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江生平年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六卷》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6786
颗粒名称: 杨贤江生平年表
分类号: K825
页数: 13
页码: 825-8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贤江1895-1931年生平传略情况的具体介绍。
关键词: 杨贤江 年表 传略

内容

一八九五年
  4月11日(夏历乙未年三月十七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云和乡杨家村(现属慈溪县长河镇)。名贤江,字英父(英甫),笔名有李浩吾等。曾祖父杨禹标、祖父杨守义、父亲杨树芳及叔父杨树廷,三代均为乡间裁缝;母亲方氏,操持家务并经营三亩园田。
  一九〇三年 八岁
  春,入本族祠堂设立的村塾就读。就塾师四年中,“谙读《四书》、《五经》、《幼学》等书,略能认识纸上诸字,于意义全未解也。”(《二十自述》)
  一九〇七年 十二岁
  春,进郑巷溪山初级小学堂读书,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肄业两年。其间除学国文外,还初学算术、历史、地理、自然常识、体育等课程。对国文、历史两科最感兴趣,热爱体育锻炼。
  一九〇九年 十四岁春,转入余姚县创立最早的(1903年)新式学堂——泗门镇诚意高等小学堂。据其自述:“转入诚意学校,教师多热忱教授,余是时年龄略长,稍能自修,指导又得力,故进步较速,一切根基皆培植于该校焉。”
  一九一一年 十六岁
  5月,完成诚意学堂第五学期的学习。据该学期学校发给的修业文凭记载:“照得本学堂现届第三年生第五学期考试完毕,学生杨贤江本学期总平均分数八十一分八厘,列入最优等。”
  10月,辛亥革命爆发。在未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在学堂内剪去辫子。认革命为“所铭心而不忘者”。
  冬,毕业于诚意高等小学堂,学业成绩名列前茅。
  由父母作主,与邻近长河镇棉帽店掌柜张宝萃之女张淑贞(1893年生)结婚。
  一九一二年 十七岁春,接受诚意高等小学堂的聘职,任初年级助教。
  秋,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进预科班学习。该校学制五年,校长经亨颐。
  一九一三年 十八岁秋,升入浙一师本科一年级。
  本学期在《浙一师校友会志》第一期上发表处女作——《论教育当注重实用》,显露其教育救国的思想。
  一九一四年 十九岁5月,当选为浙一师校友会文艺部干事,负责编辑出版《浙一师校友会志》。经常参加全校性演讲会。
  一九一五年 二十岁
  5月,积极参加学生爱国活动。首次在《学生杂志》上发表文章——《学生自动之必要及其事业》。
  7月14日,在日记中立定志向:“男无他志,在今日为师范生,将来为小学教员,唯期教育一辈之儿童,使之为一国增光荣者耳。”
  8月28日返校途经上海,往商务印书馆参观浏览。
  9月10日,,致函上海商务印书馆英文函授科负责人,意欲入函授学社英文专修科。
  9月21日起“毕业后留学日本之念”。
  10月8日,,立志今后当努力于内心修养,志达“光明”,在求学方面“注重国文、英文、日文、教育四者”。
  11月10日,参加校运动会后,应本校“劝用国货会”之邀,登台演讲《国货爱用之必要》。是为生平第一次在大众之前进行演说。
  12月28日,获浙一师本年度“学生优待费”(为优等学生奖,每级5名,每名3元)。
  一九一六年 二十一岁
  6月,在《浙一师校友会志》第九期上发表第一篇译作,即从日文转译的托尔斯泰短篇小说《人生》。
  8月,由经亨颐介绍,前往上海参加江苏省教育会小学教员暑期补习学校讲座。顺道至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拜访《学生杂志》主编朱元善。
  一九一七年 二十二岁
  7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多得名师夏丏尊、李叔同等着意栽培
  。8月,应聘回余姚县担任暑期教育研究会讲师。
  秋,由经亨颐向郭秉文推荐,受聘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监处事务员。公余旁听大学课程。
  一九一八年 二十三岁1月12日,参观浙江女子师范附属小学。
  2月,在《学生杂志》上发表《学生之兼善思想》。此文颇受恽代英的赞赏。3月19日,因南京高师附近发生鼠疫,学生全体离校。亦于次日动身经杭州归家。
  3月30日,母病逝,享年五十。杨母平生“性气和平,对子女以爱,待邻人以诚”。杨强抑悲痛,料理后事。
  5月26日,参加浙江同乡学会常会,发表演说,要求“正当利用”同乡会形式。
  6月10日,萌“往南洋、赴日本之念头”,打算先赴日留学,习英语、马来语,“归(国)任暨南学校教育专职,以造就师范人材”。
  9月24日,商请陶行知,获准入教育科旁听教育学。
  11月3日,参加浙江同乡学会会议,被选为同乡学会书记。
  11月10日,往暨南大学访问黄炎培。
  一九一九年 二十四岁
  5月9日,参加南京学生集会游行,支持“五·四”反帝爱国运动。
