说法不一。最近有人提出,武松是河北省清河县人,以卖艺为生,由于性格豪爽,拳棍娴熟,被杭州知府高权看中,给了他杭州府都头的差使,后因办案有功,升为提辖。可是好景不长,这个高知府因得罪权贵遭革职,武松也受牵连,被逐出衙门。继任知府蔡鋆,是个暴政贪官,他不分黑白,唯利是图,又苛政百姓,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武松决心为民除害。他怀藏利刃,潜伏于蔡知府的衙门周围,伺机行事。有一天,看到蔡外出回来,到门口下轿,武松突然蹿出,当场将其砍死。后因官兵太多,终于寡不敌众被擒,不久被处斩刑。老百姓知道后,将他的遗体用棺材盛殓,葬于西泠桥西(也有说葬于钱塘门外),并有墓碑,上刻“武松之墓”四字。
另据著名美术家、手工教育专家姜丹书(江苏溧阳人,1885~1962,1910年入浙江两级师范任教)在《证实了剧艺上两位英雄的奇迹》一文中说,他曾听好友吴剑飞(上海金山人,1889~1974,同盟会会员,早年曾随父居杭州)说过,在他9岁那年(1898年),一天跟父亲到涌金门外的三雅园喝茶,走过涌金门头时,看到有很多工人在修筑城墙,城外有一具棺材搁在那里,和头(尸体的头部方向)上有“武松之柩”四个字,宋体,每个大约六寸见方,凸刻,贴金,金色未变,全棺完好,但比平常的要长一些。如果此话属实,则说明武松确实安葬于杭州。不过,最初的武松墓并不大,只是在荒冢中的一个土丘,虞洽卿和杜月笙为什么会去杭州改建武松墓呢?事情还得从张静江举办西湖博览会说起。
在虞洽卿等人倡导国货运动的推动下,各地举办国货展览会的热情空前高涨。南洋劝业会成功举办之后,湖南、湖北、四川、广东等地都举办过国货展览会,但规模都不大。1928年6月,虞洽卿在全国经济会议上再次呼吁,振兴经济必须提倡国货,得到了工商界人士的热烈响应。时任浙江省主席的张静江,其本身就是极富经营头脑的商业奇才。1902年,他跟随中国驻法公使孙宝琦出国,不久就在巴黎开设了通运公司,经营茶叶、古玩、丝绸等商品,后又将分公司开到了纽约,并将经营中所得利润大部分都资助给孙中山作为革命经费。1920年又与虞洽卿一起在上海创办证券物品交易所,两人算是老相识和老搭档。他还是蒋介石加入中华革命党时的监誓人,曾全力向孙中山荐举,使蒋介石成为黄埔军校校长;后来也是张静江的力荐,使蒋介石坐上了国民党委员长的宝座。1927年5月,谭延闿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后,张静江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但很快因与蒋介石政见不合而辞职。1928年2月,他出任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虞洽卿为委员。是年9月,再次出任浙江省主席。张静江上任之后,雄心勃勃,决心要为浙江实业的发展和文化的振兴作出努力。
当时,由工商部发起举办的中华国货展览会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虞洽卿作为四位主席委员之一,也投入了一定精力。中华国货展览会于同年11月在上海开幕,浙江也有代表团参加。也就是这样的大背景下,浙江省建设厅向省政府提出了举办西湖博览会的动议。这份报告送到了张静江的案头,他马上给予了批复,首先成立一个筹备班子,由省建设厅厅长程振钧为筹委会主任,筹备处设于省建设厅内,下设总务、工程、财务、场务、交际、宣传、馆所筹备、驻沪办事、驻京通讯等机构,确定了这些机构的负责人。同时在湖北、安徽、上海以及浙江省内的75个市县均设西湖博览会筹备分会,在苏州、无锡、镇江、常州、越南的南圻(当时是一个小国家,后为法国的傀儡国,首都西贡)、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当时属爪哇国)等地同时设立征集西湖博览会出口委员会,广泛征集展品。这些公使机构在筹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在杭州参加筹备的工作人员600余名,加上各地分支机构人员,总数近2000人。
中华国货展览会一结束,虞洽卿曾专程赴杭州与张静江会面,张静江向他介绍了西湖博览会的大致构想,虞洽卿则谈了南洋劝业会的一些感想和经验。西湖博览会的会场设在西湖四周,包括断桥、孤山、岳王庙、北山、宝石山麓与葛岭沿湖地区,周长4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大门设于白堤断桥北堍,主会场在平湖秋月、中山公园至西泠桥。对于这一布局,虞洽卿认为很有创意,他在参观现场时,发现武松墓破旧不堪,于是就有了重修武松墓的设想。回到上海以后,他向杜月笙谈起要对武松墓重修的建议,得到了杜月笙的支持。另外有一种说法是,在武松墓修理时,张啸林也积极参与。
