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荐鲁迅管理煤矿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纪实虞洽卿》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803
颗粒名称: 七 荐鲁迅管理煤矿始末
分类号: K825.38
页数: 6
页码: 055-0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虞洽卿获知鲁迅对矿业很有研究,向徐天宝推荐推荐鲁迅管理煤矿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虞洽卿 鲁迅 管理煤矿

内容

自1860年以后,在清政府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派别,叫做洋务派,其倡导者为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在近30年的时间里,洋务派人士在安徽安庆创办了军械所,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局,在福建创办了船政局,一时间,洋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在自强、富国口号影响下,各地也纷纷效仿,先后又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布局等民用企业间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包含抵制外国侵略者的意图。到了光绪年间,各地又出现了开发矿产的热潮。这些矿产开发有官办的、民办的,也有中国人与外商合办的。但由于当时国内对矿藏的勘探、开发、管理上人才缺乏,凡储藏量大、地理条件优越的矿藏,几年之后均被外商所垄断,形成了中国人开矿、外国人受益的畸形格局。特别是有的外商在取得了修筑铁路权之后,对于铁矿和煤炭的需求量大增,这更加导致了外商对铁矿、煤矿控制欲望的增强,由矿产权而引发的涉外纠纷也时有发生。1898年10月,清朝政府制订出台了《矿务铁路公共章程二十二条》,首次提出了矿业权的概念。这一规定出台以后,虽然多少限制了外商的野心,但作用并不明显。位于河北滦县的开平煤矿,年产煤70余万吨,后在八国联军入侵时,被英国人霸占,并强行将该矿入英国注册,名为中外合办,实际上完全操控在英国人手中。为整顿矿业,当时的农工商部会同外务部于1907年制订了《大清矿务章程》。该章程与旧章程相比,对外国人在中国开矿有了更加明确的限制,特别强调了外国矿商不能做地面业主,一概不准收买矿地。这样一来,即便是外国矿商与中国人合股开采,但资源的拥有权却不会落入外商之手。所以,新章程在保护本国矿业主权益的同时,也对过度开发、滥开滥采破坏性开发作出了限制,有利于矿产资源的保护。这一章程经朝廷批准后,于1907年8月13日实施。
  《大清矿务章程》颁行后,又迎来了国内工商界人士投资开发的热潮,虞洽卿推荐鲁迅(当时叫周树人,鲁迅是他后来的笔名)出任平庄煤矿经理,就在这一时期。当时平庄煤矿的矿主徐天宝,是个四品道员,曾出任过南洋宣慰使,后为热河都统,统摄热河的军政大权。徐天宝和虞洽卿早年相识,并成为了商界朋友。这是因为虞洽卿当时所从事的航运业正是用煤大户。
  平庄煤矿位于内蒙古的赤峰市,已有了几十年的开采历史。经过详细勘查,徐天宝发现该煤矿的储量极为丰富,内有几个煤层,厚度达76.6米,储煤总量在3.92亿吨。其分布为5个矿区,即古山矿、六家矿、风水沟矿、西露天矿和老公营子矿。徐天宝决定先从西露天矿着手,因为这里表土薄,无需很多设施,开采容易,是一处投入少、产量高的理想矿点。虞洽卿获知鲁迅对矿业很有研究,并曾与人合作编写过《中国矿产志》,就向徐天宝推荐。徐天宝十分高兴,立即发了一封电报邀鲁迅北上,并许诺其出任平庄煤矿经理一职。但鲁迅给他的复电是,说自己已经打算投身文学,决定用笔作武器,拯救国人灵魂,至于煤矿经理一职,他推荐自己的同学顾琅。