  10月,由左舜生、邓中夏等介绍,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结识一批进步青年。
  11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成立,被推选为分会书记。担任分会会刊《少年世界》编辑,负责“学术世界”、“劳动世界”等栏目。
  一九二〇年 二十五岁
  春,结识浙江女子师范附属小学教师姚韵漪。
  7月初,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年会。与李大钊、恽代英等七人被推选为该学会第二届评议部评议员。
  9月20日,辞去南京高师职务。由上海乘“四川号”轮前往广东肇庆市,受聘为高要县(今肇庆)“国民师范补习所”教务主任。
  9月29日,途经香港到达肇庆。
  10月,逢粤桂军阀战争,国民师范补习所未能开办,反被困陷“愁城”五十天。
  11月18日,离肇庆,往香港,转归故里。
  是年,长女肖梅(现名杨明)出生。
  一九二一年 二十六岁
  2月上旬,受聘担任《学生杂志》编辑,着手对杂志进行改革刷新工作。在商务编译所结识沈雁冰等人。
  5月,在《学生杂志》刊出《本志刷新预告》,致力于该杂志的翻新改造。
  7月1日,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在南京召开第二次年会,与黄日葵等被推选为第三届候补评议员。主张学会应成为“反抗国内恶势力的团体”,会员应当“从事革命”。
  7月,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学习讨论。
  是年,与妻子张淑贞在相互谅解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脱离夫妻关系。
  一九二二年 二十七岁年初,邀请沈雁冰、郑振铎、周建人、周予同、朱元善等商务诸友赴宴,席间郑重公开与张淑贞离婚之原因及处理经过。
  2月,参加平民教育活动,并发表《对于平民大学的感想》。
  5月,由沈雁冰、董亦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6月,在《学生杂志》上开辟“通讯”专栏,以利读者、编者之间密切联系。
  7月2日,参加在杭州召开的少年中国学会第三次年会。在《本会对时局的主张》决议上签名,表明反帝反封的立场。
  8月,参加松江景贤女子中学组织的“暑期学术报告会”,并作《教育的必要和教育事业的特色》的报告。
  11月7日,为苏联十月革命五周年纪念,撰文称十月革命“为人类文明史放一种异样的光彩”。
  一九二三年 二十八岁
  1月,与侯绍裘、高尔松等组织“青年问题讨论会”。主要讨论青年的求学、婚姻、择业、独立生活及服务社会等。
  5月,在《学生杂志》上发起“学生干政”问题的讨论,主张学生应该“与闻政治”,提出学生“干政”的“七端政治目标”。
  7月8—9日,参加上海全体中共党员大会,赞同成立中共上海地方兼上海区执行委员会。
  8月,在松江景贤女中举办的第二期暑期学术报告会上,作《中国青年运动与学生运动》的报告,号召青年学生深入工厂、农村,积极开展劳动运动。
  9月27日,参加中共上海地方兼上海区执行委员第十五次会议,议决改组、扩大“国民运动委员会”,被推举与恽代英、黄让之、阮永昭在该委员会中共同负责青年学生工作。
  10月14日,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在苏州召开的第四次年会。与邓中夏、恽代英等,为学会制定“求中华民族独立,到青年中去”的方针以及“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等九条纲领。
  10月,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
  11月,在《学生杂志》上开辟“答问”专栏。
  是年,担任中共中央与各地党组织的秘密通讯与联络工作,并兼任浙江春晖中学教务主任。同时抽暇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上海大学附中及景贤女中讲课。是年复旦大学首开心理学系,前往该系学习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等十多门课程。
  一九二四年 二十九岁
  1月12~13日,中共上海党员大会改选上海地方兼上海区执行委员会,与徐梅坤、张秋人等三人当选为候补执行委员。随后被递补为执行委员。
  2月,在《学生杂志》发表《国故毒》社评,就上海澄衷中学“国文会考”事,号召不甘受束缚教育的青年学生,迅速“竖起‘反叛’之旗,大喊一声‘革命’!”引发文教战线上的反复古斗争。
  3月25日,在《时事新报》上发表《答复澄衷中学校长曹慕管的信——讨论国故》,继续对“国故派”进行斗争。
  6月,与旅居上海的余姚青年朱公垂、楼建南等发起组织“余姚青年协社”。
  7月,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在南京召开第五次年会,与恽代英一起同国家主义派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并作了关于道德与经济改造问题的发言,强调道德受社会制度的影响、受环境的支配,随着经济状态而变迁,并非独立与超然。
