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江著译系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六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788
颗粒名称: 杨贤江著译系年
分类号: K825
页数: 27
页码: 864-8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13年-1931年杨贤江著作和译文统计概况的具体介绍。
关键词: 杨贤江 笔名 传略

内容

一九一三年(十八岁)
  本年 在浙江一师《校友会志》发表《论教育当注重实用》、《竹柔随录》两文,此为杨贤江最早公开发表的著述。
  一九一五年(二十岁)
  3月6日 演讲“学生自动之必要及其事业”,演讲词载同年5月5日《学生杂志》。
  6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读书要言》、《我生之一学期》。
  7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吾人平均修习各学科之故》。
  8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我之学校生活》。
  本年 在浙江一师《校友会志》发表《说自觉》。
  是年 现存2~12月日记一本,约9万字。
  一九一六年(二十一岁)
  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记梦》。
  7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严州旅行记》。
  8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记与蒋竹庄先生之谈话》和《学生与国语》。
  8月 在《中华教育界》发表《参观上海盲童学校记》。
  11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说人》。
  12月 在《浙江中等学校第一次联合运动会报告》中发表《浙江中等学校第一次联合运动会之感想》。
  一九一七年(二十二岁)
  1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静坐浅说》。
  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读〈曾文正公嘉言抄〉感论》。
  6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学生本务论》。
  7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说善意》。
  10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读〈自助论〉》和译文《意志之修养》。
  11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我之个人卫生谈》。
  一九一八年(二十三岁)
  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学生之兼善思想》。
  3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精力经济论》。
  6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个体之觉悟》。
  9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新学年学生之注意》。
  1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任职之第一年》。
  是年 现存1~12月日记一本,约10万字。
  一九一九年(二十四岁)
  1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赧颜之心理》。
  4月 在《教育潮》发表译文《现代教育主张与现代哲学》。
  5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论修养宜与教育并行》。
  6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理想之势力》。
  6月 在《教育潮》发表译文《理科教授之目的》、《近代教育上之需要》。
  7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新教训》。
  7月6日 在《晨报》发表《社会问题之本质及其解决》,8、9两日连载全文。
  8月 在《教育潮》发表译文《汤申Townsend氏之美国教育哲学论》、《勤作教育》和《游戏学校》。
  9月 在《教育潮》发表译文《庶民之学校》。
  10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学生与新思潮》。
  11月 在《教育潮》发表译文《教育的改造》。
  12月29日 在《少年社会》发表《德谟克拉西果有缺点吗?》。
  一九二〇年(二十五岁)
  1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时代与人格》。
  1月 在《教育潮》发表译文《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与《低能儿问题》,并在《少年世界》发表《美国学术界现在的趋势》。
  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学生自治何以必要》,该文被同年3月1日《民国日报·觉悟》转载。
  2月 在《少年世界》发表《中国现有的学术团体》、《美国和智利之交换教授》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之新课程》。
  3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学生社会服务何以必要》。
  3月 在《少年世界》发表译文《美国教育救急委员会的全国教育进行计划》。
  4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学生与文化运动》。
  5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论个人改造》。
  5月15日 在《少年社会》发表译文《家族及结婚制底心理的见解》。
  5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考试制度》及译文《上课时间的三个作用》。
  6月1日 在《少年社会》发表《青年的恋爱》。
  6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动的青年底修养》。