  与虞洽卿同时推荐鲁迅的还有一个人叫周学熙。周学熙是安徽东至人,出生于1865年。其父周馥,曾任两广、两江总督。周学熙先在浙江为官,后到山东任候补道员,1900年入袁世凯幕僚,1903年曾赴日本考察,回国后任总办直隶工艺总局,1907年创办了开滦煤矿和北京第一家自来水厂。1905年任天津道台时,还曾举办过商品陈列所、植物园、天津铁厂、天津高等工业学堂等,北洋政府时还担任过财政总长,主持过北洋实业,是个官商合一的人物。他之所以也推荐鲁迅,也是与《中国矿产志》有关。那么,早年的鲁迅为什么会去编写《中国矿产志》呢?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奏请朝廷,要求在南京设立江南陆师学堂。这一学校的设立目的主要是培养军事人才,在课程的安排上也都是军事项目学制为三年。当时的招生规定,凡13~20岁的男性,能够通晓文理,并且,能明义懂礼者,均可报名。每一期的学生名额为150名。同时,张之洞又看到,中国不但军事人才缺乏,在现代工业的管理与经营方面也同样人才难觅,于是就在江南陆师学堂下设南京路矿学堂。鲁迅就是于1898年考入南京路矿学堂的,并与同年入学的顾琅是同班同学。在该校学习期间,鲁迅接触到了大量的图书资料,从而使他萌生了“科学救国”想法。有了志向和抱负,接下来就是脚踏实地去工作。按照鲁迅的设想,第一步是先要摸清中国的家底,这就是他与顾琅合作编撰中国第一部矿产志的初衷。当时的中国对于矿产的分布和研究还是空白。到了18世纪之后,德国、匈牙利、俄国、日本等国先后有学者专门来中国进行地质勘探,并有了一系列的勘查报告。出于捍卫祖国资源的理想,鲁迅与顾琅商量后,决定合作撰写一部《中国矿产志》。为完成这部专著,他们搜集了国内外有关地质学方面的资料十余种,又参考了各省通志,去芜存精,汇编而成。这部矿产志准备在国内,编成于日本。在汇编过程中,鲁迅发现日本的农商务省地质矿产调查局曾编印过《中国矿产全图》后,想方设法通过朋友关系,以借阅学习为名取得后,立即进行摹绘,后又放大12倍,附于书中,并更名为“中国各省矿产一览表”。该书由《导语》四章、《本言》十八章三十六节和图表三部分组成,对中国地质变化和地层结构、各省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分布都有详细记载。著名爱国教育家,时任复旦中学校长的马相伯在看到书稿后,欣然为之作序。马相伯指出:“顾、周两君学矿产多年,颇有心得。概祖国地大物博之无稽,爰着《中国矿产志》一册,罗列全国矿产之所在,注之以图,陈之以说,使我国民深恶国产之所自有,以为后日开采之计,致富之源,强国之本,不致家藏货宝为他人所攘夺。用心至深,积虑之切,绝非旦夕之功所能致。”
  为了编好这部专著,鲁迅还亲自到煤矿实习,并去各地采集铁、铜、煤、石英等矿物标本数百种,各种化石标本多种,在书中对当时全国18个省30余种矿产和120多处产地情况都作了详细介绍和说明。在图表上除了《中国各省矿产一览表》外,还配制了《中国地相图》《中国矿产全图》和《地质时代一览表》三种图表,使该书在内容和形式上更为完善。1906年7月,该书由上海普及书店、南京启就书局和日本东京留学生会馆联合出版,封面署名是“江宁顾琅、会稽周树人合纂”。出版后,经清朝政府农工商部和学部共同鉴定,一致认为该书罗列详尽,内容丰富,且又多捍卫本国资源之语,故被推荐为“国民必读书”和“中学堂参考书”由此可见此书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到1912年10月,该书再版4次,,真正成为了全民共享的读本。
  虞洽卿与鲁迅的另一次交往是1910年6月在南京开幕的南洋劝业会上。鲁迅自1902年1月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绩从南京路矿学校毕业后,即被选派赴日本留学。他与顾琅一起先到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两年,并于1903年在东京出版的《浙江潮》第8期发表了《中国地质概论》一文。后转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和绍兴任教。在绍兴中学堂,鲁迅任学监并兼博物课老师。当时的博物课是一门辅课而非主课,教育的内容和课程的安排均由教师自行制订。