武松墓与苏小小墓相邻,相距约50米。墓由四部分组成,即墓道、牌坊、墓碑和墓圈。墓道长10米,宽6米,石牌坊约6.04米,取材于福建莆田的青石,上有石匾,书“嵚奇瑰伟”四字,篆体。石柱上有对联“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意思是武松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称得上一代豪客,也不管是得到还是失去,都无愧于盖世英雄的称号。在3米高的墓碑上书“宋义士武松之墓”七字。墓高2.8米,其圈高1.1米,直径4米。此墓于1964年的4、5月间被拆毁,据当事人朱家昌(参加过抗美援朝,回国后在杭州市建设局机具供应站运输队当调度)回忆,对于这次平墓迁骨之事,有一缘由。据说当时有一著名人物住在西湖边,对面都是古冢,就说了一句话:“我怎么和这么多死人睡在一起。”当时康生听了此话,第二天就下令给杭州市将这些坟墓全部搬迁。当时上级要求市建设局和园林局进行“大扫除”一天一夜24小时内,就平毁了苏小
小墓、武松墓、秋瑾墓、林和靖墓及孤,山七星坟等20余座古墓。武松墓的墓碑、墓石和石牌坊拆下后,由汽车运走。墓内的白骨用骨瓮盛敛后运到了鸡笼山。由于年代久远,棺木已经腐朽,白骨也都碎了。工人们当时也没有多看多想,只是将尸骨装到瓦罐内尽快运走。对于武松墓的真假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以朱梅叔在《埋忧录》中的记载:“国初时,江浒人掘地得石碣,题曰‘武松之墓’,当时进征清溪,用兵于此。稗乘所传,当不诬也。”陆次云在他的《胡壖杂记》中,亦有类似记载,认为武松确有其人,其墓在杭州铁岭关附近。但汪师韩则坚决反对,他在《韩谈书录》中说:“此恐是杭人附会为之。不然,南宋人记录多矣,何无一人言之,阅四百余年,始有此异闻乎?”但梁章钜却认为汪师韩说法不足信,因为真实的武松并不是如《水浒传》所塑造的那样,而只是个流落杭州,以卖艺为生的无名之辈,后因好打抱不平而被官府纳用,其名气只在民间,故南宋时并未将其列入人物传记也极合常理。根据《浙江通志》《杭州府志》等记载,武松应当是实有其人。在没有更多资料否认这些史志记载的前提下,说武松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也是难以立足的,况且于20世纪20年代编纂的《西湖新志》和成书于1936年的《游杭快览》等书籍中,都沿用了史志旧说,只是原墓到底在什么地方,众说纷纭,难以定论。
当虞洽卿和杜月笙出资整修武松墓时,应该已经迁动过多次。因为缺乏相关记录,才使得武松墓疑云四起。作为西湖博览会的一个重要的且能吸引眼球的景点,武松墓的修复不失为锦上添花之举,这也算是虞洽卿等人送给西湖博览会的一份贺礼。一百年后的今天,也有人整修曹操墓、隋炀帝墓的笑话出现,但和当时虞洽卿相比,显得多么苍白。
1929年6月6日下午2时,西湖博览会举行了盛大的开幕仪式。其主要议程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启门礼,主要有奏乐、鸣礼炮、升旗和启门礼四项,其中升旗由立法院副院长林森主持,启门礼由工商部部长孔祥熙主持。启门礼之后,代表和来宾由军乐队前导入场,接着是奏国歌、致礼、致开幕词、报告筹备经过、唱会歌、观看武术表演。参加开幕典礼的主要人物有代表国民政府的孔祥熙、代表国民党中央党部的朱家骅、代表行政院的教育部部长蒋梦麟、监察院院长蔡元培、立法院副院长林森、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农矿部部长易培基、海军部部长杨树庄、外交部部长王正延、训练总监何应钦、上海特别市市长张群、上海中法工业专门学校校长诸民谊等。蒋介石没有出席,专门派人送来了题词“恢张蠡策”。张静江主持开幕式,程振钧向大会报告了筹备经过,并主持发行了《西湖博览会筹备特刊》。博览会结束后,程振钧还组织人员,专门编印了《西湖博览会总报告书》,共6册,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而丰厚的遗产。
张静江对西湖博览会的筹办,可以用“殚心竭力、思维新颖”来形容。他先后14次主持召开筹委会全体成员会议,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构想和新方案。首先,他提出要有一首会歌,因为举办目的是振兴实业,提倡国货,所以要求会歌能体现这一主题。经人推荐,会歌的词曲由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吴梅(字瞿安)创作,歌词的全文是:“薰风吹暖水云乡,货殖尽登场,南金东箭西湖宝,齐点缀锦绣钱塘,喧动六桥车马,欣看万里梯航。明湖此夕发华光,人物果丰穰,吴山还我中原地,同消受桂子荷香,奏遍鱼龙曼衍,原来根本农桑。”这首歌送张静江看后,觉得十分满意,他亲批稿酬大洋1000元,派人专程送到南京。此事引起了新闻界的高度关注,上海、杭州的报纸竞相报道,说吴梅创作的歌词每字值10块大洋。张静江还请人撰了一副联,悬挂于大门两侧的柱子上,上联是“地有湖山,集二十二省无上出品大观,全国精华,都归眼底”,下联为“天然图画,开六月六日空前及时盛会,诸看成竹,早在胸中”。作者署名是天台山农。