  6月 在《少年世界》发表《儿童年》。
  9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主动与被动》。
  10月15日 致函周伯棣。
  11月25日 写作《学生新生活》,次年1月5日发表于《学生杂志》。
  1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自学的成功》。
  12月 撰成《愁城生活录》,次年4月发表于《少年中国》。
  一九二一年(二十六岁)
  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我们所能做的——“十”》。
  3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苦学生自救法》、《第五次远东运动会的预备》和《生活与艺术》。
  4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论思想》、《潜进?消灭》、《现实生活里的理想生活》和《关于爱因斯泰因的一个好消息》。
  4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体育之四大要素》。
  4月 在《少年杂志》发表《好玩的春天怎样过?》。
  5月1日 在《民国日报·觉悟·五一劳动纪念号》发表《教育与劳动》。
  5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辟克尼克”》、《一个新纪念日》、《美育的价值》、《科学研究的精神和现代思潮》与《〈告同志〉附白》。
  5月23日 致函周伯棣。
  6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中国的两大富源》、《青年的艺术感》和《柯克思的成功谈》。
  6月7日 在《民国日报·觉悟》发表《学生还不起来自救么》。
  7月2日 在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年会上讲话,记录稿载同年8月《少年中国》。
  7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我对于本志改革的意见及今后的希望》、《环境与修养》、《万国学生大会开会矣》、《硬性读物与软性读物》、《〈上海澄衷学校念周纪念)附白》和译文《哲学的起源》。
  7月 在《妇女杂志》发表译文《新时代之新贞操论》。
  8月1日 谈少年中国学会问题,记录稿载同年9月《少年中国》。
  8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冒险与侥幸》、《文艺与人生》、《奋斗以后的快乐》、《男女精神上特征的比较》和译文《世界怎样会繁富的》。
  8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译文《近代史的设计教学法》。
  9月3日 撰写《教育之命脉》,于同年10月10日发表在《时事新报·学灯》。
  9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悲剧的快感》、《做什么》、《谈日常生活》、《〈是非心与学生〉附白》和译文《观念与动作》。
  9月13日 在《民国日报·觉悟》发表《教师职业底重要》。
  9月15日 提出《少年中国学会教育研究简约草案》,同年10月 在《少年中国》发表。
  9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间接训育法之实际》。
  9月24日 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英美德俄四国教育改造之实况》,同月27、29日及10月2~8日连载全文。
  10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现代世相》、《毋欲速》、《〈美国人的中国学生运动观)引言及附白》。
  10月15日 致函周伯棣。
  10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译文《设计教学法举例》。
  10月27日 在《民国日报·觉悟》发表《学生人格的试验》。
  10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自强论》,11月5日在该刊续完。
  11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太平洋会议与学生的觉悟》、《自然界里的生活》、《忙与懒》和译文《哲理与人生》。
  1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努力即成功》、《青年的科学兴味》、《世纪末》和《爱迪生之心理测验》。
  一九二二年(二十七岁)
  1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我所希望于今年的学生的》、《思想的革命》、《学生教校运动》、《〈青年的忏悔〉附白》、《〈非常时期中的修养〉附白》、《〈奋斗是怎样的事〉附白》、《〈国立武昌高师校款运动始末记〉按》和《山谷期——失意底心理》。
  1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美国最近教育之趋势》。
  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学生们底一个重大觉悟》、《学生与常识》、《耻与勇》和《罗斯福的青年时代》。
  2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对于平民大学的感想》和译文《最近的国际教育运动》、《国际道德教育会议之议案》。
  3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威权打破了以后》、《不正确的学生型》、《一个学生界的新组织—星期讲演会》、《个人心与社会心》和《第二诞生期》。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盛仲平。
  3月15日 起稿《病后》,3月21日夜脱稿,3月30日发表于《民国日报·觉悟》。
  3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美国教育局的组织》、《犹太大学的组织》和译文《德国体育大学的研究科目》。
  4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逆流的人生》、《好学生当怎样》、《爱护学校与批评学校》和《威尔逊的青年时代》。
  4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译文《日本小学校体育科的新教材》。
  5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青年!向哪里走?》、《复活五四的精神》、《发生动作的两个条件》和《好习惯怎样造成?》。