为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加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中国的物产及现状,鲁迅曾组织200余名学生专程赴南京参观了虞洽卿等举办的南洋劝业会。这次劝业会规模大、物品多,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大型博览会。据说鲁迅在参观时,曾与虞洽卿有过交流,牵线人是鲁迅的同乡,时在劝业会江西馆工作的徐季龙,虞洽卿还赠送每人一只精致的瓷杯,上面有“南洋劝业会纪念”字样。这也是虞洽卿的“实业救国”和鲁迅“科学救国”两种观点的一次对话。对于虞洽卿推荐自己去平庄煤矿任职一事,鲁迅再次明确表示,在当时这种现状下,自己的责任是唤醒民众,同时也希望中国的实业家能共同承担起这一责任。对于鲁迅与虞洽卿在南洋劝业会上交往的这段历史,可惜至今没有找到相关的文字记载,只有20世纪80年代初观海卫泽山翁家的翁润东先生在接受采访与调查时有所提及。
  与鲁迅共同合编《中国矿产志》的另一位作者顾琅,原名芮体干,江苏南京人,长鲁迅2岁。公允地说,顾琅也是一位颇有抱负与才华的青年,可是虞洽卿和周学熙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推荐鲁迅而不是顾琅呢?这在今天仍然是一个谜。顾琅于1902年与鲁迅同入弘文学院,后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曾任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教务长、奉天本溪湖煤矿公司技师、农商部第二矿区监督、实业部参事、专门委员等。对于同学的推荐和徐天宝的邀请,顾琅感到十分激动,因为他一直有一种郁郁不得志的情怀,总觉得自己大材小用,所以,一旦有了这么个学以致用的机会,当然让他感慨万千。他很快辞去了本溪湖煤矿公司技师之职,赶到了赤峰。徐天宝一看眼前即将被委以重任的人,原来是个细皮嫩肉、西装革履、身材瘦长的青年,心中就有了几分的疑虑。但再联想此人曾有志于矿产开发,并编纂过《中国矿产志》,才渐渐放心。打从出道以来,徐天宝对虞洽卿十分崇拜,对周学熙更是以师生相称,虽然两人推荐的都是鲁迅,想必鲁迅此人也是值得信赖的。想到这里,徐天宝的疑虑才有所打消。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顾琅并没有让他失望。几天之后,顾琅就对徐天宝说,经过一番观察,在西露天矿一带,就有储煤五六千万吨之多。徐天宝问他有何根据。顾琅说,我在煤矿任技师已有几年,单凭几个煤眼就能知道。顾琅的话让徐天宝心中有了底,他已经知道眼前这位年轻人对于矿产确有过人之处。于是,徐天宝不惜花费重金购置了大型蒸汽铲等采煤设备。不久,从各地招来的采煤工人1000余名也都到位。经过一番紧张的前期准备,井筒开凿、房屋建设和堆放场地都已就绪。顾琅还发信邀请了几位留学日本的同学张邦华、刘乃弼、伍崇学、徐庆铸等人来共同参与管理,一个规模宏大的新兴煤矿就这样诞生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座煤矿确实为徐天宝带来了巨大的财富。[1]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买卖不成情意在”。虞洽卿向徐天宝推荐煤矿管理人才虽然没有直接推荐成功,但两人之间的友谊却因此更加稳固,三北公司轮船的用煤,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平庄煤矿,这也可以算得上两人友谊的一种延续了。
  【参考文献】
  [1]满庭芳.鲁迅编写的第一部中国矿产志.天津日报,2005-05-31.

知识出处

纪实虞洽卿

《纪实虞洽卿》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为慈溪市政协教文卫体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即人脉篇、事件篇和亲属篇。内容包括:时代更替时的人物背景,与中共早期领袖的关系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