其次,在场馆设置上,张静江特设了一个卫生馆和禁烟室。他曾指出,卫生关乎民族盛衰,西欧各国讲卫生、讲文明,国力强盛,而亚洲各国,不倡导卫生,以致国力弱小。他认为卫生与国力是一对孪生兄弟,强弱相依,所以坚持要设卫生馆。而对于鸦片的毒害,他更是切齿痛恨。在他的倡议下,博览会专门开辟了一个禁烟室,并要求全国禁烟委员会提供鸦片、吗啡、海洛因、高根、金丹、红丸等毒品样本,在名称下详细讲述其危害性。所以,这次博览会的设计上,共有8馆2所3厅。这8馆分别是革命纪念馆、博物馆、艺术馆、农业馆、教育馆、卫生馆、丝绸馆、工业馆;2所是建设新浙江特种陈列所和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参考陈列所;3厅是铁路陈列厅、交通部电信所陈列所和航空陈列处。
西湖博览会原定经费15.3万元,全部由省政府划拨。后因展品征集范围扩大,经费不断追加,到了开幕前两个月,已追加18.45万元,超出原定计划一倍以上。即便如此,依然不足,张静江不得不另想别策。一是发行西湖博览会奖券,中奖者可得到一笔奖金,这类似于今天的彩票。二是要沪杭铁路的增收部分提两成作为博览会经费,理由是在博览会的4个月期内,火车的客票收入将成倍上升。三是印制西湖博览会明信片100万张,在会场廉价发售,要邮局免费寄送,每张邮寄的明信片以售价的百分之三十为邮费,结束后向省建设厅统一结算。这三项措施十分有效,奖券于开幕前已销售一空。也有人说,张静江的这三个点子,是向南洋劝业会学习的,还有人认为是张静江与虞洽卿商量时,虞洽卿就向他提醒,这次经费的预算恐怕远远不够,于是提议用发行债券的办法。但张静江觉得债券的发行,还有个到时偿还问题,太过复杂,所以才想到了这三种新的筹款办法。
如果说南洋劝业会的轰动在于中国第一次举办大型博览会,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而西湖博览会的轰动,则在于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设备,如无线电播音设备的运用,使会场内音乐的播放得以成为现实;为普及电报知识,博览会内的电报房每字只收2分,比平时的每字5分便宜了百分之六十;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博览会期间还举行了飞行表演,经中央航空署同意,派出1架水上飞机“金马”号环飞浙江全省,空中散发博览会的宣传刊物和传单,另外有3架飞机载着客人在西湖上空盘旋,这在飞机十分稀罕的年代里,当然成为一大亮点。
西湖博览会于10月10日举行闭幕式,其间共展出物品14万余件,参观人数达1760万人次。来自国内外的参观团体1997个,其中来自国外的有美国华侨参观团、美国记者团、日本考察团、日本教育考察团、英国商务考察团、朝鲜考察团、支那考察团、万隆考察团等。在闭幕式上,张静江致闭幕词。因为有很多国外参观者游兴未尽,根据孔祥熙提议,闭幕后再延长10天。为鼓励实业,提高国货的产品质量,博览会设有专门的审定委员会,对展品进行评奖,共评出特等奖248个、优等奖802个、一等奖240个、二等奖1600个。博览会结束以后,经省政府批准决定建立西湖博物馆(即今浙江博物馆)、浙江经济图书馆、杭州电厂用户娱乐电影院三个机构。各馆的展品在征得送展人同意后,转赠西湖博物馆和浙江经济图书馆,作永久陈列。
当2000年10月20日杭州举办第二届西湖博览会时,人们看到的武松墓已经在鸡笼山的半腰上,与光复浙江烈士墓在一起,虽然也有墓碑,但十分简陋。到2004年,为充分挖掘西湖的历史文化,广大市民和游客要求将武松墓迁回原址。经过专家学者充分论证,决定在西湖桥畔恢复。幸好当时虞洽卿出资建成后有一幅照片,可以作为复原的参照。现在的武松墓则是按虞洽卿当年修建后的面貌重建的,虞洽卿泉下有知,也当没有遗憾了。
【参考文献】
1.王家屏.武松墓里有骨骸,最早不在西泠桥.都市快报,2004-06-22.
2.王鹏.1929年举办的第一届西湖博览会.人民政协报,2009-06-18:B1.
3.赵志行.一个字值10块大洋.人民政协报,2009-08-13:B2.
4.何立波.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检察风云,2010(6).
知识出处
《纪实虞洽卿》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为慈溪市政协教文卫体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即人脉篇、事件篇和亲属篇。内容包括:时代更替时的人物背景,与中共早期领袖的关系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