  5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美国暑期学校的发达》和《美国夜学校的专校学科》。
  5月23日 致函周伯棣。
  6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见解和勇气》、《告中学毕业生》、《从救国运动到社会运动》和《爱迪生的青年时代》。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徐廉垣、正厂、宓汝卓。
  6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学校调查问题》和译文《最近美国师范教育的状况》。
  同月 在《妇女杂志》发表译文《产儿制限与优生学》。
  7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从现代我国学生生活所见的青年心理现象》和《青年生活的本质》。
  7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德国之劳动教育》、《童年之游戏生活》和译文《英国劳动教育之发达》、《美国工场教育之设施》。
  8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战胜的态度》、《健康第一》和《快乐的源泉》。
  8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美国学校教授社会科学之现状》。
  在同月《教育杂志》第14卷第8号发表《日本今年之暑期讲习会》,因属讲习会课程表译介,全集未录。
  本月 在松江景贤女中演讲《教育的必要和教育事业的特色》及《教师职业的重要》,刊载于1926年6月的《学术演讲录》。
  9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教学相长》、《毋作茧自缚》、《手和舌的训练》和译文《心理主义与论理主义》。
  9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日本最近教育思潮概观》。
  10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信仰与成功》、《合作的读书法》、《学校的怪!》、《观察力的练习》、《怎样保特健康》和译文《精神与表出》、《十分钟的健康体操》。
  10月16日 致函周伯棣。
  11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刺戟与反应》和《青年与游戏》。
  11月16日 撰成《十年来的中国与学生》,发表于次年《学生杂志》第1号。
  1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年终结帐》、《全我的活动》、《青年与个性》和译文《摩擦运动法》。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世平。
  同月 在《东方杂志》发表《什么是学校教育的特色》。
  一九二三年(二十八岁)
  1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新年与青年》、《学生办义务学校的一个好例》、《唐山大学生与开滦矿工》、《青年应注意时事》和《青年问题讨论会简章》。
  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中学生入学的旨趣》、《什么叫做公民常识》和《祝学生联合会复活》。2月20日在《教育杂志》发表《教育者与政治》和译文《从议会议案所见之美国教育趋势》、《德国教育的现在与将来》。
  2月 在《民铎》发表《社会学发达的大势》。
  3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团结力怎样养成》、《好学生当怎样奋斗》、《青年与春天》和《今后本刊文艺栏的计划》。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致函读者,并复函张永福、张六师、李磐真、张名彦、黄关英、叶卓义和关钰麟。4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青年对于体育的自觉》。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黄洱淅、庄世杰和彭朝纲
  等。
  4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公民科课程纲要》和《瑞士的教育》。
  5月1日 在《少年中国》发表《致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公开信》。
  5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学生与政治》、《勖自学者》和《五月可纪念的》。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世颖、叶工哲和高崇福。
  5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译文《最近的两大国际教育会议》。
  6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学习法概论》。
  7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再勖自学者》、《再论学生与政治》、《青年的大敌》和《青年学生应该怎样过暑假》。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张圭、徐廉垣、郑颂平、铁瓮学子、崔万秋、佚名者和姜敬舆。
  7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译文《欧美劳动教育的近况》。
  8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中国的学生运动与青年的运动》和《意力的训练》。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吕品、曹定淮、张〓之、姜敬舆(2封)、陈瑾瑜、廖世颖、林文方、陈懋真、朱志伟、启黄中学读书研究团、陈乐德、适之、赵望斗、许清源、黄景柏、于锡乾、孙岱岳和陶高志等。
  9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团体纪律与个人自由》和《全国学生应拥护全国学生总会》。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张〓之、华少峰和孙渊。