  7~8月,参加上海学联举办的暑期夏令演讲会,作了《青年问题》和《教育问题》两个报告。
  是年,以共产党员身份参加国民党,并担任改组后的国民党上海市党部青年部部长。同时兼任上海《时报》“教育周刊”编辑。经常往返于上海、上虞、宁波、杭州之间,为发展宁波、余姚等地方党组织积极活动。
  一九二五年 三十岁
  1月12日,与姚韵漪在上海结婚。
  5月30日,参加动员和组织上海大学等校学生投入“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5月,当选为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教育运动委员会”委员。
  6月2日参加“上海教职员联合会”。
  6月4日,,与韩觉民、沈雁冰、侯绍裘、董亦湘等三十余人,集体退出由右派势力把持的上海教职员联合会。参与在小西门立达中学召集筹备会,发起组织“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会”。
  6月16日,参加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会组织的讲演团,进行演讲活动。先后演讲:《五卅运动与民族革命》、《民众的力量》、《国民外交》等,扩大了“五·卅”运动影响。
  6月下旬,上海商务印书馆重新组建工会及党团组织,与陈云、沈雁冰、丁晓先等十余人为其成员,分工担任编译所党组织负责人,参加领导商务印书馆的职工运动。
  7月21日,受聘为景贤女子中学沪办高级中学兼职教师。
  8月12日,乘火车北上,与黄炎培夫妇、刘海粟等12人同行,前往太原参加中华教育改进社第四届年会。
  8月16日,到达太原。会议期间,与余家菊、孙伏园等九人任编辑组成员。
  9月20日,受中共上海区委指派,与恽代英、沈雁冰等联络社会知名人士杨杏佛、叶圣陶、郭沫若、于右任等成立中国济难会,被推选为济难会委员。
  9月30日,参加中国济难会委员会会议,分工负责宣传工作。
  10月25日,在中国济难会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说,阐明该组织人道主义宗旨,主张营救遭受反动派逮捕的革命者,并筹款救济他们的家属。
  12月,被国民党右派(西山会议派)把持的伪中央开除国民党党籍。与国民党右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一九二六年 三十一岁
  1月1日,参加上海国民党左派所组织的特别市党部成立大会,当选为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
  2月,长子杨天任(后改名杨天成)在上海出生。
  4月3日,主持召开国民党上海党员代表大会。次日,在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党员代表大会作政治报告,号召联络各阶级中革命分子,以增进国民革命的力量,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
  5月30日,在上海南市西门体育场召开的“五·卅”运动一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演说,号召上海各界民众挺身奋起,恢复“五·卅”运动中反帝联合战线,实现“五·卅”运动未完成的任务。
  5月,委托叶圣陶主编《光明》半月刊。
  6月7日,主持召开国民党上海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
  10月23日,参加上海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的组织工作。
  10月,被推选为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常务委员会委员兼青年部部长。
  一九二七年 三十二岁
  1月,辞去《学生杂志》编辑工作,结束六年的编辑生活,以便将精力全部投放在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的领导和统战工作上。2月22日,参加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
  2月23日,参加领导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准备工
  作。
  2月27日,因中共上海党团联席会议所决定,代表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前往杭州联络北伐军。
  3月初,在杭州,婉言谢辞担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校长兼杭州《民国日报》编辑之职。抽身赶回余姚指导革命工作。
  3月中旬,返归上海。
  3月20日,向上海大学党团支部传达上海区委指示,组织学生纠察分队,协助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
  3月21日,组织学生纠察队配合商务印书馆工人武装,参加攻占天通庵车站战斗。
  3月22日,参加上海临时市政府筹备工作,被选为上海市政府委员。