  10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评第五届全国学生会议决案》和《邪教与恶政治》。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祁延霈、黄经民、伍治之、谷凤田、楼建南、李义炳、张秉仁、陈曼卿、崔烨、萧若兰、刘巍东和崔万秋。
  10月10日 在《民国日报·觉悟》发表《做今日的青年该怎样?》
  10月在《新教育》发表译文《教育心理测量》。
  11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初中学生学习国文的旨趣》、《告“青年文学家”》。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沈选千、赵康、黄斐然、黄洱淅和吴守复。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黄夫三、叶工哲、张镇屺、朱志人、祁延霈和谢栋问。
  1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到青年中间去》和《师范生应有的精神》。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徐异植、T.H、褓瑞、邹鲁、W.K、姜敬舆(3封)、李雄、张云阁、于华宁等、S.J、楼建南、赵鸣鹤、林诚恳、T.P.C、高崇福、仲直、吴素痕、李曰簋、许金元和世平。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崔万秋、张澍问。
  一九二四年(二十九岁)
  1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恋爱神圣者的两难》和《告青年之有婚姻问题者》。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陆恒生、赖福林、姚薇元、张敬舆、张肇明、S.J、蒋新民、伍乘臣、刘孤芳、朱铎、谢炳辉、徐宝林、刘兆泰和陆长霖问。
  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青年的生活》、《列宁与中国青年》、《“到青年中间去”的先躯者》和《国故毒》。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陆桂祥。
  3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我对于人生观的见解》、《现在中国青年的生活态度》和《青年学生与“邪术”》。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S.C.H、冯连山、文方、尹诚、姜敬舆、陆镒之、周继福、郭熙卿、刘光照、再华、陈瑾瑜、龚贤渤、李汝霖和孔昭。
  3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译文《瑞典的教育改造和医学界》。
  3月23日 在《时事新报》发表《答复澄衷中学校长曹慕管信——讨论国故》。
  4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求学与救国》、《怎样讲修养》、《告青年学生之从事于平民教育运动者》。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曹作易、奋我、张任贤、孙渊、李远名、廉民、谢辅忠、黄采菊、高金龙、韦庄、王寿怡、史泮池、王凤彩、吴广道、孙铭鼎、姜长麟、梁静风、W.B.E、洪绍武、刘仲霭、李睨寰、徐汇浚、姜敬舆、陈亦奇、周师哲、愈游、珽葵、傅君、陈锡标、蒋在铭、王景浚、爱读者、翟凤阳、符业祺和江滂问。
  4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基督教大学联合会会议》。
  5月1日 在《民铎》发表《中国青年之敌》。
  5月5日 在《民国日报·觉悟》发表《今年的“五四”和第三期复古运动》。
  5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青年学生救国的途径》、《略论团体训练》和《要怎样一种人做我们的教师?》。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许金元、刘巍、姜敬舆、张六师、龙冠海、云阁、王家荷和王达强。
  5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译文《法国的师范教育》。
  6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青年求学问题》、《莫忘了体育》和《暑假中的乡村运动》。7月5日在《学生杂志》发表《怎样叫做觉悟的青年》。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致函读者,并复函冯铸堂、T.S.G、王伯协、高广新和悲生。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郭连勋、符乾先、吕品、朱溯沂、刘瑞麟、熊靖斋、姜渭滨、王志型、吴慈民、梁国祥、翁文华、东海县立通俗教育馆、卢天裕、张沛然、李艳亭、曾藻、张德锐、石肠、王锦庚、萤光、林危特、梁侠虹、季蕙芝、K君和薛仙一问。
  7月29日 在上海夏令讲习会讲“教育问题”,演讲稿载同年8月15日~8月18日的《民国日报·觉悟》。
  8月5日在《学生杂志》发表《青年觉悟的关头》和《学问和装饰品》。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和壁、倪渭卿、刘缁林(2封)、施宗瑜、李翔梧、筱、邢祖让、曹子真、贾仲晔、王继章等、黄济民、云端、刘巍、陈毖涛、李荣榶、倪迪桢、K.C.L、张量基和谢价屏。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钟绍镰、林疆臣、张远尘、铁忱君、郭光庭、王晓青、杨德恒、郑承荫、梁国冠、张南归、赵榆、马英、朱明亚、王聿知、林醒吾、陈瑾瑜、王鉴青、张昌英、冯光汉、梁君大、高鸿翔、陈翼高、C.S、季纪、曾锡侯、C.C.S、涂止兴、林屏山、李席珍、叶轶凡、一土氏、蔡淦清、罗峙玉、黄学源、黄诏年、彭奇、方然、石松鹤、洪绍武、康忠信和绮黎〓昧等问。
  8月初 在上海夏令讲学会讲“青年问题”,演讲稿载次年1月27~31日《民国日报·觉悟》。
  9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青年的道德观念》和《九七国耻纪念与反帝国主义运动》,并在该刊该号开始发表译文《告少年文人》,至同年12月该刊第12号载完。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杨适生、倪迪桢等、戴励顽、Q.Y、达民、聂闻聪、若冰、殷溥翱、黄灵长、刘景龙、L.P、沈立民、薄奉宸、范国仁、王玉峰、姚志瀛、纪劲绪、L.Y.C、钟世明、启明、曹庆明、某君、凌云、余杰、锡珍、李大培、赵奉生、谭东、于鉌声、郭锡卿、俞游、韩荥渠、郝廷柱、周访溪、潘家骅、毛泉友、冯亚潮和魏芬问。
  9月9日 在《民国日报·觉悟·非基督教特刊》发表《中国青年活动的黎明》。10月5日在《学生杂志》发表《学生与群众》和《事业与实学》。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刘益生、赖庆壮、陈洞瑞、王野、王青云、任重、萃华、陈善仁、张炳钧、虞上勤、翟珊府、赵汝为、梅锡畴、章照、陈汝德、王昌汉、唯一、孙华模、高金龙、L.T.P、薛赤魂、福君、曾文河、陈炯美、吴小兰、傅侠仙、陈养民、李军和饶百兴问。
  10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弗里兰的〈近代小学校的实际〉》和《教师的效率》。
  本月在《妇女杂志》发表译文《苏联的妇女》。
  11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青年运动的几个要点》。
  11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美国新出的一种教育杂志》。
  1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课外活动与实际生活》和《我们所得于时局的教训》。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高申第等、一之、徐雄飞、S.L、林诚恳、陈弼、韦炳祺、文青、孟质轩、C.N和翁秀民。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T.S.S、韦炳祺、逯云汉、杨贞、杨珊、黄竹筠、钱鲁佺、汪溥生、吴仰之、S.C、陈枕亚、沨声、陆云蜚、王筱青、周逸君、汪长官、陈昌盛、李瑞庭、李大培、黄新民、金承安、林士清、赵孟侠、亦吾、过默存、武子和、冯品三、杨荫鹤和王楠问。
  一九二五年(三十岁)
  1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寒假作业》、《青年学生对于国民会议的要求》、《学风与校风》和《校风是什么?》。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黎国模、王晓青、P.C、常子玉、C.H、陈叹生、谢锡福、王学皋和兴甫。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日本神户中华学校、朱素颐、L.Y.C、何寿芳、刘铭新、程美然、张静山、季祖康、在我、刘轶山、黄灵长、余杰、陈汝德、陈林钊、K.E.G、惠同、林植藩、邱绍琼和应薇问。
  1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职业心理研究》。
  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怎样造良好的校风》、《“一技之长”》和《学生自治失败的负责者》,并从本期起开始发表译文《青年期的心理与卫生》,续载于同年该刊第4号和第9号。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冯国华、高冥飞。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钟锡铃、姜佐、余有宁、周明鉴、商启明、韩祖立、朱溯、朱宝、赖成球、W.Y、杨毓昂、温有为、张锦昌、M.I.C、尚孟璧、刘启明、衡君、陈士展、S.C.L、S.K.CCh、刘鹏豪、黄兰君、陈克谕、邹雅莲、H.C、梁子乾、郭嫣、胡嘉.禾、任恢蔚、某君、S.Y.Z、张焕文、梁德麟、吴华宝、冯家驹、林雪香、邵履常、郑御、素馨、李潮、王慕之、夏芬、孟笑愚、王学皋、彭元恺、李游生和某君问。
  3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同学间相互的义务》、《“觉悟”的罪状》、《怎样适成学生群众?》和《新学生与旧学生》。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汪渊、刘雄、应若滨。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尹君、何达材、尤廷坤、张国林、丁钰文、L.Y.T、李子秋、四心、袁作恕、解乃耀、冯亚潮、KW、汤卓群、许蕙芬、L.C.C、苏作仪、F.K.K、程植修、张至信、.雷福基、沈菊寿、梅锡畴和陈华洲问。
  4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青年求学的目的是什么?》和《中学生的几种不良习惯》。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倪渭卿。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张金印、谭笃材、茹来、曾拔云、蒋汝源、崔聃寿、张永龄、凡鸟、王三吾、王克明、傅壁安、陈家麟、李龙伯、王鸿图、张汉光、潘宝田和范淑德问。
  4月20日 在《教育杂志》第17卷第4号发表《介绍〈职业教育)》,因纯属书目的介绍,全集未录。
  5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中学生的天职》、《规律的生活》、《为什么要组织团体?》和《创造新学风与整顿学生会》。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逯云汉、林植藩、农秋霖和姜岱友。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陈槃、陈汝德、赖成球、朱贵信、钟坤、严沛田、赵葆初、张仲勋、志俊、槃庵、鲍存真、周御羹、何寿芳、汪孝基、稳静、钟毓钰、S.M、晏登瀛、以言、刘诚、张谦如和清如问。
  5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实力的和平》和译文《美国但浮的“机会学校”》。
  5月 在《民铎》发表《中国青年的恋爱问题》。
  6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中国青年学生升学的难关》(社评)。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朱治业、某君、W.Y.K、陈尔玉、杨邦理、耳东、王楷登、蒋一鸣、农秋霖、懋淇、磊君、江滂和唐南溟问。
  6月25日 在《申报》发表《〈五卅后之上海学生〉序》。
  7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现在中国青年的生活难》和译文《职业态度的决定》、《学业与职业的关系》。