  3月27日,在上海“补行孙中山逝世二周年纪念大会”上,以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代表身份讲话,指出“革命之需要有二:曰武装军队;曰武装民众。”同时公开反击国民党右派。
  3月29日,出席上海临时市政府委员就职典礼,代表上海市党部主持大会并发表演说。
  4月1日,主持召开国民党上海全体党员大会。听取市党部工作报告,并对国民党右派提出警告。
  4月5日,代理上海市教育局局长。通过报界宣布教育工作方针,阐明教育宗旨“须合乎政治潮流”。
  4月10日,出席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会议,通过《上海特别市政府政纲草案》等文件。
  4月11日,在上海市党部举办的党员训练班讲解《党的组织与训练》。
  4月12日。因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故转入地下,坚持斗争。
  4月18日,被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一号令”(《通缉共产党首要令》)列为被通缉的对象。
  4月下旬,根据中共党中央的指示,与陆立之一道秘密离开上海前往武汉。
  5月初,到达武汉。参加苏、沪、浙三党部驻汉办事处工作并担任委员。
  5月9日,在《汉口民国日报》上将上海市党部的《告商人书》和上海市党部青年部的《告上海学生书》发表,揭露蒋介石在上海犯下的罪行,号召上海市商人、学生团结起来,坚持斗争。
  5月13日,以上海特别市党部代表身份,出席在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报告上海事变情形。
  6月,任职于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任《革命军日报》的编辑。
  7月下旬,离武汉经江西辗转返回上海。
  10月初,东渡日本。化名李洪康,负责中国留日学生中共特别支部。潜心人类历史、社会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12月,在《教育杂志》、《东方杂志》上,以“洪康”笔名发表系列文论,继续以笔作为主要斗争武器;同时,留心向国内读者介绍世界教育动态。
  一九二八年 三十三岁
  1月,以中国留日学生党组织负责人身份接待董必武,并设法帮助董取道海参崴前往苏联。
  2月,协助安排林伯渠从日本敦贺港乘船前往苏联。
  3月初,在东京秘密会见郭沫若,讨论今后的学术理论研究工作。
  5月,次子肖康(亦名杨启)在杭州出生。
  8月,姚韵漪携带长子杨天任抵日本京都,夫妇团聚。
  是年,在日本集中精力翻译《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等译著、撰写《教育史ABC》等著作。
  一九二九年 三十四岁
  5月,乘“日本皇后号”轮船归国。
  同月,《教育史ABC》由上海世界书局印行,署名李浩吾。
  6月10日,以李扬为笔名翻译的《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一书,由上海新生命书局出版发行。
  6月,接受中共中央组织部的特殊使命,负责对党内反对派的教育工作,担任特殊支部的负责人。
  7月17日,女儿川之(现名徐昉)在上海出生。
  秋,参与中国共产党“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工作。
  11月,以柳岛生作笔名编著的《今日之世界》一书,由上海沪滨书局出版发行。
  12月,完成《新教育大纲》的撰写。
  一九三〇年 三十五岁
  1月10日《新教育大纲》交南强书局付版,署名李浩吾。
  2月20日,《新教育大纲》由南强书局出版发行。这是中共中央文委组织编写的“新兴社会科学丛书”之一。
  3月,参与筹建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又参加组建“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并重点负责“社联”的编辑出版委员会的工作。
  5月,介绍自日本回到上海的沈雁冰参加“左联”的活动。是年,积劳成疾。
  一九三一年 三十六岁
  2月,经医院确诊,患有肾结核。
  7月,病情恶化,出现血尿,由夫人姚韵漪陪同前往日本长崎检查医治。
  8月9日,病逝于日本长崎。李一氓前往日本,陪同姚韵漪运回骨灰,葬于上海永安公墓。墓碑由经亨颐题书“杨贤江墓”四字。解放后迁葬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知识出处

杨贤江全集 第六卷

《杨贤江全集 第六卷》

出版者:河南教育出版社

本书收录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杨贤江译文的图书,主要讲述的1917-年至1931年作者译文的优秀作品包括意志之修养、现代教育主张与现代哲学、近代教育上之需要、社会问题之本质及其解决、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哲学的起源、最近的国际教育运动、教育心理测量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余子峡
责任者
杨贤江
相关人物