  8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我们要注意时事》、《五卅事件的意义》。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韦炳祺、淮得、李其华、孟笑愚和薛仙一。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王一民、袁懋庄、H.C、王仲彦、王君、黄祝仁、冯琳、T.C.Y、林气清、沈清元、Y.Y、林植藩、常子玉、实在、孟伟、尹本恕、宁人、顾贵一、静波、张振国、甘家坤、霍恩侬、定侯、赵有兴、解乃耀、黄家奴、T.K、L.N.Z、韩宗瑗、黎岳、黄云峻、苏君、李粲、C.H、L.M.Y、K.C、李绍奎、陆以悟、闻博、马士瑛、向其端、昨逝、周之森、谢龙溪、杨绍贤、喻成义、张国林、彭元恺、Y.F、虞莆、方君、黄克宽、F.S,刘君、李振中、纯真和周文亮问。
  8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中学训育问题的研究》、《时事的教学》。
  8月22~29日 在《申报》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第四届年会纪事》。
  9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高年级学生的责任》。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张国林和茂宏。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唐开明、涂正兴、陈女士、樊少旗、梁子升、陈汉兴、张翼如、泸致扬、刘大方、何允、L.C.C、钟灵秀、彭任忍、林诚恳、魏泰、徐汉儒、曾沛苍、吕君、C.W.L、铁男、郭鼎文、北恒、郝俊梅、李益民、曾南屏、周传松、余杰、张方雄、林郴、吴锡五、李自华、H.C、茹来、黄灼球和彭波问。
  10月5日在《学生杂志》发表《怎样消除烦闷?》、《有问题要觉悟,要用自力解》和《旅行的必要和预备》。从本期起还开始发表译文《有效的学习法》,续载于同年该刊第11号和第12号。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黄昌济、姚起愚和张金鉴。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公剑芒、尤造华、周煦良、龙笑凡、陈企禽、乐观、余有宁、刘锡章、叶家玺、璜塘氩、杜国材、李雅声、嫩芳、丁慕琴、刘游民、吴筱马、雄飞、李象翼、杨纫玲、余节庵、吴锡钦、涂正兴、许展孙、P.K、张识韩、常东阳、华文煜、张国权、钱开来、林璞、岑永杰和欧鹤问。
  10月11日 在《生活周刊》创刊号发表《青年修养论—发端》。
  10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德国的新学校》。
  10月22日 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
  11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如何改变生活的单调》、《常识的性质》、《图书馆利用法》和《不平等条约述略》,续载同年12月《学生杂志》。
  在同月《学生杂志·通讯栏》复函李佩卿、周师哲和端木阳。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谢晓东、D.C.T、刘家荣、季钧培、张自省、杨佐都、刘邦光、L.S.S、C.S.S、李年璋、韩熹年、朱雪舫、李镛、W.C.C、黄梅、苏常丰、Q.L、汤毓玫、张家饶、苏明昭、王国定、杨郁苍、陈占通、T.M.Y和王戈心问。
  11月15日 在《生活周刊》发表《青年本身的认识》。
  11月20日 在《教育杂志·新刊介绍栏·名著类》第17卷第11号发表《介绍彼得斯的〈教育社会学基础〉》,因属书目录介绍,全集未录。
  1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我们为什么要练习演说,又当怎样练习?》、《又是一年过去了》。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齐人、E君、刘昭鑫、王良才、潘壁光、熊炳时、杨文贵、孙成、吴海、卢东溪、朱敦立、T.C、武荣、宋耻言、赵殿鹄、黄骏、彭年鹤、葛韵樵、冯雪峰、张纯德、钟升扬、茅祖棨、李辑五、蔡绳夫、陈伟美、广东普宁果陇乡青年互助社、胡其睿、刘德光、H.V.Y、胡成梁、陈材达、宁华庭、B.C、某君、郭向欣、S.H.Y、杨勇行、S.C、陈嘉谟、刘廨芬、刘玉怀、陈鸿基、邹立琛和林宗伯问。
  12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团体组织的教学》。
  在同月《教育杂志·新刊介绍栏·名著类》第17卷第12号发表《介绍〈民国十三年中国教育状况〉》,因属书的目录介绍,全集未录。
  一九二六年(三十一岁)
  1月1日 在《济难杂志》创刊号发表《中国济难会与中国学生》。
  1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学生界之新气运》、《从军问题》和《学以致用》。并从本期起在《学生杂志》发表《论读书法》,续文载于同年该刊第2号、第7号和第11号。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王蕙芹、C.L.K、渔孙、谢寸刀、李贯一、C.F、黄宗祈、黎勉群、谭笃材和艾玮生问。
  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求学与做事》。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沈渐之、赵成杰、胡昌源、丁毅、黄加惠、吴少莼、王教文、郭秀荪、酉被、金雪如、膏民、顾钧、忠君、T.D、候尚直、秦仰喜、周法生、周永定、某君和于效彦问。
  2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最近意大利的教育》。
  3月5日 在《上海学生》发表《无产青年怎样去干社会运动》。
  3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再论求学与做事》、《学生诸君听旃》和《初中学生适用各科参考书》。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吴太一、宋叔良、彭瑞林、张效堪、刘此生、丁华亭、茆敦敏、王震、萧华鎏和吴志远问。
  4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读书运动》、《青年团体组织之要点》和《高中普通科第一组学生适用必修科目参考书》。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薛劲中、董涵球、巫克勇、杨承虞、施根、陈金春、F.M、段永年、王邦基、徐涤新、张适存和何尔玉问。
  5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三一八惨案的责任问题》。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W.Y.I、君、张运铿、海鸥、李醉玉、赖雨欢、李志共、朱奎垣和徐培熙问。
  6月5日 在《光明》杂志创刊号发表《中国“光明”运动的开端》。
  6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中学毕业生的升学问题》、《准备暑期工作》、《升学准备》。并发表译文《中学生活动的种类》。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K.M.F、许国襄、李晋藩、翁延义、王一民、徐俸云、黄圣传、汪津波、容泽周、某君、章恒山、赵可辟、吴艮定、王信之、余亚仙、石荫民、潘作霖、刘昭鑫、某君、严渔隐、尹坚白、章君、T.K.S、萧蔚文、胡献美、刘仲希、彭肇增、张其南、陈君、曾群辅、谌笃生、吕景阳、王慕莲和刘秉桄问。
  7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中学毕业后的谋生问题》和译文《中学生活动的种类》。。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梅东巫、黄连城、梁建东、仲兆槐、L.L、郑仲永、揭汝巽、林耀世、钟畏生、邓立钧、C.H.S、梁镇南、傅襄谟、觉今、李秀林、黄继武、彭为贤、廖耀寰和C.H问。
  8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修养的信条问题》和译文《学习法概要》,并从本期起开始在《学生杂志》发表《学生生活改造论》(上),(下)在该刊同年第10号刊出。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徐师鲁、勉君、黄志鹏、邱希陵、管熙台、C.S.M、徐信人、刘祖文、敬骞、武君、陈君、尤宗仁和冒鸣夏问。
  8月15日 在《光明》发表《这样的世界》。
  9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告青年学生中的活动分子》、《青年的立志》,并在同期发表《对初中同学们谈谈》(一),(二)、(三)、(四)部分分别载于该刊同年第10号至12号上。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傅襄谟、陕正广、天心、陈浚、李涵、林君、梁金生、李君、戴志云、陈觉民、杨君藩、章天行和温光熹问。
  9月20日 在《光明》发表《阿白杜尔克林失败的痛史》。
  10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怎样可以增进学业成绩》和《对于人类本身的认识》,从本期起在该刊发表译文《青年男女的“恶作剧”》,续载于该刊同年第11号上。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朱照箕、彭耀文、彭君、陈允贤、朱颂社、朱一彰、袁水精、T.S、李凤栖、刘君、南君、杨高翔、陆学宗、马修之、张华泰、T.C.L和神龙问。
  10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论师生合作》。
  11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学校园》和译文《成功》、《人性与战争》。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洪润时、H.P、李翰精、周勤研、夏纬珍、廖光、独我、孙华、乐益、高文阁、黄继旋、张效堪、刘霖飞、秦仰喜、乔立斋、方汉、常觉先、郑国珍、林宴春、王景尧、白秀峰、藻勉
  、白君、某君、郑子嘉、何镜心、K君、W.C.P、某君、S.C、T.J.H、王香严、王君、曹璋、S.C.H、L.S.P和浩志问。
  11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学习法的教学》和译文《美国初级中学发达之经过》。
  12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读书嗜好的培养》、《养身与健身》、《“再会”罢》和译文《冷觉的特性》。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C.S.T、耀寰、杨君、李元庆、童颐、某君、K.T.W、宋君、梁汉奇、侯景坤、于子干、邱玉成、郑冠雄、梁鹃影、A.C.D、某君、廖君、M.P、K.W.S、孙永钧、江声、李搏空、谷子深、张沛然、林子和、马益坚、明昆、刘秉桄和海南问。
  12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教科书教授的利弊与采用补充教材之研究》。
  一九二七年(三十二岁)
  1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新年的新生》、《评日本退回庚款之举》、《评学生服务》、《人之初》、《长江流域的经济现状》,并发表译文《近代科学的产生》、《美国的科学宣传者——弗兰克林》,前篇译文续载于同年该刊第2号,后篇译文续载于同年该刊第2号、第3号和第5号。
  在同月《学生杂志·答问栏》答王震宇、高仲琛、马良甫、许尸子、A.V、张冬人、双胶汉、永颐、S.W.Y、林诗农、刘中谦、普如、S.H、林达珊、袁明恺、高烶齐、某君、纳超、彭肇增、S.T、伯宏、朱文长、凌则光、宗永言、刘景熙、段永年和杜伊训问。
  1月 在《新女性》发表《中国的妇女运动》。
  2月5日 在《学生杂志·答问栏》答陈悦夫、全文俊、巫士杰、I.C.H、许子骅、梁建章、戇夫、卢秉衡、修齐、赖实甫、李君、韦昌炜、常觉先、梁冠斗、曾祖德、潘云、彤卿、胡景舒、C君和吴涧北问。
  3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人类经济生活之进展》。并从本月起在该刊发表译文《青年与自然》(上),(中)、(下)分别载于同年该刊第4号和第5号。
  3月25日 在《杭州民国时报》发表《杭州学生之新使命》。
  3月27日 在补行孙中山逝世二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言,记录稿刊于3月28日《申报》。
  4月5日 谈党化教育问题,次日在《申报》发表《谈党化教育》。
  5月9日 在汉口《民国日报》发表《告上海学生书》。
  5月13日 在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发言,记录稿存上海图书馆。
  6月5日 在《学生杂志》发表译文《地球之进化与人类之由来》。
  10月24日 撰成《现代日本政治之解剖》,发表于次年3月《东方杂志》。
  12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日本教育政策之背景——日本教育论之一》和译文《现代教育之矛盾性与新教育之发生过程》。12月在《东方杂志》发表《“死之船”良荣丸的惨史》、《日本政府的军备扩张热》和《日本富豪的所得调查》。
  一九二八年(三十三岁)
  1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日本教育之最近概况——日本教育论之二》。
  2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日本学校教育之演化:官学与私学——日本教育论之三》。
  3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职业指导的意义》。
  同月 在《教育杂志》第20卷第3号发表《日本最近的教育统计一斑》,因纯属统计数据,全集未录。4月20日在《教育杂志》发表《论日本各政党在竞选中所提的教育政策》。
  5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朝鲜教育的现状》。
  6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论儿童图书馆与儿童文学书》。
  7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文纳特卡制的大要》。
  8月5日 由上海创造社出版译著《世界史纲》。该书原著者为日本上田茂树,杨贤江署名“柳岛生译”。该书出版后颇受社会欢迎,至次年1月,已出第3版。
  8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现代新教育之特征——病症》、《日本文化机关概观》。
  9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教育者之政治的使命》。
  10月8日 起稿《中国教育现状的批评》,12月24日完稿。发表于次年1~3月《新思潮》的2~3期。
  一九二九年(三十四岁)
  1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新俄之新学校》。
  2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高唱“思想善导”之最近日本教育界》。
  4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教育劳动者国际”之勃兴与其发展》。
  5月 由世界书局出版论著《教育史ABC》,属于《ABC丛书》之一。该书是中国第一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所写的教育史。
  6月 由上海新生命书局出版译著《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该书原著者为德国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译者署名“李膺扬译”。该书今译名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杨译本是该书在中国的第一个全译本,曾先后再版7次,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7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读舒新城君的〈致青年教育家〉》。
  9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日本等教育政策及其影响》。
  10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世界成年劳动者教育之实施鸟瞰》。
  同月 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译著《青年期的心理和教育》。该书原著者为美国斯坦利·霍尔,译者署名“李浩吾译”。
  11月 由上海沪滨书局出版《今日之世界》。据译者在此前出版的另一本译著《世界史纲》的“译者序”中交待,《今日之世界》实为《世界史纲》的“姊妹篇”。
  同月在《新思潮》创刊号发表译文《苏联的大学生》。
  12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教育迷信论》和译文《日本之最近文化政策》。
  一九三〇年(三十五岁)
  1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苏俄之学校教师与学生》。
  2月8日 写成《评学生团体组织原则》,发表于本月《新思潮》。
  2月15日 写成《由“三一八”说到学生与政治》,发表于本年4月《新思潮》第5期。
  2月 由上海南强书局出版论著《新教育大纲》,属于《新兴社会科学丛书》之一,全书约22万字。该书是中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写成的教育学。
  3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译文《日本劳动教育发达之概况》。
  6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英国的六个学校》、《美国都市教育的特种设施》和译文《英国工党的教育政策》。
  7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德比二国之新学校》。
  7月 在《妇女杂志》发表译文《苏联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养》。
  8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译文《苏联新兴教育之一般理论》,续文载同年该刊第9号。
  8月 在《妇女杂志》发表译文《妇女与宗教》。
  9月一九三一年(三十六岁)
  1月 在《妇女杂志》发表《做了父亲》。
  5月 在《妇女杂志》发表译文《苏俄的卖淫问题》。
  9月 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译著遗作《新兴俄国教育》。该书原著者为日本山下德治,杨贤江署名“祝康”。该书是国内早期全面介绍苏俄教育理论和实际的一本重要译著。
  11月20日 在《教育杂志》发表译文遗作《平克微支之教育心理观》,续文载同年该刊第12号。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六卷

《杨贤江全集 第六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本书收录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杨贤江译文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17-年至1931年作者译文的优秀作品包括意志之修养、现代教育主张与现代哲学、近代教育上之需要、社会问题之本质及其解决、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哲学的起源、最近的国际教育运动、教育心理测量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云芳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